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是灵魂失意的独白,孤独是灵魂觉醒的步伐

2011年09月27日来源: 网络文章心情随笔

重又听到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情歌,恍惚间心开始痛,莫名的哀伤悄然而至,席卷走一片短暂的空白。

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里有一个关于情欲的敏锐观察,“许多歌谣与旋律描述的都是情人的不在。”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的述说情人远去的失落,因离别而起的愁绪,与孤寂守候的难熬。为什么永远消除不了情人流离他方的感觉,与自己被留在原处无法跟随的惆怅?

我们都是佛子,在青春勃发的时候会被赋予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六祖慧能在禅定中也体验到了,说到“淫性即佛性”;道家也体验到了,说出“体内自有真夫妻”的隐语,留下了鹊桥相会的传说。

可惜的是世人销魂的爱情带来灵与肉的完美融合是属于两个人的,当其中一个离去后,爱便难以达到曾经的完美而残缺了。

佛性是如此的美丽,给灵魂带来如此美好而深刻的感受,却如昙花一般快速凋零,以致于多少有情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在回忆中一遍遍欣赏曾经的完美,而寂寞便是最好的方式。“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完美爱情的人更是喜爱寂寞,拒绝那庸俗的爱恋

可是,寂寞毕竟是逃避,逃避自己灵魂回归故乡的旅程,那里时刻充满完美的爱情。

灵魂的回归依然是孑然一身,所不同的是觉醒中的寂寞,而不是麻醉中的寂寞。只好换一个词表达:孤独

孤独跟寂寞不是一回事,就像alone跟lonely不是一回事是一样的。孤独是自沉世界的一种独处,它是自沉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所以,看孤独的人他往往是自沉世界自沉体系,所以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很高贵的词,你看真正的禅者一定是圆融的;印度教恒河边上的那个冥想者,他就是圆融的;道教里的能够达到冥想以至于羽化的那些人他们也是圆融的。同时,他们都是孤独的。所以,孤独是一种完整的状态,它没有那种缺失的遗憾

但寂寞呢?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这种虚无啊! 当你感觉自己是一个寂寞者的时候,你生病了,于是这个时候需要有人陪着你,或者说是社交。对于一个寂寞的人来说,社交是他最需要的。但是,社交其实是非常廉价的。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社交是很吸引人的:它意味着酒会,意味着精英,意味着优雅的微笑,意味着法式的问候。社交其实是很廉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廉价并不代表他没有价值,它有价值,只是它的价值不高。你仔细盘问一下自己你为什么要社交,而社交的动机是什么?社交的动机无非是两种。第一种是出于利益关系和将来的实用关系,我要在这样的场合当中搭建我的人脉,所以他是一个功利的目的,实用的目的,每个人在其中都只不过一个结点,每个人在当中都只不过是一个被别人利用的工具和利用他人的一个工具。第二个目的那就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为什么?因为人跟人之间,你在社交的环境当中你接触的时间如此短促,你们的交谈如此的肤浅,怎么可能在彼此之间达到深刻的了解,又怎么可能认识到你之为你的价值之重大?怎么可能真正的成为朋友呢?所以,寂寞者的累加,再多的寂寞者的集体它也逃不出寂寞的。就好像一件无意义的事,你把他重复一千遍他还是无意义的一样。一句没有价值的话你把他重复一千遍他也成不了真理啊!寂寞者的群体是逃不出寂寞本身的。

所以人是需要孤独的,因为人在孤独的时候,在独处和自处的时候,你的这种精神的自由会还你一个真实的自由,通向最终的解脱之道,那里还有无数有情人所追求的完美。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