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同歌

作者: 章心怡2016年03月04日抒情散文

记得第一次看《三重门》是在七年级的时候,也忘了是在七上还是七下,那是阅读课,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被一本书很耀眼的外貌吸引了,是银箔那种颜色的书皮,一看,上面写着《韩寒五年文集 下》,后来我就去翻“上”,翻到了,一样的包装,可因为当时喜欢长篇小说,于是就看“下”了,《三重门》被收录在“下”里。就这样,我与《三重门》结缘了。

阅读课老师没有硬性的规定了要摘抄,我当时好像是喜欢一些文艺的句子,恰好《三重门》里面也有,就抄下来了。其实在《三重门》之前我还看过韩寒的《像少年啦飞驰》《零下一度》以及一些散文,也抄了一些类似于“其实我们都不是好马,因为我们都在回忆。”“当年夏天,我回到北京。我所寻找的从没出现过。”之类的句子,因为当时喜欢,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觉得不矫情不做作,也没有和其他一些“心灵鸡汤”一样无病呻吟。

其实我当时看《三重门》是比较草率的,看的很快,而且那时也没有像现在一样经常看这种类型的书,看的好像还都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和老师规定必须要看的可我却不太喜欢的名着,所以也不太理解这本书的真正含义,顶多也就是看了一个故事那样。现在又重新看了。过了近一年再看也就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觉

《三重门》与实际的生活是无异的。比如说有俩学生,学习一好一差些,但他们希望考上同一个学校,差些的那个为了和好些的那个读同一个学校,考试时小宇宙爆发考好了,又或者是家长用关系把他买进那所好学校,而好些的那个为了能和差些的那个一起,故意考砸,于是,阴差阳错的,俩人做了这么多努力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三重门》里面主角就是这样。这种情节是很狗血可又只能默默的默认的,因为这就是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有发生的事。

书里面有友情亲情爱情,以及世故人情。韩寒用平实却又华丽的语言把朋友之间的矛盾,家人之间的纠纷,世间的种种不公描绘得淋漓尽致。有人评论这本书,说“如果读者希冀从《三重门》里收获与众不同的情节,那肯定是要失望的。《三重门》基本上没有情节,有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而且文中男女主人公林雨翔、苏珊基本上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之事,全都是生活中的琐碎。”这一观点我是认同的,因为这正是《三重门》的特点,与众不同的,有些灰暗的色调,却又是贴切生活的。

结尾在意料之中,却又意义深刻,我到现在还记得“听到远方的汽笛,突然萌发出走的想法,又担心在路上饿死,纵然自己胃小命大,又走到哪里去。学校的处分单该要发下来了,走还是不走呢?也许放开这纷纷扰扰自在一些,但不能放开——比如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平凡的结尾,确实又是多少人真实的写照。

突然很想告诉自己,是《三重门》后记中的一段话,“将一句话谨献给所有正春风得意或秋风不得意的人们,非常平凡,但你一定要坚信自己: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

是的,你是最好的自己。

《三重门》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们总是要放弃一个,才能保全另一个。抉择,总是两难。多少的成长,多少的感情用数字衡量,怎样,可以勇敢的去闯,自尊又不受伤,有没有两全的答案?当我长大,我才发现,人心很拥挤,却又很闪躲,世界,总是不公的。无奈的,我接受了这个事实,越成长,越发现了世界的不美好

但,既然我们身处于世界之中,最好的选择,还是向着阳光走,这样,才能少看到些阴影。用你那闪着光的眼睛仔细看吧,只要不是一直背着光,即使曾遭遇过许多冷眼,转过很多个弯,其实也不难发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发光时代。奔跑在这发光的时代,理应用最热血的姿态,努力做一个最闪亮的存在,这是我们的发光时代,向明天出发,不必等就现在。

也许,只有看到过黑暗,才有追寻光明的渴望

《三重门》,教会了我渴望。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