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春日散文

2022/12/07散文诗歌

春日散文(精选30篇)

闲谈春日

文/月舞云袖

春,终于是来到了。我轻快地敲下生命的一笔。

春意渐浓,世间或浓墨重彩,或淡雅清香,在时间的空隙中填下了一抹绿。碧玉妆绿丝,一树桃花开,片片落红,惊艳了世间种种。昨日卸妆退场的,都已重新装束。尽情地享受着春日的温润。那么,有谁会舍弃这多姿的春日时光呢?回答当然是没有,毕竟,舍弃的代价是无穷无尽的追悔。往日的弥留,坚守,不就是在等待着那一枝绽放的消息和寻一处粉瑞的白与红的交织的写意情画吗。

走过寒风,看过枯枝残叶,只为守候那山头的淡绿。万物轮回,是谁离去了,而又是谁归来了。所谓的终止,不也是重来吗。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片春色,在默默地坚守着。当岁月的齿轮重新转回到这一处,或许不再是过多的感叹生命的不易,而是放开脚步,奔向前方,张开双臂,拥抱春日荣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着春日年华。

诸如生命,爱情此类,终究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但是在这个尽头之前,不也一样可以繁华似锦吗。用空下来的时光去重新审视过往的种种,会有那么一瞬间的了悟,苦苦守候、追寻的就是一树繁花,落红雨下。

看田间,看山头,或灿灿金黄,或艳绿拥簇。总是有那么一个画面摇曳在脑海之中。油菜花黄,青草嫩绿,似海,似毯。桃花雨下,梨花飞遍,似雪,似梦。清香雅致,圆润清融。纵使前尘隔海,我也依旧能紧握繁华。

回头看看,花瓣映满了湖面,在最美的年华,欣赏着最美的姿态。只是,可别打破了湖面的梦境。老树长出新芽,燕子嘴角衔着喜悦,满心欢喜。门前阳光和煦,屋角猫咪慵懒,世界如此安好,渐渐岁月生香。趟过了小河湾,山头脚印深深浅浅,生,无非就是这样的存在。

丝丝微风滑过,带来阵阵温暖,闭上眼,感受着每一点温柔。珍惜每一点春光,尽情绽放着生命的颜色。走在阳光下,留下每一寸足迹,证明这世界,我曾来过,而我又曾替谁再看过一次春光明媚。

抬头望望天空,那挂着的各式风筝,让人忍俊不禁。看着它们越飞越高,好像什么渐渐地远了,远了。过去已是过去,生命仍将继续,带着感激,走向前去。瞧,春天,不也是如约而至吗?时光不浅,温暖依然。徜徉在春天的阳光中,忘却了阴霾,只有尽情享受。

十里春风,清浅日光,摇展春幡,生命依旧温暖。就在这温柔的春天里,看看花开,赏赏草绿,享受生活吧!

春日花语

文/朱丽秋

长大了,还是会像小孩子一样,有时还是会做小孩子才会做的事。

出去时,遇上春天里移栽花木,看到很多砍下的枝叶上带着花。

拾了一抱回来,插在瓶里看,感觉好痛的呢。

有瓶也大多是空的,不大肯往里面插花,因为不舍得去折。

一直愚蠢地认为,花也是有感觉的。那是树期盼了整整一年的期待。

特别是今春一直在过敏,就更没有靠近过花。

坐对一席花开,原想写字的,竟然一个人呆立了好久。

记得读李渔《闲情偶记》时,他这样写过。

哪怕是很穷的人家,也要在婚嫁后种上些花。

那是一种对于女性爱护和尊重。

是啊,一年四季能有花戴或是有花采,也真的是一种奢侈呢。

有时会嫉妒古人,好有闲的那种,真的可以把日子过成真正的诗。

现在的生活太粗了,女性也是。徒有花型,却无花的气息。

很多时候,很多事,不到一定的年龄,不经过一定的风雨,永远也不会真的明白。

一花一草,都有自己的灵性和可爱。

春日 野菜香

文/焦辉

儿时最喜欢和母亲一起到田间地头挖野菜。

午后,蓝天上飘着白云,阳光蓬松白亮像棉花糖,母亲挎着小篮子,拿着铁铲,领着我走进春野。麦苗碧绿可爱,透出一股盎然的生机,河坡、地头、麦垄间生长着无数野菜。婆婆丁紧贴在地面,筷子头大小的花丁紧紧缩着……母亲用铲子贴着地面,铲刃一动,就割下了一棵婆婆丁。我欢快地捡起来,放在手心里,一股凉丝丝的感触从手心里蔓延到内心,然后迸发出了强烈的欢喜。母亲说:“婆婆丁就是蒲公英,拌面蒸着吃最好,它还是药草呢,能治不少病。”

我年年随母亲挖野菜,但心思大多不在野菜上,所以并不认得几种。荠荠菜我是认识的,因为它多,到处都有它的身影。荠荠菜的叶片呈羽状,上有白色的细毛,而且它长大了还会开白色的小花,闻上去有素雅的香气。母亲喜欢用切碎的荠荠菜加鸡蛋一起炒,边炒边用锅铲压,最后压成菜饼子。菜饼熟后,母亲用刀切成好看的小三角形,黄中透绿,煞是可爱,吃一口,鲜嫩清香,回味无穷。

母亲终日和土地打交道,认得土中长出来的所有野菜。婆婆丁、荠荠菜、水萝卜棵、马齿苋、小扫帚苗、灰灰菜等,而且能把两种看上去一个模样的水萝卜棵,分出大叶水萝卜和小叶水萝卜。说是一个叶片尖,另一个叶片圆,我观察了几次,到底也没能辨别清楚。

昨天中午,母亲从乡下来,打开挎包,掏出许多野菜。悦目的绿色充满小屋,妻子燕燕高兴地抱住母亲说:“妈,谢谢您,我最爱吃野菜了。”母亲被儿媳妇抱着,忍不住笑了:“咱村多的是,等吃完我再给你送,过几天还有榆钱和槐花。”母亲笑着,皱纹也舒展开来。我望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佝偻的腰身,难过起来。我和燕燕都很忙,难得抽出时间回村看望母亲,不能孝敬、陪伴母亲,还要劳累年迈的母亲给我们送野菜。我把母亲搀到沙发上说:“妈,您不用来给我们送。”燕燕接口:“是呀,妈,过周末我们回去看您,还可以亲手挖野菜呢。”母亲欢喜地说:“好,好。”

燕燕和母亲说笑着去厨房蒸野菜,清香幽幽飘来……

春日闲思

今天是礼拜天,晚上你去下棋了,我散步回来,坐在书房的电脑前,点进了你的空间,听你喜欢的音乐,美妙的音乐很好听,让心灵很空旷和感动;看你喜欢的自然风景,山山水水,拍的优美制作的也特别的精致;欣赏你喜欢的美文,思想深邃富有哲理,感受你内心世界里深刻的情感,我愿意走进你的心里,做你的知心朋友。

夜晚书房里,你空间的音乐陪着我,我的心很宁静和喜悦。最近因为和你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点点滴滴你对我的重视和在意,我都深切的感受到。你对我的请求,总是尽可能的满足。我们一起去浦江为招生的事情忙碌,一起度过一整天,去见往日的学生和朋友,我们一起在高速车道上,你在车里因为犯困而抽烟,我紧张的陪着你,让你打开车里的从丽江带回来的CD,CD里放在旅人沧桑的歌,这是我们听了无数次也感觉好听的歌;高速路上,因为只有我们俩,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次次你开车带我和儿子出去爬山的情景,真是很感激你,因为你总是能够满足我对山水的喜好和愿望。那天,我们去浦江前,刚好有个熟人给你打电话,问你和谁一起去,你说和老婆一起去,当你说起老婆两个字的时候,我听得出来,你对我的在意和拥有的自豪,这让我很感激,原来,我在你心中的份量竟然是那么重。

我们一起出去旅游的日子,是多么的快乐。我记得,我原本是个十分胆小的人。而因为你的缘故,我开始变得富有闯劲和冒险精神。第一次坐极速之旅,头发全部都竖立起来,我吓得不轻,但那以后,我就渐渐的胆子大了起来;第一次坐你开的车进山,我是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口,而你胆大心细,终于让我对你放心;第一次跟你上高速,是去东阳,那是一个大雨瓢泼的午后,到东阳的时候,天都黑了,和你一起的日子,我就感觉到充实。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爱一个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心甘情愿的为他做任何事情。你会想陪着他做任何他喜欢的事情,你会想让他自由的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情,你会走进他的心里去,探究他的想法。

你一直喜欢下棋,下棋水平也不错。每天只要有空,就会看围棋书,看下围棋的点播电视,躺在床上也看,坐在沙发上也看,有时是在看棋中睡去。我虽然看不懂围棋,但因为你喜欢,我对围棋界的名人赛事,竟然也略知一二,有时也陪你坐在沙发上看围棋电视,我边吃东西边放松的听围棋电视讲评,我听的是围棋的词语,虽然在看,也几乎是看不懂的,但这不影响我和你对围棋的交流。我总是说出讲解人的名字,并报出段位,问你对不对,每次你都会耐心的和我说对或者是不对,也会告诉我关于一些名人比赛的故事。

你喜欢钓鱼,我总是会帮你联系一些可以钓鱼的地方,也在双休日早上叫醒你,让你去赴钓鱼的约。喜欢在你钓鱼回来,给你开门;我喜欢给你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为爱你,而不愿意束缚你。

今天下午,大概是钓鱼累了吧,躺在沙发上的你,竟然做起白日梦来,不知道又梦见了什么,大叫起来,我连忙到你身边询问,又梦到什么啦?你告诉我说,四次做了同样的梦。大概是个恶梦了。害你大叫起来。你迷迷糊糊让我坐在你的身边,紧紧的握住我的手,叫我别离开。我有些迷信的,有些担心。

你每次一到家总是先找我在哪里,今天也不例外。看到了我在家,你才觉得放心。有的时候,我在外吃饭,你总是会生个气,其实,我知道,那是因为你在乎我。我明白你是个对情谊的十分珍重的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也不会将往日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隔离,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个静僻的角落,永远是属于你的,等待着你的来访。

如果你是伯牙,我愿意做钟子期,做懂你的那个知音。如果你是钟子期,我愿意做伯牙,为你弹奏你懂的音乐之声。

哎,人生苦短。有你的日子,我是幸福的。你是世界上那个我最欣赏的人。也是那个最懂我的人。不管生活是苦是甜,我对生命都十分的珍惜。如果我的生命某一天突然的就要停止,我请你记住我的好,我对你的爱。趁今天我还健康,我还有能力和精力,我要为你做一切我能够为你做的事情。

好好爱你每一天。

春日里灿烂阳光流下

文/松鼠大尾巴Vicky

有点措不及防,气温倏忽就窜到了20几度。昨天还穿着厚厚的棉衣,今天就穿上了衬衫。周六难得的晴好天气,带着ivy去了趟石油大学。母校游,曾经的二人牵手变三人同行,一向矫情的我难免心生感慨。我和松鼠谈论起十三年前,第一次跨进校园北门时的心情和姿态。笑意里,仿佛还能看到那个剪着平头的我,顶着夏末午后的阳光,木木地看着周遭的一切。

那是记忆中最美的春天,也是我难以回去的昨天。想起许巍时光里的歌词。想起他的那张曾经让我如痴如醉的“时光·漫步”。如同汪XX总喜欢高喊梦想,我喜欢的许巍每次一出现,总让我想起时光青春这些耀眼的字眼。他和朴树是我大学生活的重要背景音乐。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新闻,有个商业机构做音乐会,担心朴树这么多年没有音乐作品市场召唤力不够,就顺道拉了个女歌手。事实证明商业机构不懂文艺青年的心。如同我们消失不见却深藏柔软内心的青春,朴树许巍们消失不见了,却永藏我心。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风吹草动的日子,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日子里,在眼角微微湿润的日子,他们在那儿。一生只得一次的邂逅或拥有,一旦错过就不在的懊悔甚至凄凉,岁月一定已经在我的身体里嵌入了时光流逝的印记,可悲的是我无法知晓。

在我仍沉浸于这些细微伤感的时候,看到了昨夜的新闻。这些日子以来,我和松鼠曾经谈过多次。MH370上,有一位他的同事,正是花样的年纪,所以谈起来的时候多了一份唏嘘。一个人没事的时候,我会去想灾难来临时,他们可能会有的表情:冰冷的海底可会安抚他们不知所终的灵魂,南印度洋能否承载如此沉重的悲戚与哀伤。也会想起,上次去澳大利亚,夜晚睡不着的时候,我一个人看着屏幕上显示的飞机轨迹。看到飞机高悬在大洋上空时,内心的渺小和恐惧。还能说些什么呢。经历越多,胆子越小。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的时候,多想什么也不做,就只是和喜欢的人呆着,和家人好好聊聊天,陪孩子做做游戏。在我们不知道长度的有限生命里,好好地爱与被爱。可也只是想想而已,仍有寻常日子要过,仍要朝九晚五忙活。还要为工资什么时候发理财什么时候到期该不该添点春装周末去哪里玩儿晚上吃什么这种吃喝拉撒睡的琐事而费心。这是人生的悲哀与无奈:作为俗世里的一份子,我们卑微又渺小。灾难来临时,我们的面孔出奇地一致;灾难远离时,我们继续轮回在琐碎又平凡的普世里。

如同新生,总有一天,我们会与死亡遭逢。死亡来临那一刻,别无他求,只求我们能在一起。在那之前,坦诚对待爱我以及我爱的人。可以说爱的时候绝不隐藏,可以微笑的时候绝不皱眉。怀着喜悦的心去面对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的当下。生命的结局我们猜不到,只愿结局到来之时,回顾过往,并无遗憾。

春日花事

文/王仕学

春节前后十多天,艳阳高照,气温攀升至二十多度。简直有越过春天直逼初夏的意味,花们乱成一团。北方还是冰天雪地哩!

老城中心八一公园奎星阁附近的红梅,枝干碗口粗,斜倚着回廊,含苞欲放,如盘旋的火龙。看到鲜艳的梅花,遥想夏天青梅摇曳枝头,很惬意。奇香园的腊梅开出黄色白色的花,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穿行其间,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妙事不断浮现心头。

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等记载。如今的秦岭一带、大渡河流域及广西兴安地区的山谷中还保留着许多千年以上的野生梅树。据推测,梅最先生长于西南山地,后被移栽。但齐梁之前,人们重视的是梅子而不是梅花。梅子极酸,可以作为调味品,“望梅止渴”“青梅煮酒”都是这重视的体现。隋唐时期文人学士咏梅写梅,花与果并列。王维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这是“青梅竹马”最早出处,以梅子青涩暗喻少时清纯。宋朝开始梅花与菊、松、兰一道进入中国绘画诗词戏剧小说,中国人欣赏植物注重它的品质和神韵,而不仅仅是它的实用。陆游有“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林和靖居住西湖孤山,终生不娶,与梅鹤为伴,雅称“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咏梅名句,着眼点都是梅花的清香和傲雪。

兴义地处偏远,近年来绿化美化城市乡村,梅树逐渐引种,小区、公园、景区、街道等不时有梅花的身影。但数奎星阁这株最为壮观。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同梅一样痴痴等待春天的还有迎春。一蓬一蓬,黄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在大寒小寒的节气兀自开放,即使冰天雪地也不在乎,其执着的品质可与梅花媲美。

梅花谢后桃花开。《诗经》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结婚唱的嫁歌。新娘满脸喜气,桃花如火,那是青春之烈焰。唐朝崔颢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浪漫与惆怅。兴义本地嫁接的桃树,称“接桃”,枝干遒劲如龙,花色鲜艳,灿烂如朝霞。有人曾将火红的石榴花比喻成夏天的心脏,那么,同样火红的桃花不也是春天的心脏吗?至于近年引种的观赏桃,有花无果,红是红得很,可凋谢之后就没有什么盼头了,夏秋冬三个季节都很寂寞。

杏花也是兴义春天的重要角色。它的神奇主要是花色的变换。“二月开,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小时候住在郑屯乡间,左右邻居瓦屋前都有杏树,数人合围,枝条覆盖好几亩地,树冠弧形,含苞之时,红如火。初开,白里透红,如云霞,称“红杏”。粉白中略带红晕的柔美,仿佛淡妆少女。凋谢如雪,纷纷扬扬,掉在泥路上,掉在粪堆上。如果黛玉路过,一定又要感伤流泪,又要荷锄葬花了。我是野小子,只盼着杏儿快快长大。

杏花烟雨江南,让人神往。而云贵高原的杏花峰林人家,如一幅幅淡雅的水粉画,也不逊色。

梨花出场在杏花之后。清淡,秀美,有几分寂寞,与那桃花的热烈,杏花的娇媚,自然两样。可能与它盛开时间靠近暮春吧。宋代才女朱淑真曾写道“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又说“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梨花带雨”成了美女哭泣的专用词。从前兴义乡间,顶效万屯郑屯一带的布依族山寨多梨树,阳春三月,梨花怒放,村庄掩映在雪白之中。麦苗青青,菜花金黄,加上蝴蝶乱舞,蜜蜂吵闹,那诗情画意十分浓烈!我最爱去的是合兴一个叫下阿嘎的村庄,如今那些百年梨树早就消失了。

最后上场的是杜鹃。杜鹃也是一种哀伤的花,它与杜鹃鸟连在一起,倍增其哀。唐朝诗人成彦雄说:“杜鹃花与鸟,怨艳两可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自古有“杜鹃啼血”一说。兴义杜鹃花,七舍最为盛。革上白龙山一带、七舍岩峰洞的松林里,先盛开的是马缨杜鹃,深红,粉白,大如拳头,气势恢宏。其后盛开的是小杜鹃,也称西南杜鹃,满山遍野,撩人情怀。

无论是马缨杜鹃还是西南杜鹃,其生长对土壤要求极高,据说必须长在有煤矿的山上。如果移栽别处,即使带土,第一年成活,第二年花开,第三年就枯萎死掉。杜鹃虽是做盆景的好材料,倒腾几年,就死掉,可惜了,不如让它在原地繁衍。城里人工培植的品种,住在营养袋里,瑟瑟缩缩的,寿命更短,哪有野生杜鹃的气派!

除了这些大规模的花事,零星的也有。南盘江两岸木棉树高大雄伟,树干笔直,布满尖刺,树冠为伞状,花红色,亦大如拳头。盛开的时候,似乎是无数的小火焰站在枝头,木棉树就成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了。还有千里光,黄花绿枝,吊在悬崖上,爬在松树上,密密麻麻的花朵,大堆大堆的,似乎是金色的太阳下凡。这花分布广,花期长,那份野趣也不可小看。

在杜鹃鸟“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催促中,春天花事告一段落。石榴花和三角梅该登场了,因为夏天已经赶到。

春日花语

文/朱丽秋

长大了,还是会像小孩子一样,有时还是会做小孩子才会做的事。

出去时,遇上春天里移栽花木,看到很多砍下的枝叶上带着花。

拾了一抱回来,插在瓶里看,感觉好痛的呢。

有瓶也大多是空的,不大肯往里面插花,因为不舍得去折。

一直愚蠢地认为,花也是有感觉的。那是树期盼了整整一年的期待。

特别是今春一直在过敏,就更没有靠近过花。

坐对一席花开,原想写字的,竟然一个人呆立了好久。

记得读李渔《闲情偶记》时,他这样写过。

哪怕是很穷的人家,也要在婚嫁后种上些花。

那是一种对于女性爱护和尊重。

是啊,一年四季能有花戴或是有花采,也真的是一种奢侈呢。

有时会嫉妒古人,好有闲的那种,真的可以把日子过成真正的诗。

现在的生活太粗了,女性也是。徒有花型,却无花的气息。

很多时候,很多事,不到一定的年龄,不经过一定的风雨,永远也不会真的明白。

一花一草,都有自己的灵性和可爱。

春日食笋

文/沈嘉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上海人家对春笋最高的礼遇就是经典名菜腌笃鲜了。取黄泥竹笋十几支,五花肋条肉一大块,新风咸肉一大块,或隔年咸猪脚一对,画风粗犷,但味道更浓郁。四海为家一只大砂锅,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后转小火焖,汤色清雅,情意浓稠。吃了一顿,留下半锅,还可以加些百叶结与莴笋再烧,赛过一场精彩大戏的尾声。

我也爱油焖笋,竹笋切滚刀块,用黄澄澄的初榨菜籽油煸透,加绍酒、虾子酱油、白糖,焖半小时即可。成菜油亮,咸中带甜,酒饭两宜。

或取几尾小黄鱼稍煮一下,拆骨留肉,嫩嫩的笋尖切成细碎,荠菜也切末,煮一碗软糯绵长的荠菜笋尖黄鱼羹,起锅后撒白胡椒粉,鲜香爽口。

竹笋切丝炒咸菜,一定要加点肉丝,小煸小炒的风格,小家碧玉的味道,过粥过泡饭一流,做面浇头也不觉寒酸。

我也爱毛笋,毛笋在竹笋快下场时登场,从不抢戏,有情有义。以前菜场里毛笋上市的辰光真是便宜得满街掼,妈妈从菜场抱一支粗壮的毛笋回家,像抱着一个小毛头,累得她老人家气喘吁吁。剥壳后“咔嚓”一声对半劈开,“哐哐哐”斩成大块,在锅里加盐炒至出水,再加咸菜焖透,起锅前加一勺素油,有一种清新简朴的山间野香飘逸,盛几大碗,可以放开吃。那么我就不客气啦,一连几块,让牙齿和牙床充分体验咀嚼食物的快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体验多么难得!

毛竹还能做成笋脯,切片加酱油、白糖煮透,晒干后就成了,凉却后摊在竹匾上暴晒三五日,可存藏较长时间。若加黄豆共煮,就是笋脯豆;加花生米,就是笋脯花生。这些小吃,以前妈妈经常做,晒干后寄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给二哥补充营养。现在网上也有卖的,小包装,不过没我妈妈烧的入味。

绍兴人做的干菜笋,加入了大量毛笋片。将毛笋晒后,与猪肉共煮,味道不错。看绍兴人切毛笋片真是有趣,他们是骑在长凳子上切的,下面垫一只大脚盆,一会儿工夫就是满满一盆!

毛笋对劈,晒成干后由乡下人挑着担销往城里。城里人买了,过年前拿出来,在淘米水里浸泡几天,使之发软,并有一股酸叽叽的味道,并不好闻。几天后,就会有人肩荷长凳串街走巷吆喝:“切水笋呵……”切水笋是颇有看头的,手艺人用安装在凳子顶端的小铡刀飞快地将水笋片切成极细的笋丝。手段高明的艺人才能切得细,切得细才能揽到更多的活。这种笋丝与五花肉一起煮,猪肉不再油腻,笋丝则吃进了肉味,两者互相渗透,味道非常好。

毛笋的壳,晒干后存起来,端午时包粽子,似乎是宁波人的专利。淡黄色的毛笋壳上有深褐色的斑点,体现着豹皮斑纹的野性之美,说它性感则更加合时。宁波老太太用它包碱水粽或灰水粽,紧实而泛一点黄绿色,吃起来别有风味。现在碱水粽和灰水粽很少见了。有一次吃到日本风味的扎肉,倒是用毛笋壳包的,香腴不腻;再一打听,原来是“中国制造”。

宁波人还会将毛笋腌起来,埋入甏内压紧,入夏后慢慢享用。盐煮笋吃起来也相当够味,带一丝清酸味更佳,如今在宁波风味的酒家作为冷碟供人下酒。

浙江人称之为鞭尖笋的笋干,表面结一层盐花,极咸,煮汤前须在水里浸泡一夜。杭帮馆子里的老鸭汤,其实全靠鞭尖笋来帮衬,吃饲料长大的鸭子已经没有多少鲜味了。鞭尖冬瓜汤在夏天是消暑良品,价廉物美,老少咸宜。

我认识的一位国家级厨师,他用走地鸡、鸽子、咸鹅与鲜笋做过一道家禽腌笃鲜,层次丰富,饶有风味。腌笃鲜是一道浙江菜,但在上海发扬光大。此菜家常风味,也只在江南一带有,北方没有,京津地区的吃货吃过的不多。现在物流便捷了,在北方大城市也可能买到江南的竹笋,但是能做腌笃鲜的饭店有没有?我不清楚。

再告诉各位一点:竹笋从山上挖出来,以分钟为计量单位发生化学反应,风味逐步递减。所以城里人吃到的竹笋与山里人吃到的就不一样。古人早就知道这个秘密,会吃的文人墨客常在一场春雨过后结伴而行,去山上挖笋,然后在野外垒灶埋锅煮笋吃,这样才能吃到最鲜最嫩的竹笋,这种吃法还有一个雅致的名称:“傍林鲜”。

若你安好

落雨的时候,蓦地想起你来。

只是一抹淡淡的思念,蛰伏在深深的红尘里,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忽然就开出了小小的花儿,在风中摇曳。

喜欢这样的风景。

不必着色,也无需渲染,甚至,哪怕只剩下一片叶子,那凸起的脉络上,也镌刻着往昔。所有的记忆,暗藏在纷乱的思绪里,却恍然如昨。

不是每一场相遇都值得珍藏。那些念念不忘的过往,或许正是我们想要抹去的印痕,而蓦然惊觉时,却发现它早已在不知什么时候,以树的姿态扎根于心中,并潜滋暗长了。

一如春日午后,独享一盏茶的美妙时光。你的笑容,忽然落在素白的书页上,与指尖跳跃的光线一起,渐渐叠加成一幅缓缓流动的日影。于是,空气中一下子溢满了阳光的味道,而所有的冷寂,仿佛阴云一般,倏地消散净尽。

若你安好,我便心满意足了。

昨天在校园里漫步,忽然发现草坪中不再是一片枯黄,那浅浅的绿意已然荡起了小小的波纹,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放眼望去,竟也是一片喜人的春色了。

想起了古人说的“春日迟迟”,《诗经·小雅·出车》里面有“春日迟迟,卉木萋萋”的句子,是说春天来得缓慢,草木渐渐茂盛起来。“迟”字常指缓慢的意思,而我则更愿意认同另外的一种解释:“迟”就是“暖”。

春天是暖的,所以才叫春天;心是暖的,所以才有晴天。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说来,这一句,更是喜欢极了。

那是一种娴静淡雅的气度。安坐于一隅,望红尘中熙来攘往,花开花落。那些如花般一路芬芳着我们的人和事,原来一直就陪伴在身边,不曾离去。

想到这儿,一颗心,因了这份专注和牵挂,而变得如诗般宁静了。

春日六件事

文/布衣

春风十里,春雨潇潇,草木萋萋。春天,一个美好季节的开启,宜做六件事。

第一件,到户外去吐故纳新。身体与气息,在冬日的屋檐下束缚久了,有点发霉。趁着微风不燥,赶紧活动活动,伸伸胳膊。深呼吸,让春的气息,深入肺腑;把沉睡的细胞摇醒,让他们在春天里,裂变,新生。整个人,就会像加足绿色燃料的引擎,充满向上的力量。

第二件,到河畔去看看流水。春来,冰雪消融,小河醒了。奔流不息的水再次出发,带着宏大的愿望,亮起歌喉,奔向诗和远方。水亦能洗心,洗掉的是沉疴、郁闷、狭隘。这时候,心是净的、柔的、清的、亮的。

第三件,到田园去沾一些泥土。泥土是生命的原乡。我们在城市安逸的裹挟中,一度忘记了初心,失去了方向,陷入煎熬、迷茫。一场春雨,解冻了坚硬的泥土,裸露大地柔和的母性光芒。到田园去,踏一踏泥土,感受散碎、松软,让泥土爬上裤管。泥土像母亲的怀抱,能让我们还原初心,看到自己本来的模样。

第四件,去埋下一颗种子。然后,看着它蓄积力量,身子抻一抻,拱破泥土,露出鹅黄的芽苞,感受生命萌动的惊喜。浇水、松土,让它一天天绽放绿意。每天工作之余,去看上一眼,哪怕是一眼,它会改变你老气横秋的样子,从身体到心灵,注满活泼因子,去拥抱生命的每一天。

第五件,脱离城市繁华,去看看山。山,带有一种生命的禅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去享受这份妙极的清幽。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山,能让你学会忘记、学会减压。还可以学学乡人,大声去喊山,喊掉胸中沉积的块垒、戾气。清清朗朗的,心平气爽。

第六件,到乡下去会会老农。走到田埂上去,和他们一起试试犁、抡抡锄,出一身细汗,让气血通畅。坐在地头,谈谈庄稼收成,谈谈人生起落。大道至朴,农人,在一些世务上,比我们看得开、看得远,能让我们抖掉背上的一些枷锁。回程的时候,步子就轻快了许多。

做好了这六件事,就不枉这季节的美好时光。

软炸一枝春

文/陈树庆

乡下人,把对春天的感受具体到春芽上。他们说春芽离他们最近,伸手可及,树木萌芽,说明春天又到了。

在北方,柳是春天的信号。农谚:“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说是看柳,其实看的是柳芽。柳芽刚出来时,是鹅黄色的,远远望去,似被画家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黄颜色,像雾像风,如梦如幻。那由鹅黄渐而嫩绿的树尖上,唤醒了人们那压抑一冬的味蕾。暖暖的春日午后,选几株枝芽茂盛的柳树开始下手,瞄准一枝柳条往下一拉,而后一手抓紧,一手从上往下一捋,就将青黄的嫩柳芽收入拳心,再随手放入袋子里。

乡下食柳芽的方式多,柳芽采摘下来后,清洗干净,用开水烫一遍,然后再用凉水把苦味泡出,随后放入盘中,加入适量的盐、醋和蒜末,也可放入少许的辣椒油,搅拌后即可食用。也可以把柳芽拌在饭里或和面蒸后吃,又是一道可口的主食。其中炸柳芽是人们最喜欢的,掐一把鲜嫩嫩的柳芽,洗净、汆水、切碎,均匀地揉进面里,做成小饼儿,然后将其贴到锅里,待一面熟脆后再翻到另一面煎烤,直到两面都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就可出锅了。吃起来,苦中含有柳香,别有情致,可谓春天第一味道,吃了一冬大白菜,再吃鲜嫩的柳芽,实在是神仙般的享受。

母亲常说,她小的时候,春天没吃的,就天天去采柳芽吃。那时候,一听母亲这样说,就觉得母亲是在编故事。现在才知,母亲没有骗我。柳芽不但能吃,而且具有败火除燥、爽神利气、明目清心之功效。《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这样描述柳芽:柳芽,性凉、味儿苦,无毒素,具有祛火利尿、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尿道炎、丹毒等多种疾病的感染治疗。长期食用,可预防甲状腺肿、高血压、高粘稠血症,是老百姓最为经济实用的一味良药。

柳芽既可入馔,亦可泡茶。泡制时,要选用刚萌出的嫩芽晒干,然后同茶叶一起用开水冲泡。春日之嫩柳芽将开未开,状如雀舌,孕一冬之精气,得春阳之普照,色香味形妙到极致。据传,北京市戒台寺内的僧人曾用柳芽和茶叶混合制成一种“延寿茶”施与香客,有一年春日,康熙皇帝巡视西山时驻跸戒台寺,僧人以“延寿茶”敬之,康熙皇帝品过后大为赞叹。此后每年春日,戒台寺便派僧人到宫中为康熙泡制“延寿茶”。

在这春风携玉柳、吃嫩正当时的佳季,趁着踏青赏春的机会,采上一捧柳芽回家,品绿色美食“软炸一枝春”,喝着汤色碧绿的柳芽茶,仿佛把春天都停在了舌尖。

元阳梯田的春日之约

文/彭晃

有人说,春天是去元阳看梯田的最好时节。初春,放水养田,梯田把太阳光反射出去,仿佛版画和调色板的画面,漂亮至极。据说元阳有36万亩梯田,分布在村村寨寨,很是壮观,我来到的是有名的多依树村。站在一个山头上,层层叠叠的梯田一级一级从高往下延伸,在山腰和谷底形成大大小小的板块,凑在一起,就是绝美的拼图。

我从没看过那么多梯田集中在一起的景象。几乎每一块田里都注满了水,每一块有水的田都像一面镜子。那么多镜子聚集在一起,高高低低,大小不一。每一块镜子里都有蓝天、白云、阳光,周边的那些,还有树的倒影、花的颜色、鸟儿飞过的身影。关于一个春天的色彩好像都被反射出来了。

我顺着路边往下走,每走一步,就像靠近一幅画,自己似乎是在一步步走进画里,也成了画的一部分。

越走越深,终于我的前后左右都是梯田了,没完没了地泛着光,没完没了的斑斓。四周很静,只有少许农民赶牛的吆喝声,不知为什么,我一边走,一边却发觉耳边有隐约的音乐在响。我觉得自己就是走在一排排琴键上,我走过的地方,高低不同,都曾经奏响过,是那种清脆的叮咚的旋律。

拿着相机,我想着找一个最好的角度,没找到。因为从每一个角度看去,那些壮观的梯田都是那么完美。我相信,对着相同地方按快门的一刹那,一千个人可以拍出一千幅不同的图片。那数以万计的梯田,一块接一块,好像魔幻板一样,稍微的角度移动,纵横交错的阡陌就勾出不一样的形状;又好像在万花筒的里面,随便晃一晃自己的身躯,四周就是另一番灿烂迷人的景象。

我静静找一块旱地呆立着,面朝梯田,看春暖花开,看春耕春作,突然就失去想象,失去思考。我只觉得和一块块田、一座座山在对话。那个时候,唯有感动,被一种绝美引发的感动。

我一个人在梯田里走了有六七个小时,腿脚发酸发软,还舍不得离开。直到遇见三个哈尼族小男孩。是三个上小学的孩子,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们家里玩。我犹豫了一下,想想留下来,可以看见落日里的梯田,可以看见日出时的梯田,终于,敌不过美丽的诱惑跟随他们回家了。

错过了日落,我却没有错过星光。几个小孩子跟在我的后面,看夜幕下的万块梯田。他们嬉戏,打闹。当星星出来的时候,我们坐在梯田边,看着晴朗的星空。哈尼族的民歌经过小孩子的嗓音唱出来,也是那么婉转和优美。

太阳出来的时候,所有的景色都镀上一层金光。那些梯田分成两个部分。一些在半山腰,反射着日出时朝霞的绯红。另一半在深山,袅袅地布满云雾。站在那天下车的山路边看去,两半景色和谐而美丽,有一种说不出的妖娆。

我和孩子们告别,一再地告诉他们,我会把照片寄给他们的,答应他们我还会来看梯田的。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车发动的时候突然想起这句诗,却发现,自己其实已是满载而归。

影珠山春日

文/彭湘

来影珠山前,这座离我家乡并不遥远的山,却只是在记忆里浮沉了很久,俗事缠身,我一直没有机缘与它亲近。

一个春日里的午后,阳光透过云层后直射到大地山川,我携老带幼,一路光影,山风吹拂,直入山顶,也是想让入春以来有些慵懒的身躯活动一下筋骨。

春日,这里绿树繁茂,看着阳光在树上跳跃,我突然有了清晰而陌生的记忆复苏,梦中的场景,还是童年的回忆?童年,那个小山村,我也经常在一棵树下张望,山的那边,树的那边,躲在远方的山后面,云雾缭绕,那个新奇茫然的世界。我们该感恩在这儿种下一棵棵树的前人,山峦有了树,才见它的厚重。树不会说话,却总守望着远方的客人和远去的游子,裹挟生命的冬春,与大地融合和相互支撑,在辽阔的天宇或者角落里肆意生长。

早就听说过不少影珠山来历的版本了。隐朱?相传明朝建文帝隐居于此,一代帝王在此度过余生,这是一块让人神往的自然福地。又有一说是隐珠。明朝那些年代,有一颗夜明珠藏匿于此,到了晚上,山上如同白昼,因有夜明珠之故。还有一说为隐居。历朝历代,总有超脱世俗之人隐匿于此,故曰隐居山。无须比较这三种传说的优劣,我更趋近第三种说法,自古高人隐居之地何处不是乐土?去山顶路况尚好,我往山顶走,这次登山可不用爬来形容,有水泥路一直铺到山顶。

我走着,一边和母亲说起影珠山的传说,母亲只是纳闷,这么浅的山丘,稀疏的山林,怎么能隐高人?我一想也有理,那些高人隐居之地应该多为深山茂林,如张家界莽莽苍苍的大森林,石山云海,一眼望不到头,高人隐在其中,吸收天地精华。而影珠山,一路过来,烟火缭绕,屋舍若隐若现,山景阔然,全然无隐蔽孤冷之气。

这座不太高的山,水泥路盘桓而上,路应该是新修的,路边山壁上还是光秃秃的黄土,零星的植物在上面匍匐攀缘,蔓延开来。山腰植被多的是竹林,强劲的山风吹来,竹林向一边倾斜,卷起绿浪。回首频望,感觉这个地方并无多少神异之处,也许是我平日常见的景致大抵如此,便少了陌生感带来的些许欣喜。

我们终于到了山顶,一座寺院立在这安静的地方,雕栏玉砌,五彩斑斓的图案置于大殿屋顶,窗棂,大殿内黄色的幡旗在四周飘荡。站在山顶,带着一丝温暖气息的春风四面拂来,强劲的风中,我似乎睁不开眼睛了,眼里有一些干涩,也不知是晚上没休息好,还是被山风吹过的缘故,双眼迷蒙,看不清更远的地方。寺院旁边有一棵已经干枯的千年银杏树干,被保护在一个小小的庭院里,听说是三十多年前被雷劈至此,那遒劲的树干,褐色如墨,仿佛一位年老的精灵,让人不敢漠视曾经的生命力量,甚至还有人在问,这棵树还活着么?我可以想象秋冬季节这棵树的金黄,大自然之手把所有的黄色都漂洗到银杏叶上了,那是一种澄澈的黄,银杏该是大自然的美与真之子,可以拥抱壮阔的蓝天,还可俯身贴近大地的怀抱。

山腰有几个小水潭,奇怪大都是圆形的,也不太规则,水面平整得有点像金元宝,也许是遗落在山间的聚宝盆。远处,几团小山趴在大地上,一排排的白色房屋点缀在山沿,每座山的四周几乎都有白色的屋舍环绕。还看到一片蜿蜒的水面,那是一条河还是水库?这时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广阔。这片水面该是在那里停留了很久。我们也经常从那两边走过,不曾想过它也是如此广阔,让人惊叹。

寺院旁边,立着一块白色的纪念碑,我走近一看,这里记录了抗日英雄浴血奋战的痕迹,还有一位将领,与我同姓,我有心去记住名字,可回家还是遗忘了,只能怪自己的疏忽,也许他还是我的一位先辈。那些将士们长眠于此,站在碑下,人们凭吊一番,为逝去的英烈。还有他们可能仍在人世的亲人们,那些鲜活而年轻的生命,曾经也看春花秋月,也在田间奔跑,在父母跟前撒欢,也有儿女情长。

我们继续沿着石头路前行,一边是修整一新的山林,一边是保持原有风貌的树林,还有一段木制台阶,蜿蜒在小山头,我们祖孙三代人走在台阶上,似乎觉得时光也变得神圣久远了。我给儿子和他至亲的两位老人合影了一张,两位老人站在儿子后面,如此虔诚。在给他们合影的时候,山风吹乱我的头发,我有种蓦然的感动。

走到路的尽头,我看到一堆乱石,旁边树了一个牌子——哨所遗址。这该是后人所作,小径,乱石,应不可能从哨所遗留下来的,但它也在提醒着人们不可忘却的记忆,石头,只是一位沉默的诉说者。

春日上影珠山,初识这座独一无二的山,我于崇山峻岭中寻得幽静,一座山也是如此从容,给人快乐和自在。我们的足迹穿过乡村田野,城市,因为这座山,见到大自然更多的厚朴和澄澈。

春日读书正当时

文/季慧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现阶段,周游世界是不太可能了,那就唯有读书了。读书,是心灵的旅行,是灵魂的升华。读书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不关乎结果,只追求内心的丰富与宁静。左手捧书,右手执笔,静静地,偏于一隅,纵情享受书中美景。每天听听翻书的声音,就能感觉到书的味道,那种特有的气味也传递出一种心灵的声音。读书是静心之旅,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它总能让你找到心灵栖息的地方,一个只属于你的地方。

春日里读书可以很诗意。寻一簇花下,觅一处湖滨,或是在山顶亭台楼阁中,每一次读书,都是领悟智慧,触动心弦。春日里读书,暖阳照拂在身,新生的细胞都在微微颤动着,每条神经都在与你嬉戏。读书,写字,静心,岁月悠然,余生都充满了书香和宁静,想想都觉得很有意境。一本书也许很短,我们的故事却可以很长很长。你问,多少文人墨客潜藏在我的内心?我淡然笑之,轻轻拂袖而去。我想,读书是一种积淀,关乎岁月,关乎气质,也关乎内涵。

做放逐春日的使者吧,在吸取天地之精华的同时,也学会不断地自我完善,正好让岁月做个最好的见证。自己也来做一个小小的暖阳,把温暖的气息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读书也好,运动也罢,都是引导他人走向幸福的源泉。春日里的暖阳,总会让人心生愉悦,人生有所期待就是幸福,花开也美,花谢也是撒向泥土的大爱。

说岁月静好,也说岁月悠然,在春日,读书与暖阳赛跑,一步步接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己。书籍,不只是悠闲时光的伴侣,更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慰藉。读书,不只追求内心的宁静淡然,更是灵魂的自我升华。在春日,做最好的自己,尽管有一丝丝瑕疵,无需介意,我心向暖。读一本好书,静候花开,且听风吟。

一泓春水静心魂

文/子隽

春水,季节的恩赐。每每春暖花开,涌动的泉水,为春日平添了一抹溢彩,结束了漫长的干旱与浮躁。春水,季节的使者。穿越沉寂的牵绊,淙淙溪流,彰显着生与色的韵律,浸润着万物的萌动与的勃发。

春水是有形状的,柔柔的,有些羞涩。春水是有颜色的,浅浅的绿,不乏暖意。不急不躁,缓缓流淌,与淡然的岁月交织,邂逅于稚嫩的蓓苗,无私的留下春天的汁液,几个黎明过去,一片绿意渐浓。邂逅于田野,驱逐了干旱,使犁铧过后的沃野变得深情无比。溪水轻轻的呼唤,唤醒了一粒粒种子,破土而出,成为绿的使者。蓓苗日渐葳蕤,种苗日渐茁壮。而溪流,从不懈怠季节的使命,也从不图丁点感恩与回馈,依然故我地流向远方,把一往情深毫不保留地给予季节的每一条阡陌。

我置身于山巅,望着来自深山处的春水,竟那样的从容,沿着环山腰开凿的河渠,滔滔而去,形成一朵朵肥硕的浪花,荡涤着尘封了一季的泥土,沉睡了一季的残枝败叶。涛声回响在山腰,格外的壮观,那些野鸡,野兔们借着东去的春水,在水湾,在支流,忘我的戏水,洗去了一冬的倦意。蜿蜒东去的春水,造福于下游二十万农人,适时耕种,把春季的希望成就为一季的丰硕。

转身间,忽然一层花瓣漂浮在水面,悠悠然,伴着春水缓缓东去。水与花的相携,没有相约,只有相遇,没有言传,只有相惜。花的妩媚,水的柔情,在这个季节美到了极致。我遥望着渐渐远去的美,竟有些陶醉。

一泓春水蜿蜒去,花香染色最相宜。数年前那些春日,崇尚绿色的乡亲们,冒着春日的薄寒,在深山处植下的梨苗已经枝繁叶茂,梨花盛开了。这春水,这梨花,这山腰,成就了一种生态之美,在每一个淡淡的春日,默默地绵延。

春水,没有夏季河流的汹涌和鲁莽,没有秋水那样的颓废和沉寂,脉脉深情,与世无争的流向远方。遇有砂石阻隔,总会倾尽耐力,或滴水穿石,或千回百转,也从不改变自己的走向。人,能有几许水的情怀?急功近利者有之,贪腐尊我者有之,鲁莽寡情者有之。其实,在这绵绵春日,在这春水淙淙,也该引春水于心田,洗涤心灵积淀已久的迂腐,还灵魂一抹清澈。

人生,无论何以鼎盛与显赫,如果能耐着性子去细细阅读生命中的每一天,日子多半如春水般的平淡和支离。人,如果有了水一样百回不转的坚韧和志向,那些平淡和琐碎就能升华为华贵和卓越。平庸的人一辈子只拥有琐碎,伟大的人却能把平淡和琐碎堆砌成伟大。

面对一泓东去的春水,何以把风生水起的豪情壮志植根于平凡,何以把云卷云舒的从容蜕变为一种能量,这才不失为一泓春水留下的启迪。

诗话立春

文/赵怀德

忘不了家乡的谚语:“打了春,赤脚奔。”“春打六九头,家家不要愁。”立春,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尽管还在数九寒天,但是人们对春天的到来都饱含着希冀和憧憬。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也留下了许多歌咏立春的美好篇章。

唐代诗人罗隐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诗人连用7个数字,既暗寓正月初七是人日,与立春之日巧合,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仿佛在扳着指头计数,盼望和欢呼立春之日到来的欢快心情。

杜甫的《立春》由眼前的“春盘”,回忆起往年太平盛世,两京立春日的美好情景。可见当今“咬春”的习俗唐代就盛行了。“咬春”就是立春日吃春饼。春盘,古俗,立春日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称“春盘”。白居易的“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也是写“咬春”。人日,是指每年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在江南则流行立春日吃春卷。如今镇江立春也有“咬春”的习俗,家家户户吃春卷或者汤圆,也有生吃萝卜的。

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春天来得何等急速!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形象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我们仿佛看到立春时节,河堤有嫩如金色软如丝的柳条,泥土中蠢蠢欲动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人们真是“心同草木乐春天”啊。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春天,从头到脚是新的,它生长着。还是朱自清说得好: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光无限好

文/刘爱玲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先生说的诚然不错,春日,一年之中的初日,万事万物皆在更新,世间百态皆有希冀。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心怀慕春情结,争相歌咏,春日也成了我们目之所及的良辰美景,为我们的目光、我们的心灵增添着无限的色彩。

春日,带给我们的是满目所及的万物生发。春日,有着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的幽寂静谧;有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润物无声;有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欣欣向荣;有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好景不比别处寻,只要你走出家门,千树都在抽条,万花都在争艳,鸟儿都在啼鸣,人们都在欢笑,这是一个让人的目光明亮起来的季节,用姹紫嫣红为人的眼底心上涂抹色彩。

春日,带给我们的是心灵上的情感与希望;春日,有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温情,有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明丽;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静默,有着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相思,所有的或者委婉,或者豪放的情感,皆在春日汇聚一堂。而春天,万物的欣欣向荣,百花的争妍斗艳,又能激起人们熬过了一个严冬萧瑟之后的希望,蓬勃生长着的希望,与暖阳一般炽热的希望,心怀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希望。

春日,带给我们的更是许多自然教会我们的道理。庄稼作物成熟于秋天,但成长于春天,这象征着厚积薄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象征着读书当乘少年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冰雪冻结了一整个冬天,却终会在春日里消融,这象征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难与苦难也终会过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象征着我们不论在何时何地,也不要放弃希望。

不得不感慨自然赋予一年四季的各自用意是多么的奇妙。春日,就是一个让我们收获美的季节,为我们赋予情感与希望的季节,使我们振奋拼搏的季节,请乘春日,尽情与春光相遇吧。

春日思语

凋谢了藕花,飞走了鸥鹭
谁的兰舟,在你的目光里靠岸
葳蕤的心事越过千年
苍翠了万里关山

杨柳岸,最恼人莺呢燕喃
谁的兰舟,默默以待天涯远
笙歌起,泪阑珊,无意理云鬟
多少事,沧桑了锦瑟华年

无语东风,吹恨到眉端
芳草依依,且让这一刻缱绻
横渡一江碧水天上人间
在斜阳之外,绚烂

春日食物的温暖

文/王旻

庚子年春天因疫情防控,宅家的假期比以往更长,家人有了更多悉心相处的时光。我没到单位上班,对母亲来说很难得。母亲珍惜相聚时光,巧手做菜,而我也着实喜欢她看着我吃她做的菜时喜笑颜开的模样。

春天里,风一阵,雨一阵,草木应春天而生,应时节而枯,一丛一丛热闹非常。鼠曲草也不例外。我和孩子们一样,将春天的草木抱个满怀,仿佛拥抱了整个春天。春天那些美味的食材是大自然给家庭的馈赠,也是家庭对温暖的定义,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立春后,农村田野上冒出零星的、嫩绿的鼠曲草。母亲带着我逃离城市的疫情,感受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摘苦菜,采蕨菜,鼠曲草做成的草粿等食物,为春天的餐桌添上母爱的幸福感。

春天用瓦罐煲汤,亦能唤醒身心的愉悦,还可以传递家的温暖。用大火、文火、微火,不急不缓地掌控着。端详着那跳跃的蓝色火苗在罐底“舞蹈”,深红的枣和雪白的参在汤水中翻腾,喜欢闻着汤的香气,沐浴一屋氤氲香气……因为疫情,不敢外出吃饭,看书兼守汤成了每日功课。

因为疫情,我还在家中冰箱储备了很多食材,学起青海的兄弟制作杂碎。牛羊肉和心肺肚蹄等洗净加水和佐料,慢火炖到硬软适中,蹄筋变软,肠子变软,肚子变脆,软糯适宜。一边炖一边品味,当汤达到咸淡相当,肥而不腻,清香四溢时,才“偃旗息鼓”。

张文宏教授最近成了网红,他说的每句科普知识都很到位:“多吃鸡蛋,多喝牛奶……”因此在疫情期间补充营养很重要!以牛羊肉为主的肉汤,营养丰富又充饥,令我和母亲大呼过瘾,热乎乎,辣乎乎,香喷喷,鲜美得食欲大振,边吃边聊,边擦着头上冒出的汗,畅快至极。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母亲做的江南腌笃鲜。腌笃鲜里的春笋,清香鲜嫩,最是美味。这个春季很少外出,所以春笋也难到农村挖掘,只能到市场采购。腌笃鲜是什么美味?就是将鲜肉、咸肉、笋切块后一起放到砂锅里,搁到煤球炉上,让小火笃悠悠地炖出一锅汤。不过各家有各家的取材。咸肉家家自备,不过条件好考究点的人家则会用火腿肉。鲜肉花头就多了,有用五花肉,也有用小排骨,也有像我家一样用蹄髈的。然后是炖到差不多四分之三火候时加入会吸足汤水的辅材,如百叶结、肉皮之类的。说来奇妙,每次守在煤球炉边上看火候,我都觉得这砂锅就像变身成了发酵容器,笃上一段时间后,鲜甜与醇香便持续酝酿膨胀,顶得盖子“噗噗噗”,水汽香气弥漫一灶间,在我闻来,代表着春之味。记得《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给洪七公做叫花鸡的过程,让人直流口水。春笋就像《小窗幽记》说的笋含禅味,堪称仙玉版之参。

作为记者,我曾采访过一位营养师。她认为春季调理肠胃很重要,早餐的食物可以选择精细的煲汤,那些酸性健脾的食材,如南瓜、莲子、芡实、薏仁等深度熬煮,火候用不疾不徐的文火。把透着原味的食材煲成精品,盛在心爱的蓝色陶瓷碗中,撒上一些油绿的葱花,任意角度欣赏嗅着香味,都是视觉和味觉的“盛筵”。

这些年我们喜欢点外卖,在家和单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疫情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大厨,足不出户就可以烹饪出美味佳肴。而春天在家做菜最有收获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它代表一种生活方式,更代表疫情过后平和的心境。春天的菜肴,经过精心调配,慢火炖熬,呈现出色香味俱全的风味。那些食物仿佛蕴藏着整整一个春天的活力。

春日抒语

恍惚间,春天已过半。一场夜雨,滴落心间那份清丽与落寞,晨雾渐渐升起,朦胧了远山的葱郁与清新,连同满腹的惆怅。依楼兰,思绪翩然,留在时光里的诺言时时漂浮于耳际,季节的轮转瘦了容颜。执手断桥,饮醉别愁,迷离中水中漾起破碎了的月影,那一没有永恒的瞬间,却深深地埋在记忆的河床上。

总是不愿去回忆,却还是一味地生活在回忆里,昔日的灿烂,昔日的热情……一一呈现眼前,所有的爱恨情愁,也即将汇入一江春水,那求佛神赐的五百年驻守的缘分,也仅是擦肩的昙花般的热烈。轻吟婉约,秀手前世为君留存的诗句,泪落残阳,难挽君的清辉潇洒;杜鹃凄鸣,也只为君的温存哀怨。

捡拾一瓣残花,捧在手心,那枯萎了生命的铅华,犹如莲心般的苦涩,花落间,似悲似痛,花落流水逝,谁懂惜花人?独为情殇,空自叹息。轩窗下,谁还会为我抚一曲秋水长天?谁又会聆听我的心语心愿?抹去几案上的灰尘,拈笔微思,心依旧孤独,阴霾不消,锦书难寄,房檐下南燕衔泥筑巢,于我却是满目的相思。风柔,雨丝呢喃,雨泪相融,是荡不尽的愁绪万千,是回不去的情丝缕缕。

泪如泉涌,泊在腮边的一滴,轻轻地摇曳着无从言说的忧伤和相思。君似深海,而我却是沉入海底的一粒沙,抖洗去往日的尘埃,留下孤傲的自我。几去经年,不敢拨弄那满布灰尘的琴,一任它在角落里陪我凄凉,如同我瘦俏的双肩再也撑不出裙装的生气一般,它也合不出绚烂的弦音。

饮一杯微露浸染的风华,谱一首宋词元曲的光鲜。执笔天涯,柳絮纷飞,托起莲心花蕊般的清幽,携着思念与落寞,调和月色的浓厚,安静的栖息,凝望几世的温柔,用尽笔墨,摇曳梦里无尽的思念。独想,这一夜又让我忧伤一回,这一夜又让我将忧伤尽情挥洒,妖娆这浩渺的夜空,点缀这甜美的夜色。

欣赏一首《离人泪》,往事如烟,那温暖,那痛苦,那泪水,那悲伤一一萦绕入怀,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有多少邂逅,就会有多少离别。望着远处的白云,慢慢消失在茫茫的天际,曾经的温暖在流逝的岁月里也有了深深的含义,爱在春天,经过夏的烂漫,不了的情却葬送在秋末,遗忘也许会在冬季。感伤的心莫名的滴落,一首《离人泪》唱出了世间的多少无奈和悲凉,一季的花蕊,一季的妩媚,一季的凋零,还有一季的绚烂。

还说家乡春日的雨

文/老猴子

风已刮了三天,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小雨。希望这场雨,能止住这肆虐的风。在我的家乡,每年三四月间,都是雪风雨的三重唱。给这姗姗来迟的春日,带来些许热闹。

此时的南方,早已是进入盛春。可家乡还在春的门前徘徊。雪不时的还在飘落,风又随后将她吹干。风不断的吹昏天地,雨不紧不慢的赶来,将她止住。大自然这种神奇的造化,相生相克,孕育了北方独特的春天。

其实,干燥了一个冬日,春日的雨,尤其让人企盼。农民说:春雨贵如油。“秀才”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风吹雪,全凭声嘶力竭的猛劲。可春雨止风,却是绵里藏针,四两拨千斤。所以,每当风,吹起漫天尘霾时,我总盼,春风化雨。

每年家乡的清明时节,也常会飘来雪花纷纷,给祭扫平添几许思念之情。可春雨化泪,却不易迎来,春雨真的很贵气。我是北方人,喜欢雪。可我更喜欢春日的雨,她丝丝入扣,又婀娜潇洒。没有夏日雨的张扬,没有秋日雨的凄凉。在浇灭狂躁的风时,也让枯枝,蒿草,如饮甘露,重获新生。这是一种平凡的生命救赎,这同样是一个超凡的默默给予。当大地铺满青苗,万树成荫,瓜田李下之时,我会记住你——家乡春日的雨!?

春日里的行走

午后拿一本小散靠在窗前打发时间。

一声轻雷,然后,下雨了,丝丝条条的银雨就这样淅淅沥沥的来了,赶紧盒上窗。噢,窗上竟有一层薄薄的雾气。顿时童心大发,拿手指在上面一画一画,一不小心竟然画出一条路。透过这条路,咦,窗外的石榴枝已经发出嫩叶了,娇翠的叶子带在雨点竟像含着眼泪,忽然想起秦观的“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咦,石榴花是那般骄艳夺目,难不成这石榴枝还要装成娇弱?应该不会,石榴枝本身要传达的是一种清新,一种婉丽。恩,所以用含泪是不对了,可是究竟用什么好呢,不能套用词汇,不然就俗套了。

胡思乱想了一通,雨停了。这个季节,江南的雨总会是淫雨,绵绵不断的。怪了,今天下的是淅淅沥沥的银雨,还这么快就下歇了,太阳也出来凑了个热闹。

难得大家都在家,母亲建议全家出去走走。

马路上的车流不是很顺畅,可能是出来放风的甲乙丙丁太多了。车停在一边,开始逛这沿河建的冰溪公园,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卖花的,卖气球的,卖小糖人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冰溪河上的水上设施,近几年也日渐完善,但几乎也只有这个季节是营业的,冬天太冷,夏天太晒,秋天水位又不是很够,看来春天也是商人发财的季节了。

对于我们来说,在公园里干坐一下午难免会无聊,我和父亲都很久没有回老家了,于是建议回乡下看看。

相比于熙熙攘攘的县城,乡间的路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空气中也带着点丝丝的甘甜,我一改往日的安静开始雀跃,指这叫母亲看,指那叫妹妹看,弟弟则是一脸的不屑笑我大惊小怪。

是大惊小怪么?这些东西在小时候都见过,只是后来搬了家,再后来去外地,一个人就很少走到乡间田野里去,偶尔会旅游,然而去的地方除了旅游景区,就只剩下城市观光了。再见到这小时候熟悉的东西,只觉亲切,却想不起这东西叫什么,有什么用,有什么历史了。95后的课堂,地理课都会移到户外,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自然不陌生,于我,对这些的东西记忆只是停留在小时候。

母亲说,在家多呆些日子吧,我天天带着你出去,关于城里古迹,乡间的田园,当地的历史,一一给你补上。我笑着问母亲:你确定能给我补么,我读过的书可比你多。而母亲也笑着回答我:读书只是长知识的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更有效的途径是行走。

我脸红不已,为自己的无知,原来,一直在路上的人和停留在原地的人已处于不同的层级,我始终还只是母亲的孩子。

春光作伴好读书

文/宛皖

喜欢在春日的阳光下捧起一本书,在窗前感受和煦的阳光,阅读时就像在感受日光浴的同时感受文字对心情的治愈。一本好书就像春日的暖阳,照在人的心底,温暖而又柔软。

喜欢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读一本书,微风拂过脸庞,扬起发丝,撩动窗边的纱帘也撩动心弦。沐浴在春风里阅读,就像在感受微风吹拂的同时感受文字表达的美好时光。温暖的春风,与纱窗擦身而过,也与纱帘擦身而过。春风拂面而来的感觉让人心旌荡漾。一本好书就像春天的微风,吹动树影婆娑的同时吹动满心欢喜。

喜欢在淅淅沥沥的春雨声里读一本好书。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阅读。在风声、雨声、读书声汇成的交响曲里,感受这些细小的声音交汇而成的悦耳动听的乐章。在斜风细雨笼罩的窗前,读一本好书,就像感受细雨绵绵的温柔与多情。春雨的清新气息裹挟着文字带给我们的幸福安稳,让喜欢阅读的我们变得越来越平静和谐。一本好书就像春天的细雨,缠绵悱恻而又浪漫温柔。在绵绵的细雨中,感受自然清新的气息萦绕在心头,那种扑面而来的温馨感觉,让人更清醒地对阅读的文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喜欢在春天落日余晖下读一本好书。春天的落日将万物镶上了一道灿烂的金边。发丝在夕阳下闪着光芒,书本的页面也变得明亮。在夕阳下阅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夕阳的暧色调搭配上人物和书本,本身就是一帧无以伦比的美丽画面。书本中的文字带着夕阳的温度带给我们希望和惊喜。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一本好书就像春天的夕阳,温暖人心而又充满能量。在夕阳西下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动人。那种锦上添花的美感,让人更深陷于文字的细腻情感和自己的深切感悟中。

喜欢在春日的夜晚读一本好书。夜的静谧安详和神秘莫测让人心生向往,书桌上温暖的灯光,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色彩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阅读,奇幻和美妙不言而喻。让我们在美轮美奂的想像世界里感受文字世界的妙不可言。一本好书就是春日的夜晚,天空点缀着的点点星光和各家窗户里面闪耀的点点灯光,让冰冷的夜晚瞬间有了温度。在星光下的万家灯火里,感受到每一段文字的微妙含义和深刻变化,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独特风格。

春日的阳光、春日的微风、春日的细雨、春日的黄昏、春日的夜晚,春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本厚厚的书籍,值得我们去阅读和享受。

春日的思绪

文/锦官城外牧马山

早春二月,田野里的油菜花开了,先是星星点点,继而是一簇一簇、一小片一小片油绿的嫩黄,斑驳地点缀在已经蓬勃碧绿的田园上,继而像国画的晕染一般,每天一点一点地润展开来,很快就溶接成长长的画轴,铺满了四周的田野。那崭新、稚嫩、起初略带绿意后逐渐明丽起来的黄,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春天记忆,啊,春天的感觉又回来了!

春节回老家,又经历了一场大雪,刚刚从严寒的北方返回,面对窗外这醉人心扉的田间的第一抹黄,内心深处也温暖起来,我忽然明白,春天,是当人的心底出现温暖的感觉时,才真正来临的!每当我站在窗前,极目眺望田野里一片一片的渐渐和煦的黄,和渐渐青翠的绿,春的暖流也渐渐在身体内涌动得澎湃起来。

山东老家的春天并不太美,主要是地处华北平原的缘故,冬春风沙太大,弥漫的风沙把人们从严寒中劫余过来的一点点期盼春天的希冀往往给破坏殆尽。我真正领略到春天的美丽是2008年在山西万荣,学校处在黄土高原的旷野外,视野很好,远处的山峦和田园尽收眼底,虽地处黄土高原南麓,但却没有漫天的黄沙。每当春光明媚的日子,登上四层的教学楼,那层层叠叠的、深深浅浅的、浓浓淡淡的、晕晕渍渍的嫩黄、油绿、浅黄、粉红、青白等斑斓的色彩铺陈的有条有序,不由得你的心田不潮润、不浸出一种温馨,不由不生发出一种慈悲宽容情怀。

成都的春日,景象又有不同,春天的气息,是从那一派朦胧的深绿中绽出第一支黄黄的油菜花感受到的!一方山水,自有一方山水的灵性,几个月来,在大江南北行走的我们,经受成都潮湿的空气滋润,和川蜀大地特有的雾蕴笼罩之下的山水画卷的濡染,已经不知不觉被“蜀”化了,这倒是从来没有过的,几年打工生涯,无论到哪里,身在异乡的感觉都很明晰、很清醒,然而到成都后,竟有了点把他乡作故乡的认同感,是因为儿子在这里呢,还是灵魂深处的某些东西与之有了呼应?

站在窗前欣赏川蜀大地明媚的春色,每次都会浮现出父母白发苍苍的头颅和布满岁月沧桑的脸庞,温馨的心田里就不由生出一丝酸楚。父母的人生春天已经过去了,他们正日复一日的苍老,他们在老家还在经受每年冬日严寒的风雪冰霜,他们还能享受到川蜀大地美丽的春光吗?我当机立断地于春节前敦促儿子赶紧买房,就是想在这片温暖之地建一个叫做“家”的温暖舒适的巢,好把二老接来,以躲避那朔风刺骨的北方寒冷,也能使已然耋耄之年的父母能享受到一点点来得太迟的儿孙的孝敬。此次买房,虽又向小妹借债数万,但对于我来说却义无反顾,我想给父母奉上一点晚年的春天的温暖!这是我现在能够实现的一点点心愿!我这一生,随性随情,淡泊于世,没有太看重过金钱,但此时也沉甸甸的觉出了钱的用处。好在,我还可以继续打工,还能挣些钱;好在,我的小妹一直都理解我、支持我,不会向我催促还债……

窗外田间的油菜花越来越亮丽了。

如果你也在这里

文/因人行事

前几日在路上忽然闻见微风中带来的槐花香,瞬间仿佛回到了那个少年光景,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树上摘槐花的模样。

那是小学时候,暮春时节,艳丽的花多已凋谢,喧闹的春日渐归平寂,于是槐花在这个时节开放了,带着清香,带着纯洁的白,带着一簇簇串珠似的玲珑。

每到春时,在我的老家,一个农村,总有家家户户采摘槐花蒸食的风俗。将半开未开的槐花从树梢摘下,用清水洗净,拌上白面,放在农村的地锅中,柴火燃烧、蒸熟,那是春日里特有的美食,时令佳肴。

后来离开老家,搬到城市,却依然没有舍弃这风俗,因为城市里仍有槐树,春天也仍开满槐花,依然有许多人采摘蒸食。现在回想,那春天似乎都是飘着槐花香的,沁人心脾。

但是这里不是家乡,空气中也没有那种浓郁至极的槐花清香,昨日的路上清芬,也许是从家乡传来的味道吧?未可知。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都说这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也曾在这人间芳菲的四月与同学冒雨去寻一场樱花。多说日本每到春日便有樱花祭,伴以清酒、和风、微阳,想想便觉美好。这里没有那样风俗,却同有美好心境。乘车出行,几十分钟的路程抵达,然后看到团簇拥挤的花,或带花苞或已绽放,远处是积雨密布的云天。人行树下,微风过处,也有“樱花吹满头”的绚烂。然而不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而是伴着春雷,湿尽人衣的瓢泼。

却体验别样的春的模样。

这个城市的春天就要过去了,没有漫天黄沙,没有狂风大作,没有干燥气候。也许是绿化做的太好,也许只是因为我只在校园,全然没有之前想象的黄土高原的恶劣。竟比中原更像烟雨江南,朦胧着一层诗意。

每一次开场都是华丽的出现,每一次落幕都是盛大的告别,掌声与喝彩都应全力倾加,不止礼貌,更是尊重。所以当春来时,它用最张扬的姿态宣告入侵,绚烂至极,无以复加。当它离开,落红满地,一枝一叶一花都为它祭奠。因为曾经那么耀眼过,所以即使归于落寞,也依然有不可一世的闪耀,像流星划过天穹。生如夏花之绚烂,却也拥有秋叶般的静美。留下一树繁华,满枝苍翠,留下落红青果,艳阳清天。因为姹紫嫣红开遍。

只是你不在这里,不曾见这温润如玉的春光,不曾知道原来家乡之外的春还如此诱人,不曾体会与人分享的喜悦在春日这般美好。不曾与我踏春出行,不曾再让我感受浓郁清芬的槐花飘香。

如果你也在这里。

此篇为写作课散文作业,被朱鸿老师点评为“文章虽短,独具匠心,藏情即匠心。“

感谢,有人能懂。

春日小记

文/杜云霞

时节已是过了春分。

感觉似荒废了的整个冬天过去了。春到,大地都醒了,我也像是冬眠的动物般开始解冻、复苏、整装待发似的迎接暖阳、迎接一日胜似一日的春日。(一)

午后,无事。躺在阳台躺椅上昏昏欲睡,耳边传来小儿背诵老师布置的诗歌。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想,孩子的老师也是一个充满情怀的人,能在这般时候如此贴切地让孩子们熟悉《春日》、认识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

小时候,我们也是学习过朱熹的这首诗。是当一首描写春天的景诗来学。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泗水”在山东省中部,南宋时,北方国土已经被金人占领,朱熹不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这里的“泗水滨”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逝世后也埋葬在这里。所以,“寻芳”则是指探求圣人之道,泗水寻芳就是到孔子那里去寻找真理。“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如今时至中年才知晓其中深奥。原来,朱熹先生只是借着春日观景来呼吁大家探求真理,多读书、长知识啊!可见,文人是有多么的厉害,心中有春,万水千山都是春。

关于这位世人尊称为朱子的朱熹,只晓他是儒学大家。略加了解后方知他出生于宋朝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五岁时,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儒学集大成者,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原来,不凡之人天生俱来。

除了在《春日》中,朱子呼吁人们追求文化,多读书。在《观书有感》中,他亦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你会获取源源不断的新知,那是因为你读书不断啊。

既然这样,在这“天光云影共徘徊”、“万紫千红来雕春”的日子里,若不虚度,莫非读书。

(二)

春日里,适合静坐、适合遐想、适合做些乱七八糟的梦。比如我。

此刻,我想拥有一个不大也不太小的园子。我要在园子的院墙底下种上藤本月季和雏菊,春天,月季复苏长出叶子再慢慢爬满围墙,花墙下面是一层可爱的小菊,黄色的居多其中也点缀一些白色、那些大小不一的瓦罐里栽上牡丹、玫瑰、三叶草,如果可以,要找来一口大缸,积攒雨水,养上几朵睡莲。园子门做成白色的栅栏,门上挂一小木牌,写上:“浮生偷得半日闲。”园子里要有葡萄、草莓、番茄、还可有几株葫芦,如果你喜欢种上豆角、小白菜、水萝卜、胡萝卜,也是可以的。

这样,每每暖日,在无数个懒洋洋的午后,就可以把躺椅放在葡萄架下,你躺在椅子上,仰着、侧着、趴着、半靠着,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姿势都没有关系,因为没有人会顾及你慵懒的姿势是否优美,你的猫趴在脚边,和你一样。想睡时无需进屋,闭眼就睡。醒了,可以喝一杯咖啡或是一杯茶。随手摘几粒草莓、几颗葡萄,草莓和葡萄可能并没有完全成熟,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不可缺的是你喜欢的书,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再恰当不过了。

我的园子自然是无法和汪先生的花园比了,汪先生自小生活在江苏,家里有一个偌大的花园。南方的气候更适合草木、百花盛开,所以花园里应有尽有,那座花园带给汪先生的是内心深处抹不去的红色记忆。难闻的臭芝麻、带有腥味的虎耳草、红色紫苏随意长;大柳树上的天牛、蟋蟀,蝉、蜻蜓、螳螂、土蜂、不知名的鸟儿们随意飞;花房里有绣球花、含羞草、荷花在清明前后栽种;龙爪槐、香橼花都是随意摘;低头看鱼,看到了是自己,头上戴着用石榴花和玉兰花编出的花冠。

在这样的花园里,睡不着的汪先生和父亲搬一张藤椅坐下,抽一支烟,和父亲靠得很近。

(三)

如果我也拥有一座如此肆意的花园,就能和父亲靠得很近。童年和父亲在园子里捉虫子,父亲摘下各色小花编一个小花冠戴在我头上,我一定会欢蹦着跑进屋,跑到镜子面前。看够了镜子的小姑娘又跑出来,拉着父亲的衣角,吵着要吃果子,父亲放下手里的画纸和笔抱起我摘果子去。是的,我的父亲非常喜欢画画,生前,他画过好几本铅笔和钢笔画。那些画在现在就是速写和素描,如果我身上有那么一丁点的绘画细胞的话,无疑是遗传自父亲。父亲的画册里有花:绣球花、牡丹花、大菊花;有金鱼、有鸳鸯、有游在水里的鸭子和天鹅;有不知道名字的鸟,没有色彩,形态各异……

父亲的花园他画在了纸上,而我呢,我把父亲的花园涂上颜色,涂上最漂亮的各种颜色,把花种进土里、把虫子和鸟儿放进园里,把金鱼和荷花也装进大缸里,在心里装扮出一个绝美的秘密花园。花园只属于我和我的父亲。

春分已过,我要回去老家,为父亲,扫墓、上坟,每年,我都会印许多许多的纸钱,买许多许多的“金银财宝”,我们把它们统统地烧给父亲。每一次,我都说一样的话,让他别舍不得,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母亲前一天说她做梦梦到父亲对她说,他的钱太多了,都没地方放。我烧给父亲一个钱匣子,上面写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最后,我要把父亲的花园也带去,我想,他会特别高兴,又可以在花园里画画了。

春的精灵

文/陈庭玉

春天最动人的,便是沉默的花。花儿不言语,只是静静地,赶着自己的日夜,孕育芬芳的花蕾和笑脸,只等春的请柬一到,便依着某一天某一时某一刻次第绽放开来。花儿是春的使者呢,犹如娇美的少女,巧笑嫣然,裙摆素素,即便寒风里,即便冷雨中,终难挡住那漫天的飞舞,还有那动听的吟唱。

走在初春的旷野,风中尚有冬的寒意,仿佛冬天的守门人,不愿将这春天轻易放进来。但春意已然渐浓了,那干枯的枝条开始冒绿了,那沉睡在种子里的灵魂开始苏醒了,即便那软弱的蚯蚓也在湿润的泥土里拱起了积压已久的枯草,还有那沉寂的蝌蚪也兴奋地在水中游弋开来了。冬啊,万物都欣欣然张开了眼,难道你还真能拘得住这春的勃发、春的烂漫?

春日的天空怀抱着碎银般的云朵,让一束束阳光轻灵地洒向大地。这阳光,便是春日天空里调皮的孩子呢。于是,田野的鸟儿欢快地拉起了阳光的小手,开始了它们的嬉闹。小伙伴们欢笑着、啾鸣着,在微风中轻轻掠过,仿佛划过一道道热闹而美妙的音符。这时的鸟儿,那才叫顽皮呢,它停在树梢,立在草尖,用一双小黑豆似的明亮亮的眼睛望着你、盯着你,然后双翅颤悠悠地张开,再扭头细细地梳啄一番自己的羽毛,忽然“咻——”地一声,插翅飞入碧洗的天空,丢下几片悠悠荡荡的羽毛,落在树间,落在水面,落在世人的心田。

漫步在山林间,只要带上春的恬静与惬意,便可听闻溪水在草底潺潺流动的声音,仿佛一首曲子、一支歌儿,伴着你的春心静静地弥漫开来,迷醉起来。此时若是略一抬头,还可见蜘蛛的身影在树的缝隙中匆匆爬过,精巧编织的丝网在树叶间和着清风轻轻摆动。而阳光更是泻进叶与叶的空隙里,斑驳的金光与树影交织在一起,恍如和着春日的微醺与泥土的馨香,在你的胸膛,在你的鼻腔,细细地游走,酥酥地游荡,直到你的心变成水,化为诗:春啊,你到底是个怎样可爱的精灵呢?

春日黄昏

文/朱秀坤

春日,黄昏,宜放风筝,宜看炊烟,宜在桃花下听情侣私语,晚霞羞红她的脸颊;宜上层楼,看春耕归来的老农扛上犁铧,牛羊渐成剪影;宜捧一本书,抬头听梁间紫燕清亮如翦的呢喃,那鸟鸣声里有草木的清嫩、春泥的芳香。

——宜回家,为爱人烧一锅喷香的晚饭,在微醺似的小院里,与一树盛开的花一道,等他归来。

儿时,立了春,赤脚奔,挑野菜,拔茅针。温润地气汩汩上升,催生着鲜美茅针一寸寸钻出了地皮,轻轻一拽,就是我们舌尖上的零食,就是送给小伙伴的最佳礼物。上学路上,边走,边剥,轻轻地送入口中,清香,甘甜,要多美有多美。放学途中,暮色上来,一片昏黄,我们贪念那一片茅针,左边口袋装满了,又装右边口袋,一抬头,却发现母亲撑一叶扁舟,微笑着往这边驶来。招呼一声,伙伴们皆上了船,人人喜气洋洋,我剥一根茅针,塞母亲嘴里。我们唱着歌,母亲驾了船,夕阳镀在水面,如若干金币在面前熠熠闪亮,为我们铺开一条金光大道……

那些生活在乡村的日子,我爱踟蹰于田间小径上,捉蝴蝶,挖野菜,打猪草,小花狗在身前身后撒欢,一跤跌在麦田里,趁机躺倒,看漫天的轻云从头顶流过,将心思放牧到很远很远……闻一闻野花香,野草香,听鹁鸪在金黄的菜花丛中呼唤同类,那叫声里有说不出的寂寞忧郁,我不作声,陶醉在说不清道不明的轻愁里。黄昏降临,天色渐晚,我徜徉在暖暖的空气中,满心满肺都是油菜花、蚕豆花、豌豆花夹杂出的馥郁香气,步子缓缓地总不想回家,心头是浅浅的忧伤又有着淡淡的喜悦。直到母亲唤我的声音焦灼地从村庄传来,我才踩着最后一抹暮色,踏进家门。

若是雨天,披蓑戴笠,或撑了杏黄油布伞,走在湿滑的木板桥上,桥下堤上就是洁白无瑕的梨花,岸边又有人家船上飘来的淡蓝炊烟,一漾一漾的,花时不时在烟雾里隐没,烟雨里依稀还有犬吠鸡啼。人一怔,看滴滴答答的雨丝从伞面上,从斗笠边,从蓑衣草上,一滴滴落到桥面。一朵朵水花盛开在河面上,调皮的小鱼偏爱浮上来啄食。雨巷深处走来一位身姿窈窕的女子,在琴键似的河埠头蹲下,撩一撩碧水,轻轻浣洗。人在桥头,人在码头,烟在河面,烟在瓦面,一抹雨雾便将天与地,人与景,春天与黄昏极好地连缀成古意盎然的水墨画,一脚踏进去,如诗,如歌。

黄昏,最美的事莫过于还家。如吴越王钱镠所写,“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虽则九字,又用“缓缓”,其细腻入微、柔情似水已见一斑。是的,花都开好了,你回来吧,路上莫急,蝴蝶飞,黄莺啼,春光无限,好好欣赏啊,黄昏时到家就好。斯时,牛羊下山,倦鸟归巢,正宜卸下满身的疲累,结束工作,轻松回家,家里的亲人披一身霞光,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殷勤守望呢。而故乡的天空下,每至残阳如血的黄昏,年迈的父母也会默默地,倚门而立,苦苦等待,直将自己等待成秋风中的单薄剪影,才叹息一声,闭门而卧……

漂泊在外的那许多年,我总爱将归期选在春天,百花齐放,燕舞莺歌,东风和畅,阳光煦暖,我心情舒畅地坐在回家的车上,耳边播放的常是约翰·丹佛的《乡村路带我回家》,深情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如微风拂过我的心弦,多好啊,车行一步,我就离家更近一步,乡村路,带我回家,到我生长的地方。哦妈妈,乡村路,带我回家,乡村路,带我回家……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幸福,车上全是乡音,窗外全是家乡的风情,深深一吸全是家乡的气味。家家户户升腾起的袅袅炊烟,在心中氤氲出特别亲切的家的味道,温馨而甜蜜,一瞬间简直要催人泪下。就在我踏着夕晖走进家门的一刻,陪了我一路的蛋黄般浑圆的落日,“咚”一声,也跳进了地平线,到了家。

那样美丽的黄昏啊,那些没有皱纹的春日黄昏。

春日话樱花

文/张天野

樱花,蔷薇科落叶乔木,花于三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花每枝三五朵,成伞状花序,萼片水平开展,花瓣先端有缺刻,呈白色、红色。樱花原产北温带喜玛拉雅山地区,逐步传入印度北部,中国长江流域以及南部偏西地区,韩国,日本。

樱花在中国典籍中记载不多。大概是因樱花和樱桃外观很像,古人记述颇为含混,古代樱花便不似别的名花那么被人熟悉,但是在古老籍册仍可觅到它的点点芳踪。汉代杨雄在《蜀都赋》中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提到了樱花。南朝宋诗人王僧达也有诗云:“初樱动时艳,擅藻的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白居易有诗“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描述了樱花盛开的景况。明代于若瀛的诗中也提到樱花:“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近代,众多学子留学东洋,咏叹樱花的诗文就更多了,郑孝胥、苏曼殊、况周颐的许多篇什都算得上佳作。

樱花和樱桃不好区分,那它们有何区别呢?首先植物学上,它们同科不同属,樱花是樱属,樱桃是李属,类似人类的堂兄弟。其次,樱花是乔木,而樱桃是乔木或灌木。再次,其叶、花、枝干、果实都有所不同。樱花是观赏花木,而樱桃是果木,在人们心中,这大约才是它们最大的不同吧。

春日里的柔软时光

文/佟晨绪

冬日的阴冷好像就在一瞬间被阳光挤得如泡沫般膨胀破裂,渗出春日的丝丝温暖。有人笑说,昆明是四季如春,而这里是春如四季。

这座城市的春天是很短暂的,夏天的触角迫不及待地伸出来,费尽心思去够冬天的尾巴。然而这约莫一个月的光景,却是我在这一年中最期盼的时光。是因为它的味道吗,还是它的触感?总之,这季节很轻易便给我一种心灵上的安慰。

这一年之初,乍暖还寒,最勾人的,恐怕还是阳光。暖融融的阳光总能幻化出一种意境,把我带回任时光濯洗却依旧封存的记忆。沐浴着阳光,我好像又回到了十年前的老巷。深巷中,有房屋遮掩出的阴凉,有从缝隙中挣扎出的阳光,有祖母亲切的呼唤,有诱人的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有邻里之间和睦的笑声。只怕是那时,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季节。记忆中春天的睡梦,总是混合着阳光的淡淡的香味。老人说,要趁着阳光把被子晒一晒,驱走冬天的阴寒。我喜欢盖着晒了一天的被子,好像梦都是软软的,甜甜的。

阳光肆意地泻下,好像一位久别的故人,饱含满腔温情。忽然想到从前看过的一个故事,大概是属于这样季节的故事,小镇上有家咖啡馆,不大,却很有情调。温暖的午后,总会有一些人来这里闲坐。他们点咖啡的方式很特别,“两杯咖啡,一杯贴在墙上”。你或许会觉得奇怪。其实,贴在墙上的咖啡,是为未来的某个人准备的:他们或许衣衫褴褛,或许无家可归,或许饥肠辘辘,但只要需要,他们在这里,都可以喝到免费的咖啡——一杯来自未知的路人的友好馈赠。这家小店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向需要的人提供一份温情。无论是真是假,我独爱这个故事。脑海中勾勒出的小镇,是温暖的,无私地给落寞的人以慰藉心灵的拥抱。

往往就是在这样的温暖中,时光被盘曲折叠,变得可触可感。柔软时光,大抵如此吧。其实,柔软的也可能并不是时光,而是内心。

这样的午后闲坐在自家阳台上,周身被阳光包裹得严严实实,思绪漫步,不知去向何方。我意想不到,平日里板着脸的灰蒙蒙的城市,在紧张的节奏之余,也会奏出一曲乡村小调,给人这般轻松与欢愉。

春日短暂,然而这转瞬即逝间却看到了生活的本真。或许只有闲下来,抛开杂念,才会听到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人,到底是恋着自然的。如何也打不断这延续几千年的情谊,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也终究是满怀温情的。

美好的时光需要去珍视,然而回归现实,即使我们面对的是刻薄而非柔软,我们也要相信,爱与温情永远驻足在生活的某个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某一天,某个转身,她会张开双臂拥抱我们,熟稔地一笑:“嘿,我在这儿,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