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庵”的古旧心

作者: 韩红艳2016年05月07日散文随笔

长安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昔日的皇宫已经化为尘土,高大的陵墓也只是一个个土堆,商铺歌楼早已经无从想象,然而却奇迹般地留下众多的寺庙道观。无论是盛世的繁华,还是战乱流离,人们都感到自身渺小而脆弱,需要神的拯救。因此,它们在毁坏中又一次次重修,安慰了心灵上的孤独与疼痛。长安已成西安,然而当行人在城里小巷中寻觅历史时,就会在长乐坊北火巷12号邂逅八仙庵。巷子狭长幽暗,多是两层楼的上世纪80、90年代建筑。破旧的门面房前多是老人守候,遍布着周易测风水、买骨灰花圈寿衣、起名字改名字的小店铺,铺排着生与死的欢喜与哀愁。见行人走过,往往有人招呼着,热情地说要送两句话与有缘人。这些人中有些满脸沧桑,留着长发胡须,一脸的高深难测。西安人口口相传八仙庵算卦最灵验准确,引得无数的善男信女求签问路。

庵外,最前面是一面巨大的砖砌照壁,照壁往北就是古玩城门前的牌坊,里面珠宝玉器、佛像香火一应俱全。穿过古玩城,就是它小巧古朴的南门。深巷之中一眼望去,木质建筑显示出自己的本色,透露着岁月浸染的沧桑。八仙庵的建筑和中国所有的宫观格局一样,分中、西、东三部分。迈进山门,就能看到钟、鼓二楼分立左右。第一进院落的正中有遇仙桥。据说全真派王重阳出门求道时,在甘河桥上遇吕洞宾祖师传授“五篇灵文”然后得道,所以修遇仙桥以示纪念。院正面为道教的护法神玉灵官的“灵宫殿”。从旁边的小道往前行走,第二进院的正面为“八仙殿”,是道观日常举行盛大宗教活动的场所。殿内正中奉祀着东华帝君,两侧分别是“八仙”的泥塑彩像。第三进院的正面为北斗众星之母的“斗姥殿”。大殿的东西两侧各有跨院,东院内有吕祖洞、药王殿和太白殿,西侧有邱祖殿。建筑旁边古木遮荫,绿竹成片,越发显得曲径通幽处的安静

庵不在大,有仙则灵。八仙庵以“八仙”传说而享誉海内外,成为道观全真派圣地。据说此地是唐时吕洞宾遇汉钟离之处,发生过“一枕黄粱”的地方。吕洞宾本是读书人,在科举漫漫长路上屡考不中。六十四岁的他到长安酒肆里借酒消愁,正好和汉钟离相遇。晚上两个人同住在一家酒肆。吕洞宾梦见自己状元及第,享尽富贵荣华,儿孙满堂,人生快乐。最后却被朝廷判以重罪,抄没家产,妻离子散,只落得孑然一身站立在风之中。正感叹时,却发现只是做了一场梦而已。而汉钟离一锅小米饭还没煮熟,就在他旁边说:“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洞宾感慨万千,看破世间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顿悟后就拜求度世。后来汉钟离以金钱美女和生死别离等十次试探,他也不为所动,于是才点化他成仙。他道成后普度众生,成为人民敬仰的神仙。后人为了纪念神的功绩,就建八仙庵来供奉。想来人无非就是抛弃荣华富贵,抛弃儿女情仇,看破生死无常,无所欲求才能通达神仙的逍遥境界。

据《咸宁县志》上记载:“宋代有郑生见八仙显化于此,因建庵祀之。”于是北宋时期就在唐代兴庆宫局部遗址初建了八仙庵。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教盛行,在此大兴土木。这要感谢邱处机,他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敬重,在元朝初期被成吉思汗封为国师,他的政治地位和声望让全真派在各个地方迅速壮大,也成就了八仙庵的声誉。明清时候,这里成为西北多省道教徒授受戒律和学习道教知识的主要场所。然而时局动荡,战乱不断,它几次被焚毁,又几次筹资修复。它命如花开花落一样,却绵延不绝。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逃到西安避难,暂停小住在八仙庵。他们赏银千两,扩建了宫观,太后赐额“玉清至道”,并赐名“敕建万寿八仙宫”,光绪御书“宝箓仙传”匾额。“八仙宫”之名由此得来。想来年迈的慈禧面对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在神前上香祈祷,让神保佑江山代代相传。或者她从内心悲凉地叹息,清王朝的气数已尽?而那傀儡的皇帝光绪,空有抱负,是否也会在神的面前,幻想着大权在握,国泰民安时刻的到来?

在民国时期,杨虎城主持陕政时,极力保护道教文化遗产。1935年,他带头为八仙庵捐资,邵力子、于右任、孙蔚如、戴传贤等名流响应,发动西安工商各界踊跃捐款,一共集资两万余元。监院唐旭庵用这笔捐资对所有殿宇进行了全面维修,至此八仙庵修缮一新,大体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

踏进八仙庵的地界,行人来来往往,身影在香火氤氲中穿行。是否人能在神悲天悯人的情怀中,安顿自己的灵魂?肃穆的庵堂前,神仙高高在上,男女老少双手合十,满脸地殷勤叩拜。不经意回首间,一个俊美的男子,身着古朴的麻布衣衫,在虔诚地烧香。而跪在神前祈祷的女子,是否在寻找自己的姻缘或者是在求家人的平安?观中无人喧哗,众人都一脸的宁静安详。令人惊奇的是,竟然有三个尼姑虔诚地跪拜在药王孙思邈的堂前。而对面求签解卦的殿堂里,却是一尊慈眉善目的观音雕塑。在香火最旺盛的道观,却引来佛教徒的跪拜,道释并立而融合,看来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宽容的。这让我想起去过的有些寺庙道观,竟然是儒家、道家和佛家共聚一堂,三教合一中透露着其乐融融的包容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