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在风中飘荡

作者: 刘洪伯2017年07月19日来源: 邵阳日报抒情散文

中国,南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空寂而幽暗的尾厅。只是,每隔12秒,便有一滴水坠落,“叮咚”,随即,黑色墙壁的某处,便有一张照片闪现。仅仅留给一个曾经生命12秒。这是六周内,三十万生命被剥夺体温的平均时间

我不知道设计师为什么让水滴承载这血腥到令人发指的一切。我不知道这每一滴晶莹的水珠儿,当它划破幽暗,触碰到黑而厚重的地板,发出叮咚的呻吟,然后一切恢复沉寂,是否就意味着七十多年前,在这个城市每一寸土地上曾经浸淫的殷红能够被洗涤;是否意味着这个城市上空每一缕撕心裂肺的绝望的哀嚎能够被掩抑……

记得那天从大屠杀纪念馆走出,重新回到天地间。时值“黄梅时节家家雨”,我站在檐下,看雨水如线,却听不到水滴的足音。是啊,城市太喧嚣,任何一个声音都可以掩过那一声叮咚或滴答。一如生命之脆弱,瞬间可以被夺走。啊,南京,南京!现在,从我身边经过的或急或徐的人们,可有七十多年前三十万人中的后裔?这天地间的来来往往,是否因为七十多年前三十万个十二秒而多了一些凝重与沉思?

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才能够看见天空?!

是啊,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是啊,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他才能知道有太多人死亡?!

答案,在风中飘荡。

这是江南雨季,多雨而少风。所以,我无法看见风中飘荡的答案。不过,雨也有雨的功用,不似风让人迷惘,它会让人冷静。冷静下来的南京,会发现在她空间回响的,绝不仅仅是十二秒水滴。据报道,其实就在距离大屠杀纪念馆不远处的江边,有一对男女,穿二战时日军的军服,摆出各种姿势拍照。有人猜测是商业行为,有人说是年轻人的恶作剧。无需推测,一个事实显而易见且令人震惊:十二秒水滴,并没有敲打在他们的心上。搔首弄姿的男女啊,当心脚下踩踏了七十多年前的骸骨!

化干戈为玉帛?不要对我这么说。不错,当年践踏南京和长江的皮靴,确实早已溃去,但在东海,在南海,国人莫非没有听到似曾熟悉的足音?

我不是民族主义者,所以我无意渲染仇恨。我只是想说:三十万同胞的尸骸为证,不要让他们的魂灵,在风中飘荡!所幸,今天,这里有了这样一座纪念馆,这里每隔十二秒,就有一滴水声敲打着我们,考问着我们。梅雨江南,梅雨南京。在这有雨无风的季节,有一个答案被雨水浸透,又以涓涓之态汇入扬子江。让浩浩之水化作亿万个十二秒水滴,让滴水之音成为警世的洪钟大吕!

战争搅动着悠悠历史长河,却也带走了数不清的年轻生命。难道战争就不可避免吗?是的,又不是。在过去千万年的历史岁月里,战争与和平总是不能调和的。人类期待的和平不知从何而来。

答案在风中飘荡:这需要全世界不安分的野心家收起心中对他国利益的觊觎,需要爱好和平的人奔走四方,敢于为反战而献身,更需要各国人民跨越语言文化的沟壑,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所幸,自二战以后,大型战争正在渐渐减少,总体和平的局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福祉。这无疑是和平与发展带给人类幸福最好的例证。和平就像一粒定心丸,给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勇气。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势在必行。

风,还在吹。将新生与毁灭的谜送进人们脑海,将和平与战争的谜吹进人们心底,将发展与落后的谜藏在人们生活里。人们纷纷给了风不约而同的答案,是什么?正是:铸剑为犁,携手复兴。它在风中飘荡着恰似那一面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点燃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