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赵小爱

作者: 鲁秦儿2016年09月27日情感散文

我管我家的保姆叫“赵老师”。

每次我们一起外出,我都向别人介绍说:这是赵老师。她不争辩,也不解释,与人握手,寒暄,很知书达理,交谈时不亢不卑,让人觉得这个“老师”很是名副其实。

“赵老师”叫赵小爱,25岁。“赵小爱”还不是她原名,她原名叫赵月鹅,她嫌俗气,当时刚好播出电视连续剧《小麦进城》,里面有个女主人公叫小麦,她就“机灵”一改,把自个儿改成赵小爱,她说音也差不多,别人叫着也顺口,并且这名字比“赵月鹅”好听多了。改了好,改了就一切都变了,就连精气神也不土了。小爱为了更“城市化”,把不多的头发烫了个大花,在小摊上买了不同样式的发卡,隔日轮换戴。买发卡时小爱最爱跟摊主搞价了,十元的东西她能搞成三元。她对摊主小姑娘说:你知道吗,我以前跟你一样,我上大学时也兼职批发零售过这些小礼物的,你在哪批发的我都清楚。小摊主一听是同行,自然不敢多报价了。事后我问小爱,你真的做过这些小买卖吗?小爱说哪里呀,我不这样说她能给我这么低的价吗?你知道吗,这是我买东西时常用的“杀手锏”,只要你买啥你就说你以前也是做这行的,他们就不敢多要价了。

其实,“赵老师”没上过一天学。她动不动跟人说我上大学那会儿怎么怎么,她说她怕别人看不起她,怕别人说她乡下妞,说她没文化,为了“混入”城市人,她得“装”得像模像样。为此,她偷偷买了本小学字典,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天认多少字,她说她已认了好多字了,基本能看小说。小爱说虽然没上过学,但她从小就有个愿望,梦想当个老师,老师代表着有文化、有知识,多好。现在想来,怪不得小爱经常戴一副平镜,当初我以为她是近视,大概“眼镜”在小爱看来也是有代表“学识”意义的。

赵小爱刚到我家时,只是做些家务,但我给女儿辅导作业时她总是坐在一旁听。

有一次我出差一周,想着女儿的作业没人辅导肯定一团糟,谁知回来后发现作业比以前做得还整齐,每课作业后还有赵小爱的签名。并且每天让女儿多做5道数学题,记10个英语单词。原来这一周小爱当起了我女儿的家庭老师。我问起缘由,小爱说,我虽然看不懂她的课本,可是我每天能做到对她的监督,并且给她有个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有奖励,奖品是我女儿最爱吃的“醋梨膏”。那是小爱在老家带来的农特产品。

小爱对女儿的“辅导”持续了一个月,女儿的成绩居然提高了。月考时成绩平均增长了10分。我感到很惊讶,没进过一天校门的赵小爱能有什么魔法?女儿装作深沉的样子说:是爱和感动。女儿说她做作业时小爱就抄她的字典。小爱对知识的追求都这么有毅力,我这么好的条件为啥不好好学习呢?我大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一个如此上进、聪慧的女孩,为自己的梦想生活着,快乐着,这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我每次叫她“赵老师”,从未有调侃的意味,既满足了一个农村孩子的向往,也是发自内心的一个尊称。

对于赵小爱,我总抱着仰视的态度,因为她身上有许多令我感动的东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她确实是我和女儿的一位“老师”。

其实任何职业都是平等的,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保姆”这个职业,跟办公楼里所谓的“白领”们一样,她们都是在工作,都是在为他人的服务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