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草赋

作者: 潇澹2016年03月22日写景散文

一个春暖花开的四月天,朋友邀我去黄石“花卉大观园”赏花,说是那里有很多的名贵花卉,值得观赏。

于是,我慕名而去。

一进“花卉大观园”,果真,园里各种花卉让人目不暇接。我左瞧瞧右看看,发现有不少名贵的兰花。有兰草花、春兰、蝴蝶兰,还有君子兰、大花蕙兰……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

那兰花的花瓣也是千姿百态,有梅花瓣、荷花瓣,还有蝴蝶瓣……圣洁高雅、清美芬芳的兰花,以它特有的优美形象,赢得游客的青睐。

兰花,常常被国人视为圣洁的化身,比作完美人格的体现。画国画的人,没有不喜欢画兰的。兰,无论花、叶、根,都很入画,尤其是兰叶及整株兰草,既可单独以山石相配构图成画,也是国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点缀植物。

兰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精神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她在潜移默化中融进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华夏儿女理想人格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兰花是一种以香着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它以无以伦比的芳香,享有“ 天下第一香”的美名,它以色、香、姿三者兼之,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她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

她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为“花草四雅”。

人们深爱兰花,将兰花喻为“花中君子”、“隐居处士”、“空谷佳人”等等。

淡淡的兰花迷恋了多少英雄豪杰!

几千年前的圣人孔子见隐谷香兰独茂,对兰花发出了这样的赞语:“兰花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法,不因穷困而改节”。

唐代诗人李白也写过赞美兰花的诗句:“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南宋词人刘克庄在《兰》诗中吟道:“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说的是兰花孤傲高洁,可以取入书房;兰花素淡清香,可以点缀卧室。说明高洁淡雅的兰花可入诗入画,深得人们喜爱

共和国朱德元帅生前也酷爱兰花, 他家里养了不少兰花, 他亲自给兰花浇水、施肥。他写的兰花诗:“幽兰叶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他是在赞美兰花精神,也是在鼓舞人民士气。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 都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

画家取兰泼墨以寓志,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

兰花,有着淡泊、典雅、美好、贤德的崇高品质。

它即使生在幽谷,与草芥为伍,依然纯净自我,卓然风骨。

它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变色。

它有刚柔相济的叶丛,有端庄素雅的风韵,有清新飘逸的幽香,它低调却蕴含高贵。

它有着与生俱来的质朴高洁品格,博得世人的称赞。

兰花又叫兰草,最早生长在深山里。因为人们喜爱她,于是,聪明的花匠将它迁移到了温室,供人们观赏。兰花种植栽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品种繁多,品位极高,极具观赏价值。

记得小时候,我上山砍柴时,经常碰见丛里有兰草花。那兰草的每根茎只开一朵花,模样亭亭玉立,花色为淡黄绿色,异常清香。我对她爱不释手,总要折上几枝带回家中,插在花瓶里,放在窗台上,那淡淡的清香溢满房间。

我从小在山里长大,自幼酷爱兰草。

我爱她高贵含蓄,卓而不骄,谦谦君子,朴素中自有风韵;

我爱她隐居于幽谷之中,不与树争高,不与花争艳,默默地开放,独吐芬芳。

兰草早已深深地根植于我的生命之中,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她。

此时,我站在园内的兰花旁,许久许久。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这些叶色碧绿青翠的兰草,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时,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地质勘探队员,肩背绿色地质包,手拿地质锤,告别了繁华喧闹的城市,告别了爱人和孩子,去到杂草丛生的大山深处,搭起帐篷,开始了新一年的野外地质工作……

他们就象兰草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茁壮成长,永不屈服。

勘探的途中,不是荆棘遍布、怪石林立的羊肠小道,就是险峻的绝壁、深壑,甚至是密林、枯藤、老树挡住去路。这些,从来都不曾停止勘探队员前进的步伐。

白天,他们黎明即起,身背沉重的仪器,手拿罗盘、地质锤,肩扛铁锹、标杆,勘察地形、地貌,辨认岩石和矿物,采集岩石样品、标本。

夜晚,他们披星戴月,就着微弱的灯光,铺开一张张图纸,认真分析地质现象。针对白天采集到的地质岩石标本,准确地进行描述记录。

勇敢的勘探队员们,在那高山之巅,在那丛林深处,坚强地穿越、跋涉。他们顶酷暑,战严寒,吃干粮,斗野狗。不管生活条件有多艰苦,始终是那样的执着,充满朝气。为了祖国的找矿事业,长年与山为伍,征服各种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顽强地工作着。

勤劳勇敢的勘探队员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他们有着兰草一般的高尚品格,身在深山,与世无争。

我爱兰花,我更敬佩地质勘探队员们!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