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吃

2011年11月14日来源: 网络文章情感日记

昨天的午后,来上课的孩子异常的少。大部分都以各种理由请假了。在这样的情境下,上课的动力顿时减少了,于是,将自己原本设定的影片欣赏时间无限期延长了。《求求你表扬我》,范伟,搞笑而又带点思考,这样的片子正合适。

虽然早先已经看过,但课堂的气氛带给我的肃穆感逼迫着自己又看了一遍。对于片头的那段对话,记忆犹新。但一旦回身到自己生活的时代,似乎回答起来又变得艰难。幸福是什么?

的确,如同电影里叙述的那般。当下的语境错综复杂,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这是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很多时候的我们不得不或是自觉地忘记了真正的自我,只剩下盲从的适应。那样的窘迫虽然提起来会是伤害,但却是真切地存在着。

这是一个物质极为丰硕精神极为贫瘠的时代,每个人肩上好似都有着庞大的责任,都在为一种可以预见的“幸福”努力着。这种可以预见的“幸福”,就是在城市里扎根,拥有房子车子和票子。为了追寻这些,社会的大环境也在要求我们一路狂奔,快点得到那所谓的“幸福”。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我们在追寻这样的幸福过程中会失去什么?大众眼里的“幸福”就一定是你的幸福吗?

在我看来,回答是游移的——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饮食起居,虽然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大抵相同,但一种人一种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就其现实的个人诉求来说,当然追求的东西本是不尽相同的。但是现在却是一种怪态,大家都在追寻一种目标。现在社会标准中的“幸福”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但是所有人都在为之努力。有很大一批人只是盲从,别人认为好的,认为值的,在努力,他们也觉得好,跟着努力。但是这部分人根本没有想过这种“幸福”是否适合他们自己。追寻这种幸福的过程,他们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或许超越了成长本身的价值,甚至会失去生活原有的意义。

幸福本身是有不同的标准,因人而异。而现在幸福的却已经被标准化了、具体化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错误的衡量标准。幸福就如同人饮水,冷暖自知,外在东西根本就不应该参与其中。但是我们的社会强加给了一代人。

作为个体,我无力改变他人,也无力改变社会大的环境。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自我,坚持心灵。我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但是我想我会走下去。现在的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简单而又统一,就像一种社会气候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地方和人群,为了适应这种气候,所有的人都在变得雷同而又相似,逐渐失去个性,失去自我。最可悲的是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全被一种气候同化,没有一点异样的声音。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是一种社会的退步。

现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在向城市涌入,都想在城市寻求一席之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加速了这种涌入。大家都想在城市立足,寻找一份工作,然后在这个城市成家落户。很少有人再愿意回到自已以前的村落生活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城市好,生活好。在中国传统的意识、价值观念里城市就是比农村好,所以我们趋之若鹜。但是时代变了,我们的观念是否也能改变呢?整天喊着解放思想,难道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思想就不能再解放一点?看看中国目前有多少消逝的农村?十年二十年之后,还会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吗?

的确,所谓的城镇化,急剧的改变着城市的机构,一种存于形式的改变,真的是一种进步吗?所有的城市都在不断的加紧建设,高楼大厦林立,灯红酒绿繁荣。即使你身在不同的城市却是一样的感觉,大同小异的城市建设,同样的高楼、同样的水泥路,辨不清自己是在那座城市,那时候你是否会怀念已经逝去的农村呢?

想起那天回家时在路上改的QQ签名——告别城市的喧嚣,迎来乡野的虫闹。而今,再次回到都市的混杂,我会在各种念想中游荡。论文的压力带给的是紧迫,而回味的绵长则是快乐的短暂。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也终于回到那我正在想念的故土?

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我也不例外。

喷薄的思想里,希望更多纯粹的呼吸。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