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2015年11月22日作文大全

学校十讲读后感一:《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近日,在区教育局领导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教育名家、名校长李希贵的《新学校十讲》一,可谓是品尝到了关于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一顿营养大餐,同时也感觉到了李希贵校长的厚度、宽度和深度,感受到了一名有着真才实学的教育家的风范。实话说,每一讲读下来,都有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相比之下,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校长的浅薄,对照自己,用李校长的话说,目前还仅仅处在一名普通的管理者的角色。书中所讲的一些超前的理念,一些科学的方法,一些具体而又详实的做法对我来讲,对学校的发展而言,都有非同一般地指导意义。

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李希贵校长在书中描绘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是什么样子。作者结合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如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直观呈现了新学校理应为师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而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为管理者和教师发展提供新视角的校园生态。

一、科学的管理指导学校走向卓越

早在几年前,就听过潍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的讲座,上学期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到广文中学参观学习,再一次聆听了她的报告,一直被她科学的管理如用“头脑风暴法”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地方法等所吸引。今天,读了《新学校十讲》后,对潍坊广文中学和北京“第十一学校”的科学管理有了更深地理解与认识。

《新学校十讲》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富有创新精神的测量评价方法和图表。正如李校长所言,新学校研究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比起以往的学校管理研究,新学校的行动研究更注重用理科思维、数据分析来寻找问题突破的方向和行动改进的策略。书中第二讲不仅把“客户”这个企业管理名词引进了学校管理中,还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走向新学校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比如用帕雷托示意图、因果矩阵诊断表、鱼骨图等了解教师的真正需求和关键要求,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改进。这种理性分析比以往经验型或直觉性决策更富有科学性和说服力。作为校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往往是解决发展难题,引领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和关键,我们不妨借鉴李校长的防范,用数据说话,用图表分析,让我们的思维更富有逻辑性和周密性,少走一点管理的弯路,多提高点管理的效能。

还有,李校长用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校的方式也很新颖科学。我十分认同学校工作中大家都要找准自己的“客户”,用“倾听”来找寻“客户”的声音,随之确定实施的项目,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将“问题”当做资源,在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学校文化的引领使学校发展加速

在这十讲中,第六讲《文化引领学校未来》谈到了学校文化的构建与传承。他以生动形象的案例揭示了学校为什么需要“文化引领”以及北京十一学校如何实施“文化引领”的。该校的《学校行动纲要》涵盖了学校战略、培养目标、组织结构、教师、学生、师生关系,课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决策、管理、管理者素养、评价、资源、家校合作与社会责任等十五章100条内容,把学校到底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么定义成功,怎么定义失败等。

通过比较具体生动的语言做了界定,从这一点里,不难看到,这需要做大量的问卷调查,需要做大量的访谈以及许大量的数据统计,才能将这些内容很好的界定清楚,有了这份纲要,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所有的学生与家长都非常清楚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将要办成怎样的学校,将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在这样一目了然下,学校愿景由大家憧憬,学校目标由大家实现,我觉得这种非常切合实际的做法使我有了更明确的工作方向,也帮助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

此章节中将北京十一学校的价值取向做了详尽的描述,20条简单干练的学校价值观透出了学校所倡导的文化,尤其是书中所提到的“当一所优质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能仅仅靠制度管理了。”和“当我们留有太多空间,有没有一种文化引领的时候,老师们就有可能无所适从,甚至各行其道、南辕北辙。所以,当我们有了最重要的制度,给管理留有空间的时候,文化引领就应该起作用了。可能有些方面没有制度,但是我们形成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在大的原则之下,我们可以去创新,用自己的智慧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校长对于文化建设的观点让我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有了一些理解。可见文化之于学校就似人的精神、灵魂,虽无形却无处不在、至关重要。

三、失败的反思让学校走出误区

将“失败”重新定义,致力于突破管理平庸,从“失败”中深入分析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内涵,推进学校管理,教育改革的进程。

正是在这样一种工作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才有了“发现学校”中的七个发现;才有了“失败的新定义”中的十六个教育失败的反思。李校长着眼教育教学规律,立足身边问题,把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生活方式,去关注学校中时时、事事、处处发生的实际问题,从自己的“痛”开始,从“困惑”和“抱怨”里寻找项目研究的课题,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现状,这是值得每一名学校管理者学习与借鉴的。

四、师生的发展是学校关注的焦点

“新学校”把关注教师生存放在了首位。关于这一点,李希贵在他的着作《学生第二》中作了比较清楚地阐释: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怎么来实现呢?发展学生还是要靠教师去实施。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生存状况改善了,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关怀,学校才会发展。

俗话说“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教师的烦躁、忧愁、不满和愤怒、,最后还是会间接地不同程度地转嫁到学生头上,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利益,实际上也就是学校的整体利益。

因此,关注教师生存状态,关注他们是否生活得快乐幸福,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乐所惑,是一个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也是管理者睿智的体现。

李希贵倡导的“新学校”,依据的是学生和老师的感受——学生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快乐,老师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工作幸福。这种评价标准,充分关注了学生和教师两大主体,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书中,李希贵校长推荐了一位学者从学生导向这个角度总结出了好学校的六个特征,让我印象颇深。他说,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受人尊重;学校关心并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和谐;有着丰富的可供每一位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里充满着学生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做好对未来的准备。

在学校管理中,李希贵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创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从关注树木转向关注森林,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通过营造家一样的学校,让师生感到幸福。北京十一学校有一位学生叫黄辰亮,他填补了我国在奥林匹克天文竞赛金牌上的空白。他获奖的那天——11月1日,学校将之命名为黄辰亮日,以此来物化学校的创新文化。十一学校有个乐仁咖啡厅,董事长是一名女学生,她用咖啡厅赢利的利润设立了“乐仁奖学金”,奖励那些从事热心公益活动的同学。每学期期末,李希贵为优秀学生颁发校长奖学金的同时,这位女学生也为学生发放奖学金。

鲜活的案例是李校长对“以生为本”理念的最好诠释。真正的教育就是发现和帮助,就是激发,就是发现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新学校十讲》提出了抵达的途径——从尊重每个学生开始,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进而引导每位学生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的成功才是教育的成功。

五、教育的使命促成新学校的形成

新学校行动研究时刻提醒我们:“当我们把学生最终推向社会的时候,当再也没有人给他讲课的时候,他应当如何学习、工作、生活?……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指向学生、为了学生、成长学生!”从关注学生成绩到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这其实是对教育的使命的一种诠释。

学生的成绩怎样,在班级年级排名几何,进步与否,相信每一个老师和家长都时时关心在意,可是学生在学校和哪些人交往,他在想些什么,他在学校过得幸福吗?可能关心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我们一直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那学生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对我们的良苦用心怎么看?我们能说出多少?“新学校”教育理念是讲求内心感受,注重幸福感的。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渴望展示自我,希望有素质高的教师执教,有一个自主互助的课堂环境。李希贵他们提出:让活动成为学生幸福的载体,让教师成为学生幸福的源泉,让课堂生活成为学生幸福的历程,让家庭成为学生幸福的基地。他们说的正是我们最缺乏的,而且,他们得出的结论都是建立调查研究基础上的,非常有说服力,可以说给我们今后怎么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活动是学生幸福的载体,多搞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体育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展示自己,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教师是学生幸福的源泉,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课堂生活是学生幸福的历程。学生的受教育生涯大都是在课堂度过的,要构建自主互助型的课堂,减少教师的讲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时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时间,“学生最喜欢听到的还是自己的声音”。能够凸显学生自我的课堂才是幸福的课堂。

从上面对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可以发现,“新学校”注重的是教师学生的内在的感受,内心的幸福感觉和内部的融洽与和谐。“新学校”的评价定位在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优质学校,不是由外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社会来评价认可的,它是从学校内部学生教师的内心感受来界定的。学生是不是能舒展心灵快乐的成长,老师是不是情感愉悦、幸福地工作,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是不是从内心里感到满意和放心。“新学校”理念注重内心的感受内在的评价就是在建立在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上的。

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学校的事情是最大的事情,学校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发现了不马上解决,问题不会自行消失,雪球越滚越大,问题会越来难办。

我想,读完《新学校十讲》后,还要好好反思和沉淀,真正把它内化,找到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自己以后的学校管理工作,新学校的理念也会一直指引着我们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理想的学校,一所有思想的学校。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二:读《新学校十讲》有感

在书中,我很喜欢李校长提出的“客户”概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客户是谁,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以前有句话是对谁负责,他跟服务对象是两个概念。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干部都找到自己的客户是谁,都去听一听客户的心声,听一听他们的抱怨,发现抱怨背后的问题,寻找背后的原因,特别利用鱼骨图来量化问题的归因分析很受启发。

李校长提出“流程”的概念。他说,寻找流程中的问题,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程变了,结果才会改变;流程合理了,结果才会理想。任何工作都有流程,任何工作的失误都是流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现在想来,无论哪项工作,都应先理清程序,科学安排各个环节,并采用严谨的操作模式以保证好的结果。我们的好多工作都没有明确的流程,因而结果不好时无人承担责任。有时有流程而不执行,也造成不好的结果。如不同时期的家长会,教师的培训,课堂教学等等。甚至购买图书都是有流程的。

希贵校长推荐了一位学者从学生导向这个角度总结出了好学校的6个特征: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受人尊重;学校关心并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和谐;有着丰富的可供每一位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里充满着学生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做好对未来的准备。美国一位学者从教师导向层面对好学校总结的6个基本特征:在这样的学校里,要有一位得到教职员工大力支持并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团队建设中的校长;学校有明确的愿景、目标;学校是以结果为动力的组织构架;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对高质量绩效和成果有共同的追求;学校形成不断进步的合作文化;强调团队合作的激励机制和认可系统。始终有学生向往,教师愉悦的学校是我的期待,我想也是我的同仁的期待。

李校长在书中提出了失败的新定义,勇敢地承认教育存在很多失败之处。他敏锐察觉到从不失败的教育及教育改革是有问题的。我深有感触。浪费机会就是失败。一位名人到校是个机会,他离校后写的感谢信是个机会,开学典礼是个机会,道歉日是个机会。所有的对学生发展有影响的契机都是机会。我校创造了许多课程,就是创造了许多机会。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开发课程,抓住机会。

影响力闲置就是失败。教师、校长都有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为不该自己决策的事情决策也是失败;反复提同样的要求更是失败。模糊的管理让人无所适从、用错误的方法纠正错误、教育力量孤军奋战、主次不分、不懂放弃、身边的人想法越来越少等都是失败。

总之,读李校长的书,我思考了教育的真谛,我思考了我们将怎样梳理学校的文化特色,怎样才能建设一所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新学校。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三:《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当代教育家、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的著作《新学校十讲》,感慨颇多。有对老领导教育智慧的钦佩,也有对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欣喜,更有对自己的无知与落后的惭愧,更多的还是厚重的收获与深刻的反思。

李校长于五年前在全国发起并领导了新学校运动,意在重新定义学校,并寻求在行动研究中趟出一条新的办学之路,创造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新学校。于是,他团结并带领一批有识之校长开始了艰辛而有意义的长途跋涉。每年两次的年会上,各位校长都要分享自己的实验中的酸甜苦辣,李校长也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新成果和教育实践新发展。这十次讲话,每一次都是一个飞跃,每一次都令人茅塞顿开,有醍醐灌顶之感。这本书收录了李校长的十次讲话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当代中国的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坚实实践,勾勒出背景是一学校飞跃发展的曲线,昭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律与出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李校长在书中提出了失败的新定义,勇敢地承认教育存在很多失败之处。他敏锐察觉到从不失败的教育及教育改革是有问题的。我深有感触。

浪费机会就是失败。一位名人到校是个机会,他离校后写的感谢信是个机会,开学典礼是个机会,道歉日是个机会。所有的对学生发展有影响的契机都是机会。我校创造了许多课程,就是创造了许多机会。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开发课程,抓住机会。

影响力闲置就是失败。教师、校长都有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细节与文化错位也是失败。我们提出的育人目标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但许多事情有悖于学校文化,使学生无所适从。特别是朝令夕改,非常有害。

为不该自己决策的事情决策也是失败;反复提同样的要求更是失败。模糊的管理让人无所适从、用错误的方法纠正错误、教育力量孤军奋战、主次不分、不懂放弃、身边的人想法越来越少等都是失败。

我最认同的是: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教育是失败。你问小孩子谁最漂亮,他会告诉你,最喜欢他的那个人最漂亮。教育学就是关系学,而且首先就是关系学。这引起我的深思。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跟学生搞好关系,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喜欢。

读了李校长的书,我还认识到课堂缺少生机是一种失败。我要开发不同的课程,分层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让课堂活跃起来。

总之,读李校长的书,我理解了教育的真谛,也明白了我们文化中学的许多创新做法。我庆幸自己在一所会思考的学校工作,我也要做一位会思考的教师,会实践的教师,会学习的教师,会创新的教师。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四:读《新学校十讲》有感

假期里,我认真拜读了当代教育家、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的著作《新学校十讲》,感慨颇多。有对老领导教育智慧的钦佩,也有对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欣喜,更有对自己的无知与落后的惭愧,更多的还是厚重的收获与深刻的反思。

李校长于五年前在全国发起并领导了新学校运动,意在重新定义学校,并寻求在行动研究中趟出一条新的办学之路,创造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新学校。于是,他团结并带领一批有识之校长开始了艰辛而有意义的长途跋涉。每年两次的年会上,各位校长都要分享自己的实验中的酸甜苦辣,李校长也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新成果和教育实践新发展。这是次讲话,每一次都是一个飞跃,每一次都令人茅塞顿开,有醍醐灌顶之感。这本书收录了李校长的十次讲话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当代中国的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坚实实践,勾勒出背景是一学校飞跃发展的曲线,昭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律与出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在书中,李校长提出“客户”的概念,我认为很有新意。是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客户是谁,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以前有句话是对谁负责,他跟服务对象是两个概念。我要为学校负责,对校长负责,但他们不是我的客户,我的客户是学生,是老师,是教研组和备课组。扪心自问,我们有商家经营买卖那样尽心研究过我们的客户的特点与需求吗?我们能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改变生产流程与流线工艺吗?产品滞销时,我们是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还是一味抱怨客户的众口难调?在李校长看来,学校就是要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搭建各种平台供客户选择,有了选择的校园才能生机勃勃。

李校长提出“流程”的概念。他说,任何工作都有流程,任何工作的失误都是流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现在想来,无论哪项工作,都应先理清程序,科学安排各个环节,并采用严谨的操作模式以保证好的结果。我们的好多工作都没有明确的流程,因而结果不好时无人承担责任。有时有流程而不执行,也造成不好的结果。如购买图书,教师需要什么图书,学生喜欢什么图书,这应放在购书之前,否则,图书躲在仓库里睡大觉,无人明白。

李校长在书中提出了失败的新定义,勇敢地承认教育存在很多失败之处。他敏锐察觉到从不失败的教育及教育改革是有问题的。我深有感触。

浪费机会就是失败。一位名人到校是个机会,他离校后写的感谢信是个机会,开学典礼是个机会,道歉日是个机会。所有的对学生发展有影响的契机都是机会。我校创造了许多课程,就是创造了许多机会。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开发课程,抓住机会。

影响力闲置就是失败。教师、校长都有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细节与文化错位也是失败。我们提出的育人目标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但许多事情有悖于学校文化,使学生无所适从。特别是朝令夕改,非常有害。

为不该自己决策的事情决策也是失败;反复提同样的要求更是失败。模糊的管理让人无所适从、用错误的方法纠正错误、教育力量孤军奋战、主次不分、不懂放弃、身边的人想法越来越少等都是失败。

我最认同的是: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教育是失败。你问小孩子谁最漂亮,他会告诉你,最喜欢他的那个人最漂亮。教育学就是关系学,而且首先就是关系学。这引起我的深思。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跟学生搞好关系,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喜欢。

读了李校长的书,我还认识到课堂缺少生机是一种失败。我要开发不同的课程,分层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让课堂活跃起来。

总之,读李校长的书,我理解了教育的真谛,也明白了我们文化中学的许多创新做法。我庆幸自己在一所会思考的学校工作,我也要做一位会思考的教师,会实践的教师,会学习的教师,会创新的教师。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五:《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平时利用空余时间通读《新学校十讲》全书后,反复阅读了第五讲,这里有1个关键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诊断。李希贵校长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学校自我诊断”的模型,书本中提到:只有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一个组织或者个体才能持续成长。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名成熟老师只要他敬业、用心、努力,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但是一名优秀的老师要成为杰出老师、卓越老师,就不容易了,仅仅靠敬业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这里提到的自我诊断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由“教书匠”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具有传统经验的教师再也无法胜任培养人格健全、富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工作,迫使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学反思实质上是在外部条件变化的刺激下,教师完善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的反思依赖于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教师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研究过程中,也将会品尝到自我成长的快乐。

书本中还提到“学校自我诊断”的核心:学生。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书本说到: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这样的定位就让我们有理由要求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即使是一些课上的很精彩的老师。因为我们要以“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的价值来判断,就会提出另一个问题:当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没有人教他们的时候,他靠什么去工作,靠什么去学习。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一定要“以生为本”,讲到这里,我想到了这次的南京之行。周卫东老师的课《认识整万数》,课堂中周老师利用“小研究单”智慧地“退”,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智慧地“退”,“退”出了高深立意的故弄玄虚,“退”出了曲折情节的雕琢粉饰;智慧地“退”,课堂上没有了华丽的对白,甚至没有了精美的课件……巧妙地“推”,将学生“推”向前台,“小学生”成了“小老师”,循循善诱,于无声处听惊雷;步步为营,向问题本质贴近。智慧地“退”,源于教师的智慧在对学生学习的预见、策划与组织。在新的背景下,一切教学法的改革归结起来,其核心只有一个,把人从学习的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在这样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上,教师又怎能不觉得幸福呢?

贲友林老师《分数、比的复习课》更是让我震撼。学生的表现怎么会这么优秀:包括清晰的逻辑思路,准确的语言表达,镇定大方的讲解与提问。我真的感受到了学生的思维是那么活跃,那么富有创造性和张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中起引导的作用。生本课堂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用关爱的态度,用欣赏的目光激励孩子们构建自己的“幸福课堂”学生在生本课堂上可以感受畅想的快乐,自主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和发展的快乐。真正的教育就是发现和帮助,就是激发,就是发现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我们老师是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有相同的高度和一样的目光,思考学生所思考的、研究学生所研究的,然后确定新的教学起点,书中101页也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师一定要蹲下来,和学生成为“朋友”,你才能学会提学生思考,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开展教学活动。正如书本中提到:只有课堂改变了,学校才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学生才会真正发生改变。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六:《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几年前,就读过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那时对新教育的推崇也很有激情,不止一次地组织教师学习其“新教育”的理念,体验“新教育”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带来的喜和忧。而今当我怀着好奇心,一鼓作气读完了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的著作《新学校十讲》时,感慨颇多,钦佩李校长远见卓识的教育智慧,欣喜教育改革实验给学校带来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然而,对比之下想想自己的学校,想到一同工作的领导和同事,想到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真的是既有欢喜又有忧。

《新学校十讲》这本书,是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中十次主题讲演的汇编,内容涉及他对新学校的思考、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细节的关注等。李校长为了实现“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不断总结中发现问题,形成了很多新思考。可以这么说,这本书不是他在坐而论道中形成的,而是在新学校建设的行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炼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本书是李希贵校长教育思想的集中展现,对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启发的。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心校,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也在不断地向着规划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去努力。工作中改善办学条件,引进先进的媒体教学设备,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几年来,学校在改革中不断追求新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教师参加各种赛事也是榜上有名,小升初的考试中,进入重点中学也为数不少,这些成绩也着实让人欣喜。这些是人们看在眼里的积极地引以自豪的一面,然而现实工作中,当教师群体出现职业倦怠,对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活动漠不关心、不感兴趣,课堂缺少生命活力,教学效率不高,重智轻德,教育学生错过了最佳时机等状况时,担忧便情不自禁。

读《新学校十讲》,李校长对“失败”的阐述,让我对教育工作的失败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我们学校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失败,尤其是我担忧的种种现状,可以说都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庆幸《新学校十讲》给我指明了教育前行的方向,带来了工作动力,我将继续一如既往,带着我的团队朝着理想的教育——新学校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