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2015年11月21日作文大全

篇一: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很多事情我们从未经历过,便永远感觉不到这种记忆,疼痛的,亦或是温馨的。

人的一生背负的太多太多,也许我们就是陪伴着这些使命走到最后的。从起点到终点,又慢悠悠的回到了起点,历尽了沧桑,回首往事,看着自己一路走来脚下那个深沉的脚印,我们才会明白这就是成长

我以为我不会哭,可是当东方闻音死的那一刻我却还是留下了眼泪;我以为我不会再气愤,可是当梁大牙被江古碑陷害,张普景惨死,我满腔的热血聚集在身体的某一部位,蓄势待发。

梁大牙的一生,都是在为革命而奋斗着,一开始他什么都不懂,而且大大咧咧,脏话连篇。按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没素质、没文化、低俗。可就是这样一个人,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他很聪明,学的也很快,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打了几年的战,人也慢慢地变得成熟,懂得去聆听他人的想法。应为他知道他和那些人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都是革命。一个人一辈子的路是用脚坚定的走下去的,而在走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人,这些也许是你一生的朋友,又或许是你一生的敌人。每个人都是一匹千里马,只是等待伯乐的出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遇见杨庭辉、王兰田是大牙人生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一种信任,所以他们彼此互相尊重,而这种信任,经过时间的洗礼,依旧和当初一样光彩照人。然而推动大牙向前的,却是那个曾不谙世事的小女生,东方闻音的出现是大牙一生的幸福,他以前不懂,只是想占有,可是对东方闻音他却是宠着她、捧着她,一心对她好。古典诗词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就是这种感觉吧。爱是什么,爱就是当他遭人陷害的时候,她能握紧他的双手对他说:“我相信你。”我以为他们会支撑着彼此走到最后,可是结局又是什么,是两个相爱的人阴阳相隔。他们明明已明白了自己的心,可是却终究没有在一起。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被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摧残那残留在战火中的一曲凄凉的悲歌。东方闻音说:“告诉梁必达,我是爱他的,我爱梁必达,也包括梁大牙。”是的,她爱的不仅是那思想高度觉醒的梁必达,也爱那粗鲁的、脏话连篇的梁大牙。我哭了,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总喜欢打击读者的心灵。再后来,大牙娶了安雪梅,说实在的我有点气愤,为什么他要娶安雪梅,却只因他那句:“我这一生只爱过一个人,那就是东方闻音”而融化于心。

遇见张普景可以说是大牙这辈子最大的荣幸。他总是反对大牙,因为他对大牙有误会,知道大牙的思想开始觉悟,懂得了谦让与忍耐,,张普景对大牙的看法才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他没有故意找茬,他只是有些固执了,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那便是真诚,历史的更新往往出现很多弊端,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像张普景那样讲真话,一生光明磊落[注: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呢?时代的进步改变了多少人的本性?虚伪的荣华又害惨了多少人呢?我只能说我很心寒。

其实这本我最在意的是高秋江,一开始的出场便是冷艳。我以为她只是一个单纯的冷美人,可是她背负的却是那份深到骨子里的痴情。思绪又回到了那一年,莫干山去接高秋江,却因一场暴风而阻断了前进的道路,秋江和莫干山的背上问他想不想娶她,两个纯真的少男少女不知情为何物,到了最后却还是分离。他不会明白她的心其实更痛,爱上了就是爱上了,而现实和梦境的距离却永远隔着一个天和一个地。“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啊。他可以愤怒地夺门而出[注: 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猛然奋力冲开门出去。形容迫不及待。],她可以走得坦荡,可是她呢?留在原地苦苦地等待,时间是一种烈性的毒药,让女子失去青春,沧桑了容颜,而那颗心却始终无法割舍爱恋,我笑她傻,却又为她在等待的途中所经历的一切而默默哭泣!突然想起了一首歌:“谁让你心动,谁让你心痛……只是女人容易一往情深[注: 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依稀记得那个白雪皑皑[注: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的傍晚,她靠在他的怀里诉说着那潸然泪下的往事,时间是一种神奇的解药,释然了两颗伤痕累累的心。他们的一生经历的太多太多,我想对于莫干山来说,死也许是一种解脱吧。

其实我一直很纠结他们要不要在一起。理由有二,一是近亲结婚是不被世人所认可的;二是他们爱的太苦,任何一个感性的人都希望他们能在一起。那一世,我看见一个身着旗袍的女子,在等待中度过了一生。但愿来生他们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呵呵。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要学会成长的,只是我们不知道成长会让我们失去什么。而且没有磨难的成长不会幸福。周国平也说过:“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事情是无数的,其中多数非自己所能选择,它们组成了我们每一阶段的生活,左右着我们每一时刻的心情。我们很容易把正在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都看得十分重要。然而,事过境迁[注: 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当我们回头看走过的路时便会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它们奠定了我们的人生之路的基本走向,而其余的事情不过是路边的一些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小景物罢了。”微笑是成长的最高境界。

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对待事物的心态也不一样。但是不要忘记了,在历史的天空下,有一个男子用自己的一生证实了一个真理:即使天空是阴晦的,人也能成长。

篇二:《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带着功利心看了徐贵祥的著作《历史的天空》,因为我想了解一下党内部的斗争历史而又不愿去读刻板的史书记载,还想了解一下一个农民出身的小人物是如何当上共和国将军的。看了很多宣传,都说这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有血有肉,对斗争把握的很得当,就拿了书(不愿看电视,因为电视中往往看不出人物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了三天时间,仔细的翻了个遍。看完,没有失望。

剧情介绍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搜到处都是,而且我也不太喜欢挑作者著书的情节上的毛病,更希望和期望于从中学到点什么,以便对于今后自己的发展有好处。

乱世出英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确实出了不少像梁必达一样的英雄,出身卑微,英勇善战,敢于动脑,善于学习。从一个泥腿子成了一个不仅知书达理而且有勇有谋的共和国将军。从他身上,在战争年代的他身上,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深思一下。

第一、不要做“乖孩子”。从小时候就被灌输要当“好孩子”,要乖,听话。但是我发现“乖”的大多将来是没有很大出息的,反而“不乖”的、淘气的,却都弄出了名堂。尤其是男人,没有点野性和不羁,娘们唧唧的,确实难成大事。当然,如果执意做一介书生者排除在外。从这个小说中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点,梁必达从小就是带点“流氓”的草莽习性,而这个习性也铸就了他的成功,按他的逻辑,人善被人欺。所以,不要过于善。

第二、把思考当成习惯。我觉得这也是这位主人翁的特点。从店铺的伙计出身,到大队长,到副司令员,再到司令员,这位主人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学习,而且爱动脑筋,凡是都要弄个清楚,整个明白,而且愿意自己亲手试试。这是非常好的,也是他为什么能从屁话不会讲,到说话分条条框框,再到会外交礼节,这个会思考的习惯,是他日后成功的桥梁。

第三、韬光养晦。这不是从他身上学到的,是从窦副司令员身上看到的,这个人物不简单,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搞倒他,党内斗争他稳坐交椅,文化大革命没怎么革住他的命。“张克思”是一个反面典型,为人太较真,太原则,虽然得到人的好评和尊重,但是终究要吃亏。但“张克思”身上的为人正派是值得人学习的,一辈子做事光明磊落。这梁必达学了一辈子终于学会了这个道理,他也阴险过,也冲过,但最终还是正派和稳重让他成了气候,甚至开始不动声色的办事,确实让人佩服。

第四、跟对领导。梁必达刚开始不是投奔共产党来的,而是投奔国民党的,虽然因为东方闻音的缘故使得他奔了八路军,但他始终都得到了杨庭辉司令员的信任和重用,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如若他跟错了领导,估计可能就是另外的生涯了。

这些在小说中都表达的淋漓尽致,虽然是战争时代的故事,但在和平年代,对于一个男人的成长,一个军人的成长,或许,学学,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篇三:《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坐在回北京的火车上,感受着车厢里拥挤的气氛,我居然耐下性子把这本小说给看完了。话说还是看了同名的电视剧,才对小说感兴趣的,张丰毅演的姜大牙和刘小宁演的石云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的荣誉: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第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八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电视剧还是基本忠于小说的,不过原著中的石云彪没有电视里那么的有军人的铁血感觉,尤其是这种感觉加上抗日的爱国精神和被友军出卖后的坚韧(这两者书里都能读到),给人一种悲愤的感觉,让人潸然泪下。

姜大牙这个人还是很典型,整个成长过程也很有时代特点,一个一心想去投靠国-军的抗日投机分子,结果变成了八路。他的特点让我觉得亮-剑的作者应该是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因为很容易在李云龙身上看到一些姜大牙的影子——爱护犊子,不能吃亏,语言粗俗但有理,能给人带来喜感。这些和-谐的特征很对普通老百姓的胃口,而且他们都在党的培养下变成了高级军事人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现在似乎很遥远埃

其实,我觉得陈墨涵这个二号男主角如果变成第一号的话,可能有更深的影响。一个地主的儿子,上过新学,老师是共-产-党人,一心当八路,确变成了国-军,而且是在一个被上面猜疑的真正抗日的队伍中。这些情节设定就已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突,让人不禁想去读去看。

本书的女人也很不错,高秋江的深情和她神枪的对比,东方闻英的存在促使了姜大牙的进步。

本书的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政治斗争。不仅包括战争期间的,也有文-革的(虽然很少),当然变成电视剧,文-革的内容就没了,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面对这个事实。姜大牙在书的最后,分析张普景的话还是很令人深思的,我们都需要一面很好的镜子啊,能够在任何时候都直面自己的错误,不掩饰什么。记得其中一段,一个士兵想立功,就自己放了把火再救火,在全军都知道这个典型的时候,查出了原因,张普景力主认错而不掩饰,实事求是,ms现在的gov很难做到吧,和雍正查处天下第一巡抚似乎有点相似。

这里推荐一本书《老兵》,从一个普通河南老百姓在那个抗日年代参加国-军的角度写的,大陆的作者,虽然被和-谐了下,但还是让人感受到很多不同的地方。

篇四:《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第一次阅读这种军旅题材的小说,之前一直对这种题材不甚感冒,可能是由于中小学语文课的原因。总是一味的描述高大全的形象,英雄的形象。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瑕疵,不管的思想上,生活上还是革命行动上。但《历史的天空》一书确认让我有所改观,梁大牙从一个二流混子在阴差阳错的情况下加入了八路军,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梁大牙在革命领路人杨辉庭和王玉兰,东方闻音的引导下,逐步成长成部队的骨干力量,无论是对小日本还是中国内部军队,以至到后来的抗美援朝的战斗中,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能力和人格魅力,不论是在军事战斗还是个人人格上都取得了无数的胜利。伴随着这个战斗主线,作者也穿插了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包括同志间的内部斗争,高尚的革命爱情,偶尔犯浑的生活插曲,高层对手间的谋略艺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惨烈,温暖,残酷的战争年代的全貌。至于书本结尾篇幅不多建国后开展的故事,则稍微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同时本书除了梁大牙特点较突出外,其他人很难给人带来比较大的冲击,感觉都是故事情节需要的附属。

篇五:《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看了徐贵祥的著作《历史的天空》,因为我想了解一下党内部的斗争历史而又不愿去读刻板的史书记载,还想了解一下一个农民出身的小人物是如何当上共和国将军的。看了很多宣传,都说这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有血有肉,对斗争把握的很得当,就拿了书(不愿看电视,因为电视中往往看不出人物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的翻了个遍。看完,没有失望。

剧情介绍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搜到处都是,而且我也不太喜欢挑作者著书的情节上的毛病,更希望和期望于从中学到点什么,以便对于今后自己的发展有好处。

乱世出英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确实出了不少像梁必达一样的英雄,出身卑微,英勇善战,敢于动脑,善于学习。从一个泥腿子成了一个不仅知书达理而且有勇有谋的共和国将军。从他身上,在战争年代的他身上,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深思一下。

第一、不要做“乖孩子”。从小时候就被灌输要当“好孩子”,要乖,听话。但是我发现“乖”的大多将来是没有很大出息的,反而“不乖”的、淘气的,却都弄出了名堂。尤其是男人,没有点野性和不羁,娘们唧唧的,确实难成大事。当然,如果执意做一介书生者排除在外。从这个小说中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点,梁必达从小就是带点“流氓”的草莽习性,而这个习性也铸就了他的成功,按他的逻辑,人善被人欺。所以,不要过于善。

第二、把思考当成习惯。我觉得这也是这位主人翁的特点。从店铺的伙计出身,到大队长,到副司令员,再到司令员,这位主人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学习,而且爱动脑筋,凡是都要弄个清楚,整个明白,而且愿意自己亲手试试。这是非常好的,也是他为什么能从屁话不会讲,到说话分条条框框,再到会外交礼节,这个会思考的习惯,是他日后成功的桥梁。

第三、韬光养晦。这不是从他身上学到的,是从窦副司令员身上看到的,这个人物不简单,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搞倒他,党内斗争他稳坐交椅,文化大革命没怎么革住他的命。“张克思”是一个反面典型,为人太较真,太原则,虽然得到人的好评和尊重,但是终究要吃亏。但“张克思”身上的为人正派是值得人学习的,一辈子做事光明磊落。这梁必达学了一辈子终于学会了这个道理,他也阴险过,也冲过,但最终还是正派和稳重让他成了气候,甚至开始不动声色的办事,确实让人佩服。

第四、跟对领导。梁必达刚开始不是投奔共产党来的,而是投奔国民党的,虽然因为东方闻音的缘故使得他奔了八路军,但他始终都得到了杨庭辉司令员的信任和重用,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如若他跟错了领导,估计可能就是另外的生涯了。

这些在小说中都表达的淋漓尽致,虽然是战争时代的故事,但在和平年代,对于一个男人的成长,一个军人的成长,或许,学学,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篇六:《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观赏完电视剧后再把原著找来细读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大宅门》、《大染坊》、《亮剑》都让我有这种冲动,但看了《历史的天空》后似乎就没想去买本原著看看,原因是觉得电视剧的编排基本上把原著的内容和精神反映出来了,这是一种直觉。放假前获知原著曾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第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而且从网上的博客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毛泽东同志曾经以寓言《愚公移山》教育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推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告诫全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歌剧《白毛女》、电影《英雄儿女》、小说《红岩》等等都影响过我们的几代人。在今天,把徐贵祥著的小说作为先进性教育的教材来读,既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经验的发扬,也是在先进性教育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把抽象的理论和生动的故事结合,把理想的榜样与身边的榜样联系,就具体化了先进性的要求,使先进性可见、可学、可比、可为。”于是买来书一口气读完。

故事梗概(摘自电视剧介绍):抗日战争初期,麒麟山区的两个后生"英雄救美",杀死了几个日本兵后,一路奔逃,要去投军。浑身流氓无产者习性的米店伙计梁大牙一心想去投奔吃军饷的国军;而在洛安中学接受了革命真理的富家子弟陈墨涵却执意要参加新四军。于是这两个从小就互不买帐的年轻人带着各自的伙伴,就此分道扬镳。

不料战乱中阴差阳错,梁大牙误入了新四军麒麟山军分区的地盘,而陈墨涵则被迫成了溃退的国民党正规军的一名学兵。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梁大牙如鱼得,但同时他也成为颇有争议的人物。幸亏胆识过人的扬庭辉司令员不拘一格地提拔和保护了他,并艰难地引领他不断成长。而上海姑娘东方闻音更是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墨涵在国军中有是另一番景象。他身处被最高统帅视为异己的杂牌军79军残部里,从肉体到精神,经受着前所未有酷烈磨练。终于,他以自己的顽强,正直和坚韧博得了以石云彪为首的79军残部的充分信任,最后成为79团团长。

而国共两党两军在麒麟山区,也是时而联合,时而斗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式人物,粉墨登场,各种情愫,波澜起伏。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滚动着向前。

当梁大牙以东方闻音的牺牲换来了陈墨涵为首的79团火线起义时,历史却将这两个昔日的同乡和冤家摆放在一个部队,两个老战友之间时不时引发争论,造成隔阂……

一切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发生剧烈动荡。军长梁必达(既梁大牙)和参谋长陈墨涵在"始无前例"中成了罪人。当两人终于家破人亡蜗居农场后,才有机会在一起回忆历史和分辨那一个个正邪不一的战友。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回忆中他们的心灵终于靠近了……

小说情节极其吸引人,电视剧更直观了人物的个性。读罢小说,思绪随书飘然,由情节引起的强烈情感共鸣便变成理性的感悟,由人物个性牵出的许多悲欢离合便演绎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与偶然,原因和结果。

挣脱了日军的追杀,几个逃难的青年在对未来的选择上分道扬镳了。找八路军的遇上了国民党,投国民党的撞上了八路军。阴差阳错的偶然成了命运的必然归宿。他们从此结识了他们未来的战友和敌人,从此走向了战争和政治,也从此有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有了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和扑朔迷离的人间恩怨——昨天唇齿相依,明日反目成仇;阵前并肩作战,幕后暗设陷阱;情同手足者在利益面前落井下石,势不两立者于患难之中肝胆相照……就在这旋涡一般湍急的关系纠葛中,小人最终落马,英雄脱颖而出。以历史、文艺、文学作品作为教育教材,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

《历史的天空》反映的历史背景跨度很长,从抗日战争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国家,这是一段翻天覆地的时代,对于党,是一段曲折前进的道路,对于革命者,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挽民族生存于危难之时,救人民苦难于水火之中,立国家大业于世界之林的丰功伟绩。这段历史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的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宝贵经验,也有党受到挫折走过弯路的教训,这是我们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宝贵财富。小说通过塑造杨庭辉等党的领导者的形象,体现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通过塑造梁大牙等共产党员的形象,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我们从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体会革命斗争的艰苦,党发展的曲折,军队壮大的艰辛,无疑是接受了一次极好的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小说的结尾,借陈墨涵的思想对梁大牙的历史发了一番议论:“他从一个乡野小镇的无知伙计,脱颖而出而成为军队声名显赫的高级将领,一生征战,胜多于败,几乎攻无不克。在漫长的道路上,几乎步步都有偶然因素,但是步步都没走错,就像冥冥中有颗太阳在他头顶照耀……”。无巧不成书的偶然,实际上是历史的必然。道理很简单,梁大牙的偶然,是党组织教育培养的必然。刚参加革命的梁大牙身上有很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霸道作风、用个人意气对待党的领导等等缺点,他始终是在党的教育下,逐步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而成熟的,这颗太阳就是党。这个历史的辩证法今天依然是真理,作为一个党员个人成长的每一步,有所作为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党组织教育培养的必然,因此,我们要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主动地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怀着感恩心理,去报答党的培养教育。

事物发展都有其规律,不掌握规律,便无法预见趋势、把握大局。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但人有主观能动性,在具体实践中有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思有常规,行无定法,原则性与灵活性巧妙结合,才是“众妙之门”。真正的雄才大略是战略上把握全局和战术上灵活运用的统一。在书中我们看到一个不按常规出牌却出奇制胜的我军指挥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根据规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就可以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这个掌握规律与开拓创新的辩证关系在今天依然放之四海而皆准,墨守成规,便无创造,我们讲的与时俱进就是在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大胆地往前闯,大胆地去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师古不法古,前无古人才是先进,今天的时代需要多一点不按常规出牌的创新。

读了这本书,我喜欢姜大牙那种非常男人的气概。我感觉的做人就要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顶天立地的人。否则别说被别人看不起就连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的。还有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就像姜大牙那样的一个混混,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与发展中成长成了一个成功的人。看来人生是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学习的。

书中有一些精华之语与您共享:男人是要有血性的;做人是要有原则的;感情是能培养的;朋友是会变质的;斗争要讲艺术的;风水是会轮转的;历史经过修饰的;自知之明可贵的。

篇七:《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刚刚又读完了一本书,《历史的天空》。

书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描写了两个在抗战时期的年轻人走过的不同人生之路。

两个年轻人,一个是江湖混混,匪气十足,但很义气,因要抗日,想要加入国民党的队伍;一个是文弱书生,受过共产党地下党的影响,思想很进步,也要抗日,想要加入共产党的队伍。结果是阴差阳错,偶然的命运安排使他们走向了和自己愿望完全相反的道路。在抗战结束后他们又走到一起,共同经历了解放直至文革后的各种风风雨雨。两个看似不同的人,初期尽管走的也是不同的道路,但细心来看,两个人内心都是向善的。从不甘日本鬼子的侵略,舍身抗日的行为就是例证。

这个故事给予我思考的并不是命运和机缘问题。要说那个混混如果真的加入了国民党,那个书生加入了共产党,其命运和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不得而知。我想的却是人性的本质并不能依据命运和机遇的偶然性而发生改变。

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完全将人物极端化了,并且和政治紧密地挂上钩。共产党的人都是好人,国民党的人都是坏人。而事实上,好人和坏人绝不是靠党派来划分的。如同小说里写的那样,两个人都是为了抗日,只是命运和机遇,一个参加了共产党的队伍,一个参加了国民党的队伍。这是命运和机遇使然。

我总是相信人在本质上是不可改变的。一个人本质上是善的,不自私的,即使他是为国民党工作,也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如果一个人本质上是恶的,极端利己,就是在共产党中工作,也会斤斤计较、不顾大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因此如果一旦给予了充分的条件,人性中的善恶就会得以充分的暴露。因此共产党中也有许多叛变者和腐败分子。

至于说某些人叛变了,某些人革命到底了,这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谁能保证那些所谓革命到底的人,如果被捕,他是否就不会叛变呢?内心有恶存在,他就会为自己保命而出卖同志。只是命运没有让他被捕而已。

即使那些叛变的人,难道就一定是坏人吗?也不尽然。这一问题在奥斯卡获奖影片《英国病人》中给予了最好的诠释。在二战中,一个人的心爱之人,被困在了沙漠之中,为了将她救出,他求救于自己人而被当做奸细抓起来。为了自己的承诺,为了那种真爱,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将一份地图交给了德国人,换来他们的帮助而去救助自己的爱人。怎么说呢?从政治层面上来说,他是叛徒;从人性角度来说,他是义者。试想,如果你为了救助你的爱人或是你的亲人,在不得不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的情况下,让一个警察将你的人车都扣下,他不管你车上的病人如何,那和他毫无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应该赞扬他的所谓的敬业精神,还是应该为他没有善良的人性而狠狠地给他一个耳光呢?

《悲惨世界》中的法律化身沙威,就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典型代表。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使法律的存在威严而有效。为了惩治妓女,他不顾芳汀是为了救助她那无助的女儿而被迫卖身的事实而坚持将她治罪;在得知市长冉阿让是曾经的逃犯,不管他已经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不管那个繁荣的城市失去这个市长将繁荣不在,也要将他送入监狱。因为那是他的职责所在。但他的内心根底却是善良的,他不是利己主义者,他只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法律守护者。在法律和人性之善的尖锐冲突下,他选择了自杀。因为这两者的矛盾他无法解开。

人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的,其次才有团体、阶级、国家。人性为人的最本质的特性。而人性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人性的善恶。

我们过去过多地从政治层面上来结论好人和坏人。孰不知是命运、机遇和政治让人们分别站在了不同的队伍之中。而真正的好人应该是以善恶来衡量的。制恶扬善应该是社会治理的核心。至于说利用人性中恶的一面来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而用,那是政治家和企业家的事,但利用那恶同样要有节制,不加节制地加以利用。如利用不好,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样,打开容易,再收回就难了。

篇八:《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先是在电视上看过这部剧的宣传,但却没在电视上看。豆瓣上看过简介,却没怎么留意。淘宝上看书的时候扫过,貌似还因为茅奖的缘故,独领风骚,但还是没有买下来。因缘际会借到了书,年前没看完,直到昨天才全部结束。

故事从抗战开始,梁大牙为了逃避日军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军,却阴差阳错的加入了八路军,从此走向战争和政治,从一名普通的米店伙计成长成一名足智多谋的八路军指战员,最终修炼成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

梁大牙不想多说,因为是主角,书里面交待的已经够了,但是在书的末尾陈墨涵思想活动中的那些话和疑问,作者却挖了个坑,没有交待清楚。到底梁大牙走到最后的胜利靠的是与生俱来做将军的那种幸运?还是有贵人相助?还是说在战争中积累的智慧?我觉得三者都有。

第一,幸运这种东西,谈起来有点唯心,可是谁又敢否认它的作用。在抗战时期,凹凸山分区搞“纯洁运动”,杨司令外调学习,王政委被排挤,江古碑和李文彬把梁大牙关起来,梁大牙的两座靠山全部被移走了,李文彬为了是否处决梁大牙的事情向窦玉泉请示,窦玉泉在李文彬的手心写了个“患”,暗示“放虎归山终为患,打蛇不死随棍上”。在这么强烈的授意下,李文彬还是没有狠下心处决,直到运动结束,梁大牙被正名,升职为分区司令员。这样徘徊于生死间的大起大落,无不令人为大牙捏把汗,而命运之神的垂青,确实是功不可没。

第二,贵人相助。从加入凹凸山游击队伊始,杨司令就一直扮演着保护、培养、教育梁大牙的角色,用心良苦之间也可以看出其对人的剖析之深和眼光的独到。东方闻音则是对梁大牙有再造之恩的人,两人之间纯洁的爱情让人感动,为了七二九军团的起义胜利,梁大牙和东方闻音延迟了婚期,最终,东方闻音在这场对于凹凸山区战争具有举足轻重的战役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巾帼红颜的早逝之殇。张普景,梁大牙的专职军政委,一辈子和他纠缠不清,当面指出他的种种错误,大义凛然的抵制他的累累恶行,一个纯洁正直的布尔什维克,恐怕,也只有战争年代才会孕育出这样一种纯粹的人,正直的人,视信仰如生命的人。以上三人在梁大牙的一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类似于文革时中央文革委的某领导、刘汉英旅座麾下的文泽远、蓝桥埠的朱二爷、陈墨涵等等,也都对梁大牙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战争中积累的智慧。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并且应该说是最主要的一方面。他能够收集当年的一份破文件,留藏几十年,为自己最后争夺军区领导的位置奠定基础,不得不说目光的深远足以与杨司令相媲美。在文革中被打倒,还能够活的比一般政治犯要好,还能去保护一个国军特务,可见其手段多,花样足。朝鲜战争中,在所的勘与台山砚的兵力分配时,顶住二团全军覆没的压力,沉着冷静的指挥,不动所的勘的一兵一卒,保证了最后的胜利!不得不说,历经战争的梁大牙确实成长良多。

高秋江,这个人物实在是有意思,可谓是爱与恨的矛盾体。和族人但是家境贫寒的莫干山相识相恋,却被命运作弄,不能在一起。本来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那样一个年代着实平常,但是这位小姐却参了军,再次和当上军官的莫干山相见,本来莫干山已经结婚的消息就把她打击到不行,没想到莫还把当年的错过全部推脱到她的头上,让她深深陷入绝望之中。之后与枪为伴,活出了轰轰烈烈的一生。她掌握着当年凹凸山分区下令除掉李文彬的人的名单,也掌握着大量其他重要的情报。最后,在洛安州,她活的很好。

雪无痕,这个拥有鹰隼一般锐利眼光的高级战犬,是七二九军团武培梅将军、石云彪团长的忠实伙伴。拥有雪一样高贵而纯洁的白毛,更拥有七二九军团令行禁止无所畏惧的军队精神。不屈服,不放弃,战争年代,狗亦如此,人何以堪!

一片历史的天空,一个特殊的年代,一段奇特的人生,一部铁血男儿的成长历程,一首战争与爱情的千古咏叹!掩卷凝眸,那如诗如歌的岁月就会在眼前冉冉升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