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电视散文

2022/12/06散文诗歌

电视散文(精选30篇)

纠结买电视

文/李巧林

家里的电视机用了10多年了,最近变得图像模糊,估计是显像管坏了,再维修也没有什么价值。我和老婆一商量,决定还是另买台新款超大屏的。老婆特别叮嘱我说:“商场里的牌子五花八门的,你可得货比三家,打听清楚了再买。可别买个冒牌货回来!”

我给老婆先吃个“定心丸”,说是我有个老同学专卖电视,前些天在街上碰见了,人家说要是买电视一定要去找他,保证物美价廉,不赚老同学一分钱。

先给老同学打个电话一说,老同学让我马上过去。等进了店里,老同学立即迎上来,很热情地给我介绍了好几款超大屏液晶电视的功能,我看得三心二意的。正拿不定主意买哪一款呢,老同学像看到我心里似的,帮我推荐了一款从没听说过的牌子并说:“就拿它吧,你放宽心,健康环保型的,功能绝对先进。”老同学还说了,这款电视是新上市的,进口机芯,因为没打什么广告,所以价格相对较低,家用是最合适不过了。一席话说得我连连点头,当下就从心底接受了这款电视。

标价3600元,老同学只收了我2300,说是进货价连运费都免了。老同学就是老同学,还吩咐手下人用送货车给我送到家里并负责调试好。

买到称心如意的电视,第二天一上班,我就在同事面前吹嘘。结果下午下班,同事老刘专门到我家里来现场考察。谁知老刘一见到电视就瞪大了眼睛,一番看闻听问后肯定地说:“老李啊,怎么你买的比我对门买的还贵了300元啊?我前几天陪我对门刚买了这款电视,厂家搞活动特价酬宾,人家还赠送了一个名牌袖珍收音机呢!”我听了如五雷轰顶,不敢看老婆那像针扎一样的眼神。

心里憋闷得难受,送走老刘,我打的直接来到老同学的店里,把老刘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对老同学说了。老同学脸上掠过一丝难堪后,马上又恢复了热情好客的模样:“怎么可能呀?他是不是直接从厂里拿的货啊?这样吧,你既然来了,我也送你一台收音机吧……”

蹭露天电视的日子

文/刘正茂

童年时,最过瘾的事,就是跑到人家禾坪里蹭电视。每到晚上,我和小弟就从自家的狗洞里钻出去,半夜三更时,又悄悄从狗洞处爬进去。这样轻轻地钻来钻去,只是为了让我的父亲母亲,觉察不到半点动静。否则,我们挨竹条子的日子恐怕就会数都数不清。

村里最早的电视机,是14英寸的,大小跟狗洞差不多,最令人担心的是信号问题。有电视没信号,那就只好干瞪眼。那时电视机的信号,全靠一张伸向天空的铝线网去捕捉,就像猴子捞月亮似的。那张叫做天线的铝网,扎在一根长长的杉木树条的末端,插在高高的屋脊上,人在地上顺着手电筒的光往上看,就像一个小巨人。小巨人撑开它的五指总想抓住点什么,可惜常常什么也没抓着,空落落的感觉,真是让人像丢了魂似的。电视信号就像一个野孩子,鬼得很,明明昨晚还好好的,今夜屏幕上却全是雪花点子。于是,有人就只得爬到屋脊上去转天线。转天线的人就像演影子戏一样,手刚转动,电视机旁的人就都个个像被使了定身法似的,眼睛灯笼一样地盯着荧幕,心却随着跳动不停的画面七上八下。有人正要骂娘,突然从机子里冒出一个人影来了。于是电视前的人,便大喊“要得!要得!”摇天线杆子的人一听到,双手马上刹住,这时电视里的影子却又不知溜到哪里去了。看电视的人又喊:“要不得!要不得!”摇杆子的人只得又乐呵呵地回去摆弄。信号终于摇来了,屏幕却又浮上一层泡沫粒子般的雪花点,并伴杂着沙子敲击着玻璃窗似的吱吱声。画里的人物,有时像喝醉酒一样,个个左右摇摆;有时,又像打摆子似的,抖个不停。

要看上电视,还有一个要紧的条件,便是电。电老大脾气一向不好,有事没事总喜欢罢工,结果还得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见分晓。在农村,当钨丝灯泡橘黄的光在黑幕中依次升起来的时候,也便到了电视里“正式片”上演的时候了。主人这才舍得搬出电视,观众这才舍得来凑热闹。山里人平常总忙个不停,孩子们也是白天上学,散学后忙着干家务或帮农活。只有盼星星盼月亮,盼到鸡鸭进舍后,一家人才可闲下来准备吃饭。等到星星瞪大眼珠子时,父亲屋里的灯终于熄了,我和弟弟这会儿才敢摸起衣服溜出来。

那时,出来蹭电视的人很多。主人就把电视搬到禾坪里,还特意从屋里搬出所有的椅子和凳子,满脸尽是笑,看起来就像是家里在做喜事一样。等我们赶到时候,禾坪里已黑压压的站满了人。来得早,真是不如赶得巧,很多时候还是可以逮着剧情的高潮部分,心情自然好得很。但也有沮丧的时候,好不容易摸到那户人家的坪里,电视机搬走了,人也散了,心里能不黑乎乎的吗?

至今我犹记得儿时蹭露天电视时的火爆场面。当年《霍元甲》上演的时候,下新屋的禾坪爆满,树上也骑满了人。整个坪里,除了被剧情调动起来的唏嘘声、哄笑声、怒骂声、大赞声,就是电视里的人物对白。山里人性急,一看到霍元甲又要讲书生道理,便在底下“呀呀呀”地着急。山里人厚实,都觉得陈真是最可爱的,他虽然有些意气用事,却爱恨分明,敢做敢当。尤其是霍元甲死后,他报师仇雪国恨的壮举,看得泥腿子们就像喝了糯米老酒似的,如痴如醉。一首主题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更是瞬间风靡全国,成了国人扬眉吐气的流行歌曲。

今天,露天的黑白电视早已不见踪迹,大屏幕高清彩电搬进了千家万户的客厅,人们都喜欢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自寻其乐,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人,反正毫无拘束地凑在一起的时候是越来越少了。真的怀念那些星光闪烁的夜晚,那个散发着稻草香味的露天禾坪,那么宁静,也那么热闹。

偷一点时间

文/王巍

人人都喊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忙得不可开交。难道地球自转提了速,从二十四小时减为二十小时了?当然不是。八小时工作制一如既往,而且双休日取代了单休日。穿一律买现成的,做饭不用煤,天然气、微波炉、电锅既方便又快捷,不时还可去吃顿快餐。洗洗涮涮有洗衣机,出行有车代步。无处不比过去省时省力。那么,究竟时间流向何方?又忙些什么?

如到各家各户走走看看,便不难发现一点眉目。客厅一边摆着一圈沙发,沙发对面端端正正放着一台电视机,这种格局家家大同小异。晚七点到十二点是全家雷打不动的电视必修课,双休日照例加“白班”,遇到世杯赛还得加“夜班”,有时通宵达旦。地球自转反正是二十四小时,干这就干不了那,只能挤睡眠时间。晚睡必晚起,一晚百晚,“节奏快”、“时间紧”接踵而来。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等亚健康也不请自来,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即使每天看三四个小时也不得了,一年要有多少时间消耗在电视上?怎能不感到时间紧?若问谁偷走了你的时间,表面是电视,实为自己,是自己在舒舒服服却又浑然不觉中偷走的。

电视是现代最生动的立体传媒,有声、有形、有色,最具吸引力。作为现代人不能不看。但什么事都有个度,鸡鸭鱼肉是好东西,常年吃就起反作用了。尤其是青少年,把宝贵时光消耗在无尽无休的娱乐节目上,不值。为什么青少年近视率高?十之八九是电视惹的祸,因为移动光对眼睛的刺激比静止的铅字大得多。中老年人坐在沙发上几小时不动,对身体也有害无益。

看电视固然是在八小时之外,不过人生的“金”往往是从八小时之外“淘”来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同样条件、同样智商的人对业余时间的不同处理方式,往往造就出人的“三六九等”。

有位学者谈得好:每天三十分钟《新闻联播》,十几分钟的《焦点访谈》,品读四五篇散文、杂文,周末看几十页小说,这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断”。这样,你的时间再也被偷不了,过得既充实又轻松愉快。

故乡的早晨

文/虾公

我很懒,尤其在家里。家里人宠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早上起来,像往常一样家里只剩下我,爸妈都干活去了吧。粥煮好了,在等着我,每天都是这样子开始。打开电视,按下静音,切换着那些艳丽多彩的画面,有心无心地看着字幕,整颗心悬空着,没有目的,也不需要目的。我,不喜欢喧嚣。

安安,静静。

想出去走走,却没有人作伴。把碗放进盘里,窗户虽然封闭着,还是能看到玻璃窗泛黄——阳光的作用。一连几日的阴雨天,地上都是湿黏黏的。我才发现,今天的地板是灰白白的,干干净净。我喜欢这样子的家,给人舒适的温馨。

世界被一阵发动机的声响打破。随之可以听到高跟鞋“哐哐哐”。是谁?透过猫眼,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谁,外面分明是一个美丽新世界。是谁,还重要吗?人,已不重要。

我下意识地用力拉开那副门。那副用竹子复合的门,那副自建校便有了的门,那副苍老而不衰的门。

“啊——”

心在惊叹!我看到了什么?眼前是真实的存在吗?像在天堂,在梦里。我激动但不落泪,我感伤如此良辰美景,你们却不在我身边,不能挽着你们的手,并肩看彩霞。

地上铺满了落叶和花瓣。门前的两棵大榕树凛然而立,任凭岁月风吹雨打,花叶凋零而新枝不断。灰白的水泥地板,间隙点缀着落花枝叶,随意而自然。对面是教学楼,教室门窗关闭,冷冷清清像极我们小学时考完期末试后的光景。学校正门洞开,大厅直通上下,房舍布局层次。这才是设计,这才是传统,这才是宝贵。我们的童年,我们的青春都刻在这些砖与石里,但愿它能够永远。

周遭是没有人的,我凝望着大厅,依稀看得到学校外面的花开了草绿了。一个女人推着自行车,车尾坐着一个小孩,小孩身边一个老人扶着,她们慢慢地走过。我猜她们是祖孙三代。这就是电视,因为美丽的画面就在大厅里直播;这不是电视,因为电视没有生命力。祖孙的最后一片身影淡去的时候,一只调皮的燕子低飞掠过,给春天添上了一串动人的音符。

风,清凉凉,吹得落叶“哗哗”。想起后背岭,曾种满马尾松,风起时便会发出凄凉的呼啸,让人禁不止打冷战……这些儿时的记忆碎片,每每一闪而过,往往怅然若失。

幸好有太阳。懒懒的阳光,淡淡的阳光,轻轻地飘洒在这片土地之上。远处,一只白色的小蝴蝶在晨曦里跳动,我以为这是仙子的化身。

红通通的围墙守护着校园。两行马蹄树茁壮成长,叶儿墨绿而幽深。雪白的花朵,点在枝头,片片有情,繁华簇锦。隐约可以听到蜜蜂的“嗡嗡”,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捕捉蜜蜂的情景——吹满吃完了零食的小塑料袋,小心翼翼靠近蜜蜂,悄悄地伸向花蕊,做好逮捕蜜蜂的准备……捕捉到了就“拘留”它一时半会,小惩大诫。然后放飞它,乐此不疲,心似功德圆满。

我喜欢这种天气,我喜欢这冻白的故乡的早晨。

蹭电视的年代

文/李玲

网络时代,大家都蹭网玩,而在没有网络的年代,蹭电视看,就成了我们这一代人最难忘的记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生活条件还很差,很多人家都买不起电视机,但好看的电视剧又特别多,不看心难受,所以我就和小伙伴经常去别人家蹭电视看。那时,天一黑,我们一群男女老幼就都涌向有电视机的人家,去抢占位置。我们几个小孩,“噌噌噌”窜上炕,并排坐在炕边,年纪大点的,干脆爬到炕里,盘腿一坐,等电视剧开播。

主人也从不嫌烦,不管谁去,啥时候去,他都会招呼一声:“来啦,坐”,然后和大家拉家常,到开演的时间,他再一下跳到电视机前,拧开开关,一场盛宴便开始了。

我还记得特别喜欢的几部电视剧有:《陆小凤》《江湖恩仇录》《雪山飞狐》等,每晚,感情都被主人公牵着走。一次,男主角给女主角运功疗伤,啪啪几掌,拍得女主角后背直冒白烟,并团团旋转时,一屋子的人都乐得前仰后合,说太玄乎。当两人打着打着,反面角色忽然飞出暗器,吓得我“哎呀”一声尖叫,大家也把心提到嗓子眼,伸长脖子往前看,待危机解除,再舒口气缩回脖子。我们几个小孩,眼睛一刻不忍离开电视机,厕所也不去上,生怕错过剧情,更怕位置被别人占了。看到一集结束时,年轻的跟着哼哼片尾曲,主人则端过烟笸箩,聚几个年纪大的,抽烟议论剧情,那情味,绝对是现代人所想象不到的。

也有扫兴的时候。那个年代,电视信号都是靠天线接收的,窗前竖根高木杆,顶端一个铝制天线头,然后接一根天线到屋里的电视机上。这样效果自然不能保障,有时,风一刮,电视就没了影像,剩下一片雪花唰唰响,急得大家直跺脚,赶紧催主人调。主人调一阵电视大圈,还是不好,就跑到外面转天线杆,一边转一边问:好了吗?我们在屋里七嘴八舌地喊:再转!再回来点!再转,对对对,就这样,好了好了!然后一阵欢呼雀跃,叽叽喳喳猜测落下的情节,再继续投入到剧情中。

曲终人散时,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踩,主人跟在后面送出来:“明儿再来!”声音传到邻家,惹出几声狗吠,衬得夜更加的寂静辽阔,穹庐一样的天幕上,一颗颗晶亮的星星在闪烁。“明儿又是一个好天儿!”算是蹭客们对主人的回应。

那时,电视机带给大家的不仅是娱乐,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而那些邻里乡亲聚在一铺炕上看电视聊生活的情景,也成了最值得回忆的温暖时光。

陪母亲看电视

文/蒋平

母亲是个电视迷,每次看到精彩节目,都会将我们叫过去一块欣赏,末了,还要学以致用,给生活增加些实用和乐趣。母亲年轻时,电视节目少,加之工作忙、家务多,错过了黄金观影期;退下来之后,时间是有了,但视力和精力下降,更主要的,是无法和成家立业的我们交流分享剧情。每次回娘家,那份遗憾,常常挂在母亲脸上。

三年前,父亲过世,母亲变成了孤单的观众。跟许多老年人一样,每天只守着自己的窝,就是不肯跟我们一块过。独身老人一个人看电视,除了让我们不放心外,另一个弊端就是信息闭塞。眼下眼花缭乱的电视剧场,良莠不分,很多泡沫剧、肥皂剧,白白浪费了她有限的观赏时间。不过,前不久,母亲偶感小恙,到医院疗养,为驱逐病房里的孤寂,我抽空下载了几部跟她人生经历类似的连续剧,如《金婚》、《激情燃烧的岁月》、《媳妇的美好时代》等。母亲这一次看得津津有味,并连连感叹这么好的片子,怎么到现在才发现?

受那一回精选剧的启发,母亲出院后,我特意购买了智能电视,开通了我的E家。这样,随时可以陪母亲搜索想看的电视剧,而且不用购买光碟,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和空间。一些网上的热播剧,像《潜伏》、《亮剑》、《暗算》等,随时点播,手到擒来;看电视的时间,我有意选择双休日,目的是让太太和女儿一并过来凑热闹,一家三代,结合现实,指点江山,评头品足,共享天伦之乐。

经典剧的魅力,在于百看不厌,且每次都能看出新鲜。更多的时候,我们对照电视剧中的情节,改正生活中的不足,消化日常生活的矛盾,为小日子不断打造新的幽默元素。因为每天的节目都相当精彩,母亲一改过去自我封闭的圈子,对眼下这个E家充满依恋。因为心里时刻装着好剧,每天都有新的追求和方向,原本纠结微妙的婆媳关系,也在这种陪看的过程中,变得温馨和谐。

我们的少年时代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最近湖南卫视晚上在播电视剧《我们的少年时代》真的挺好看的。古灵精怪的薛之谦,温柔可爱的李小路,还有酷酷帅帅的王俊凯,成熟稳重的易烊千玺,乐观向上的 王源。还有女生中的能人张子枫。看起来是关于孩子的电视剧,打棒球是主线,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有教师的工作内容融合一起,因为是香港导演的杰作,多一些小幽默,是一部好看的电视剧。

电视剧中是学生,在一个具有特色教育的学校中上学生活,学校不仅有甜点社,更有一支棒球队。从解散到重组,三个学生花了不少的精力。而看似屌丝的老师陶西,其实是个富二代,他的教学和其他的教师不同,看起来对学生像朋友一样的,其实他对学生都是因材施教,把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成绩并不是重点。该学习的时候,该玩的时候玩。对学生负责,不只对他们的成长,起了积极向上的作用。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才能使学生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金子会发光的,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是人才。

在暑假放这样的电视剧,成了孩子晚上最好的课本。因为电视剧只是电视剧,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这样。在当今的社会,成绩才是学习的关键,只有成绩上去了,对老师也有奖励。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并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的社会,刚出生就早教了,到了幼儿园就学不同的兴趣班,到了初中和高中,就是没有极限的补习班。现在不只是家长的压力大,而且孩子的压力也大。回想我们,还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只是在手机和电脑中度过他们的童年。

如果真的可以像电视剧一样,学校把特色教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部素质的学生,才是关键。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无拘无束,没有压力的。像《小别离》的朵朵一样,因为他的写说,赢得不少的小读者,而《我们的少年时代》的邬童和尹柯,除了会打棒球,还会画画,做甜点。让孩子的兴趣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成绩固然重要,可是也要培养多能的人才,就要因人而异的教学。压力虽然可以产生动力,可是也要适当的减压。

我们的时代,不只是儿童还是少年,我们应该快快乐乐的。

关于教学方面,有关机构是不是要重视起来了,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才可以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我们应该关心孩子过的开心不开心,而不是如同虚设的摆摆样子,直到出了事情才去关注,这样会不会太晚了。

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培养孩子,而如何培养才是重中之重。成绩不是重点,完善的人格和性格,让他们发挥自己一技之长才是重心。所以我们是不是要关注这样的话题了。不要让孩子们 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让他们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学会一些人情是故,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只是在学校,还要从生活中学习。

我们想要我们的少年时代,如果能像电视剧一样,就好了。

我和TVB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小时侯当香港还没有回归的时侯,电视剧除了内地以外,还喜欢看香港的,虽然当时不知道叫TVB,但是对香港艺人已经有点如数家珍,刚开始从录影带中看香港电影和电视剧,就此对香港这个小小的东方之珠充满了好奇,由其是香港的奇思妙想,和无限的想像力感到敬佩,渐渐地,科技在进步,有了VCD,正是港剧盛行的时侯,TVB的明星也是像长江潮水一般,后浪推前浪,新人辈出,而各种类型的剧集让TVB的名声越来越大,每年的台庆也让辛苦的艺员们,收获了荣誉。

记得小时侯,看了《日月神剑》记住了郭晋安,张卫健,长大了看了《天降奇缘》,知道了温兆伦,梅小惠,郭蔼明,然后看了《律政新人王》,了解了林峰,陈键锋,胡杏儿,还有《冲上云霄》的吴镇宇,吴卓羲,陈慧珊,等一些耳熟能详的明星。TVB一直在琣讵新人,过去的五虎和现在的五虎,已经是物是人非。而TVB的演绎是当代香港的真实一面,港人治港也体现在电视剧里。

过去因为没有现在传媒先进,所以有的艺人并不是受大众熟知,所以香港需要大陆的支持,如今网络的发达,再久的电视剧也可以在网上看,有的要会员,有的却不要,现在的80后和90后都是TVB最忠实的观众。所以TVB的艺人在中国内地还是有市场的,他们都陆陆续续来内地拍戏,有的还结婚生子。

不过通过TVB的戏,感觉香港人的压力好大,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快,穷富差距大,不过港人还是十分努力的,电视剧的剧情也是一样,一样有人情味,团结的时侯更加团结,这就是现在的香港人。

如今内地与香港更是关系密切,因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即使香港再乱,祖国一直在后面支持他们。

TVB如今也有50多岁了,一代又一代的艺人在此付出自已的价值,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新的视野,好的剧集得到好评,从电视剧到电影,TVB优秀的剧集受到大众的欢迎。

很多人喜欢TVB,因为TVB的戏深入人心,都是香港人最真实的生活,讲的都是人情味,人间真情,真爱!

TVB是一个永不落幕的传说,也是一种情怀,永永远远流传下去!

陌生人

文/何小军

周日老公出差去了,我一人在家。吃过早饭,买好菜,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前段时间一直加班,也没有好好地休息,今天可逮住机会舒舒服服地看一天的电视剧了。

“笃、笃、笃。”这时响起了敲门声。谁呀?周日也不让人消停。我透过门镜一看,是一名不认识的小伙子。也许是敲错门了吧,这样的事常发生。

我没理他,继续看我的电视剧。可那人继续敲门。我不敢开门。常听人说,有些不法分子常借推销之名敲门,看到家中只有老人或妇女,就入室抢劫。前段时间小区里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那人敲了一阵见没动静就走了。

有精彩的电视剧作伴时间过得真快,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我准备做午饭。这时我才想起,老公昨天对我说,他一个在外地工作的表弟今天会过来,捎带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让我好好地接待他。他的这个表弟我一直没见过。这人也真是的,也不来个电话,到底几时到。

想到电话,我赶紧找出老公留给我的表弟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对不起,你的电话已欠费停机。”晕倒。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我的手机停机了,打不出去。我赶紧下楼去缴电话费。

刚缴完话费,老公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你怎么回事,我一不在家电话居然就打不通?表弟来了没有?”我连忙说没看见。老公责怪道:“你的手机都打不通,人家怎么找得到你嘛?”我解释说马上与表弟联系。

电话打通了,表弟说在我住的小区门口等了一上午。我内疚地跑过去一看,表弟竟是那个陌生人。

月照东窗

文/吴东林

说来也怪,看到月亮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乡,要不怎么会有“月是故乡明”的句子呢!月光下朦胧的记忆里,总会飘忽着家乡的影子;月亮映照下的清梦里,也总是讲述着家乡的故事,这就是无法割舍的家乡情结。

1983年的春天,是一个特别需要我记住的季节,因为我们家买了一台电视机。那个时候,每当月上东天的时候,家里就特别热闹,街坊邻居仨一团儿俩一伙儿地去我家看电视。

在农村,我们家有电视还属于比较早的,这得益于母亲的裁缝摊儿。那是一台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石家庄生产的,牌子是“星宇”牌的,乌黄色的木头壳,搬着挺沉。电视有十二个频道,其实真正有图像的只有三个频道。

我十分渴望有这么一台电视,因为这样就不必东跑西颠去别的地方看电视了。我最早接触电视大概是在七十年代初,那时,村后马路东北角的棉花加工厂有一台,我和小伙伴们扛着凳子走三里地的路,来到厂子门前的广场上。那黑压压的人群把整个广场围得密不透风,最后边的都是站在凳子上看。我们转着圈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站在凳子上才能看见电视的地方。在五十米开外的厂门口,放着一个箱子一样的东西,里边发出蓝幽幽的光。电视的声音我们能听得见,影像中的小人儿,看不太清楚,因为离得太远了。1980年,正好是审判“四人帮”的时候,我们村里买了一台十七英寸的黑白电视,晚上在学校大院里看,这就好多了,不像加工厂那里那么多人。记得那时候除了看审判“四人帮”的节目,还放了不少国产的电影片。

电视好就好在每天都可以看,每天都可以看不同内容的片子。对于家里能有一台电视机,当时是不敢奢望的。改革开放以后,日子逐渐富裕起来了,也慢慢有了买电视的想法。所以,当家里真的有了电视,激动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那时候正赶上演电视剧《霍元甲》,每天晚上都是满满的一屋子人,所以我们的晚饭是必须早点吃。那时的电视信号不好,老是有不少雪花,这要靠在外边不断地调整高高的天线,来达到最佳的影像效果。不过,大家似乎也不是太在意有多么的清晰,只要能看见图像就能将就着看。对于每天晚上的这种热闹,我们一家人都不会在意,其乐融融的场景增添了不少的温馨。有妇女们纳着鞋底儿的,有下工晚了拿着窝头啃的,有嘀嘀咕咕拉着家长里短的,把三间屋子的客厅挤得严严实实。

家里有电视看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老乡们是很自觉的,看完电视剧一般就都回家了。我是要继续看的,电视里不说“再见”我不会去睡觉。那时候除了有港台的电视剧,还有一些外国的片子。记得有一部捷克的动画片叫《鼹鼠的故事》,非常好看,它让我们体会了外国人丰富的想象与幽默。还有一档节目印象很深,叫“正大综艺”,姜昆、杨澜主持的。翁倩玉演唱的主题曲非常的好听:“爱是love,爱是amour,爱是rak,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这美妙的歌曲伴随着我们的视野,饱览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看到了世界的辽阔和美好,欣赏了外面五彩斑斓的美丽世界。

我们家有彩色电视机的时候是1992年,那时候村里有电视机的家庭已经不少了,可是有色彩的电视还是吸引了乡亲们,尽管那色彩鲜艳得有些夸张,但是大家还是爱看红的花、绿的树、清清的河水和五彩的霓虹。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其间,家里的电视又换了一台二十四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房外高高的电视天线也没有了,有线网络让电视清晰起来。条件好了,家家户户也都有了电视机。没有了昔日乡亲们在一块看电视的氛围,似乎倒觉得少了点什么。前年一次回家里,父亲无意中说起电视机出了点毛病,他把电视驮到街上门市去修理,花了二百多块钱。我说,这电视看得年头也不少了,再换一台吧。父亲说,现在修好了,挺清楚的,花那冤枉钱干啥。我也没再说什么。去年快要过年的时候,单位还没有放假。我想,过年给父母买点什么呢?吃的喝的也不新鲜了,这就想到了给他们买一台电视。当然,这事不能让父母知道,知道了肯定不同意。我就到电器商场去偷偷选了一台液晶电视。

年三十,我和弟弟两家人都回了老家,我顺便把新买的电视也带回了家。看了这台新电视,母亲又嘟囔起来,家里的电视还能看,又花钱,给人家退了吧。我说,你们都这么大岁数啦,享受享受也是应该的。说着,就让弟弟拆开箱子马上装上。

新电视装上了,那鲜艳的色彩,纯美的音色,伴着过年的气氛,充斥着温馨的家。父母尽管说不让乱花钱,但是那幸福的微笑始终洋溢在饱经沧桑的脸上。夜幕降临了,冬天的月映照在窗户上,撒进去一方光明。窗外的鞭炮声传递着喜庆,刚出锅的饺子蒸腾着幸福,孩子们的嬉戏烘托着和谐,还有电视里联欢会的欢声笑语,交织出了一幅现实版的杨柳青年画!

晚饭以后

文/胡冬烨

一天吃完晚饭,我在一边玩,爸爸在看报纸,屋里安静极了。

我一看时间:哎呀,七点了,我可以去看《智慧树》啦!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打开电视。爸爸却说:“看苏州台,我要看新闻!”我立刻反对说:“不行,我要看中央台少儿频道。”“小孩子看什么电视!还是让我看看新闻,了解一下社会动态吧!”我撅着嘴,一万个不情愿:“让我看会儿电视怎么啦?”就这样,我和爸爸你一言我一句地吵了起来。妈妈听见了,走出来大声喝道:“吵什么!谁都不许看,我要上夜班,现在要睡觉,给我保持安静!”妈妈说完就进了房里,我可不敢违抗“圣旨”,只好一个人悄悄地玩。

过了一会儿,我看妈妈似乎已经睡着了,就蹑手蹑脚地跑过去,拿起遥控器按了中央台少儿频道。谁知,爸爸一把抢过我手里的遥控器,按了苏州台。我生气地说:“爸爸,我难得礼拜天,你就让我看会儿电视吧!你明天看重播好了。”爸爸居然一本正经地说道:“不行,明天要看别的节目。你反正还小,以后有的是时间看,今天让爸爸先看。”唉,我和爸爸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时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我抬头一看,“都已经八点半啦!”我愁眉苦脸地进了房间,“完了,我的动画片!”爸爸也一拍大腿说道:“完了,我的新闻!”结果,我们谁也没看成。

这就是发生在晚饭后的电视风波。

一秒钟的笑容

文/李辉

早晨坐公交车上班,我的右边站着一位女孩。我和女孩的正对面是公交车载电视,里面正播放着《开心一刻》节目。

情节到滑稽处,我实在忍不住,自顾笑了起来。不巧的是,我的笑容还没等收敛,可能是电源出了故障,电视画面一下子停止消失了,屏幕也随之突然变黑。

转瞬之间,如镜头切换般,我在镜子一样的屏幕里看到了另一幅画面:

我原本来不及停止的笑容,清晰地映照在电视屏幕左侧,开心的,傻傻的;而屏幕的右半部分,则是那位女孩乐不可支的笑脸,神情真切自然,没有丝毫的掩饰与修饰。

从来不曾设想,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竟然可以组成如此真实、快乐、和谐的画面。

只是,这样的一个场景,持续了不到一秒钟。当我和女孩的目光在屏幕里相遇,我们立即各自收敛了笑容,女孩甚至把头扭向了一边。

下车时,我突然发现我甚至没有记清女孩的模样。

我偶尔怀念。

我怀念的,是生活中本不该缺少却越来越珍稀的东西:独处静思时,因快乐和温暖满怀而情不自禁的笑;走向人群时,分享给他人一份快乐和温暖的爱心与勇气。

祖孙仲夏乐

文/秦海

仲夏之夜,热浪袭人,我不禁想起儿时与爷爷共度夏日的往事。

那年我读小学四年级,整天沉迷于电视和电子游戏,无心向学,这让爸妈十分头疼。暑假时,爸妈决定把我送到乡下,让退休前当乡村教师的爷爷好好管教管教我。

当年乡下用电还不正常,爷爷家也没买电视机。没有电视和电子游戏的陪伴,我偷偷带来的几本小人书又看完了,感觉特别无聊。夜幕降临,更是度日如年,再加上酷热难耐,我变得非常暴躁。爷爷见状,把我带到村里的晒谷坪。

和爷爷并排坐在小竹椅上,享受徐徐吹送的晚风,我感觉到一丝清凉,狂躁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突然,爷爷用大蒲扇指着天空,说:“呀!流星!”我惊叫起来,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见到流星,它在深邃漆黑的夜空中划过一道美妙的弧线,瞬间消失在天际,那一刻我兴奋极了,无聊和郁闷一扫而空。爷爷趁机给我讲起关于流星的知识,继而和我一起辨识夜空中常见的星座,找寻北斗七星、北极星,教会我如何在晚上辨别方向,还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月色皎洁,星光闪耀,虫儿呢喃,蛙声阵阵,乡村夜晚那么美丽迷人,让我深深陶醉。返回爷爷家的路途中,我又发现了在星空下飞舞的精灵——萤火虫,爷爷让我捉来几只仔细观察,并给我讲解了萤火虫发光的原理。睡前躺在床上,我听着爷爷讲着古人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美美地进入了梦乡。

那天之后,爷爷如同一名老顽童般,带着我钓鱼、摸虾、放牛、捕蝉、扑蝶、摘瓜果、看戏……让我尽情领略乡野的新奇有趣。与此同时,爷爷寓教于乐,培养和开发我动脑思考的能力,使我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暑假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回到县城,之前迷恋电视和电子游戏的坏毛病已经彻底改掉了。

多年之后,我学业、事业有成。每每酷夏来临,总会不经意间勾起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乡村盛夏的欢乐时光让我难以忘怀,爷爷对我的良苦用心更是让我感恩铭记。

上电视

文/李运果

老家的邻居周哥小时家境贫寒,年轻时东奔西走卖苦力,到最后落下一身的病,除了腰痛、手痛,两腿还患上难缠的风湿,让他受了许多折磨。

上周末回乡下去看母亲,提起周哥,母亲说:你周哥可不简单,这几天上电视了。我听了有些不解,问母亲说: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腿脚又不灵便,还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怎么会上电视?母亲说:电视台这些天天天播,一会儿你看看电视就知道了。

母亲打开电视,找到我们县电视台那个频道。一集电视剧终了,开始播广告。屏幕上,一个穿着朴素的老汉坐在自家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两盒药,不紧不慢地说:多年的风湿病叫我受尽了洋罪,到处求医问药也不见效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丸。还别说,这个药真神奇,吃了几盒,我多年的风湿病全好了,这个药,就是好。我一听口音,觉得耳熟,再仔细一看,正是邻居周哥。

“怎么他也为人做广告?”我一边看一边问母亲。

母亲说:“一个卖药的找到他,让他拿着药盒,按照他们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对着镜头 说了几句话,最后白送给他几盒药。没过两天,他就上了电视。”

“这么说那药真管用,周哥的风湿病真治好了?”我问母亲。

“好什么好?下午我见他出来,还拄着拐呢!你周哥为了几盒药,也学会睁眼说瞎话了。”

狠招

文/一凡

曾经在一家大型超市担任过收银员,在接触了无数各式各样的人后,就什么样的顾客好服务,什么样的顾客难应付,我还真发现了一个规律。你看一家三口,男的推着满载货物的推车,女的牵着小孩的手,其乐融融状。这样的顾客最有耐心排队,就是收银上出了什么小差错,女主人也特别宽容。

但如果是女人一人来超市购物,那就不一样了,把一大堆洗衣粉、清洁剂扔到收银台上,一会儿抱怨价格贵,一会儿嘀咕东西怎么拎回家。这时我一定要速度快,且万分小心,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这女人就会暴跳如雷,纠缠你半天。

一次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一位少妇来到我的收银台前,打扮光鲜,一看就知道是位白领。不出所料,她哭丧着脸,把商品一样样地砸到收银台上。我快速扫完码,告诉她:“二百五。”她白了我一眼,问:“可不可以用信用卡?”我点点头,她便拿下背着的包,在里面翻找她的信用卡。好一会儿没找到,她不耐烦了,把包里的东西都倒在台上。唇膏、眼影、镜子……都是些女人的用品,但奇怪的是,我看到其中有一个像电视遥控器的东西。忍不住好奇,我问了一句:“是电视遥控器吗?”“是的!”“你总带着它吗?”我又唐突地问。

她抬头看了看我,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老公不陪我来超市,就知道看电视,所以我把家里的电视遥控器拿来了!”

别打扰她的苦

文/付秀宏

两年前,因丈夫道格拉斯不幸去世,英国科茨沃尔德市的苏姗小姐苦苦养育着两个孩子,一个8岁,另一个3岁。没想到,又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幸降临了。因家中失火,她的一个孩子失去了生命,另一个被烧伤。遭此厄运,苏姗一下子被击倒了,住进了医院。

看苏姗无助地躺在病床上,电视台记者想帮她渡过难关,但她说 :“我能扛过去不幸和苦难,不能惊扰观众平静的生活。”记者颇感疑惑,解释说:“电视台报道后,您会收到很多捐款的。”

苏姗摆摆手,“我要大家捐款干什么?我失去了丈夫,失去了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受了伤,确实很不幸。不过,这和金钱有什么关系?”尽管苏姗一再谢绝,记者还是把这次采访录像播出了。

节目播出后,许多素不相识的市民来看望苏姗,有的送钱送物表示慰问,还有的男士向她表达了爱慕之情。一时间,苏姗家门庭若市。苏姗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最终将电视台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负责将自己收到的钱物退还给大家。

在法庭上,听完控辩双方陈述,法官史密斯指出:“生活中,不幸也是一个人的隐私。电视台为提高收视率,没有征得当事人同意,擅自播放采访录像,给苏姗小姐造成了极大伤害,这是一种严重过错。”后来,科茨沃尔德市颁布了一项法规:“擅自曝光他人的不幸和苦难,是严重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

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被更多人关注。一个遭遇苦难和不幸的人,是不是愿意从自我疗伤阶段,走到接受帮助阶段,这涉及个人的选择权利。伸出援手,当然是好的,但不能侵犯他人对于个人痛处的自我保护。

我曾经咬破过一个苦杏仁,当时感觉真苦。吐出来,还苦,急忙喝茶水漱口。连一个苦杏仁都这样,何况一个活生生的人?痛苦这个东西,没人会去选择它,但在一定时期可以适当包裹起来,然后平静地去接纳它、体验它。在台风的中心,有的人就喜欢静守自我,那我们就不要去过多打扰。

你知道人家是苦的,在不同意的情况下,就不要去招惹。在这个世界上,尊重比什么都重要,它是一种别样的人性温暖。

我家的趣事

文/尚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如果想知道就跟我来吧!我家的趣事数不胜数,现在我就挑一件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过晚饭,我就问:“今天晚上谁洗碗?”爸爸急忙说:“洗碗当然是***妈的事。”妈妈生气地说:“为什么每顿都是我洗碗?今晚的碗我不洗了。”此时,整个餐厅显得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要不咱们来玩猜拳,出石头、剪子、布定夺,输的就洗碗,赢的就到客厅去看电视。”爸爸、妈妈和弟弟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就这么办!”开始猜拳啰,我们一起喊道:“石头、剪子、布!”结果爸爸、妈妈和弟弟都出了石头,只有我一个出剪子,我就耍赖说:“不算,不算,咱们重来。”再一次猜拳之后,结果是爸爸输了。我和弟弟连声说:“爸爸,你输了,你快洗碗吧!”爸爸胸有成竹地说:“洗就洗,我又不是不会洗。”妈妈、弟弟和我就高高兴兴地看电视去了。我一边看电视一边想着:爸爸这可是第一次洗碗呀,会不会发生什么事呢?说时迟,那时快,突然,厨房传来“哐啷”的一声。我们立刻像兔子一样朝厨房奔去,只见地上躺着五个破碗。“爸爸,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伤到手没有?”爸爸满脸羞愧地说:“没事,没事,你们快去看电视吧!”我们又接着去看电视了。半晌,爸爸才把碗筷收拾完。当他走出厨房门的那一刻,我们都笑得眼泪直流,因为爸爸浑身都被洗碗水浸湿了,脸上、面襟上还沾着洗涤精的小泡泡呢!爸爸也跟着我们傻笑起来。

同学们,我们家里发生的这件事是不是很有趣呢?

新“成功学”

文/乐朋

每个成功人士自有其成功之道。但现今最快捷的成功路径,莫过于在电视上一展身手,只需唱一支歌,跳一曲舞,乃至作一番“秀”,就可暴得大名,“一夜成功”,当上“明星”。

五花八门的“最美”、“最好”、“最强”电视娱乐大赛,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少男少女。电视平台化作“造星”机器。这种“娱乐文化”,堪称新“成功学”。不过,年轻人追“星”成风,都渴望“一夜成功”、出人头地,真的算成功吗?

社会需要有一些文艺娱乐明星。也不可完全排除有极少数富有表演天才的年轻人,通过电视大赛能成为明星。但须明白,社会发展更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以及有精湛技艺的工人、农民、教师等。况且,通过电视比赛成为明星的,为数甚少,也非一日之功。像王宝强那样,一炮走红,跨入演艺界的农民工,再也找不出几个。“一夜成功”的几率,大抵不足百万分之一,比中彩票还要难。

鲁迅说,“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热风·随感录·四十一》)。电视娱乐节目,不能只盯着收视率、广告额,助长社会的浮躁、虚夸之风。它要有社会责任的担当,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生活与成长。倘若不然,甘为新“成功学”的推手,诱导青少年盲目追“星”,那就会误人子弟、贻祸社会。铺天盖地的电视娱乐节目,须得认真检讨、反省。

“山寨”之外

这几天,“中国营养协会”又被曝光,原来它是个未经正式登记注册的“山寨”货,与前些年红极一时的“中国牙防组”是孪生兄弟。

打着“中国”的招牌,欺诈骗钱,这类“山寨”协会不正规、不上道。揭破其假面,严加惩处,理所应当。但是,那些正规的、合法的协会又怎样?它们就值得社会信赖吗?

譬如中国篮球协会,它很正规,绝不是“山寨”货。可它干了些什么?最近一段时间,职业联赛的球场上,球员斗殴接二连三,男的打架,女的也打架,罢赛、群殴,就像电视连续剧一样,一集一集地连播着。可中国篮协总是事后发个处理通报,对球员禁赛几场,罚俱乐部几万、十几万。但处罚过后,沉疴依旧,没有些许进步和好转,赛纪赛风仍一塌糊涂。这正规、合法的协会,形同摆设,要它何益?该谁来处罚它?

名目繁多的“协会”,有多少是在切实履职,能让民众满意的?有鉴于此,对“山寨”协会固然要严查、严打,而对正规、合法的协会,相关主管部门同样要严格监管,不能任其失职、渎职。目前的大问题,就在权力部门监管不力,听任协会胡作非为。这样下去,“山寨”的与正规的,也就区别不大了。如此说来,症结还在“山寨”之外。

讨“病”记

文/黄如意

这几天,动物村里可不平静,小狗奇奇犯上了零食瘾和电视瘾,它天天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狗爸爸和狗妈妈在一旁着急得不得了,奇奇却只当没有看见似的。狗爸爸和狗妈妈很无奈,只好把电视机藏了起来,又不给它钱买零食。奇奇看不成电视,也吃不到零食,急得直跺脚。

跺累了,奇奇就去找邻居小花猫妙妙玩。刚一进门,就看见妙妙生病了,躺在床上。猫妈妈很着急,猫爸爸给它买了许多零食,还让它看电视。奇奇心想:生病既可以吃东西,还可以看电视,多好呀!但怎样才能让自己生病呢?奇奇到底是一只聪明的小狗,恰好门外下了一场大雨,奇奇跑出去淋雨。狗妈妈见到了,刚想劝它回来,狗爸爸却阻止了狗妈妈,说道:“应该让奇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好坏,没有切身体会,它是不会成长的。”果然,奇奇发烧了,又打针,又吃药的。狗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但奇奇一点胃口都没有,奇奇终于明白了:生病是多么痛苦的事呀!以后再也不没事儿找“病”受了。

忐忑的一天

文/李菓霏

太好了,爸爸妈妈出门了,我自由了!

临走前,妈妈扔下一句话:“没做完作业之前,可千万不能看电视哟!”哎呀!老爸老妈,寒假才刚刚开始,何必管得那么紧呢?可我嘴上哪敢反抗,只能连连点头。心里却盘算着:反正你们不在家,哈哈,我的地盘我做主!

爸妈一走,我先把作业放到桌上,然后便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

突然,有人敲门:“咚咚咚。”不好爸爸妈妈回来了!我连忙关掉电视。打开门,呀!门外站着一位送牛奶的叔叔,他笑着说:“小朋友,你们家的牛奶。”我接过牛奶放在桌上,就又打开电视。

“呵呵!这笨猴子可真搞笑啊。”我刚放下心来,门外又传来脚步声。糟糕!这么快爸妈就回来了?我立即关掉电视,飞快地坐到书桌前写起作业。刚写了两个字,就听见门外的说话声:“爸爸,您回来了!”原来是邻居王叔叔回家了。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原来又是虚惊一场。

我心里惦记着动画片,又一次打开电视机,可这次怎么都静不下心来,再好玩的情节也没法把我逗笑,我的心七上八下,这滋味还真不好受!哎呀!算了,干脆先把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再痛痛快快地看电视吧!

说做就做,我关掉电视机,一门心思地做起了作业……

小别离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电视剧《小别离》放完了,主角黄磊和海清,还有TFBOY 等等,这个在放假之后反映初中学生的生活的电视剧,从不同方面映射了社会的现状,比如出国留学,学生早恋,关于青春期的叛逆等等,一些中国现实的状态。其实给中国的家长提了个醒,无论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更让家长不管也不行,管也不行。还好电视剧是把典型的学霸学渣及中等水平的学生,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家长的不足。

小别离真的是小别离,孩子年纪轻轻就去出国,对大人来说,一下子也是无法适应的。不过电视剧从出国前到出国后,孩子的成熟变化让家长欣慰。其实中国的教育再怎么不好,国外的教育再怎样吸引人们。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其实不是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才可以怎么样,孩子的快乐成长,才是关键。感觉在国外,人家不但重视学习,还重视兴趣爱好。像方朵朵的写作,让她在网络上成了作家,张小宇的架子鼓让他去美国更是有了垫脚石。同时,为了让孩子出国,中国家长费劲心思的,差点成了空巢老人。

小别离写的就是中国的现实,像这样的家庭很多,可能真的是学习压力太大了,让学生孩子们患上了考试焦虑症。其实轻松的学习环境,还有没有压力的考试环境,可以让意外不断出现。是不是相关单位要对中国的教育进行改革了。

出国回来可能就是度了金,至少是个海归之类的。可是国内的大学也不差,可能现在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现在的社会可能太现实了,在婚姻上也有不同的诱惑还有工作上的压力。像方园是个好医生,董文洁是个好领导。因为孩子不在身边,所以他们的误会让他们离婚。这个世界太多的变数,人是不是要经历过才知道。

小别离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重演,可是人生只有经历了别离,才知道对方的可贵。

一个家本来经营并不容易,一个孩子的培训和教育也不容易。

可能看过了这个电视剧你也会感悟很多,人生的选择本来就很多,选择的好与坏,是你最后开心不开心。

世界本是美好的,可能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远去的收音机

文/陈青延

在没有出现互联网、电视之前,除报刊之外,收音机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宣传工具。

记不清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还是八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收音机是家里唯一能够丰富全家人精神文化生活、获取外界新闻信息、经济信息和农业科技知识的途径。全家人出行、播种、了解天气,都是依靠收音机预报天气情况。

父母亲喜欢听老戏,听评书,两人到田里出工,都是把收音机匣子带到田埂上。我是一个足球迷。那年,我为了听到宋世雄现场解说男足世界杯决赛——西德队对阿根廷队比赛的实况,深更半夜把收音机匣子抱到了床上。

白天出工到砖厂里去搬砖,我也是把收音机匣子带到了砖厂里,一边搬砖,一边听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青年之友》节目。

后来,我到城里上班了,花五十元钱买了一个微型收音机,早晚散步都带着它,听着国际国内的时事。

城里的老人和姑娘小伙,清晨起来做早操,也都是带着收音机播放广播体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知是从哪一年起,电视事业开始蓬勃兴起,电视机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收听了几十年的收音机便逐渐从人们的青睐中被忽视,被遗忘。

渐渐地,收音机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吸引人们眼球的便是既有声音又有画面,直观性很强的电视、电脑和手机视频了。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过去一些美好的东西,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光泽。

人们收听了五六十年的收音机,已经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远去了。使人难以忘怀的收音机,你还有重振雄风的日子吗?

电视中的西餐

文/阿成

前不久,我被安排去做一个电视节目。这是一个关于哈尔滨西餐的话题。参加这个节目的还有几位俄国人,其中那位俄国厨师是一个小姑娘,她会做一种莫斯科沙拉。这种沙拉做起来并不复杂,似人人都可以做,用煮熟的小土豆块儿、胡萝卜块儿、煮熟的豌豆、酸黄瓜块儿、红肠块儿,加上盐、胡椒粉、沙拉酱,一搅和就成了,俄人亦称“首都沙拉”。有趣儿的是,当这个俄国小姑娘在上面表演的时候,主持人居然当起了指导,这个加多了,那个少加一点,而且在别人表演烤面包的时候,就直接用他那脏手帮厨师揉面。让人瞠目结舌。

节目还请了一位在哈尔滨开西餐馆的俄国老太太,她完全不理会主持人的指导(主持人跟我一样是外行),坚持不改变自已的风格。她说,如果要改良,可以放到中餐馆去做。并解释说,虽然开餐馆是为了挣钱,但不能都为了钱而不坚持俄罗斯的风味。最后,她礼貌地说,她也喜欢中餐,如果她的女儿学习好了,有了好成绩,她就会请女儿去吃中餐。

那个年轻的女厨师从台上下来和我坐在一起,我们就聊了起来。这时候,台上端上来一个老式的俄罗斯冰箱,是楸子木的,虽然很笨重,但很结实。此外还有一个冰激凌机,周围是冰块,中间是搅动的铁桶。那个俄国姑娘跟我说,小时候常见到这种冰激凌机。还说,俄国的东西结实,但不好看呀。然后就像老朋友那样对我说,她和妈妈说,要买一双靴子。妈妈却说,你这双旧靴子很结实的,并没有坏,还可以穿。这个俄罗斯姑娘委屈地说,但我觉得不好看,不想穿了。妈妈就说,你先穿着,穿坏了再给你买双新的。俄罗斯姑娘说,这双鞋什么时候才能穿坏呀,它太结实了。

是啊,我们先前穿的皮鞋都是很结实的。而现在的皮鞋,穿一年就完蛋了。若说这事不过是人间小事,但那些新建的桥梁呢,有的不到一年不也就塌了吗?从一双结实的鞋中,我们也是有所启发的。

电视机前的回忆……

文/小不点儿

每到冬季看电视,每每都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昆明工程处二大队机关,坐落在呈贡王家营的研究山上。说是山,实际上是一个丘陵地带。离它不远的山坡下,就是职工家属区所在地。上世纪七十年代,也没有什么文娱活动,当时的文艺舞台上就是“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一个作家是浩然写的《金光大道》。队部机关一贴出在机关大院放露天电影的通知海报,整个家属区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大人小孩兴高采烈。记得那年冬天,机关大院在灯光球场上放露天电影,正值寒冬腊月,气温寒冷,也没有阻挡住大家看电影的热情。晚饭过后,家家户户搬着板凳、扛着椅子去占位子,有的孩子干脆拿几个石头放在球场上,算是占了一个看电影的位子了;有的便用粉笔在地上划出了一个“势力范围”,告诉人们这是他家的地盘了。不得外人 “侵占”。不一会儿,整个球场被人们瓜分完毕。各有其主。有时为了一点地盘,发生争吵,你家的那块石头被人扔了,我家的地盘边界线被你家侵占了一部分。你家的地盘边界线怎么划到了我家的“势力范围”里了。争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堪比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瓜分势力范围一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不热闹!

冬天看电影,为了抵御寒冷,有的把自家的煤炭烤火炉用一根棍子抬到了放映的现场。球场上,烤火的;嘴里嗑着瓜子的;叼着零食的。…… 宛如一个自由市场,吵吵嚷嚷,大呼小叫。我那时,儿子刚出生不久,还在襁褓里,也没有阻挡了我一家三口看电影的热情。用披风、棉抱被把儿子裹的严严实实,前去观看。电影开映后,球场上大人小孩看的入神,每个人的脑袋仰的高高地,眼睛盯着屏幕,不停地来回转动。随着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心情在那里起伏跌宕,脸上的肌肉时而紧张,时而松弛。年纪大一点的老人,一会儿在那儿抹着眼泪,一会儿咧着嘴咯咯地笑,而站在后面的一对对恋人,在那里相互依偎着,尽享着爱情的甜蜜。而我那襁褓里的儿子在妻子的怀里打着呼噜,呼呼大睡。他好像在说,你们看你们的,我在这夜幕里顶着满天的星斗,有月光的陪伴,在母亲温馨的怀里睡大觉也道是一番惬意和浪漫。等我长大了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人们,我在几个月大时父母就带我看电影了。

记得还有一次看电影,在电影放映途中,老天不作美,一阵大风刮来,银幕被风吹的鼓鼓的,银幕上的人物都变了形。天要下雨了,球场上噪动起来,人们纷纷四处逃串,寻找避雨的地方。不一会儿,球场上空无一人,只有一个放映机在那里被一个大伞保护着孤伶伶地站着。雨停后,大家又一窝蜂地冲向球场,兴头不减,继续观看。……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看电影的热情怎么那么大,那么的执着。现在看来,真不可思议。但仔细回想一下,如果把时光地时针拨回到那时,你就很容易理解,每个人不可能跳出历史的背景和环境,我们就是那个时代的一群人,那个时代的环境、条件以及价值观念塑造了那时的一批人。那就是我们的过去和曾经。那个时代的印记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抹也抹不去,改也改不了。恐怕到盖棺也难以定论。一个看电影占位置的曾经趣事,这就是我们这个职工驻地大家庭生活的一朵花絮;一个镜头。他是那么的纯真、透明,无瑕。并值得珍藏!

后来,电视出现了,大家又曾聚在一起一集一集看《渴望》、《霍元甲》等电视剧,再后来,电脑等各种影视媒体相继出现,各自回归到了自己的小家庭。球场露天电影彻底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那段让人不可思议的往事,怎么能让我们这些人忘记呢?

2021年1月30日星期六

我给自己画张像

文/胡鈺星

站在人群中,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但是笑起来像花儿一样美丽。我比较活泼可爱,我的爱好很多,比如:打乒乓球、看电视、看课外书……

我的优点是聪明,头脑灵活,什么事情一学就会。妈妈教我打乒乓球,棋艺,我学得很快,一下子就超过了妈妈的水平,次次都赢她,哈哈哈!

我从一岁开始就喜欢看电视了,特别是动画片,能够看到的我都看遍了,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小马宝莉》等等,我都看了好几遍。看电视的时候也是我最投入的时候,好像身临其境一般。有时爸爸妈妈加班,我一个人在家很害怕,我就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来,那股恐惧感瞬间就消失了。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班上就举行了阅读主题班会,那时起,我就慢慢喜欢上了看书,我常常被书中有趣的情节吸引住了。我看了许多书,有从春苗书屋借来的书;有从图书馆借来的书;还有爸妈和阿姨给我买的书,我毎天晚上都要读上一本好书,才能安然入睡。前不久,我还被学校评为“阅读之星”呢!我要再接再厉,坚持每天阅读。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也有缺点。我有时候很任性,爱发脾气,常常把妈妈气得不好受,我要改改我的坏脾气了。

这就是我,一个爱看电视,爱看书,还有一点儿小脾气的女孩。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妈妈的唠叨

文/张云强

妈妈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在这里我们什么都不用担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地度过了十一个年头,但有时候,我也受不了妈妈的整天唠叨……

“小乾,妈妈这周去看外婆了,外婆生病住院了,你自己好好在家,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我暗自高兴,终于不用再受妈妈的唠叨了,我高兴地答应了下来。我立马打开了电视,看起了我最喜欢的《熊出没》,看到光头强被熊大熊二戏弄得不成人样,我开心地大笑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不一会就到吃饭的时间了,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我恋恋不舍地关上了电视,把妈妈对我禁止的食物——方便面拿了出来,泡了吃!这时候我开始想念妈妈了。我又重新回到了电视旁边,看上了我最爱的节目,可是我感觉电视突然变得好无聊。天慢慢地暗了下来,睡觉时间到了,我对妈妈的思念更加浓厚了,洗了脸脚,爬上了床,关了灯,我突然感觉好孤单,特别怀念妈妈的唠叨。就这样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每天都是在妈妈的叫喊声中起床的我,多么希望能在床上多呆一秒钟。可是……到了起床的时间,没有了妈妈的叫喊声,我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我无精打彩地起了床,却再也不想动了。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妈妈!我要你回来!”我哭着跑向了电话。

我觉得有妈妈唠叨的日子好幸福。

渴望自由

文/王艳涛

每当看到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每当看到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动,我便会陷入沉思之中,我为什么不能像小鸟一样欢乐地唱歌?为什么不能似小鱼欢快地遨游?难道就是因为我是人?不,我和小鱼、小鸟一样是生命,我同样也需要自由。我不想当笼中鸟,缸中鱼!我渴望自由!我希望得到自由!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一起床,就想打开电视,因为妈妈不在家。可我刚想打开电视时,只见电视旁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把妈妈布置的作业赶快完成。看到这个纸条,我差一点儿没晕倒,可我没有违抗这一道“圣旨”,因为老妈的命令如师父的命令,俗话说:师命不可违,所以我不敢违抗,我开始清扫敌军——作业。花了半个钟头的时间,我才把敌军消灭。于是我兴冲冲地来到电视机旁,又想打开电视。可这时该死的电话铃又响了,我极不情愿地拿起电话,只听见电话的另一头传来妈妈的声音:“女儿,做完作业,看看作文书,不要看电视。”说完,便挂了电话。我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晕倒”在床上,我走到书房,随便拿了一本书,边看边絮叨着:大周末的,不让小孩子玩,却要在家里做作业,真是……但我该怎么说好呢?我终于看完了作文书,又想打开电视,我听见了开门声。我快速跑到书房,拿起书看了起来。哎!为什么我不能像小鸟小鱼一样无忧无虑呢?

我真烦恼

文/耿轩懿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看,这首歌里唱得多好呀!可我呢?年龄不大,烦恼却一点也不比别人少。

今年秋季,我答应妈妈去上“八天英语”培训班,到那儿上课后我才发现,“八天英语”并不是按学生年级编班,我碰巧和几个认识的四年级学生坐在了一个班里,他们一碰见我就说风凉话:“哎哟哟!你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怎么和我们坐在一个班呢?羞!羞!羞!……”从来不甘屈辱的我一听火冒三丈,真想冲上去把他们揍扁,可是妈妈“不许打架”的嘱咐还在耳边回响,我只好忍气吞声。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星期天我正在看电视,妈妈从外面回来了,生气地问:“你怎么又在看电视?作业完成了吗?”我吞吞吐吐地说:“作业少,还…还…没做。”“作业少也应该做完了再看电视,赶快去做!”不敢违抗命令的我闷闷不乐地开始做作业,一直做了两个多小时才做完,妈妈说:“你不是说作业少吗?怎么做了这么长时间?”我回答不上来,脸有些红了。唉,妈妈哪知道儿子心中的委屈。妈妈趁机教育我:“你都五年级的学生了,别总惦记着看电视!学习才是你的任务!”“知道了。”我用蚊子般的声音回答道。唉!谁让咱理亏呢?亲爱的喜羊羊、海绵宝宝,钢铁侠……再见了!

我觉得那歌词真应该改一下,这样唱:“小小少年,很多烦恼,眼望四周……”

电视机往事

文/厉彦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机还是奢侈品,即使家庭相对富裕的同志,家里最多有台黑白电视机。1985年腊月,我们筹备结婚了,我个人当时只有200元的存款,愁着置办什么东西。那时电视机是继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手表“四大件”之后,新流行的最大的物件。父母知道这个情况后,反复盘算,最后咬咬牙说:咱什么也不帮着添了,凑凑钱给孩子买台电视机吧!父亲把所有存折归拢起来,凑足了1200元。当时买彩电要托人,国外产品要凭外汇和购物票。我托人从县商业局局长手里要来一张电视机票,从专营店花了1190元,买了一台东芝牌17英寸的彩色电视机。这成了我们村里当时惟一的一台彩电。

结婚不久,我就要回老家过春节。我仔细巡视结婚的那两间平房,实在没有什么怕丢的,全家人最惦记的就是那台电视机。我于是就托熟人借了辆老式北京吉普,把电视机精心装进箱子,捆在吉普车后边的装备盖上,兴高采烈地驮回了老家。回到家,我小心地护驾着它搬进屋里。村里人没见过这等稀罕物,叔父大爷就叫着:快把电视打开,让我们开开眼!我接上电源,按上开关,里面就有主持人讲话,确实神奇。有人偷偷地趴在电视机箱后面往里瞧,只看见里面只有一些电线,确实找不着什么人,跑回电视机前面一看,那乳白色鼓鼓的玻璃上还有人在继续唱呀跳呀。大家不可思议,“如今人太能了,这么多人在这么个小地方怎么装得下呀”,“电视里这些人吃饭、住宿就都在这个木头盒子里?”

那时电视节目少,就中央台、山东电视台,其他台在偏远的山村收不到。用室内天线,能收到的频道更有限。遇上刮风下雨,图像就更不清晰,有时要接一根铁丝到室外,作为延伸天线。假若用手握着天线,电视节目也会清晰许多。当时乡村的电也不正常,常常节目看到紧要处,电灯闪几下,突然就没电了。大家一阵惋惜和长叹,只好重新点起煤油灯,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拉着家常里短,耐心等待。尤其是孩子们,看到电视上那么美妙的画面、那么动人的故事、那么有趣新鲜的事儿,诱惑得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那时电视节目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山里年轻人大都喜欢看故事片,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爱看古装戏。有时为了调换频道,会闹得大家不开心。邻居们也很实在,完全像在自家,来早的就坐在炕上,稍后的就挤在地上,再晚一些的只好把门和窗子打开,站在屋外翘着脚、伸直脖子看……时常有人在训斥:坐下,坐下,我们看不着了。有人在指挥着调什么什么频道,有了喜欢看的节目却再也不允许别人换频道了。

年三十这天,各家各户早早吃完年夜饭,就到我家等着看电视了。屋里坐满了,门外也站了许多。电视从晚六点节目预告开始,等到八点前春节晚会开始前,屋里已经水泄不通,可门外还有人垫起脚跟往里看。实在没办法,干脆把电视搬到了院子里。

虽然屋外寒气逼人,天上飘着雪花,但大家兴致很高,因为每个人都能看到电视了。有人一边看电视,一边跺着冻得麻木的脚;孩子们冻得钻进家长的怀里,有的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梦乡。有人干脆回家把厚棉衣拿来,母亲则干脆把被子抱来盖在我的腿上……院子这么大抽烟也呛不着人,父亲忙着给乡亲们递烟;母亲就忙着给邻居分瓜子,给孩子们分糖块,让大家眼不闲着嘴也不闲着。等到看完春节晚会,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有的问:这就演完了?那劲头看到天亮才过瘾。等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开电视,脚步声和狗吠声渐渐消失,各家比赛似地响起了鞭炮声,在欢笑声中迎接着新年。

屈指算来电视走进百姓家里也只有那么20来年的时间。往事如烟,如今家家都买了电视机,有的甚至几台。大年夜也没有当时的热闹气氛,都守候在自己家,街上也冷清了不少。人们日子富足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可人与人之间少了些许的包容和温暖,山村少了曾经的热闹和激动。当年那看电视场面令我难以怀念,让我经常留恋与回味……

“减负”书包

文/刘卫

女儿虽然读小学三年级,可每天上学的书包却不轻,里面装着各科课本、辅导资料、作业本、手工劳动的材料、笔袋、眼镜盒、水杯……

我问她,能不能少带些东西啊?女儿摇头,课桌抽屉太小,根本放不下。课程有时作调整,如碰到哪科没带齐,要被罚站受批评。看着女儿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我心有不忍。

新学期开学第二天,学校就把新课本等发齐了,女儿的书包被装得鼓鼓囊囊,分量似乎比以前还沉些。

隔几天,女儿早上只往书包里装了几样东西。我觉得奇怪,问这是何故?女儿摇着小辫子,说:“老师说了,上面要求给学生减负,先从书包减起。今天大门口有教委领导专门称书包重量。听说还要拍电视上新闻呢!”

我又问:“是不是以后天天如此啊?”女儿摇摇头:“老师说,就管这一天,拍完电视就完啦!以后书包里该装啥就装啥,一样也不能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