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结伴养老走完人生路

作者: 秋之春2009年06月29日原创文章
居家结伴养老走完人生路

某研究所的五对退休夫妻,年龄都在65岁上下,退休前是工程师、财会人员和高级技师,他们志趣相近,平时很合得来,经常一块外出旅游,也常互相患门聊天。遗憾的是,这五个家庭虽在一个城市,彼此住得都比较远,来往不便。他们有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大家住在一块,互相有个照顾,结伴走完人生路。但五个家庭要栓在一块,很难觅找这种住处啊。

一项调查显示,居住在城里的老人,70%不愿住到养老院去。为什么?原因不外是:费用高,伙食差,与他人合住一室不习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服务质量差,甚至一些养老院出现护工欺凌、殴打老人的事。显然,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据统计,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1.6亿,占全国人口的12%。其中,孤寡老人占有很大比例。老年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无论在体力、智力、抗疾病能力、经济、交往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出现老人死于家中多日无人知晓的悲惨事例。因此,作为应对老龄化的一项战略举措,应该积极探索更好的老年人养老之路,让更多老年人享受美好的夕阳人生。

老年人在告别世界以上,几乎都在沿循这样一个生活过程:能够自理,需要半护理,需要全护理。然而,由于国内许多老人经济条件较差,无法进入福利院,更无能力单独雇佣保姆,他们的晚年常常是不幸的。因此,发挥老年人自身的积极性,互相帮助,走结伴养老之路是明智的选择。

结伴,贵在“伴”,并且很快能体现1+1>2的效果。德国一家康复医学研究机构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引起公众的浓厚兴趣:生活在老年公寓和单独居住在家中的老人,患病后康复的时间截然不同。前者,康复周期可缩短1/3以上。尤其是一些疑难重症,由于有了集体的精神力量支持,会获得神奇般的康复效果。而老年人正是容易患病的群体。

老年人“伴”在一起,好处多多。首先可解除精神上的孤独。谁心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有地方倾吐、释放,容易获得同情、理解,也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看到,老年人是社会上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的人群之一。

有人说,居家结伴养老虽然好,大伙生活在一起,但住在那里呢?居家结伴养老的特点是结伴者均有自己的“窝”,老年朋友既合群居住,又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从长远来看,更合理的途径是由国家投资,专门为老年人建造居家结伴型养老公寓。这方面外国已有先例。例如在德国,一些城市正在对老人原有住宅进行改造,使每栋楼都有供老人活动聚会的空间,有供护理人员居住的房间和集中烹调、用餐的场所,让老人不离开原地就能享受结伴养老的乐趣。

“居家型结伴养老”,是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自助养老模式,其生活基地可以视为社区中缩小了的“养老院”。这种“养老院”由街道居委和老年人及其家属共同管理。当然,这种“养老院”应该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社会福利机构应该主动关心他们。

结伴养老是相对于独往养老而言,并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不妨碍享受儿孙天伦之乐和朋友相聚,不仅可以耳濡目染共享老年朋友的儿孙团聚欢乐之情,还能将老人之间实现的互助扩大到老年朋友亲人之间。应该看到,这种民间的互助不仅对老年人来说是很需要的,而且发挥出来的能量也是巨大的。

老年人喜欢清静,但更害怕孤独,所以今天的老年人在生活尚能自理之时,就在考虑、寻找自己最终的归属。与上一辈老人不同,今天七十岁上下的老年人相对来说比较有文化,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爱好广泛,喜欢玩,会玩……这些特点让这一代老年人迫望追求更快乐、更幸福的养老方式。

“老龄化”是全球性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笔者以为,居家养老是中国老年人最现实、最有效的养老方式,而“居家型结伴养老”可以提升养老质量,弥补居家养老方式的不足,成为居家养老的一种衍生模式。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