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立春散文

2022/12/05散文诗歌

立春散文(精选26篇)

打春

文/方根秀

看到这个题,我不禁莞尔,这么个“打”字,又会让学汉语的老外琢磨得头疼了吧。各种日历中都只有“立春”,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打春”只属于我们的方言土语,遂带点恶作剧般地百度了一下。哦呵,不得了,一条又一条,红色的“打春”二字赫然显眼,瞧,头条就是“打春是立春的俗称,是春回大地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立春是汉族传统节日。在周代,这一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等到东郊迎春,祭祀。唐宋时,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明清以来,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蚕种、喝春茶等,具有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哈,打春原来有着这么久远的渊源,在我浅陋的见识以及枯瘦的记忆中,童年里,打春的那天早晨,家家户户开门都要放鞭炮和爆竹,跟正月初一开财门一样。在头天晚上,母亲就要把鞭炮和爆竹烘一烘,叮嘱父亲或者哥哥早上早点起床,洗漱完毕再开门,先燃鞭炮,再放爆竹,要越来越响,不能颠倒了顺序。待好奇的我问一句为什么,母亲只说一句“新春大似年!”也不敢多问,生怕打破了什么似的。只待清晨枕着声声脆响,想象着“春”是不是踏着节拍奔跑着来了。

早晨过完,一切归于平淡,打春与平日里并没什么两样。有一回,跑去问奶奶:打春,是干嘛,有什么用?奶奶大概不知从何答起,说,打春就打春嘛,就像年年都过年一样,年年都要打春、立夏,打过春,天慢慢暖和起来,又要做田了……奶奶隔壁的老人接过一句:“柳树打包了,叫花子撑腰了!”哦,这就是打春的好处了,打春,柳树要发芽了,叫花子不再冷得缩成一团了。再往后,我们就能脱下布鞋,撒开脚丫在田埂上跑了。其实打赤脚离打春还有长长的一段距离呢。

对于打春,在我的记忆中家乡是没有更隆重的仪式。周代有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到东郊迎春、祭祀的习俗,唐宋时,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的习俗,具体怎么个打法,我们也不能穿越时空去见证了。但足可见这些习俗也是传承着,变化着一路走来,也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是有着一些热闹气氛的。如今的城里,有着很多的热闹,但没有哪一款热闹是特地为打春而造的。村里,还在为打春燃放爆竹吗,还有那么多诸如不要颠倒了顺序的讲究吗?

“打春”翻译成英语“spring begins”——春天的开始,窃以为,不如译成“open spring”,更有动感,打开春天,打开春天的大门,迎接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迎接花红柳绿、百鸟争鸣,迎接一片新天地!

立春的姿势

文/苏扬

太阳驾着金辇出现的时候,楼下的小狗欢乐地叫喊起来。

我看到,路边的积雪已经融化,被禁锢的灵魂获得了自由。

枯黄的草地焕发出生机,苍白的街道染上了红晕,一些丑陋的阴影正在萎顿销匿。

我看到,路上许许多多的行人,无论认识与不认识,彼此都朗笑着打招呼:

立春了!立春了!

立春,宇宙的长子,他首先亮出了春天的姿势。

于是,其他二十三个兄弟都跟着立春走。

大地上所有的生灵都跟着立春走。

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婆婆,两只手拎着沉甸甸的布袋,蹒跚地踩着立春的脚步,走到我旁边时,停下来敲敲后背,有些难为情地说,老得身板都抬不直了。

接着,我又看到了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充满了青春的朝气。

他刚下火车,正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

他带回来北京的烤鸭、刻着清华大学标志的青花瓷书签和钥匙扣。

还带回来费列罗榛果威化巧克力、加州原野腰果以及一堆不知名的热带水果。

我凝望儿子的一刹那,突然发现儿子昂首站立的姿势多么英俊挺拔,儿子在阳光下微笑的模样多么温暖灿烂。

啊,原来立春的姿势是意气风发的少年站立的姿势,是年轻的太阳运行的姿势;

是一粒种子发芽的姿势,是一朵花苞绽放的姿势。

立春-雨打秋莲

文/雨打秋莲

今天是立春——一个充满着希望的节气。天气不那么冷冽了,阳光饱满了许多,天空的筋骨也舒展开来,蓝,在一点点加深。云淡淡的,轻盈飘逸,举头就有风情倾泻,春天正一点点擦拭冬天的锈迹。

10点钟,我问林老师,午饭吃什么?这个陈旧而无奈的问题每天都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渐渐的就演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烦恼。柴米生活,一日三餐,四时变化,这一切原本是那么自然而然,简单而明了。但这简单明了却深藏着很多我们无法诠释的秘密。当一束光把我照亮,当我的脸上有了某种物体的阴影,我全然不知,仍旧沉浸在对下一秒的虚构中。我们都被什么分割着,昨天的想法今天就发霉了。林老师是不会回答这个问题的,不回答本身也是对我的一种回答。他侧身躺在床上,背对着我,眼神不知是在看着墙壁,还是看着枕头边上的一本书。小广播还在热闹着,那些新闻消息,热线电话,广告宣传,像一剂世俗的良方,让那么多的人潸然泪下。林老师一会打开小广播,听一会又关掉。反复几次之后,就会自言自语:越听越心烦。

“今天是立春,我烙饼,炒土豆丝,咱们也吃春饼。”

“都十点了,时间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我少和面,就烙二、三张饼。”

土豆丝卷饼准时端到桌上,阳光暖暖地照着我和林老师,室内暖气充足,我们都觉得有些热,打开窗户透透气,也和春天握握手。冬去春来,岁岁可期。从今天开始,大地更换襟袍,春江水暖,时间也风雅起来,落英缤纷,曲水流觞。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立春这天吃春饼,林老师问我,烙饼是和谁学的。我说和我妈妈学的。林老师只吃了一张卷饼,还对我说了声谢谢。我竟不知该说什么,心里哀伤起来。但我没有表露出来。我们一起迎来春天,我们不知道春天将会带给我们什么,人生处处是离别,无端风雨,余寒未尽。但我们毕竟共同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人海之中,何其有幸……

立春-王琪

文/王琪

有一缕柔风,叫春风,有一个节气,叫。,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名字,携带着时光温润的气息,流泻着岁月古木的馨香,每年的2月4日前后款款来到人间。她告别了一个秋收冬藏的故事,又开启了一段春花秋实的情节。在此之前,大地冰封,万木凋零;在此之后,东风解冻,百草回芽。那些蛰伏了一冬的虫蚁,期待破土而出,那些跃跃欲试的小草,期待春风吹又生。诗人们酝酿春天的诗句,农民们唤醒播种的耕牛。

岁月在成长,年华在老去。只有二十四节气,像长生不老的星辰,像历久弥新的童话,永远年轻在华夏民族的历史册页中。这个叫“立春”的节气,她穿过秦时明月汉时关,趟过隋唐烟云宋时雨,飞越明清的篱笆,一直碾转到今朝的驿站。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自秦代以来,就一直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到了汉代,曾将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并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民国政府下了一纸公文,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便仅作为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厚重的民族文化雕刻在历史文化的皱纹里,许多的记忆在山水里留存,许多的风俗在时光中沉默,于万境的苍茫中遥看古老的人文风景,重温那些渐行渐远的民风民俗,那些精致细腻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在明亮的光阴里逐渐地丰盈。“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水,春官鞭春牛。”流传在华夏大地的这首民间歌谣,记载了远古立春时节,鞭打春牛的盛况。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立春举行迎春仪式的盛况,天子要在这一天,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源》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此后历代统治者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鞭打春牛之礼,这就是立春又叫“打春”的来历了。打春习俗到了明清时期,因受到当朝统治者的赞许而上升为国家行为。《燕京岁时记》云,“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可见在古代立春已超越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意义,而上升成为一个节日了,也就有了民间“立春大于年”的说法。而今那些“春娃”“春鞭”“打春”的习俗,那些称做“春卷”“春酒”的民间美食,依然在秦州大地依稀可见,依然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触动你的情怀,感动你的心灵。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声问候,是新年的第一次律动。她引领春天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子,踏过24节气的明月,踏过春华秋实的丰盈。长在土里的立春,开启年轮的转盘,把最真诚的祝福,呈献给农民;写在诗里的

立春,浸染翰墨的书香,把最优雅的诗句,奉献给大地。只有农民与节气休戚相关,与节气血脉相通。因此,节气是农民最忠实的朋友,最可靠的知己,只有农民对节气理解最透,解读最深,年年岁岁他们挥舞着锄头,循着节气的脉络,播种、耕耘、收获,他们沿着季节的起伏,走过昨天、今天、明天。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做飞花。”立春时节,北国大地依然寒风习习,冰雪处处,但在农民心目中,这个时节意味着生长,象征着温暖,心中是鸟语花香,是耕耘播种。“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是他们休息的最后一天,从此,他们将鞭打春牛,唤醒农具,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走在四季的琴弦上,播种梦想,耕耘希望,收获理想。

万紫千红,总是在立春醒转后的节气里将生命唤醒。“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从远古到今朝,从塞北到江南,一拨又一拨的人,都要在这个让让万物苏醒的节气里,越过立春的栅栏,匆匆赶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并种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许一个山高水长的诺言,然后,让他们依附着季节的枝头,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立春-何蔚

文/何蔚

立春这一天,我拉开窗帘
走到阳台上。我想知道此时此刻
春天是怎样掀开厚重的棉被
孩子一样伸着胳膊从床上爬起来
或是像母亲一样捧着晨星点点
捧着带露的新芽,站在街头

此时此刻,我想知道
春天染好的彩色花布究竟挂在什么地方
那些得过老年痴呆症的树木
是怎样在阳光下返老还童
此时此刻,我还想确认我的祖国是否真的
立春了,路人的眉毛上是否真的
留下了喜鹊唱过的痕迹

立春了。从柳树上传来的消息是可信的
立春了。我们的城市也换好了新衣
楼下的花店里,老李的小狗
明显地增加了摇尾巴的频率
喜欢眯着眼睛走路的老许忽然睁大了眼睛
他说,立春了。这一刻,我发现他的茶壶
已经勃起了泡下一整座山的冲动
立春了。诗人谷未黄典着大肚子
从三店集走到望丰村。他说立春了
而我知道,他在一个冬天产下的诗句
足以从金银湖一直铺到东山头

是的,立春了。所有的人都在这么说
但所有的人都说不清春天究竟是什么
它是怎样倒下去的,又是谁让它立了起来
就像我说不清自己的脸,究竟是怎样
在一夜之间生出了这么多巧妙的皱纹
就像风说不清自己的身体究竟是怎样
在一夜之间长出了这么多温柔的懒骨头

噢,立春了
我的生母和养母的土地立春了
我的朋友的花盆和雨伞立春了
远处的山岗和近处的河流立春了
梦中的老屋和眼前的高楼立春了
我心跳加快,因为我的心跳立春了
我血压升高,因为我的血液立春了
我眼眶发热,因为我的眼泪也立春了
这一刻,我要警告雪花必须远走高飞
警告寒流不要在我亲人面前表演真人秀
这一刻,每一串鞭炮都能把山川叫醒
每一声鸟叫都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立春这一天
请一定要原谅我以往的过错
只记住我身上属于春天的内容
只记住热诚、爽朗和生机
或者反过来,只记住我的过错
原谅春天身上属于我的那些坏毛病
原谅雨水、雷电、流感和倒春寒
原谅那些悄然死去而又慢慢活过来的事物
就像原谅我们曾经承诺过
却始终未能立起来的誓言

早春时节

文/杜永利

我格外留意春天的脚步,想捕捉到春之全貌。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春天会在什么时候潜入人间?

显然不是立春。这时冬天的余威不减,风仍是冷飕飕的,迎面刮过来,让人感到生生的疼,和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完全不搭边。虽说立春被冬天同化,但人们依然把这一日当成四季更迭的开始。村里老人说,这天把萝卜挂在椿树上,被太阳照过以后,萝卜就变成了治疗咳嗽的良药。

今年的春节在立春之后,和年轻人比起来,老人们对春节显得更加期待。过年一直被他们视为一个门槛,有太多的人被冬天拽住了腿脚,没能迈过去,而唯有迈过去才会有枯木逢春的希望。这样想来,在人们的意识里,春节倒是比立春更接近春暖花开的日子。

果然年后一连几日晴好天气,有了几分大地回暖的趋势。不久前的雾霾天像是隔了几个世纪,天空澄澈如婴孩的眼眸,阳光如瀑布倾泻人间。趁着早春,和孩子们去麦地放风筝。大人握风筝,孩子牵着线奔跑,麦地里有稀薄的尘土升起,尘土里冲撞着数不清的清脆笑声。这时候我看见春天的马脚,它的隐秘行踪即将暴露。

一个恍惚,天便阴了下来。这时并未到雨水节气,雨却迫不及待地落下了。细细密密的雨点给大地蒙了薄薄的一层纱幔,万物朦胧,都像是入了一场梦。雨水落在脖颈里并没有太过冰冷,于是我感觉到了春天不动声色的力量。我无法知道,它是如何从冬天的手里抢夺江山的,也无法知道这对决的艰难程度,所以只有叹服春的蓬勃朝气。

当然冬天是不甘心的,它善于杀回马枪。本来春日晴好,没想到冷空气会携着阴天卷土重来。厚衣服只得重新穿上,去龙源湖看风筝的计划也泡汤了,还是窝在宿舍里看书吧。

冷归冷,春天已经来了,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看,迎春花突然就冒出几朵黄嫩的花,它们浮在暗绿的枝条上,笑对倒春寒的压迫。不止是迎春花,其他的植物也开始冒芽了。遥看树枝泛青色,近看却恢复了干枯。这是春天的障眼法,我们可以用嗅觉来识破——空气里都是泥土复苏的淡腥味和植物嫩芽的苦涩。还可以用听觉,鸟儿的叫声已经不是先前的干涩了,它变得婉转悦耳,带着潮润的颤音。

用不了多久春天就能坐稳江山了,到那时会有看不尽的繁花。

遇水而濯

文/桑飞月

立春这个节气,扰人心绪。

说是春天到了。人一听便禁不住心花怒放,可迎面而来的霏霏雨雪,却将那些“花儿”,簌簌地,簌簌地,都给砸落了,惨不忍睹。

春天,哪儿呢?

好不容易挨到雨水,天还是灰的。雨雾蒙蒙,湿漉漉黏答答地,和你纠缠着。这也就算了,权当作是润物的天街春水吧!可气温,怎么还是这么低?像沉沦在失恋中的人,扶着南墙也打不起精神。此刻,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过气的雪花,它们竟还在你眼前,一遍又一遍地招摇乱晃。

要说,结果是明摆着的,春天必将会来,但还是不放心……这就好像恋爱中的人,在关系没挑明之前,一切仍充满悬念。直至,有些话说出了口,或者,看到花真的开了,那颗心,才落了下来。之后,即便再怎么下雨,心情也是清爽的。

终于,坐不住了,决定撑把伞出去,寻寻春天的蛛丝马迹——雨水是撩不起的珠帘子呵,你必须走出去,才能看得到某些真相。兴许,那帘子后面,草木已萌动。昨晚温书,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哦,“立春”原来只是在解冻,春天,应始自雨水中的草木啊!于是,去看树。

江南的春雨,多下不大,淅淅沥沥,有时呈雾状。此时的草木,便笼在这雨雾中,油绿光亮——多是些常绿苗木。最妙的,却是那些落叶乔木们,赭黑的枝干上,均匀地挂满雨珠,近看,像一盏盏小灯,颤颤地,闪着光,大概是想在这片灰里,为春天照亮来时的路吧!回头再看,又像一树透明的花苞——雨水,是挂在春天枝头上的第一茬花苞。

继续往前走,令人惊艳的事,便出现了:一树一树的花,竟然都开了,在这寒意料峭的枝头。红梅粉茶,暂且不表。我想说的,是那些探春,连翘……虽然,瘦弱的花儿们,在这雨里一片凄黄,但毕竟,都开了……

看罢花,看罢那些带着春天气息的花,你才会觉得,这正月里遇到的水雾,竟还是有些诗意的。于是,心开始笃定下来,等春!

也许,爱美的春天在上妆前,总要细细清洗一下容颜的,从褐枝里洗出嫩芽,将棕黑洗成碧绿……有点儿像姑娘出嫁!

有人指出,《月令七十二候》中的雨水,应念去声,原本是遇水,谐音讹变为现在的雨水的。照这样解释,也有意思。如此一来,遇水而濯,便成了这春天里比较重要的一件事。种子濯而生发,苗木濯而鲜碧……对于我们,则要濯心,将昨日的风尘、烦恼、负能量……全都丁点儿不漏地清洗掉,继而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重新开始新征程。

如何濯心呢?在我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个好方子。不信,你试试!

又是一年春来早

文/王霞

今年春早,不等过年就立春了。

在北方,立春叫打春。母亲十分重视这个节气,早早就把日历上的那一页折了起来。到了那天,不管几点打春,都不许我们在床上。说若是被春打在床上,会腰痛一年呢。小时候很听话,听到母亲一说,赶紧起来。有时候极早,母亲也把我们拉起来,往我们嘴里塞片萝卜。那萝卜是母亲早就精心挑选好的,大而周正,水分要足。提前从菜窖里拿出来,洗净去皮,切成圆片,再花刀成小小的扇形。吃到嘴里,冰冰凉,微辛中略带甜意,这叫“啃春头”。

大一点后知道,立春不占床其实意味着催人勤劳。春天到了,万物生发,即将农耕。人们早早起来开始忙碌,以更好的状态进入新的劳作。打春,也不是打我们,而是指鞭打春牛,使其策蹄奋进。当然,那牛是农家宝贝,是舍不得真打的。母亲说:山东老家立春时,村里会塑泥牛。先是妇女孩子围着绕三圈,说是绕过春牛,百病不生。然后,请村里最有威望的老者来鞭打三下,这叫开春。最后是强壮的青壮年们出场,奋力扬鞭,直把个泥牛鞭成碎片。众人再把这些泥片泥粉撒到各自的田地里,叫宜春。

每每母亲说起这些,眼睛都是亮亮的。

我关心的是剪春胜和吃春饼。

这一天,母亲会带着我和姐姐们,还有邻家的女孩子剪窗花,就叫“剪春胜”。母亲手巧,剪一只大公鸡昂首翘尾,再剪一只春燕长翼剪尾,那燕子的嘴上还衔着一枝梅花。母亲边剪便指导我们,还念叨着:剪只春鸡催早起,剪只春燕衔春来。我负责把这些贴在门窗上,红红的窗花看上去格外喜兴。后来上了学,美术老师教我们剪纸,有了刻刀,可刻出的剪纸还是比不上母亲用剪刀剪得漂亮。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习俗礼仪众多,涉及到衣食住行每一个方面,特别是饮食。每一个节令都离不开美食。立春的美食是春饼。

母亲早就揉好了面,饧着。然后炒好一盘盘的蔬菜,有土豆丝、豆芽、韭黄。这一天父亲还会从街上买回酱肉,切着薄薄的片。母亲还炸好一碗鸡蛋酱,又把大葱的嫩葱白切成细细的丝。

揉面、揪剂子,两个摞在一起,擀面杖飞快地滚动。很快,春饼出锅了,薄薄的,还能再一分为二,变成更薄的两张。饼上抹上些酱,再把各种菜品摊在饼上,卷起来就可以吃了。

小时只知道春饼美味,却不知这里蕴含着人们厚重的期盼。

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兴于唐朝。杜甫有诗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春饼和菜放在一个大盘子里,这就叫“春盘”。这一盘之上,满满的春意,是喜迎春季、祈盼丰收的念想。

其实,这更应该是由于新春开始了农田劳作。对于下田之人,这样的饭食既便于送或带,也营养全面,能保证一天劳动所需。这最早的方便食品,较之现在的洋快餐,一点也不逊色,这实在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在。

如今,科技发达,社会昌明,劳动以及生活的条件都远超当年。但是,人们那份对生活的热望,却永远都不会过时。惟愿窗花依旧红似火,春饼依旧心中香。

春天的门槛

文/邓荣河

立春,是个槛儿,是个横亘于冷暖之间的门槛。门里门外,诗情各异;脚前脚后,画意不同。跨过门槛,就等于接受了春天的邀请。

当牛舌状的冬天不再不停地反刍忧郁,勤快的母亲,便开始依次把隆冬的厚重压入箱底。不知从何时起,肆虐的严寒变得如此胆怯,敲打老屋窗棂的手,竟也变得有气无力。门外呢?则是另一番天地。

调皮的风筝,又可以在炊烟的纤绳上翻跟头;山上的石头和林子里的小鸟一同复活,正式加入营造春之绿的行列。那些嫩得让人心疼的萌芽,在日历的绿色背影里翻了个身;田间麦苗的一阵喘息,不小心将休憩的村庄惊醒。春,正以愈来愈强烈的气势,让严冬无地自容。因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春这样解说:“正月节,立,建始也……”

如果说城市的立春,是一种召唤,那么农家的立春,就是一种急切,一种一下子就想走出寒冷的急切。渐渐变暖的阳光,是只多嘴的雀儿。哧哧几声,就啄破了刚刚钻出被窝的童话。所有想飞的日子,所有想绿的情结,顷刻间整个身子都暖和了,都酥痒了。于是,农家方格子窗户上的农历有了蓬勃的温度,多了缠绵的风度。尽管立春时节的夜晚很冷——常常有冷风垂死挣扎的呼号,但冷冷的窗外,也会骄傲着几只没有睡意的夜鸟。夜鸟知道,伴随着明天太阳的冉冉升起,乡下田间的稻草人爷爷,便会迫不及待地脱下那件补丁叠补丁的寒意。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很多地方,立春时节还常常有飞雪相伴。不过,严寒只能让春姑娘北上的步伐暂时变得缓慢,等东风一经吹起,春姑娘便会大步流星地一路向前。“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瞧,“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枝条儿正为春姑娘排练着欢迎的舞蹈;“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儿正跃跃欲试,争抢着露出头脸为春姑娘铺陈上一方洁净的绿毯……

等待“打春”

文/俞东升

立春,人们也把它叫做“打春”。记得小时候,身体瘦弱的外婆,怕冷如同怕蛇,到了漫长难熬的三九寒冬,总是用双手抄着身上的破棉絮,唇齿之间哆哆嗦嗦的,口中不停地念叨:太冷了,伢啊,离“打春”还有多少天啊?

那时,我不知道外婆为什么把“立春”叫做“打春”,便向外婆请教。外婆幽默地说,春天像个小孩子,喊他,哄他,等他,他总是忸怩,姗姗来迟——迟到了,就要挨打嘛!说完便笑了。我知道外婆是在逗我玩,后来我读书识字了,我从书中得知“打春”的来由,发现外婆所解释的“打春”含义与书上相差不多呢,这时还真有些佩服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外婆,她老人家的想象力还挺丰富的!

据《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远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仪式,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指挥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乘青色车辆,擎青色旗帜,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仗,跳着云翘舞,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宋代晁冲之《立春》诗云:“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从诗中可以看出宋代立春时“打春”的场景,煞是热闹。这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社会,以农耕为本,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收成如何,春天是最关键的“牛鼻子”。揪住这个关键“部位”,做好春天的“功课”,一年的丰收就有了指望。所以古人对“打春”那么在意,那么重视,不仅把它看成一个节气,更是视它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描述的就是打春牛的“节日盛况”。

打春,是一个多么富有动感、富有活力的节气。在我的心目中,这个“打”字,是敲锣打鼓的“打”,是“打情骂俏”的打,是乔装打扮的“打”。到了打春之日,便意味着严寒的冬季将渐行渐远,美丽的春天将再一次把大地万物拥入自己温情的怀抱。

春意盈风

文/鲁珉

那个使人无限向往的春,不经意间就轻叩了窗棂,带着原野的味道迎面扑来。尽管那风依然有些刺骨,可透过灵动的风,还是可以嗅到春的那股清新与欢畅。

原来已经立春了。冬的雪还未融化,冬的枯叶还未转绿。可这春,却是实实在在地来了。

那阳光中的风虽然还有点寒意,但已没有了寒冬的执着。推开原本紧闭的窗,才知道春是从风中弥漫出来的,春意已经盈满在风中。不然,那阳光不会有这般温暖。

立春的气息,也将思绪拉回到从前。每年的立春这一天,母亲总会早早地开始忙活——做春饼。母亲说,一年之始就在春,这春饼是一定要吃的。

于是,开始和面,还要打进几个鸡蛋,揉和醒好长一会儿。春饼要配上好馅,要用很多食材,芹菜、豆腐、肉末、韭菜、豆芽,加在一起。烙春饼也要留意,火不能大也不能小,油温不能高也不能低。这样烙出的春饼,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母亲把春饼炸好,放在漏篮上,最后沥油。

烙好的春饼上桌后,我们几个早已按捺不住了,用手拿了就往嘴里喂。一家人围坐着,飘香的不仅仅是春饼,更是那份亲情,那份温暖。

那个时候,品着春饼,也是品着春天的味道。小山村的人们,也是刚刚吃完春饼,就合计着春的播种。秧田在冬来临时就预备了。谷种也是备好的,心里也在盘算着,今年要种几分田的糯米,全家人吃糍粑会不会够。

现在的故乡,已经鲜有人种植水稻了,大部分农人都把水田改种经济作物柑橘了。可对于春天,在我心中却一直还是从前的模样。

当春来临时,就会想起故乡的春天,草从地里不经意就冒了出来。鸟雀突然增多了,飞来飞去地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一会儿落在门前的晒衣架上,一会儿就又飞到瓦屋顶上,再一会儿,全都落在老屋后那几棵柿树上。

都市的春和小山村的春总有些不一样。这不,已经立春好多天了,风还是冷冷的。都说“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可无论是江边,还是公园里的树木,都未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景况,但却感受到似剪刀的二月春风。

可不论怎样,春依然是大自然的画家,会在不经意间绘出无与伦比的美。盈盈春风中,那种多彩的世界已经开始着墨涂抹。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亦同大自然,也是出色的画家,更是在人生的春天就开始描绘绚丽多彩的画卷。

立春探春

文/钟芳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暖。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结束,春天的开始。古籍《群芳谱》就有“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的记载。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在人们心中,春是温暖,是鸟语花香的季节。立春后,气温开始回暖,白昼变长,风柔了、地润了、山青了、水涨了、太阳暖了,一切欣欣向荣,给人以崭新的希望。早春的作物全都粘着晶莹的水珠长势加快,油菜抽苔,新麦拔节,空气里湿润润地飞带着一些馨香。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意沐浴着东风而萌动。在古时,人们非常注重立春这个节气,并举行隆重的仪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草木之萌,必因兹而动矣;原野之蛰,亦自此而启之。”立春这一天,天子亲率文武百官,于清晨到东郊迎春,行布德施惠之令,祈祷来年丰收,生活祥和。迎春活动特别喜庆隆重,回到宫廷后,天子还要向百官赐春盘春饼。

如今,春天来了,天空明澈,南燕归来,春风带着细细的雨丝,吹拂枯黄的大地,一切绿色重归人间,人们纷纷到大自然里去,尽情地享受春天的赐予。我们也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去探寻新春。

“春打六九头”,天气乍暖乍寒。我和儿子漫步在山坡上,此时的大地依然一片迷蒙,田野里的冬麦和油菜上,还有一层晶莹的雪花覆盖着。儿子唠叨着:“妈妈,这哪像春天的样子,春天在哪里啊……”

但春天还是来了。“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我俯首悉心观察脚下的泥土,那些争先恐后萌芽的一棵棵嫩绿的小草,正在仰面朝天,快乐地微笑着,要是不留意,还真不易发现春的信息早已悄悄遍布于大地。那些草正把无边的寒冷散尽,阳光一般铺陈开来,静静地聆听,我似乎还能听见它们的窃窃私语。小草是春天的使者,让人们感到春意的盎然和快慰,让大地变得充满生机和希望。

来到河边,河里的冰已开始融化,流水欢快地奔向远方。风乍起,微波荡漾,荡起片片涟漪,许多只鸭子在嬉戏,它们时而浮于水面,时而潜入河底,时而扑闪着翅膀。“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鸭子正告诉我们:水暖了,春天来了。岸上,有几棵杨柳开始泛出淡淡的鹅黄的蓓蕾,柔柔的枝条在风中翩翩起舞,是那么婀娜多姿,妩媚动人……遥遥望去,河边玩耍的孩童脱去了厚厚的棉衣在追逐,一个个脸上红扑扑的,像熟透了的苹果。儿子见状连忙奔跑过去,一边玩耍一边用稚嫩的童音背诵起《九九歌》:“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立春了。一泓春水,一群野鸭,诠释着春天的全部奥秘。一点鹅黄,一抹新绿,无不洋溢着大地的春容。古诗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不经意间,春天的气息已悄然而来。

立春

文/西江月冷

立春在即,头顶的阳光也大了许多。亮亮的,正脱去冬日的寒气,它那身穿了整冬的衣服,怕是在以后的日子,也要长久地搁置起来,晾晒一年,等秋叶萎落,等大地上的生命沉睡过去,再重新穿起。

如今,太阳渐大,风也小了又小,我分明觉得地里那些草的细小的头颅,轻轻地冒了出来。新新的,嫩嫩的芽尖,带了孩童的微笑,含了诗意的期待,纯真又纯净地擦亮了眼睛。绿色的风景,正在多少生命的心头,精描细画成又一年的美丽图景。

在经历了光秃秃的季节以后,内心的温暖的希望,才愈发变得这样强烈。我,像是整个冬天都未与阳光拥抱了,像是寒冷的躯体里,再也留不住千呼万唤后守住的唯一的坚强。就裹紧了棉衣,在沉睡的冻土地里等待。寒冷的季节,梦亦是遥远的,荒芜寂寥。即有几团火在心中偶尔点起,也稍稍就散去了温度。然后,冬之手,把整个人又拽进厚厚的冰做的风声里。那是多么巨大而辽阔的荒芜,再隐秘的角落,也被冰雪覆盖。

虽说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容貌,且每个季节包含的心意,都能让生命获得独特的感受,但心中盼望着的温暖,终究要和春天的花朵联系到一起。春暖花开,春意融融,春风和煦,哪一个词语不包含了对春的期待呢。和风四起,虽携带了一些早春的风沙,但温暖的日子毕竟真切地走来了,梦想不再是梦想,现实之路花开如画,每一张画都包含了融融的温暖。软软的,绵绵的,就连脚步也轻松随意。四处一走,鸟来了,虫来了,草来了,花开了。四散的阳光那样绵甜,就一丝一缕地飘洒下来,像是裹满了歌声,沁入身体,流入心扉。

立春过后,一年的农作就要开始。记忆中的图景,憨厚的乡亲已着急地扛着农具出发了,沿着那条熟悉的田埂小路,向着心中盘算好了的崭新的一年,在闲置了一冬的土地上,翻土犁地,施肥播种。阳光下,再赶一头黄牛,鞭子一甩,吆喝几声,所有的土地就变得丰满柔润,精神抖擞。

那日,不在别处,就在临近立春的某个夜晚,在自己的家里,找出那把多年前从江南得来的精致的茶壶,倾一把细小的嫩茶,然后想象着茶叶舒展的模样。我知道,那些细嫩的茶叶,正满含了春的气息。它们是春天的第一抹嫩绿,或,便是一些春季里刚刚冒出的芽尖。自然茶未入口,却先把清香细腻如丝地送进了口鼻。只是我也感叹,如此细嫩的生命,竟未能在生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没能走进盛夏,不能看到自我生命的最后的繁荣。后转念一想,这样虽带了些遗憾,可它们也把自己最美的一面,永久地保留下来。每一个人,都多么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于人,不愿别人看见自己懒惰邋遢的模样,不愿别人在岁月的那端,对那个满脸皱纹,目光浑浊的自己,唏嘘感叹。正巧那日也看电视,说到邓丽君的事情。大概那日正是她的生日。正是年华丰茂的时候,就离逝而去。于是人们看不到她的苍老,听不见她浑浊不堪的年迈后的声音。于是清丽动人的歌曲仍在传唱,秀丽的面容在记忆中永不更改。莫非这就是春逝的美丽,花开正艳,却一场夜雨突然飘来。

然而,无论如何去说,人们还是希望生命之意,能在季节的道路上一直延续下去。于是,不管春雨打落了多少正开的花朵,更多的花,更多的绿,却走进了春天,趟过了盛夏。许这才是远望春天的秘密。

对于春天,我是一心渴望着的。会想起故乡的春天,草从地里冒出头来,不见多时的鸟雀也突然飞来,就落在家院里扫得干干净净的空地上,就落在泥坯垒成的院墙上,落在墙外那几棵榆树杨树的枝上。更会想起地里的野菜,被蝴蝶吸引着,与孩子们的欢乐一起生长。春天的阳光如此明媚,诚然让我想起更多的的风景。如大学校园里道旁的樱花,如池塘边黄色的连翘。每一个春天,我都会用手中的相机,一心捕捉春天里最微妙的信息。每每回望,那些相片莫不珍藏了自己对春天的美好心意。

立春即来,是的,我已看见,春姑娘正披着绿色的纱裙,一路不停地笑着走来。

立春后,寒冷依旧

文/李兆庆

立春过后好几天了,论时序应该暖和一点了,气温不但没有回升,反而有连续降低的趋势。这和寒冬腊月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啊,看来,草长莺飞的春天离我们依然遥远。

寒风凛冽,空气干冷,脱落掉叶子的树木在风中抖擞着瘦硬的枝条,蹁跹着,颔首致意。由于春节刚过后,外省的人大都奔波在回京的路上,或者依然与自己的妻女团聚,就是街上有几个行人,也都是裹紧棉衣逆风疾行。临街的门面多数没有营业,铁门紧锁,冷清地透露出节后的清汤寡水。

今日的天是美好的天。阳光细微。从漫天的白云间洒下来,一丝丝,一缕缕,落在地上,落在高楼和村落间,落在行者的脸上,落在孤寂者的心里。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我的屋内,没有一丝丝的温暖,却是晴朗的。我抬头仰望,阳光在我的眼波里形成了影子,好像我的灵魂也被洗涤了一遍。白日里,它也是静悄悄,像黄河滩的黎明来临前的静寂。翻阅着苏童的河岸,走在阳光里的少年已不再年少,现在的他,眼里布着血丝,心里充满悲叹,就如困兽之斗,就如里尔克诗里面的在牢笼里的豹,就如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再疯狂的为谁写着情书,不再白天幻想着天上会掉馅饼,不再那么诗意的幻想着玫瑰般的爱情。

瑟缩着,躯体被冬天的大衣紧紧包裹着,舒展不开来。在屋里看了一天的书,接了几个无关痛痒的电话。从早晨八点到下午五点,倏忽而过。读了一百多页的书,那一页一页组合成少半册的书,就是时间从年轮上滑过的痕迹,中间倒了几杯水御寒和解渴。这种安静的日子属于我,性格使然,一时无法更改。骨子里喜欢孤独,孤独有如一场雨,里尔克如是言。孤独也如这恣意的阳光呀。只是照着,到了傍晚,就变成了晚霞,然后让位于月光。“所有背离了太阳的人,都是背离了神的人”,当是如此吧。

下午五点,才不得不出门,去旁边的菜市场买了应急的菜系。街上依然很冷清寂寥,路上的风凛冽硬朗,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一下子带走了我对立春的眷恋之情。路上看见很多被风吹的晕头转向的方便袋漫天飞舞,低的搁浅在树枝上,白的、黄的、绿的,随风飘摇,宛如梭摩人视为佛祖保佑的经幡在风中轻轻飘扬。还有一些飞的高的方便袋被风托到天上,在高楼的隔阻下,沿着笔直的楼体直线飞升,遇到凹进去的窗户时,与玻璃对视的片刻,做短暂的停留。立春,又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厉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春天就来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农历)节,立,建始也。一年之开始。

南方,距京一千余里,我并不遥远的黄河滩,现在也是索然一片,没有丝毫春天来临的迹象。今年没有冰封的大河继续蜿蜒东流,河面上没有浮冰。田野里的麦苗在沉睡,等待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来唤醒。不再年轻的父亲准备好了农资料,打算施肥和灌胶完毕,又要出一次远门。父亲有他的思想,我左右不了他,在相隔千里之内或千里之外的地方,唯有深深地祝福他老人家身体康健。

逝者的诗句一直在召唤着我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温润的色调莹润如酥,幽淡的芬芳清新秀丽,透出春天的神奇。在春寒料梢的季节,无论是挺拔的白桦树,还是柔弱的草;无论是辽阔的海,还是纤瘦的溪。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蕴涵着希冀。我不知道还需要多久,那些蜇伏了一冬的绿色将破土而出,那些冬眠的小生物将迎来新春的第一次呼吸,眼前满目枯黄的野草仿佛已经成了一片盎然生机。立春了,预示着大地也将渐渐丰盈,日子便也将开始生动起来了。

在春天并没有完全来临时,我的心暂且冬眠吧。在不由分说的寒冷里,蜷缩着,等待春天的来临。

打春牛

文/凡夫

立春了,想起了有趣的“打春牛”。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民间习俗,大都和农事有关。自从神农尝百草、布五谷后,粮食就成了国人的主食。庄稼收成好,人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如果年景不好,大家就要吃苦。所以,人们把种好庄稼看成天大的事,“民以食为天”,人要靠粮食度日活命。

一年的好收成,自然要从播种开始。种好,是获得好收成的首要条件,而很多农作物的播种,都在春季进行。一年始于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抓住了春天,就为全年丰收打下了基础。

“春打六九头,遍地走耕牛”。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年的农事活动,也从立春正式开始。立春之后,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但春光明媚,也容易导致春困,太阳懒洋洋地一晒,手脚容易发软,人就容易打蔫。为了提起人们的精神,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打春牛”,也叫“鞭春”。“鞭牛”也好,“鞭春”也好,说到底应该还是“鞭人”,鞭策人们焕发精神,投入春耕。

“打春牛”兴起于西周。据《礼记·月令》记载,先秦时期,每逢孟春(春天的第一个月)时节,周天子就要率领贵族到郊外迎接春天。这时候,农家都得“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接受天子的检阅。周天子平日深居内宫,高高在上,立春的时候能够走出金銮宝殿,查看民情,这个行动本身就向人们表明,最高领导人对农业是如何重视,对人们碗饭是如何关心。后来,“打春牛”相沿成习,成了官民共同遵守的礼俗。孔夫子的“克己复礼”,就包括“打春牛”的礼俗。

到了唐宋,“打春牛”的风俗更加盛行。官方打,民间打,大人打,小孩也打。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观小儿戏打春牛》一诗里写道:“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缘蓑笠青箬。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看乐。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从诗中我们可以得知,宋代“打春牛”打的是土牛。牛的身体和四蹄染成黄色,双角染成白色。打春牛的小孩学着老人的样子,先从牛头打起,然后打遍全身。人们用这种方式,期冀麦穗长得跟扫帚一样长,稻米像珠宝一样装满斗,粮食获得大丰收。

“打春牛”既然上升为礼俗,“春牛”的制作就得格外讲究。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打牛的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打春牛”的仪式十分隆重。各地的官吏们参加仪式前,都要沐浴洁身,穿着素服,不骑马,不坐轿,步行到郊外,设桌上供,焚香叩头。供桌前放一土牛,让扮作“勾芒神”(春天之神)的人举鞭打土牛。

据清人《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男人“打春”时,女人们也不闲着,她们时兴“戴春”,头戴艳丽的帽子,帽子上用裁剪的春燕、春蝶作为装饰,老人和孩子则不忘“咬春”,吃春卷和春饼。“打春牛”有规劝农事、催促春耕、乞求丰收的含义。同时,它和“戴春”“咬春”一起,成为人们喜迎新春、聚会欢庆的一种形式。

后来,“打春牛”的春牛由土牛演化成篾扎纸糊的纸牛,有的甚至用真牛代替。打春牛的人也由“勾芒神”变为普通老百姓,喜庆色彩和娱乐成分增强。土制的春牛只能固定不动。要动,只好由人抬着。改成篾扎纸糊的以后,这牛就轻便了,可以“活”起来,便于玩耍。

前不久,笔者在南漳漫云村看过“打春牛”表演。春牛篾扎纸糊,浑身黑色,后拉模型式的铁犁,牛和犁的下面安装两个小轮子,进退灵活自如。表演者共四人,一男人手扶铁犁,轻摇牛鞭,装成赶牛耕地的样子。他后面紧跟着两个女人,一个作点种状,一个作施肥状,女人的后面还有一个男人,脸画白眼窝,一面装成踢土掩种的样子,一面做出各种滑稽动作。一会儿,他把土踢到女人身上,被女人追打嬉闹;一会儿又去招惹春牛,被春牛顶翻在地。整个表演风趣幽默,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氛和欢乐气氛,惹得观众哈哈大笑,前合后仰。“打春牛”的习俗,在我国南北农村已延续了三千多年,显示了农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打春牛”提醒人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农村,不要忘了农业,不要忘了农民。

早春

文/汪向军

枯瘦的塘水打着哈欠慢慢地苏醒,塘埂边的杨柳侧着身子用秀长的枝条传递着立春早孕的喜讯,冬这个坏孩子听说春已经有孕手捂着脸羞怯地跑远了。一群鸭子手舞足蹈地在回暖的水上追逐,嬉闹。

这几天阳光充足、明媚,乡下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可以把儿女们回来过年睡过的棉被,还有年前腌渍的咸鱼腊肉再晒一遍。之后若闲着无事,也便一同沉浸到大朵阳光的恩泽里,全身暖洋洋的,很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阳台上的瑞香、水仙还有鹅黄色的迎春花,踩着季节的尾巴赶趟似地开放,好几种淡淡的清香简直要让我醉得不醒人事。女儿从棉衣包裹中脱单出来也雀跃着在屋内奔跑,看着女儿早春般的微笑,幸福一波一波地托浮着我。

蛰伏了一个冬季,立春后又很是冷了几次,现在,终于感觉到春意了。俗话说:吃着年饭望着田畈。年饭吃过许多天了,乡亲们开始忙碌起来,确实到了备春耕的时令了。先检查搁置的农具,买种子,堆积农肥,整治田埂,放水泡田,等这些都安排妥当,那就真正地忙碌了,浇灌追肥,犁田播种,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创造生活的春天。春天来了,我的盼望比期盼过年还要浓。而且,生机盎然中穿过那条山道,我就可以去看老家坟山上长眠的父亲。去年春天走过的路上,应该还有许多花陪我走过早春吧。

立春

文/雨打秋莲

今天是立春——一个充满着希望的节气。天气不那么冷冽了,阳光饱满了许多,天空的筋骨也舒展开来,蓝,在一点点加深。云淡淡的,轻盈飘逸,举头就有风情倾泻,春天正一点点擦拭冬天的锈迹。

10点钟,我问林老师,午饭吃什么?这个陈旧而无奈的问题每天都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渐渐的就演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烦恼。柴米生活,一日三餐,四时变化,这一切原本是那么自然而然,简单而明了。但这简单明了却深藏着很多我们无法诠释的秘密。当一束光把我照亮,当我的脸上有了某种物体的阴影,我全然不知,仍旧沉浸在对下一秒的虚构中。我们都被什么分割着,昨天的想法今天就发霉了。林老师是不会回答这个问题的,不回答本身也是对我的一种回答。他侧身躺在床上,背对着我,眼神不知是在看着墙壁,还是看着枕头边上的一本书。小广播还在热闹着,那些新闻消息,热线电话,广告宣传,像一剂世俗的良方,让那么多的人潸然泪下。林老师一会打开小广播,听一会又关掉。反复几次之后,就会自言自语:越听越心烦。

“今天是立春,我烙饼,炒土豆丝,咱们也吃春饼。”

“都十点了,时间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我少和面,就烙二、三张饼。”

土豆丝卷饼准时端到桌上,阳光暖暖地照着我和林老师,室内暖气充足,我们都觉得有些热,打开窗户透透气,也和春天握握手。冬去春来,岁岁可期。从今天开始,大地更换襟袍,春江水暖,时间也风雅起来,落英缤纷,曲水流觞。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立春这天吃春饼,林老师问我,烙饼是和谁学的。我说和我妈妈学的。林老师只吃了一张卷饼,还对我说了声谢谢。我竟不知该说什么,心里哀伤起来。但我没有表露出来。我们一起迎来春天,我们不知道春天将会带给我们什么,人生处处是离别,无端风雨,余寒未尽。但我们毕竟共同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人海之中,何其有幸……

立春

每过新年,都会有一种写点什么的冲动。至于写什么,却没有明确的主旨。这情形,有点象面对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本来在心里积淀了好多的话,等到真正见面了,却觉得无从开口,沉默或许是彼此最好的表达。但,人与人之间可以沉默不语,可以用心去体会,去交流。但与文字却不可,因为很多时候,一时不写,以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面对文字,更确切地说,面对着自己。在文字面前,就象对镜端坐,镜中的那个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是也总觉得有些陌生。佛说: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会了解自己,主掌自己,并最终超越自己。可是,那个自己到底在哪里呢?或者说,那个自己,有很多地方都不是自己所真正了解的,也有很多地方是自己不敢真正面对的。

一连几天,都沉溺在酒里。仿佛从举杯的那一刻,就会有一个陌生的自己从暗中跑出来,面对着熟悉或者陌生的人,做着不由自主的动作,说着身不由己的话。也能感觉到,那个人,从最初对酒精的恐惧,慢慢地开始对它依赖,进而忘形,直至失忆。记得自己从前写过,别人喝酒为得是求醉,而我喝酒,则是怕从别的麻醉中清醒过来。可是,现在的自己好象也和那些人一样了,也是为了醉而醉呢。知道自己最近一直在逃避着什么,在寻找着什么,在盼望着什么。也知道,那些东西即使来到身边,也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知道:生命要开始另外一种秩序,另外一种节奏,另外一种身不由己。可是,也知道,在自己内心深处,有很多感觉,很多美好会从此尘封。这匆忙的一生,自己几乎总要陷于这种患得患失的无间道。

想起那部《立春》来了,王彩玲有一句台词:每年到了春天,就感觉要发生一些什么事,可是,整个春天都过去了,却什么也没有发生。窗外的天空是阴暗的,有点潮湿,也有点阴冷。树木是光秃秃的,地是灰黄的,行人是匆匆的。我身边的时间也是。一个人,在这个房子里,写这样一篇文章。这一刻是属于自己的,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慨。这一生,还有多少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文字会从我的笔下流出,流走呢?有时想:一篇文章就象一个孩子,在开头之后,谁也无法预料他将会以一种怎样的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谁也无法确知,他将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是从此束之高阁,还是被人争相传阅?每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命!就象每个人一样。

总要有个结尾吧,就好象每个人的生命一样,总要有精彩,有结束。也有可能波澜不惊的就这样就完了。那么,我这篇文章,到底该怎样收尾呢?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一个最精彩的人生。还是做一个别人眼中华而不实的烟花呢?

春天就要来了,还是做一棵树吧。在沉默了一个冬天之后,迎着风,迎着雨,发自己该发的芽,开自己该开的花,结自己该结的果,成自己该成的材。

立春

文/李瑞华

早晨起来,感觉今天的气温有了与往日不一样的温柔,暖暖的,柔柔的,让人舒适。随手翻看手机,就看见新闻上赫然提醒:今日立春。怪不得。又上网查了查今日立春的具体时间,方知道2015年立春的准确时间:阳历2015年2月4日11时58分27秒,阴历2014年腊月十六,星期三。

今年的立春在春节前,比往年早了些,这也是若干年少有的轮回。看看离立春的时间还不到,就在期待中感受这少有的欣喜。打开电脑,敲打些关于立春的文字,也算是给立春的第一份礼物吧!

在窗前坐着,阳光就暖暖地照进来,和煦而柔和,仿佛比平时热烈了许多,媚媚的、亮亮的,正脱去冬日的寒气,它那身穿了整冬的衣服,怕是在以后的日子,也要长久地搁置起来,晾晒一年,等秋叶萎落,等大地上的生命沉睡过去,再重新穿起。

接近十一点的光景,太阳渐大,无风,我似乎感觉到,地里那些草儿细小的头颅,轻轻地冒了出来。新新的、嫩嫩的芽尖,带了孩童的微笑,含了诗意的期待,纯真又纯净地擦亮了眼睛。绿色的风景,正在多少生命的心头,精描细画成又一年的美丽图景。

在经历了光秃秃的季节以后,内心的温暖的希望,才愈发变得这样强烈。我,像是整个冬天都未与阳光拥抱了,像是寒冷的躯体里,再也留不住千呼万唤后守住的唯一的坚强。就裹紧了棉衣,在沉睡的冻土地里等待。等待这春暖花开时刻的到来。虽说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容貌,且每个季节包含的心意,都能让生命获得独特的感受,但心中盼望着的温暖,终究要和春天的花朵联系到一起。春暖花开,春意融融,春风和煦,哪一个词语不包含了对春的期待呢。和风四起,虽携带了少许的寒意,但温暖的日子在此刻毕竟真切地走来了,梦想不再是梦想,现实之路花开如画,每一张画都包含了融融的温暖。软软的,绵绵的,就连脚步也轻松随意。四处一走,鸟来了,虫来了,草来了,花开了。四散的阳光那样绵甜,就一丝一缕地飘洒下来,像是裹满了歌声,沁入身体,流入心扉。

立春过后,一年的农作就要开始。记忆中的图景,憨厚的乡亲已着急地扛着农具出发了,沿着那条熟悉的田埂小路,向着心中盘算好了的崭新的一年,在闲置了一冬的土地上,翻土犁地,施肥播种。阳光下,再赶一头黄牛,鞭子一甩,吆喝几声,所有的土地就变得丰满柔润,精神抖擞。当然,这已经是发黄的记忆了,现在的田野,到哪里再去寻觅黄牛的影儿?

有人说,故乡的早晨是公鸡叫醒的,这是鸡的尽职。也有人说,是马儿欢欣的叫声唤醒的,这是马的勤奋。有人说,是老牛哞哞的叫声唤醒的,这是牛的憨实。还有人说,是农户家播种机和收割机的喘息声叫醒的,这是故乡人勤奋朴实的结晶。那么,春天来了,是我们热切的期盼叫醒的吗?

故乡的清晨,是沸腾的小村,是欢乐的天堂,是热闹的诞生,是活力的体现,是孩子欢笑的到来、上学的起点,是成年人劳动的嘹亮号角。

太阳在东方还没有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勤劳的农妇就先起床了,打一盆清水,开始梳洗,虽然没有什么昂贵的化妆品,抑或是随便地洗一把脸,但是也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对着镜子,她们梳理着一天美好的心情,梳理着如同十八岁少女一样的心情和青春。

家家户户的农妇把门陆续打开,把屋子里的扫地土聚拢,把灶坑里的草灰掏出来,装满土筐,倒在院外的坑子里。她们随手就打开了鸡架、鸭窝,摸摸鸡鸭当天有没有要下的蛋,欢快的鸡鸭,马上就闹腾起来,抖动翅膀,伸长了脖颈,热情地期盼主人喂食的熟悉动作早点到来。同时,鸡鸭也开始了欢快的二重唱,一声长,一声短,一声粗,一声细,就那么热闹着院子、热闹着村庄。

农妇把猪槽子里填满了食,然后,把猪圈门打开,老母猪、肥猪们一拥而出,狂奔过去,露出了贪婪的吃相,美美地、大口大口地争食。

回到屋里,农妇就喊丈夫和孩子起床,让他们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丈夫来到院子里,检查车马犁铧,检修农具,再来到马棚、牛棚或羊圈,为牲畜们填上新鲜的草料,倒上早起的饮水。男孩子则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趔趔趄趄地来到房山或者房后的墙角,开始哗哗哗着,十分舒坦畅快。

农家的狗从窝里钻出来,一条前腿使劲地向前伸,一条后腿使劲地向后探,互相交替两次,伸着的懒腰舒服成一张弓,又张开狗嘴,红红的舌头卷成一圈美丽的弧形,吐出一个长长的感叹,随后站好,扑棱棱地抖上几下身子,又汪汪汪地叫上几声,感到没有生人来,叫有什么意思,就知趣地把狗嘴闭住,眼睛在男女主人身上来回地逡巡着,乖巧地看着主人是高兴了还是生气了。

紧接着农妇把锅碗瓢盆的交响奏起来了,小米饭、高粱米饭、大饼子,还有炖土豆、炖豆角、炖窝瓜的香甜,慢慢地挥发出来。炊烟就次第升起,一挂连着一挂,静静地升起了小村一幅生动的油画。风静的时候,直直的烟柱牵起一行行的沉默;风轻的时候,淡蓝色的炊烟忸怩作态地款款上升;风大的时候,炊烟飘荡成小村且歌且舞的名伶,尽情地飘洒着秀发、水袖,以致无尽的思绪……

在清晨,一抹新阳涂在屋檐上,早起的一对谈情说爱的鸽子,站在屋顶的红瓦上,咕咕咕地哼着晨曲,交颈梳羽,唱着情歌,百般亲昵,尽情地表达着爱意。而明亮新鲜的晨曦,给红瓦房、白鸽子、灰鸽子,还有房前屋后高大的柳树、杨树,涂上了一层红红的暖意、温馨……

兴趣盎然处,心情正好,索性泡上一壶茶,一边感悟这立春新的开端,一边给自己煮一壶喜悦的心事,倾一把细小的嫩茶,然后想象着茶叶舒展的模样。我知道,那些细嫩的茶叶,正满含了春的气息。它们是春天的第一抹嫩绿,或,便是一些春季里刚刚冒出的芽尖。自然茶未入口,却先把清香细腻如丝地送进了口鼻。只是我也感叹,如此细嫩的生命,竟未能在生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没能走进盛夏,不能看到自我生命的最后的繁荣。然而,无论如何去说,人们还是希望生命之意,能在季节的道路上一直延续下去。于是,不管春雨打落了多少正开的花朵,更多的花,更多的绿,却走进了春天,趟过了盛夏。或许这才是远望春天的秘密。

对于春天,我是一心渴望着的。会想起故乡的春天,草从地里冒出头来,不见多时的鸟雀也突然飞来,就落在家院里扫得干干净净的空地上,就落在泥坯垒成的院墙上,落在墙外那几棵榆树杨树的枝上。更会想起地里的野菜,被蝴蝶吸引着,与孩子们的欢乐一起生长。春天的阳光如此明媚,诚然让我想起更多的的风景。凤凰公园里次第绽放的花朵,还有那由黄变绿的草地,每一个春天,我都会用手中的相机,一心捕捉春天里最微妙的信息。每每回望,那些相片莫不珍藏了自己对春天的美好心意。在这充满期翼的2015年的新春伊始,是不是也预示着今年的工作事业有新的好开端呢?期盼着,期盼着这春意盎然崭新的开局。

立春即来,是的,我似乎已看见,春姑娘正披着绿色的纱裙,一路不停地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立春之美

文/蔺丽燕

立春一到,春天的气息也就渐渐浓厚起来了。“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立春的节气,像一双有力的大手,缓缓拉开春天的大幕。熟睡了一个冬天的树木,在春深情的呼唤下,用鹅黄的嫩芽,点亮春天的眼睛。南飞的大雁,遵循着季节的规律,于春天,飞越万水千山,回到北国的苍穹。雁鸣声声,引逗出薄冰之下活蹦乱跳的一尾尾鱼儿,激起涟漪层层,像一朵朵盛开在水上的花儿。

立春到,寂寥的天宇渐渐热闹了,单调的旷野渐渐缤纷了,僵硬的土地渐渐酥软了,刺骨的薄冰渐渐温热了……立春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术师,用魔幻般的手指轻轻一点,山河顷刻间容光焕发,大地转瞬间神采奕奕。一幅幅崭新的图景,流光溢彩般在人们的眼前铺展开来,绵延到很远很远。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首领,在他的身后,整整齐齐地站着雨水、惊蛰、春分、清明……一个个节气井然有序地隆重登场,在四季的舞台上,或衣袂飘飘,或泪水涟涟,演绎出自然的阴晴圆缺、风霜雨雪。立春一年端,种地好盘算。行走在轮回四季的农民,在立春时节,已经做好了耕耘的准备、播种的准备。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春天的规划,让土地更加肥沃,庄稼更加茂盛,果实更加饱满,粮仓更加丰腴。

立春,有时赶在春节前夕。因为与那一个年终的盛大节日成为一墙之隔的邻居,立春的日子,是忙碌的日子,是纷繁的日子,是喜悦的日子,是满怀希望和憧憬的日子。立春带来了春回大地的欢快消息,淤积在胸中的严寒,像河里的薄冰,正一点点化开。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善解人意的立春,会带走曾经的惆怅与无奈,把从头到脚的喜悦和姹紫嫣红的期盼留在你我身边。

立春,是春天精短隽永的卷首,用平平仄仄诗一样的语言,给了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立春来了,也许还会有倒春寒,令人猝不及防。可立春来了,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春天还会远吗?

等待“打春”

文/俞东升

立春,人们也把它叫做“打春”。记得小时候,身体瘦弱的外婆,怕冷如同怕蛇,到了漫长难熬的三九寒冬,总是用双手抄着身上的破棉絮,唇齿之间哆哆嗦嗦的,口中不停地念叨:太冷了,伢啊,离“打春”还有多少天啊?

那时,我不知道外婆为什么把“立春”叫做“打春”,便向外婆请教。外婆幽默地说,春天像个小孩子,喊他,哄他,等他,他总是忸怩,姗姗来迟——迟到了,就要挨打嘛!说完便笑了。我知道外婆是在逗我玩,后来我读书识字了,我从书中得知“打春”的来由,发现外婆所解释的“打春”含义与书上相差不多呢,这时还真有些佩服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外婆,她老人家的想象力还挺丰富的!

据《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远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仪式,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指挥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乘青色车辆,擎青色旗帜,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仗,跳着云翘舞,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宋代晁冲之《立春》诗云:“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从诗中可以看出宋代立春时“打春”的场景,煞是热闹。这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社会,以农耕为本,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收成如何,春天是最关键的“牛鼻子”。揪住这个关键“部位”,做好春天的“功课”,一年的丰收就有了指望。所以古人对“打春”那么在意,那么重视,不仅把它看成一个节气,更是视它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描述的就是打春牛的“节日盛况”。

打春,是一个多么富有动感、富有活力的节气。在我的心目中,这个“打”字,是敲锣打鼓的“打”,是“打情骂俏”的打,是乔装打扮的“打”。到了打春之日,便意味着严寒的冬季将渐行渐远,美丽的春天将再一次把大地万物拥入自己温情的怀抱。

盼春暖

文/清风闲吟月

盼春暖

说到春天,给我的感觉总是乍暖还寒、时冷时热,这似乎是春之神的有意安排,要把这由冬至夏的春均分成“冷”“暖”两半来调节气候平衡,几乎是几天暖阳和煦就有几天寒风阴凉,让人在感触冷热无常的变化中,体悟春的博大精深、曲折深邃。

北方的春,来的早拖的也长,一般在春节前后就立春了。立春,即说明冬季结束春季来临,是季节更迭的标志,可现实中能让人感知时序变化的气象,却远在仲春亦或是暮春。北方的春多是冷春,那种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景象一般要等到春末或者夏初。由此,盼春暖就成了北方人的期待。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华北地区的老家贫穷落后,缺吃少穿是农家人的普遍现状,一年四季勤恳劳作勉强应对三餐,若是赶上年景不好,天灾人祸,那就青黄不接了,蜿蜒崎岖的乡间土路上时常可见手执枣木杆肩背破提篮的讨饭者。有时在异地他乡碰到了同村人,还可交流经验,结伴同行。那时,冬日里母亲在张罗完一家六口人的伙食后,总见她掰着手指默算什么,伴随的是偶尔无奈的叹息、偶尔欣喜的笑颜,后来才知道,母亲测算着“日子”,看看什么时候“冬至”、什么时候“数九”、什么时候“立春”------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庄稼人捉襟见肘的生活就有希望了!母亲常说“春打‘五九’尾,叫花子撅着嘴;春打‘六九’头,叫花子不犯愁。”似乎说的也是冷春的长短,穷苦人最盼春暖。

后来,侥幸住进城里,住上了冬天送暖气的楼房。冬日里躲进小楼,窗门紧闭,一家里温暖如春其乐融融,感觉真好。可停送暖气后的冷春一样考验着城里人。每年三月中旬停暖至“五一”前后这段时间里,时风时雨,冷暖不均,白天屋里的温度比外面还低,不得不让人蜷缩在沙发的角窝里,难得直背不敢伸手,走起路来都是瑟缩着怯生生的,生怕踩了寒凉,碰了冷怆。一般没事的人天一擦黑就躺倒在被窝里,也只有在被窝里才能伸直脖颈、舒展身姿。

冷春!让人弗堪,同样屋外的草树也在承受欺凌。虽有“东风好作阳和使”,却难见“千树万树梨花开”。才见枝头吐绿,却又抱蕾不发,几颗大胆的木桃花苞也只是羞涩的蜷伏在黑朽的枯枝上眯眼偷瞧,生怕违了“东君”旨意,错了芳菲消息。小区楼下,有几株绵柳,虽说柳树知春,却于整个春来不见什么动作,直到清明节后,才微启柳眼,试问东风春几许?

“一春常是风和雨,风雨晴时春已空”。北方的春,不仅寒冷而且风多雨急。风是“一年一阵风,从春刮到冬。”雨是急速干练,不拖泥带水,少有了南方那种欲雨缠绵的怀情。“恼人天气又春阴”常是北方冷春的真实写照。

生在北方,渴盼春暖!春暖时,我们悠游于四野,陶然于花香------

古诗文中的立春

文/张雨义

农历甲午马年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分别是在正月初五和同年腊月十六立春。按照传统的排序方法,立春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喻示着春天的到来。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对于时序更替是极为敏感的,他们往往不吝溢美之辞,纷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与褒赞,吟下了无以数计的佳构妙制。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唐代诗人罗隐作有《京中正月七日立春》诗:“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再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立春后五日》曰:“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颜。……”两首诗均用白描的手法,细腻刻画了春色渐浓的过程,对大地复苏的愉悦跃然纸上。

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元代散曲作家、维族诗人贯云石曾作《清江引·立春》:“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这支元曲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的五字作为每句之首,且每句均用到“春”字,中间三句又从树梢、水池、地气等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可谓巧妙至极,读来有春风扑面的感觉。读这两首诗,我们仿佛看到立春时节,河堤有嫩如金色软如丝的柳条,泥土中蠢蠢欲动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面对如此大好春光,又有谁不心动呢?

喜迎大地回春是立春诗中最常见的主题。唐代卢仝的《人日立春》诗云:“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愿与梅花俱自新。”全诗明白晓畅,一句升华意味的“今朝方始觉成人”,表露出何等欢欣的心情和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苏轼在《减字木兰花·立春》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写出了人们梳妆打扮,喜迎春天到来的场景。宋代李时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东风昨夜到疏篱,早被游蜂探得知。花子又从今日好,人情须胜去年时。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劝了亲庭眉寿酒,旋裁春帖换新诗。”此诗前四句说明,从今天起,不仅鲜花将迎春盛开,连人们也会精神振作,奋发有为;后四句则通过具体行动的描绘,揭示出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无限喜悦心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人们“心同草木乐春天”的精神面貌。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湖湘学派集大成者张栻在其《立春偶成》中如此吟咏道:“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大地回春,天气渐暖,冰化雪消,草木滋生。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此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寻春,体会那奇妙无比的春意。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而陆游的一首《立春日》则表现了随缘自适、旷达豪放的人生态度:“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着衰翁。”虽名为“衰翁”,实则契合了其名号放翁的姿态,加上前句“天地无私生万物”,从中能够体味的是类似陶潜般怡情自然、归去来兮式的自得。

其他的诸如“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唐中宗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春百事谐”(南宋·朱淑真《立春古律》),“冰自解围回木色,花能传信满梅梢”(南宋·胡安国《十二月立春》)等等,无不对立春进行了热情歌颂。

立春,某种意义上是一年之发端,希望由此肇始,万物欣欣向荣。品读这些千古华章,仿佛一个花明柳媚、莺歌燕舞的春天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已觉春心动

文/邱宝瑜

今年立春来得早,巧逢壬寅大年初四。

犹记得除夕那天开始,连续二三日受冷雨影响,岭南一带气温骤降,大地被笼罩在一片湿冷之中。立春当天终于不再见雨,冬到深处春自来,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虽然天没有很蓝,云也没有很白,但午后薄薄的晴阳穿过云层,带着点点碎金,照拂千山万里,让这座多日来未见阳光的小城,瞬间明朗起来,我的心也随之豁然灿亮。

那是新春的第一道阳光,它初来拜访,是天地万物的贵客。不见它大摇大摆莽莽撞撞,而是如同君子一样,款款走来,落座之处,自然而然如玉般温润和熙。

隔窗瞧见远处连绵的群山,因前几日冷雨的洗礼后,此刻在阳光下,青黛含翠,山形朗润,充满秀丽与灵动的气息,映衬着灰蓝的天色,仿佛是一幅泼在宣纸上的水墨画,朦胧诗意。不禁念起王维的“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这是入春的绝色,令人久久出神。

立春虽至,但暖意尚浅,春风仍有几分料峭。想起正月初四那天去亲友家拜年,路经一座大桥时,凛冽的寒风从江面上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是真冷呢。严冬时残留的余寒,时不时还来串门。

望一眼江面,只见涟漪层层,这是春风独有的手笔,它一来,便解锁万顷碧波,原本平静的江河不淡定了。水汽开始欢腾,被春风悉数揽入怀中,吹得更高,更远,更辽阔。

因此,春风里又多了水的柔情和妩媚,它是李峤的“能开二月花”,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袁牧的“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只要是春风来访的佳期,万物便能感受到它的召唤,处处生机缭绕。

很快的,田埂上、野地里,都将一派春意:农夫早早候着,卷起裤腿开垦犁地,一手扶犁把,一手握长鞭,赶着一头老黄牛,时不时甩出几声春的哨音;紧接着油菜花要冒头了,在辽阔的天空下,恣意生长;韭菜一茬茬,欢快地向上直窜,细细长长,青翠欲滴。“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正是吃韭好时节,无论是剁碎了包饺子,抑或是切断了炒鸡蛋,都是早春的至味。

很快的,迎春花也开,再接下来,桃、杏、李花、望春、海棠,不甘示弱都要粉墨登场了……总之是草木曼发,春色片片。

我也要忙了,忙着去路边拜访一茎新草,去乡间寻一株野菜。不知山中光景,又是哪般模样?深山、树木、枝丫上,有叶片舒展腰肢;地里春虫挣脱梦的桎梏,开始蠕动柔软的身躯;草芽尖尖,昂起泥染的脑袋……春素来撩人,而早春尤甚,仅凭一窗之隔,就让人浮想联翩。越想,一颗心越是迫不及待,欲往山中去。诗人李清照说得妙:“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想到春,心也就随之乱了。这是其它季节都不曾有的呀!

我深以为,早春的黄绿不匀,远胜于繁花似锦。万物生灵最初萌动的样子,更显生命的感知和悸动。早春像极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期,无忧无虑,思想纯粹无杂念,一心只向暖而生。然而生命渐行渐深,我们总是在匆匆赶路,何不趁人间好时节,带着闲心轻装上阵,四处走走,走进早春的画卷里。拥抱大自然,兴许能在其间邂逅一颗童心,多好!

立春了,万物随春醒,美好自此生。人与岁月,都迎新。

黑麋峰记——立春

文/海燕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他们在划分节气时如何能做到这么精准呢!立春一到,山上马上春暖花开,空气薄而透,阳光普照下来,山上一片和熙,连村人们的脸上,都被温和的阳光照开,显得喜气洋溢。

但立春的前几天,大山上还被雾与冰霜封锁着,立于山顶,整个世界一派晶莹剔透,上山顶时,路面已结冰,能清晰地听到车轮下冰块“咯吱咯吱”的碎裂声。大山上的温差极大,从海拔300米往上走,雾松的世界会突然从你眼前跳出来。

当罗队长告诉我,快来山上看雾松,我就急急地开了车去,山路上行走时却一直心里犯滴咕,两边的林木依旧挺拔着,哪来的雾松呀,哪知从文星山庄往上走时,雾松却压倒了眼前一切挺立着的植物,特别是竹林,被压伏的竹林晶莹中透着青翠,它们一层压伏着一层,一层比一层朦胧,一层赛一层地远去。山上竹林覆盖面广,到处是它们低伏的影子。唯有水库旁的几棵松与众不同,它们耸着肩,直立于寒风中,它们瘦骨鳞询却傲然于世独立风中的影子,令人徒然生敬。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冰清玉洁的世界,眼前的事物仿佛被洗刷过一般清澈,所有的树叶、枝干、地上枯黄的枞须、房顶,都被冰凝固,再也化不开似地随微风抖动,并发出悉悉嗦嗦的声音。

走进竹林时,如进入海底的水草世界,眼前尽是干净的湿淋淋的,沾满欲滴未滴之水的竹叶,耳边传来似海水缓慢翻动的乐音,这是叶子们在头顶互相挨挤擦碰而发出的声音。

若是看不到叶子们在动,你将一点也感受不动风的流动,只有彻骨的冷会从脚底漫延上来。水库边的草地上,每一片草叶都被固化,它们向外展开,开出冰花一般模样,偶尔中间有长叶的草堆,阔阔地向四周开放,叶子很舒展,冰将它们包裹,透明的暗色调里,枯黄的叶子若隐若现,其中还会隐现出丝丝绿的春意来,应该是春已到来前,跟草儿们招呼了,草地就冒出绿芽来,但不料想却被这忽如其来的寒冰袭击,一夜间就被透明的玻璃似的物体覆盖了。

草地上还有一些碧绿的小圆叶子草,它们现在比玉佩更美,比玉佩更有石头的质地。它们拥有的生命正在热腾腾地往对方身上靠,它们挨挨挤挤,缩头缩脑的模样,就像展现的一幅孩子的世界。它们的绿是从底部漫上来的,越往上面越有白色玉石的风范。

潇湘天池在眼前波澜不惊,似乎看惯了这场面般冷静,雾气在水面迷漫,往上蒸腾,它们隔开了我们期待看向对岸的风景,远远的,竹林峰上,一座亭子在寒冷中独立,在这蒙蒙的视线中,它仅余它的轮廓,令我们遥想它的前世今生。而我,手已被冻成冰棍,还快意地在它对岸的草地上奔跑,细小的冰碴被我踩踏,它们缓慢溶化于我脚下,我身体内拥有沸腾的力量,但漫延上来的冷却令人不得不放弃拥抱大自然的机会。

整个冰的世界中,找不到同行的人,除了植物与道路,就只有冷冷的天空在俯视着我们,这种辽阔,是从思想中发散出来的,无边无际,无比深隧。但在潜意识中,一定有一个“灵均”在跟随你,并感受着你所能感受的一切,这个神性的诗人在与你一起吟唱,或许他还会将你无法感受到的用某种传输带传送给你,导致你的诗篇中将有他的一部分存在。

每次,当我在独自的世界中时,我就会想像他的存在,而大山是产生“灵均”的地方,这神性的美中,我甚至无需刻意去想象,因为他就在身边,就在我带动风时挨擦到我的一切物体之上,他赋予物体形而上之美,赋予我俯身倾向他的灵魂。有时,我需要独身向他,才能倾听他的喃喃之言,这种倾听,与献身大地没有差别,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我们才能默诵出“灵均”涌出的诗篇。

从潇湘天池往上走,将通往黑麋峰古寺,车在上坡时,冰碴在车轮下“咯咯跐跐”响着,黑麋峰山上冷的温度每隔段距离都不一样,仅海拔一米之间都会有所不同。当时,我们无法向上行走,车轮在滑,我不得不退回到原处。罗队长告诉我,山顶上全被冻住了,比这里冻得更严重,冰花开得也更灿烂美丽,特别是那几棵四照花树,就像开在气象塔旁的几朵冰菊花。

可现在,这才几天,山上的冰就被春化开了,连水迹都无影无踪。大路旁,几棵老梅树上,粉白的花瓣已残败,仅零落地余下少许微卷的身子,早几天被冰裹住的迹象早已无存,几只蜜蜂忙碌地在余下的花蕊上嗡嗡着,它们的忙碌,似乎得不到好的丰收。它们伸向天空的枯枝上,却意外的飘出几芽绿意来,这让人得知,它们的生命还在延续,并延续得非常强大。

那些曾倒伏过的竹枝,现在稍微挺拔了些身子,它们要想恢复原来的精神状态,可还得不少的时日来做铺垫。但它们的叶子,却早已恢复了微笑,正在风中招摇。山峰还是那样起伏,似乎从没被冰冻住过,但田地中的菜叶子,却比往日更甜,青菜需要冰霜击打,才能激发出它们的甜蜜素,就像生活,需要各种打击,才能体会出最后的美丽。

阳光中,村人们围坐在禾场里,老旧的土砖墙成为背景,他们闲聊着生活中的琐事,脸上洋溢着的是惬意而懒散的微笑,立春的阳光中,找不到寒意,只有当傍晚来临时,丝丝寒风才会光临这个村庄。现在,一切都各就各位,在春天里,期待一场大雪的降临。

立春

文/闫超健

每年阳历二月四日前后,斗指东北,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维为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天到了。立春十五,分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每候对应一花信风。立春为“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草木开始萌芽,虽依然有些枯黄,但枝干已开始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折一根枝条,便能看到内芯的新绿。

农人也开始忙着春耕,俗话说:“立春一年瑞,种地早盘算”。新翻的泥土里,还能看到未完全消融的冰冻,但冻不住万物复苏的气息。

春天,就是在这些荒凉里悄然酝酿。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除了气候上的特征和预兆,立春那天,民间更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也叫“咬春”、“打春”。

在“咬”、“打”这些略显粗暴但又非常真性情的字眼里,寄托着老少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期许。北方人喜欢吃春饼,南方人则更青睐吃春卷,这一习俗至今保留。在民间乡野,更有吃萝卜的习惯。母亲希望孩子吃了不生病,扎堆的女人希望吃了解困,嗜酒男人希望吃了解酒、通气,年迈的老人希望吃了祛病长寿。一块萝卜,可有如此重头戏,足见古老中国人的生活情趣。

在“打春”仪式中,用以鞭春牛的柳条也是有讲究的,柳条长二十四寸,代表二十四节气,噼里啪啦的鞭声里,寓指春耕。土牛被打烂后流出的五谷,会被围观的人哄抢放回自家的粮仓中,预示仓满丰足、六畜兴旺。

祖先们告诉我们,立春了,有个好开头很重要,所以,这一节气写满了勤奋的宣言和对美好的祝福。

我们也别再偷懒了,一年之计在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