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记忆

作者: 张跃刚2016年03月16日情感日记

据说,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之后再用刀将一个个面团切成一块块圆的小面团,最后将这些小面团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圆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因而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早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记得小时候过年,到了除夕的下午,家家户户就响起了剁肉饺子馅的声音。听母亲说,过年的饺子要包成馄饨型,象征着平安团圆,还给饺子里包3个硬币,说是谁吃了,明年的运气好。除夕晚上祭奠毕祖先、灶爷、财神,就开始吃饺子。吃完饺子,母亲就把新衣服发给我们,还给一块的压岁钱,说是我们又长了一岁,并让我们给大门挡一根棍子,说是挡住财不外流。大年初一母亲又早早叫醒我们,让我们换上新衣服,祭毕祖先和天地,。响罢炮仗,又开始吃饺子,饺子要吃两碗,说是吃双不吃单,想来大概是好事成双的意思,并告诫吃饺子时不准大声喧哗,说怕惊动了神灵。村里有个习俗,说是谁家放鞭炮早,谁家就接财神早,来年运气就好。记忆里农村过年,有的家晚上3、4点就开始放鞭炮吃饺子了,大部分家庭在6、7点左右开始,反正一个晚上放鞭炮声不断。吃完了饺子天就亮了,给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叩头问好,然后大人们就带着我们男孩到没有出五服的本家去拜年,叩完头大人就把花生和苞米花发给我们小孩,那时穷大家还发不起糖果。拜完年小孩子就自由了。这时呼唤儿时的伙伴一块玩耍。好不乐哉!

记得我曾问过父亲:过年多好,人们怎不天天过年?饺子那么好吃,怎不天天吃饺子?好像父亲说过人首先是要劳动,有了劳动成果才能过年,才有饺子吃,不劳动地理不长庄稼,没有粮食就无法过年,也不会有饺子吃。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