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芜尽处是君山

作者: 刘玉霖2016年02月19日心情随笔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刘禹锡描写君山的诗,“白银盘”指的是大面积平静的湖水,“青螺”就是浮在水面上黛青色的君山了。这种风景,大约与无锡太湖鼋头渚对面的仙岛类似吧,让人充满了美感和向往,很有诗情画意。如今已到洞庭湖,岂可不去君山一游?

本来,黄庭坚就有“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的经验,而我这次登岳阳楼对此并无感觉,不知哪是君山,对不上。即便有人用手给我指个方向,也无甚可观。但我们终于坐上终点站为“君山公园”的公交车了。其实我在车上心里还是嘀咕:君山不是个四面环水的湖中小岛吗?坐公交车怎么能到?待过了市内几个车站,公交车便上了高架桥,桥下是枯草芦苇的平芜,再不停靠站点,一直开去,好远好远,走了一个小时左右,终于到达终点。哦,原来是“平芜尽处是君山”呀,说准确一点,这君山就是“枯黄草地一高墩”而已。

此时我心里也有数了,刚才行驶在平芜上的堤坝或高架路,如果雨季长江水位高的时候,桥下或堤边应该就是湖水。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景观,除了洪水泛滥成灾的年月,不知道是不是每年夏天都可以见到?先不管它。就目前所见到的无边无际的枯黄芦苇地,我似曾相识,砰然心动,这就是我儿时家乡曾经见过的景象啊,秋天芦苇收割以后,我们就在那黄褐色的大地上耙耙草,捡柴禾。人民公社化以后,那些芦苇荒地全部开垦为熟田种庄稼,回家乡再也见不到那景象了,然而它却永远留在我对家乡的记忆里,成了“乡愁”。是该叫“乡愁”吗?CCTV有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乡愁”一词现在究竟应该怎么用,我也糊涂了,反正“和尚用得,我也用得”。

君山公园门票80元。一进门就看到旅游观光车,每客10元。我们不知这君山公园究竟有多大,被服务人员招呼着坐上了。开了大概有市内公交车2到3站距离的样子停下,司机告之从这里开始参观,循着来时的路线,自己一路走回去。

参观些什么呢?要是在夏季,君山四围那怕无水,那大片芦苇湿地就很可观。目前公园内的自然景观我没看到啥稀罕物儿,只能以一些人工建筑为中心目标了。如神话故事柳毅传书的柳毅井,还有什么观音殿,洞庭庙等,都没有特别观赏价值。值得一提的就是湘妃祠,纪念的是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当初舜帝南巡,当然与比小平同志南巡辛苦,那时交通通讯都不方便,摸着石头走路过河,就不好带家眷。二妃在家等久了,不闻当家的音信,就一起离家去找。因为大风,她们的船在洞庭山停下了,并得到舜帝已在苍梧殉职的消息。二妃悲痛过度,泪水洒到竹子上就成了斑,分明是血泪了,所谓血泪斑斑是也,后来世界上就有了斑竹。二妃殒后葬在洞庭山,就有了二妃墓。后人纪念她们,就有了二妃祠。二妃又叫湘夫人或湘君,洞庭山就改称君山了。这是个古代传说,凄婉的爱情故事,越传越美,到了湖南人毛泽东先生笔下,就有了《答友人》一诗,开头四句就是说的这个故事:“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四句诗描述湘君的故事,色彩缤纷,空灵绝俗,凄婉动人,确是好句。诗写于1961年,正是全国大饥荒的年月,毛主席借湖南风物典故,烘托“芙蓉国里尽朝晖”的一片大好形势,自已都陶醉了。但还须注意前一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这是梦境,梦里陶醉,也可说是当年老人家的中国梦,其实愿望本是好的,只可惜没有实现。

听说5点以后就没有回去的公交车了,我们提前就出了公园大门。当初说到“白银盘里一青螺”,多么令人向往!这么大老远地来了,失之交臂会留下遗憾。但参观完了,考虑门票和时间的消费与参观内容的性价比,才知道不值。但至少满足了“到此一游”的心理需要,你不来,怎么知道值不值呢?这是现代旅游很多人难以完全避免的经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