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议论文作文

2016年02月20日作文大全

尽信不如无书

孟子曾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前人之书,代表的是前人的观点,其中不乏积极的一面,但倘若我们将其奉为教条,则必然会僵化我们的思想,扼杀我们的创造力。

不可否认,前人通过对大量事实的总结,凝结成一部部积淀着智慧的书籍,但这些书籍却如双刃剑一般,需要后人慎重、理智地使用。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体现了“仁”、“礼”等道德准则,为历朝历代所推崇,放到今天,“中庸”、“和谐”等思想仍具有积极意义,其价值不言而喻。善读《论语》之人,将《论语》作为自己提升道德修养的途径,甚至产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不善读《论语》者,只迷信于其中的纲常礼节,乖乖进入封建统治者设下的圈套。可见,善于与不善于读书,其实有着天差地别的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依据实际灵活变通。

类似的还有《孙子兵法》这本书。古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于战场落败的惨痛教训。今有商人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原理,驰骋于商海的美谈,而美国西点军校更将《孙子兵法》列为必读教材用于提升军人战斗力。同为读书,有的人囫囵吞枣,学了满腹腐朽理论;有的人观其大略,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试想饱读兵书的赵括若能做到不囿于定论,谁能保证他不会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呢?书并没有罪过,关键是读书的人如何去解读书中的内容,去应用所学的知识。

周国平曾说过:“追求心灵的宁静,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同样,对于读书,要追求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和感情,首先自己要有思想,如此方能与作者平等地交流,不会迷信于书。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造就人的伟大。”确实,只有思想,方能记录自己对人生的感情,在读书时,只有思考,只有将作者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进行碰撞,方能产生火,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他为己用。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吸收古人书中的观点,我们的大脑就会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如果蚕只食桑而不消化,蜂只采花而不加以酝酿,我们何来的丝和蜜?所以我们在读书时,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理解、消化,如此方能谓之善读书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一直支撑着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科举制度,这些书被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烂记于心,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究其一生也没能在这些死板的文字中找出自己的人生方向,一生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然而,早在他们千年之前,儒家亚圣孟子就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么后来者是没有读到孟老夫子的这句话,还是尽信了四书五经上的道理?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个读书人都博览儒家著作,所以只能说他们没有独立的思考过,尽信了四书五经上的道理,由此造成了他们平庸的一生。与其如此,则不如无书。

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出版了一本著作,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声誉,然而,一个数学教师陈景润却背道而驰,大胆的指出了书中的一个错误,引起了轩然大波,以他的地位,与华罗庚这位学术权威抗衡,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事实证明了华罗庚的确错了,陈景润这种行为就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型事例。不尽信书,体现了一种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态度。

在新时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可以被我们视为一种创新精神,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懂得创新,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读书,要考虑书本对我们的价值,在书本所说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造,书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否则,不如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昨天我看了一幅有趣的漫画,画面是这样的:一位垂钓者带着钓具,手拿一本《百科全书》坐在一口井旁,喃喃自语:“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所以,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鱼。”于是,他将鱼竿抛进了井里,等待着大鱼上钩。”看完后,我思绪万千……

我觉得这个人很可笑,他总是相信书上的,而不去实践,闹出了大笑话。井里是地下水,怎么可能会有鱼呢?有些问题不能全靠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就拿一道很简单的趣味题来说吧:树上有5只鸟,猎人用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这道题如果按书本上的知识来解的话,应该是5﹣1=4只,但是你联合实际想一想,如果一只鸟被打死,别的鸟会像傻子一样,还呆呆地站在树上吗?当然不会,而是一哄而散,全部飞离这棵树,因为它们看到同伴被打死,第一感受是恐惧、受到惊吓,都会情不自禁地去逃命,这是每个生物都会有的求生的本能,所以答案应该是:一只都不剩。只相信书,而又不去实践的人,就会变成“书呆子”。

再比如,如果你只靠书本上的文字去想象事物的样子,而不去实地观察,我想很有可能当你你真正见到这个事物时,你根本就不认识它。

这幅漫画给了我一个启示: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一味迷信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走出书屋,去外面世界亲自实践实践。

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喜欢读书,是因为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知识。记得很早之前,我就会把书中感兴趣的地方记录下来,作为知识拓展去寻找。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情况我也有曾遇到过。说来也巧,昨天家里停电时书中的知识就妨碍了我的思维。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下昨天所发生的事。

昨天晚上20点左右,我坐在电脑前一边听课,一边思索着今天所学的知识。几分钟后,耳机里传来的讲课声、外面家长看电视所发出的声音、窗外逐渐变大打在树叶上的“啪嗒,啪嗒”声纠缠在一起,让我回想起下午小阳台的漏水。乱七八糟的事在身边围绕着,我也知道会影响效率。我被这样的嘈杂扰乱心情后,暂停课程,大喊一声“我休息一段时间!”就将思维转到了尚未熟手的水彩绘画上。中途我因闷热而打开了空调,为了色准而打开了台灯。此时,卧室灯与电脑还在发出温柔的光。

“啪”的一声,突然停止运作的电脑与空调让我稍有惊讶,也有些许愤怒。我珍贵的资料虽打开放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但终归是帮了我很大的忙。我想凭借自己勉强记住的知识给面前打印出的线稿上完色再出去。“不过就是支路断路,卧室灯和台灯都还亮着,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画完再出去吧!”这就是我的想法。

5分钟过去,10分钟过去,在逐渐闷热的环境父母对事件的争吵中,我的着色越来越粗糙。冷静下来之后上完最后的几笔,就出去说:“为什么一定要扳总闸听刚通电的电器在哪?”1个月前在预科班与电脑的课中我就已经学习了电学,多少也会一些基本的。由于父亲一再强调“嘀”的一声的重要性,我只好把大用电器的插座全部拔掉,稍有老化的插座板也拔掉。正当我也快要认为结束了的时候,“噼”,“啪”。闸又跳回去的声音让我心头一寒。我几乎时相信的“用电器过多”被否决了。我的内心回到了原点。“让我试试。”说完这句话我便走到电闸前。看到上面或标记或不标记的不同区域的电闸,我突然想起小阳台漏水时的惨状。标记的只有卧室,我便用排除法推了三次总闸,找出了小阳台并确认它就是罪魁祸首。拉下小阳台的闸,推上总闸,家里又恢复了应有的电。在我们一个个把插头插回去的时候,我在想“书真的骗了我吗?”不久家里没有了电视的声音,雨也逐渐变小,洗完澡后我找出初三电学的课本和习题,寻找与今天有关的知识与习题,想要找出最终的原因。像是在展现自己为我们带来的不良影响,网线在小阳台断电的“最后攻击”下失去了它的作用,“牺牲”在“没电”这个原因中。

写完了部分我找的题,我明白了两件事。书并没有骗我,我被“骗”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作文的素材虽源于生活,但需要不停地积累知识,探究出生活中每一样事情发生背后所蕴含的知识、背景、奥秘,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素材。

在将要变得愈发安静的夜中,蝉和不多的蝈蝈再一次为夜带来了他们的叫声。叫声逐渐从细不可闻变得平和柔亮起来,身体也把洗完澡后的重新获得的精神消耗的所剩无几。再一次看向手机,已经1点了。夜的美好与身体的疲惫让我很快进入了梦乡。

书籍虽总存在着错误,但我们需要的是学习正确的知识,知识无论如何都能让我们进步,促使我们成功,成就我们的梦想

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在学生眼里,是精神的养料,是文化的大餐。在成人眼里,是陶冶情操的文化养料,是打发时间的宝贝。

不知是何人在何时写出了“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名古话,我认为这写得很对。的确,在21世纪的社会里,书不是万能的,书上写的不一定都是健康的内容。在今天的社会上,有一些非法出版社,他们无视法律,一心只想着钱,他们印的书不是盗版的、虚假的、拷贝的,就是黄色的、暴力的、迷信的。有些自控力差的中小学生,因为这些市面上的不良书籍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从此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因此走上了邪路,成了不学无术的不良少年。有的书上尽写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比如喝鸡血治百病,吃下海豹的脏器可以长生不老,杀一个人可以让人多活上十年……

书中的知识道理虽然很大一部分是对人有益,可以提高人们品德、开阔人们的视野,但是难免有一些不良书籍,我们要有“火眼金睛”分辨出书上可以吸收的精华来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不要信神啊、鬼啊,那都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做一个唯物主义者。

我们只可以看一些对我们有帮助有好处的书,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害的书我们要做到坚决不看,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尽信书不如无书

爸爸上次去文莱买了一本《科学实验书》送给我,为了加强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这个暑假爸爸陪我做了其中两个小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将一个土豆平均切为2半,并准备2个装满水的碗,其中一个碗的水中放入食盐,再将切好的土豆分别放入两个碗中;书上说半小时后放在盐水中的土豆会起皱,可是我按照书上写的认真的做了这个实验,但是发现土豆一点也没变皱。

第二个实验,书上说:把一整个柠檬放在水里,柠檬会浮起来,可是把柠檬切成一片一片的,柠檬会沉下去。我做了实验发现,柠檬不管是整体还是一片片,都会浮起来的。

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