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责任叫铭记

作者: 冀卫军2017年04月28日来源: 邢台日报抒情散文

面对一个70多岁的老人,也许我们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要求证、有许多话要说,然而,面对抗战胜利这一段沉寂和远去了70年的历史,我们却异常凝重和沉默

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我,对“抗日”、“反法西斯”这些字眼,并不陌生。它一直以教科书、回忆录、纪录片、图片、电视、电影等多种载体和形式,伴随我一路成长。在我的心底一直反复回荡着这样的一种声音和信念——“落后就要受人欺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然而,当我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目光触碰到那些丧夫失子、惨遭强暴、手托亡子、仰天悲叹的母亲雕像;惊慌失措,茫然无助、四散逃窜的孩子雕像;衣衫褴褛、体无完肤、痛苦万状的老人雕像;衣衫凌乱、目光呆滞、恍惚失神的少女雕像……一股刺骨的寒冷瞬间冰冻了我的血液和肢体,心中升腾起一股熊熊的怒火。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惨绝人寰的血腥和残暴的屠城影像、枪械实物、图片资料再现,我仿佛看到了被洗劫一空的南京城,满目疮痍的街道,残垣断壁的房舍,身首异处的尸体,血流成河的土地,哀鸿遍野的家园,仿佛听到从时光深处,传来国人面对日本官兵赤裸裸的欺凌和虐杀时发出的撕心裂肺的绝望、怒吼与咆哮,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伫立在令人目眩耳晕的巨幅遇难者名单墙前,靠近日军屠杀、掩埋尸首的“万人坑”——那些密密麻麻地堆放在一起的遇难者的累累遗骨,上面还依稀残留着刺刀痕迹、子弹穿孔而过等印记,我的身体差点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击倒,并身不由己、轻声抽泣起来。随处可见的一行行醒目、疼痛的文字和数字:1937.12.13—1938.1,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尽管我们深知,过往的惨痛历史不能假如和改写,铁证如山的史实不容任意编造和篡改,血淋淋的真相不容被尘埃和风雨遮蔽和忘却。尤其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回望历史,不是为了激发仇恨,不是为了寻衅滋事,不是为了以暴制暴、以牙还牙,而是为了铭记历史,铭记战争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浩劫,铭记战争对家、国、民族造成的不可愈合的伤痛和沉重灾难,敲响珍爱和守护充满和平与阳光美好生活的警钟。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就是走进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全景历史长廊,就是走进抗战英雄烈士舍生取义、惊天动地的忠义堂,就是走进一座塑造精神、荡涤灵魂、伸张正义、呼唤和平的神圣殿堂,就是走进一段全世界无法释怀和忘却的灾难与屈辱,就是走进中华儿女用血与肉、炮与火、爱与恨书写的民族苦难史、心灵史。

纪念抗战胜利,是对战争侵略罪行的一种控诉和讨伐,是对和平与正义的珍惜和扞卫,并时常提醒和告诫我们,有一种大爱叫宽恕,有一种幸福叫和平,有一种力量叫正义,有一种期待叫守护,有一种担忧叫死灰复燃。

我们铭记历史,就是为了激励和鞭策我们变得更强大,让灾难不再重蹈,让悲剧不再上演,让一切阴谋野心不再得逞,让我们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