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描写大海的散文

2022/12/11散文诗歌

描写大海的散文(精选30篇)

为水族们呐喊

文/杨犁民

巨鲸

鲸是大海里唯一可以移动的山峰和岛屿。它的每次呼吸,就是一次井喷,把这个蔚蓝色的海面冲破了一个洞,鲸庞大的身躯排开海水——只有如此庞大的心脏,才能配得上大海的辽阔胸膛。

神让最庞大的动物生活在海洋里,而安排最智慧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鲸为日用品提供的原料使多少人丧心病狂,最智慧的动物与最庞大的动物的较量持续至今,蚂蚁一次次地打败了大象。

一只只鲸搁浅在海滩上倒地而亡,连大海也不能将它们赴死的决心阻挡——海浪喧哗,海鸟翻飞,地球在瞬间失去了重量。多少科学家试图解开鲸自杀之迷。这自然的强者,大海之王,带来关于死亡的思考,关于死亡的信仰。

鲸群转身,大海来不及痛哭,已在瞬间空荡。

水族馆

将大海缩小一万倍,大海也会显得拥挤。

那么多人,花三五十元的门票,隔着若有若无的距离来看海,看海里千奇百怪的动物;而动物们分文不花,人类的各种嘴脸就已被看得清清楚楚。

非法的拘禁,因为人类共同的喜好,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自由的领地被缩小了千百倍,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关于大海的万千幻想,被遗失在无边的噩梦里。

人难道太孤独了吗?

贝壳

最是脆弱的内心,才最需要坚硬的外壳做保护。贝壳的幸福在于,身体走到哪里,家就可以跟到哪里。

如此卑微纯洁的心灵,与强大纷繁的外部世界对抗,即便微不足道的一粒尘沙,也会玷污了这冰清玉洁的灵魂,洁白无瑕的心还来不及选择,怀抱贞操的处女,未婚而孕。

一生的痛苦铸就一生的荣耀和幸福,整个漫长生命孕育的珍珠,它的光芒照耀不到亡者的坟墓。贝壳被丢弃一边,这曾经上演最震撼人心的无声戏剧的舞台,因为戏剧的结束落下了最后的帷幕。

没有人知道,贝壳曾经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也没有人知道,贝壳是一粒珍珠的母亲。

海螺

海螺是海最巨大的容器,当之无愧的历史记录者。曲折的海岸线和多年前海作为茫茫群山的巍峨忠实地烙在了海螺的花纹里。

海有多古老,海螺就有多古老;海有多少沧桑,海螺就有多少沧桑。

海螺死了,是海进入了永恒,海活在了海螺的胸膛里。仔细一听,海螺里是整个大海的回声。多少惊涛骇浪在海螺曲折幽深的腹腔翻滚不息。

与生俱来的灵魂和血肉,都在用来打造怀念别人的号角,就连名字,也被烙上了主人的痕迹。整个大海的沧桑和心事都藏在海螺里。你轻轻一吹,便是大海的呜咽,大海的哭泣。

这装得下整个大海回声的胸膛,如今已装不下一粒沙子。

海螺停泊在海滩边,像一座空旷的教堂。

心灵之语,绚丽芬芳

文/氿风景

掬一捧玉兰花的纯洁高雅,亲闻沁入心扉的缕缕馨香,相伴娇羞妩媚的桃花姑娘,轻飘揉和于水墨落花处荡起粉色欢笑的涟漪,愿在心湖中盛开静雅甜美的朵蕾,同时具有记忆的莲花,纯净心灵,与善良相拥,和禅意共乐,与美好一起婉约成章,拜托高山流水弹奏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旋律,顿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熙暖的春风扑面而至,恍如亲吻我的脸庞,像似要掀起春姑娘送予我的花帽,一时间仿佛撩起春天赠与我的绚丽衣裙,海角寄来港湾温馨浪漫的喜讯,天涯的你是否感应到,我含情脉脉的瞳神里的相思回眸,是否倾听到我心灵深处爱慕你的倾诉,邂逅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俩十指相扣卿卿我我, 相依相偎面朝大海,相聚春天欢乐开怀。

真心期盼海鸥衔着鲸头喷出的水晶花,往返于海角天涯之间,捎去我最迷人最珍贵的礼物,那是大海样的深情厚谊,轻吟唐朝诗人王涣之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我在春天里欣然赞美着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我在感受大海的辽阔宽广,解读海样深情厚谊的同时,忽然想起张九龄那首脍炙人口的[望月怀远],我用心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感悟离愁别恨的爱人间婉约温情里的殷殷期待,

漫步金色的沙滩,眺望浩瀚无边的海疆,倾听美人鱼动人的神话故事,共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轮美奂的镜像,感悟爱的刻骨铭心,成阵的海浪汹涌澎湃。浪花与礁石每一次激情拥抱,如同诠释着爱的热情奔放。

汉朝曹操的《观沧海》令我爱不释手,读来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我看来,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非常喜欢林则徐的妙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上联写站在鼓山上,可以望见无边的大海,海的尽头,就是天了,海天相连,气魄可够大的。寓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林则徐的下联则以脚踏绝顶峰,堂堂正正,顶天立地,让人们领略一览天下小的深远意境,抒发了一代伟人心胸中的凌云壮志。

岁月如诗如画,缘分可遇不可求,顺其自然吧,红尘路上,深思熟虑,随遇即安,浅遇深藏,珍惜缘分、颂扬佛的精髓-----大爱无疆!赞缘,念缘、抒缘。我用心意在时光的诗笺上写上缘的玄妙篇章,只想让大地洁净,心灵净化,温婉中巧借马良的神笔,泼墨一幅山清水秀的画卷,饱蘸春天姹紫嫣红的色泽,谱写一段心灵之语,绚丽芬芳真善美的博大胸怀。

心朝大海,春暖花开!

文/枫禾雨沐

在这个冬天,我一个人来看了海。

冬天的时候来看海,已经是第二次了。2年前的时候也是这样,只不过2年前天已经不是太冷了,只不过2年前心也不是像现在这样。

我为什么要一定到海边来呢,大可以去温暖如春的地方,大可以去人声鼎沸的地方,大可以去一个找不到自己存在感的地方。”大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但我却还是不自觉的挪着步子到海边来,怀着异样的心情,在这个不知道适合还是不适合的冬天。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一直都比我更容易相信一些东西,当然,我是希望能够确切的时候才会信它们,可能你心里更是多情的吧。于是,当第一次你把海子的话说给我听时,我是有一些愣神的。

为什么是要面朝大海呢?我在一个平凡的村子生活了十八年多十个月的时间,从一出生我就在那里,我的整个人生最基础部分的形成都与之息息相关。对于一个安于当下、习惯了就很不愿意改变的人,很难再去期冀陌生是怎样,未来是怎样。所以我在愣神了一下的时候,心里只剩下对你和海子的狐疑,即便这句话之前也听过,即便这句话也被很多人解读过,但我依然不愿意这话被你说给我听。也是从这开始,我失去了曾经最好的快乐时光;也是从这开始,我内心充满慌张而变得无比的难过;也是从这开始,我似乎不再是我。

2011年我走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是怎样觉着,因为在这之前你已经先我一步离开了,但我确实是各种的不自在。憧憬其实是一点都不会有的,我为什么要去憧憬呢,没有什么比那时候更好的了,一旦当只剩下怀念,那时候即使再好又能怎样呢?

也是在2011年,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海,你的能春暖花开的海。很匆忙的坐大巴车到那里,5块钱的车费。后来,又百无聊赖的坐大巴车回来,又是5块钱的车费。10块钱,本来都可以买一本季羡林的散文集了,但却最后连你的一句“春暖花开”都没能够换回来,我终于彻底失去了我生命里最珍贵的部分,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2年前的冬天,我再去了海边。2年后的这个冬天,我又一次的心有不甘的来到海的近旁。一次难过多于一次,一次悲伤多于一次。但我想你大抵不会如我这般的不济吧,毕竟你一直都是这样的觉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即便如今我再无你的消息,即便海风里夹杂的海水湿了我的眼眶。

小东海漫步

文/马俊海

从我居住的老年公寓,穿过一条小街就到了三亚的鹿回头路,再往前经“半山半岛--中央海景大道”小区,就到了林木苍翠波光粼粼的小东海了。

记得两年前我游鹿回头公园时,站在山顶往下看,那时的小东海还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小海湾,杂乱分布着几十户人家的低矮平房,很少有像样的楼房,海湾里零零星星泊着几条渔船。想不到短短两年间,小东海竟摇身一变,由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成了半山半岛一个海上花园。

五十余米宽的金色沙滩,几千株新栽的椰子树、棕榈树、榕树、葵树、旅人蕉等花木为小东海穿上了绿裙,把小东海装扮得秀美亮丽,像含羞带娇的新娘,让人心动、神往。沙滩正前方是一条百米长的栈桥,整洁的木板路面配着白色水泥围栏,一直伸向大海。川流不息的人流,在栈桥上散步,看山,看海,看远处的船影,看近处的楼群,一个个喜笑颜开,相机闪光灯明明灭灭。栈桥两侧是千余米长的游泳场和沙滩排球场等游乐场所,一群群青年人穿着鲜艳的泳衣在碧海中劈波斩浪,排球场上则传来阵阵喊声、笑声。

栈桥北面是新建成的中、西餐厅,地中海餐厅,咖啡屋 。餐厅后面是二层开放型镶着大玻璃窗的别墅区,庭院里是装饰精美的楼台亭阁,弯弯的石拱桥,桥下清流潺潺,约尺把宽的黑色大理石砖块连起来铺成甬路,每砖之间留有约二十厘米宽的空间,任清水涌流。人行其上,听着水声,神清气爽,别有一番情趣。几只造型活泼可爱的白色大理石小鹿,蹦跳着在溪边喝水、嬉戏,几株开得正艳的夹竹桃笑迎游客,翠竹、葵树、旅人蕉等花木青翠欲滴,把一个个庭院装扮得幽静、秀美。

庭院外,宽敞的观景平台上摆着精美的白色藤椅,高大的椰子树间有用绳索系成的吊床、环形软床,供游客休憩。地中海餐厅有像北方农家用的葫芦瓢样的吊椅,可以360度转动,在里边既可以品小吃,又可以观海景。左前方靠山的海里,是几条纵横交织的栈桥,桥上有几个体积庞大造型古朴的建筑,呈四方形,那是海上餐厅,据说有几十个豪华包间。

与小东海相比,大东海是雄浑、浩淼、绿荫遮天的大景观,而小东海则是小巧、精美,花团锦簇的小景观。大有大的美处,小有小的妙处。

在小东海观景,白天、夜晚各有不同。白天看山,看海,晚上看灯,听涛。白天,在小东海漫步,或是躺在环形软床上,伸展四肢,先看山,那山是葱绿的,缓缓的山坡,高高低低,海拔只有一、二百米,既无巍峨崚嶒的奇峰之美,又无鬼斧神工的危崖之妙,在这里,山只是海的陪衬而已。山之上是浅蓝色的天,天上飘着淡淡的白云,可谓云淡风轻,云随风缓缓移动。再看海,早晨6点多,到小东海晨练,那海上蒙着一层薄雾。影影绰绰看不甚清海的模样,呼吸到的是海上那潮润新鲜略带海腥味的空气。上午十时许,太阳拨开云层把阳光投向大海,你这才看清海的宽广,浩淼,海的无边无际。在遥远的海天一线的地方,有渔船点点,此时风平浪静,海波不兴。中午时分,那海水在阳光强烈的照射下,呈豆青色,像一大块豆青色的绸缎横铺在海上,由近及远直到天边,那海的颜色鲜艳瑰丽,让人看得心醉。

晚上,在小东海看灯、听涛。

先说看灯。小东海没有高大的灯柱,路旁弯弯低垂的灯柱有一米多高,灯罩呈向下的黑色喇叭状,那昏黄的灯光只能照到脚下两三步远,只照路不照景,不晃人眼睛。那灯光陪着你一步步前行,那灯光与你不离不弃,让你放慢脚步,让心沉静下来,放下一切烦琐冗事、杂念杂想,这是一种慢节奏的恬淡生活,是难得体味到的美好境界。举目远望路边的椰树,每棵树下都有一盏背景灯,向树身、树梢投放出淡淡的绿色光束,光线柔和,温馨,把夜色中随风摇曳的巨大枝叶装点得极为美妙,像一位妙龄少女向游客诉说着什么。稍远处,海边上几十栋式样新颖时尚的建筑群上的轮廓灯、彩灯、霓虹灯,争辉吐艳,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案。

再说听涛。晚上,喧嚣了一天的大海平静了,海边上游人也少了。此时,你脱去鞋袜,挽起裤腿儿,光着脚丫踩在海边松软的沙滩上,大海正在退潮,那略带温热的海水一波波涌向沙滩,又退下去,那海水舔着你的脚丫,小腿,感到柔柔的,软软的,好舒服,好痛快。那海水扑上来,又退下去,涛声也声声入耳,“哗--”“哗--”有节奏,有时像轻声细语,有时急,有时缓,有时长,有时短。从海边浅处涌上的浪小而浅涛声轻细,从大海深处涌上来的浪大而重,涛声宏大。“哗--”“哗--”的涛声无休无止,随着海浪一次次扑来,一次次响起,组成了雄浑壮美的交响乐,给人们送来天籁之音。

啊,迷人的小东海,迷人的南中国海,我沉醉在这夜色,这灯光,这涛声里。

我是守门的

文/邓海平

小张是某市一医的内科医生,在医院只工作几年,就凭借超强的个人能力成了医院的科主任,可谓春风得意。每天早上,小张去医院上班时,医院门前的保安总会对他毕恭毕敬,还不停地喊:“张主任好!张主任好!”可小张根本就对他们不屑一顾,因为他从内心就瞧不起那些守门的。

虽然同学们都很羡慕小张,可他总不满足自己现在的生活。他觉得,自己不能一直当一个科主任,他还想往前走,可没人推他,他又怎么走得动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张在同学会上得知以前的高中同学大海在省纪委上班。他一下子就看到了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张居然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和大海通过微信联系上了,他们在微信上聊了许多高中时有趣而又难忘的生活。可最关键的事,他却没有说,他要等待最佳时机;他觉得,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和大海把关系搞得密切些、再密切些。他想,当两个人可以无所不谈时,自己的事就大功告成了。

春节之前,小张特意准备了许多土特产,想要亲自送到大海所在省城的家里去。可电话打给大海,大海就很反对:既然是老同学,又何必这么客气呢?

小张坚持要送,不停地说这是自己的一份心意,希望大海能够接受。大海不想接受,可一看小张这么真心诚意,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碰头那天,小张一到省汽运站,就借口说医院还有急事,必须马上赶回去,任凭大海怎么劝留他吃饭,他都不肯。实在没办法,大海只好再次顺了他的意。

春节过后刚满一周,同学会如期举行,大家举杯畅饮,十分尽兴。酒至半酣,小张把大海拉到一边,问酒喝得怎么样,大海不停地说喝得好。小张觉得他该出牌了——

“你能不能跟我们医院的院长打个招呼,要他多多关照我?”小张很小声地说着。

“可我只是个守门的啊!”大海很愧疚地说。

小张望着大海,很想大哭一场,可他却怎么也哭不出声音来……

心是一朵盛开的浪花

文/宫佳

涛从小就生活在黄海之滨,潮起潮落,海浪在一进一退中,把一朵朵浪花从深蓝盛开成雪白。

涨潮的时候,海浪卷着浪花击打着礁石,一波比一波凶猛,那磅礴的气势震耳欲聋。

退潮的时候,海浪挽着浪花吞吐着沙滩,一波比一波温柔,那绵软的性子让人情不自禁地想掬起一朵浪花。

沙滩上,涛挽着裤腿,提着一个小水桶,捉螃蟹,挖蚬子,捞鱼虾。涨潮了,涛踩着砂石,满载而归,完全不在乎裤脚湿湿的,一道道不规则的盐渍若隐若现。

母亲把这一小桶海鲜做成一盘海杂拌,大锅里,冒出翻滚的水花,水花蒸腾出的海鲜味,熨帖着涛正在成长的身体。

被海鲜喂养的涛还是离开了海边。好男儿志在四方,黄海的那边,比大海更有诱惑力。

在工地,涛找了一份架子工的工作。脚手架上,他战战兢兢地瞅着地面。他见过大海的磅礴,他的心胸被大海涤荡过,于是,他很快就学会了适应。

然而,马有失前蹄的时候,一次疏忽大意,他从脚手架上栽下来。左脸被钢筋划破,毁了容。

涛还年轻,一条暗红色的蚯蚓一样的伤疤蜿蜒在脸上,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他怕别人看他的脸,他总是低着头走路,甚至不敢与人说话,他封闭了自己,那个大大咧咧的男孩子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哑巴”。

母亲急坏了。

她却把焦急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只是淡淡地说:“孩子,回家吧!我们赶海去!”

海还是以前的海,涨潮依然,退潮也依然。

涛挽起裤腿,走到一个浅水湾里,他发现那里面有一只挥舞着钳子的赤甲红螃蟹,他刚要准备捉螃蟹,水里却清晰地照见他那张丑陋的脸,他愣了一下,紧接着,一朵浪花袭来,“哗啦”一声,水面上的镜子粉碎了。赤甲红螃蟹趁机躲进一块石头底下,他搬开石头,捉住了赤甲红螃蟹,浅水湾又清澈如镜,他呆呆地望了一会儿说:“好大的一只蟹子!”

那天,收获颇丰。当一朵朵浪花拍打着礁石时,他极目远望,海的那边,看不到边际。沙滩上的杂物被大海一一接纳,此刻,大海是那么的纯净,那么的磅礴,他的心潮随着波浪起伏。

虔诚地低下头,他觉得自己这张丑陋的脸,在大海这面广阔无边的镜子面前几乎不值一提。

那天,母亲像以前一样,做了一锅海杂拌,海杂拌里有鱼,有虾,还有八爪鱼,还有蛤,那盘海杂拌比以往任何一顿海鲜都要鲜美,他的头是昂着的,脸上挂着笑容。

他的心头盛开着一朵翻滚着的浪花,那朵浪花冲淡了脸上丑陋的疤痕。

在心头深藏着一朵盛开的浪花,人生的风风雨雨都会坦然面对。海浪翻涌,无休无止。人生之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一朵浪花就是一朵心花,开在挫折上的花,是信念之花,那是大海上一盏不灭的明灯。

贝壳的故事

文/赵萍

我这个人兴趣广泛又无一精专。就说收藏吧,有陶瓷玉石,也有古钱邮票,虽然都不值钱,但早期的收藏几乎都与我的过去有关,每每把玩,都会引起对当时场景的回忆。

其中一枚贝壳,是我特别看重和珍爱的。它有鸭蛋大小,灰白色的外壳上布满了浅褐色的花纹,腹部是米黄到橘黄色,正中接头的道沟两旁,是对应的两排排列整齐的褐色锯齿纹。我之所以对它情有独钟,是因为它是姥娘传给我的。

姥娘虽是母亲的亲娘,但我们祖孙两代的感情却远远胜出她们母女。我是母亲上初中时生下的,五十年代初期,大龄上学也如文革后成人高考一样时髦。母亲把刚刚满月的我交给她娘,就义无返顾地去济南三中(今省实验中学)读书去了。姥娘将嗷嗷待脯的我接过来,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抚育成人,其间的辛苦可想而知。

记忆中是那个饥馑的年代,一个春日的午后,我饥肠辘辘哭闹着问姥娘要吃的,姥娘拿不出,急得直掉眼泪。那时父母每月都按时把我的粮票寄给姥娘的,可那个月不知为什么,我们迟迟没收到粮票,就饿起了肚子。记得姥爷每次从学校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收到粮票没有?”那个月我们到底没有收到母亲寄来的粮票,据说是被邮递员给私吞了,那个年月,因缺吃少喝饿死的人不在少数,很长时间我都曾憎恨那个不良的邮递员,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恨意渐消,不知我那个月的粮票帮到他或他家的孩子多少?

姥娘被我缠得不行,忽然想起什么,从衣柜的活筐里拿出那个东西,姥娘小心地将它送到我耳旁,说道:“这叫贝壳,是大海里的东西。你听听,里面有大海的声音。”幼小的我将贝壳贴在耳朵上,什么也听不见。姥娘笑眯眯地说:“傻妮儿,仔细听。”我好像仍没听见动静,但碌碌饥肠却被这突兀出现的小玩意儿暂时压了下去。

姥娘虽然上了年纪,但对涌现的新事物总是抱着欣喜的态度去欣赏,接受;逢到大苦大难来临之时,姥娘也从不退缩,而是带着一颗永不泯灭的爱心去从容、坦然地面对。姥娘一生命运多舛,少时丧母,年轻又逢战乱和贫寒;文革前,姥爷因所谓的隐瞒历史问题被迫辞别教坛贬家为民,姥娘也完成了一个由“先生娘子”到黑五类家属的转换,但老人从无怨言。记得在左家村四队劳动时,生产队里搞副业做粉皮、需要一个烧火的,谁也不愿意干这个被烈火烤炙的活计,姥娘却应承下来。从秋到冬、从春到夏,她一年四季不停地抱柴烧火,一连两年,原本细腻的皮肤被烈火烤炙成古铜色。那大概是七零年,姥娘竟毫不犹豫地拿出她两年的工钱为我们姐们仨人每人买了一件粉红色的的确良衬衣,我们是梁山大街上最早穿上的确良的女孩儿。姥娘看着我们好开心:“可惜我们赶上这年月,我们那时哪敢想这么俊的衣裳啊!”每年假期,我们走姥娘家,姥娘都是早早为我们摘下树上的枣儿,洗净加上白酒做成醉枣儿犒劳我们。姥娘把自留地里的嫩棒子、地瓜埋在做完饭的锅灰里,那又香又甜的美味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口福,丰富了我们童年的记忆。

在她七十岁那年,姥娘还颠着几寸长的小脚,硬同我一起徒步攀登了泰山,看了日出。我心疼她,让她坐索道下山,她却心疼钱,满心欢喜地说:“多少人做梦来泰山都来不了,咱能来就够好的了。”她总能把悲苦用力地、慢慢地咀嚼,直到把苦涩也带上一丝甜味儿,就如同她当年送给我的那枚表面不起眼,胸中却藏娇纳秀,气吞山河的贝壳。

和姥娘在一起,她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更给了我生活的激情和做个快乐人的秘诀,使我虽然历经波折,但仍能达观感恩地活着。

如今,姥娘离开我已经十多年,她老人家早已化作一杯黄土。可每每再捧起这枚贝壳在耳边聆听,我真的就听到了大海的轰鸣、大海的韵律和大海的潮声。啊,贝壳原是有生命的,且生命力犹如大海般顽强和久远。

我的山与海

文/殷秀玲

儿子四岁时,他第一次离开我去看海。

那次看海,正值末伏,丈夫带儿子去南戴河,我因事未能前往。临行前,我告诉丈夫:孩子在吃东西时一定不能像你那样“生吞活剥”;海边早晚凉,千万别让儿子闹病;海滩有细碎玻璃和大个儿的石子儿,别划破他的小脚丫;孩子玩累了闹腾时你一定要耐心……我又叮嘱孩子:海滩人多,一定要拉住爸爸的手,别走丢了;一定要听爸爸的话……

丈夫非常惊讶,说我怎么突然之间变成了老太婆了,叨叨起来没完没了。但我说不服自己不这样做,只因母亲的角色,自会有一万个理由不放心。

晚上,空荡荡的房子只有我一人,我从未感觉到家里如此寂静。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信息,在电话旁转来转去,一会儿拿起报纸翻翻,一会儿拿起书看看,一会儿用遥控器不停换频道……铃声终于响起了,我扑向电话,“喂,孩子怎么样?”“孩子很好,放心吧!”话筒中传来了孩子玩耍的欢笑声。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第四天,丈夫带着儿子返津。下班后,我飞奔回家,快速准备接风洗尘的“晚宴”。正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忽然听到儿子在楼下喊我,隔窗一看——果然是他们。我放下手中的炒菜铲,关掉煤气灶,带着围裙飞也似的从六楼俯冲下来,抱起儿子亲吻他。儿子搂着我的脖子说“想妈妈了”。我坚持抱着他,气喘吁吁地爬上楼来。

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听儿子的“趣事”。丈夫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孩子在大海面前非常勇敢,反复从沙滩跑向大海,有几次让浪花冲回岸上,他又冲进浪里,非常顽皮。清晨,到海边看日出,孩子捡拾那些小螃蟹和小贝壳,兴奋极了。他问鲸鱼、鲨鱼都跑到哪去了?对大海充满了好奇。

儿子似乎还沉浸在大海的乐趣中,从抽屉里翻出相关的图画书,指给我看。“妈妈,大海可大可大了,我捉到了小海马、小螃蟹,还有好看的贝壳……我到大海里游泳了,还喝了几口海水,是咸的,一点儿也不好喝……我看到了海上日出,大太阳一下子就蹦了起来。”真没想到,他看到大海会如此兴奋。

丈夫和孩子冲澡后就睡下了。看着酣睡的父子俩,听着儿子睡梦中的微笑和丈夫的鼾声,我倏然感到:他们的存在让我感到幸福。他们是我的山,是我的海。只要有他们,家就不再空空荡荡、寂寞无聊。

大海边上石头城

文/何存中

福建几天的采风似乎都与长篇创作有关,给人的力度都是阔大与沉稳,阔大的是景象:崇山、大海、深港,还有抱成团客家的土楼和土楼四周的椰树和蔗林。遥望历史,福建是蛮荒之地,迁到此地的人们都是躲避战乱和流放之人的后代。当然还有保卫海疆将士的后人。他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在海滨立脚,创造着闽江流域和海峡两岸的文明。福建的历史其实是抗争与创造的历史。大海边上的石头崇武古城就是见证。崇武古城坐落在台湾海峡边的半岛之上,紧靠着天然深港湄洲湾。

我们来到崇武古城那天,天晴得很好,很符合我的心情。阳光明媚,上照天,下照地,中间照人。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从正门进去。这正门是为现在旅游新做的,钢铁的架子,架着门,门上架着字,字当然是标明旅游所到的地方。充满着商业色彩。这不为奇,在现在中国所有招人进去的地方,都是这样。只是进门之后长着一棵树,这树不是水泥仿的,是土地上所长的。这树叫做刺桐。导游说刺桐是该市的市花,刺桐有个特色,花与叶不共生,长叶不开花,开花不长叶。世界上竟有如此不可协调的植物,有花无叶,有叶无花。构成如强烈对应叫人好生细想。大门里的那棵刺桐正是开花的季节,树上真的没有一片叶子,所有枝头都缀满了红灿灿的花儿。艳如鲜血,如火如荼。

我向来不喜欢听导游讲。我知道导游所讲的无非是书上所记的,加一些让人提神的噱头。我喜欢到一个旅游的地方买一本或两本关于此地历史和风俗的书,自己看,让自己置身于想象和体会之中,这才是真味。可惜找遍此地所有买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竟然有品没有书。好了,让团队随导游去吧。我需要一个人独自漫游,品尝那山,那海,那风,那云。我需要独自一人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抬头看天,天上有流动的云,那云是清新的,随风流变,它告诉我,这是今朝。低头看地,地上有散落的瓦片,或陶或瓷,它告诉我,它是这块土地上的年轮。看到它,我就会明白这块土地的前世今生。我是个从小没娘的独生子,从小就关心我从哪里来,是谁生的。父亲生怕我长大后迷失方向,抓住机会,念念不忘告诉何家的谱系和辈派,指明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所以我与生俱来爱好田野考古,就像乡下的孩子爱盘泥巴。原来这景区分内外两片呢。外片以前是滩头,如今辟作今区,海边有的是沉积岩,那岩呈黑色,纹理细,好刻好雕,当地又出能工巧匠,雕《水浒》中人物,还有《二十四孝》,成建造地竖得漫山遍野。来旅游的人们惊呼不已,拍照留念。对此我不会兴奋。我沿着砾石铺成的路,来到表演区。景区的表演团队正在表演歌舞。那演员清一色传统惠安女的装扮,所演的节目都与惠安女生活感情相关。那舞台设计真绝了,背景就是辽阔的大海。人说历史上惠安女最漂亮,最勤劳贤惠。我知道那与感情生活有关,男人们出海打鱼,或者飘洋过海做劳工,留在家乡的女人,能不勤劳不贤惠吗?她们日夜思念男人,楚楚动人,能不漂亮吗?善良的中国人富于同情心,把所有的美德聚于惠安女一身,想来叫人心酸。唉,那时候海风阵阵吹,舞台上歌舞阵阵,天幕上阳光闪烁,正是涨潮时候,排排巨浪朝岸边涌来,那滋味,叫人心悸心动。我的胸中像潮水一样涌上四句诗来:崇武新作旧城池,刺桐花尽花满枝。惠安女子动歌舞,我来正是涨潮时。

这些都是复制品。我要看的是古城。我要到古城里面去看一看。我沿古城门入城,城门之内就是关帝庙,我知道崇武必与关羽有关。城是明代海防镇边囤兵之所。古城之内都是石头屋子,屋与屋之间,巷子很窄。一个人走在石头铺的巷子里,我听到镇海将士血脉贲张的怦怦心跳和负重的呼吸。我知道他们把鲜血洒在海上岸上,把功绩记在史书上,同时把他们的儿女繁育在这座古城里。这就是战争与死亡,创造与新生共同体。这时候我才明白那作为市花的刺桐为什么有花无叶,有叶无花,如此的鲜明和灿烂。

我爬到古城的城墙之上,寻觅。我分明看到原来的古城的墙是夯土所筑,那土是如血的红土。我在城墙之上捡到两个瓷碗底,这说明此地很早就有人居住。留心看那导景点导游图,发现此地就有新石时期的遗址。两个碗底边缘圆润光滑,那是被千百年海浪冲洗所至的。一个白釉,具有宋瓷的风格,一个青釉,具有明瓷特征。后来出城时,蔚蓝教授又送我一个。她是个博学细心的人,知道我爱寻古。她送给我的碗底白釉,也是宋代风格。我很高兴,因为我找到这座海边石头城的根,心里踏实。于是那天晚上坐船到海滨的船上飘摇的餐馆里就餐,主人热情,喝了很多酒。

唉,还是蔚蓝教授总结得好:“出外采风好,莫看短短的几天,但可以延伸记忆,几天下来,相当于在家许多日子的收获。”不是吗?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记忆像金泊可以伸展,包裹珍贵的东西,让其发光。

信是斯言。

海棠湾的浪波

文/祁河

比起喧嚣的亚龙湾、大东海和三亚湾,海棠湾那25公里的海岸线显得更加旖旎寂静,海水清澈爽滑,沙滩细腻松软。阳光明媚,椰风海韵中我情不自禁地扑向大海的怀抱。

身处黄土高原的人,对海洋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望与畏惧——向往蓝色文明的传奇,又唯恐被无情的浪潮所吞噬。

首次看海是到青岛,冬日栈桥下的海水清可见底,浪花单调地拍打着黝黑的礁石,碧蓝的海水与天际浑然一体,多么神秘博大!二十郎当岁的我不由得吟诵起高尔基的作品: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而后有了从上海至宁波,大连到烟台的海航;飞越洲际俯瞰太平洋与北海的晚霞;在好望角与孟买观赏大西洋、印度洋与阿拉伯海的奇观;以及去圣托里尼岛与庞贝古城之滨的爱琴海、地中海逐浪的见闻。而真正能搏浪畅游,还是在度假天堂——三亚,那波澜不惊的海湾,尤以随教练下分界洲岛或蜈支洲岛潜海,与五彩斑斓的热带鱼、婀娜多姿的珊瑚虫亲密接触,看柔软透明的水母舞动缥缈的裙裾随波逐流的倩影,是何等的惬意!

每朵浪花都有自己的故事,宁静美丽背后往往隐匿着风暴与惊险。新年第15天,三亚的天气不知何故阴冷下来,海风伴着雨点将椰林吹打得摇曳起来。甲子有一、刚做候鸟的我心血来潮,又到海棠湾欲当浪里白条。

平坦宽敞的沙滩,八九个大人小孩赤脚嬉戏,海水翻卷着波浪一层层滚涌扑来,又即刻退去。海中空无一人,没多想,我便迎着风浪走向大海,水凉嗖嗖的滑爽。大约走出一二十米,水刚刚没过膝盖,只是浪头过来有一米多高,拍得人站立不稳,面颊生疼。再往前三四十米,海水渐渐达及脖颈,涌浪没过头顶将人掀起抛下,荡入浪谷。我信心满满地钻进浪里游走,随潮水回落。离岸七八十米,便开始回游,心想,回到岸边再来一次。

哪知顺着涌流划水却难抵回潮的力量,划了十几下好像不进反退,似乎南辕北辙。欲站起来,双脚根本探不见底,心一慌乱,大浪涌来就灌了口海水。情急之下手脚并用,加倍发力朝岸边急切扑腾,效果甚微。忙乱中又连呛了两口水,越发感到体力不支,开始急促呼吸,想着先调整一下,稳稳神,动作改作踩水,试探一下还是脚不沾地。

忽然想起下水前岸边立有警示牌:风大浪急严禁下海游泳,此处已溺亡多人!暗自思忖,难道今日将在此葬身鱼腹?不免生出悲哀。真是生死离别犹在瞬息,人生就此谢幕实亦不甘。于是又用尽全力挣扎,企盼岸上有人发觉能伸出援手。

虽是拼命一搏,身子却慢慢往下沉。万念俱灰的刹那,影影绰绰恍惚前面有人影浮动,窃喜海流己将我带至浅处,再次尝试能否站住脚跟,谁料想倒卷的海潮再次把我拍倒在水中。这下子又饱灌了几口又腥且苦的咸水,连呼救气力也无半丝。说时迟那时快,一只手将我的右手紧紧攥住,大喊别慌,试图将我拉出深渊。我立马松懈软瘫下来,被夹持着踉跄地拖出水面,跌倒在浅滩上。我下意识感到获救了。

海滩上的人都围了过来,连说多危险呀!看嘴唇都青紫了,眼球憋得血红,脸色煞白煞白。我只觉恶心想呕却吐不出来,脖根与头皮内抽搐着痛,双目直闪金星,躺在沙滩上喘气。大家不停地安慰我,有的按虎口,有的掐人中,我喝了一口游人递过的热水才慢慢缓过劲儿来。我道,再晚五分钟就真玩完了。众人七手八脚送我到301海南分院,五六分钟车程里,我迷迷糊糊睡着了。测血压、心率已恢复正常,军医叮嘱:天冷浪大切忌下海,偌大年纪怎能逞强,算你幸运!

回到住处静思,今日太过冒险,年岁不饶人。自己略识水性乃泳池所得,怎知排山倒海真正的风浪。海棠湾濒死的感觉,再次体悟自然的强大与不可违逆。

人生路上,时有意想不到的危险,常会面临困难与挫折,亦有面对死亡和失败的考验,必须认真思索,走好要紧的几步。诚然,与命运作殊死抗争、永不服输、敢于担当的斗士精神与乐观态度值得效仿,但许多无益的牺牲、事事处处逞强好胜,是不足取的。

船行江界河

文/刘燕成

明代文人叶应甲曾这样描写过这一江古老的河水:“水自高而下,触石成坎……则水石相激,巨浪拍天,洪涛荡浦,群龙挟山而下趋众鹤冲波而起舞。哼哼槛槛,如连轲接轴,过百万之兵车;渊渊填填,如整旅摇旌,伐三千之战鼓;仰视则岗恋酋萃,草木蒙茸,疑熊咆而虎嗥;俯窥则长潭汨没,幽壑阴森;虎器作而蛟怒,讶元之而何雷!竟不风而飞雨……”。我想,这便是古时的江界河了。

待下了车,迎着深冬的冷风走上停泊在江畔的客船,在甲板上,极目远望,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般浩渺的江河,平静的水面,感觉不到它的水流。史料上说,这是一段延绵56公里的大河,它流向的远处,便是乌江、长江,直到大海。人们常说,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才不会干涸。这群山环抱的江界河,便有无数这样的水滴,它们是大海之源。江水是清澈的,也是厚沉的,更是灵性的。当我不禁轻轻捧起江水,莹亮的水流悄悄沿着指缝滑出手心,拉长了舌,舔上一口,微甜。我想,这便是黔省大地的母亲河的味道了。也有人常这样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若是在远处,身作他乡之客,便就会常常不禁念起这母亲河的味道来。唐人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出黔中,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陆诗人写的这一剂佳味,该是母亲河最美的味道了。

船在细流汇聚的江面上航行,划过一串长长的波痕,在微暖的冬阳照映下,白白的涛水若盛开的莲花,是那样的美丽和耀眼。其实,这原先真是泛着汹涌巨浪的大峡谷,而且极少有人能跨过这般险峻的谷底到达对岸,人们总是绕着水畔的大山,摸着礁石,越过险滩,来往的水路上总是那般的艰难,而且异常的遥远。山崖绝壁,一道道深深的旧痕仍是清清晰可辨的,那是古人拉纤的栈道,滑亮的石道上,布满了先人的足印。越过江界河大桥之下,我不由想起旧去的时光,那些刮着狂风大雨的日子,白帆飘在江上,滔滔巨浪,咆哮之声不绝于耳,纤夫光着背,挽着裤管,俯身朝向大地,目光带血,皆因生活之梦在路的远方召唤。是的,那坚硬的日子就在纤绳上摇摇晃晃着,常常是一去半载,或是一去不复返。不过好在,那悲痛和凄苦的纤夫人生,已是大江上再也寻不到的踪影了。

水涛,朝东,朝远方,朝岁月深处,川流不息。从岸上的苍山可以看到,这一江千年的碧波,是那般的仓促。散落在水畔的村庄,零零星星的点缀在江河的两侧。或是汉人,又或是布依人,或者是蚩尤之子孙,或者是水族和土家族的先祖,从古老的他乡,逆水而行,沿江而居,世代安生于此。但细细想来,这千年的江河,千年的漂泊,谁能够留得住呢,谁,可以永恒于这峡谷之间呢,又是谁,经久的不息于那贫瘠的山梁之下呢。唯有这延绵不绝的满江河水,流着,淌着,奔涌着,咆哮着,那是它们涌向大海的姿势,那决绝的离开实际上更是真实的回归。

在那泛白的悬崖山下,夕阳余晖柔柔地穿过水面,鱼鹰和那些叫不出名儿的水鸟一起翻飞,晚归的白鹭低低地飞过浪尖,那一抹金光闪闪的江流,就这样朝我们奔来,又离我们远去。我在这忧伤的迎来送往之间,念想着这大江远去的历史和未曾可以想象的未来里,过去的自己是谁,谁又是未来的自己。

江河水滔滔,它们似乎未曾带走任何东西,它们又似乎早已带走了一切!

秋海晚韵

文/空盏

秋天的晚风在海边吹拂,显得特别凉。耳边不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这风与海面的涛声汇集在一起,似在唱歌,似在奏乐。

夕阳西下,蔚蓝的大海变得深沉起来,似乎那涛声在夕阳的诱导下也变得温柔起来,海面上的霞光被浪折射成一堆又一堆的暗红色,相互不规则地涌动着。浪尖涌出的雪浪花不时在演绎着别样的色彩,看上去是很美。

站在大海边上,享受大海傍晚美丽的景色,人的心胸也顿时变得开阔和宽广起来。凝视片刻,“海阔凭鱼跃”的豪气油然而升。“三山六水一份田”的古老言传,证明了大海的面积之大。面对大海,就会孕育无穷的情怀、畅想、勇气和智慧一起升华。

不远处有货运大船和客轮在浪丛中驶过,远眺,连船上的人影也能看清楚。船上已经亮着灯,风送来休闲的乐曲声依稀可听见,船在大海的胸前划出一道灿烂,两边犁开来的雪浪花,在夕阳的余辉中显得更加骄悍。

有几对海鸥还没归岸,依然跟在船的后面,它们不时地扑着海浪,捕捉和追逐船尾它们喜欢的水生物和小鱼,忽闪的翅膀晃动着,不一会就掠走了夕阳,隐身在苍茫微黑的大海中。大海开始变成灰墨色和深墨色,不见了风声,听着呼呼发响的涛声。

海边的小渔港口热闹起来了,岸边停满了晚归的渔船,船儿一字儿排列开来,里里外外的,把港湾挤满了,船上的桅杆上亮起了灯,竿顶安装的是小型的旋转风电,可以帮助发电,每条船能自给自足,风叶在灯的辉映下打着转,是一道港口的晚景。又一瞬间,灯光把海港照得通亮,船头的甲板上飘逸出饭菜的香味,各种音乐汇成了浑厚的乐声,在浪的推涌下起起落落,像是结伴跳着轻盈的舞蹈。鱼码头上还在热闹,还有渔民在扛着箩筐,箩筐里是鲜活的鱼儿,灯影下闪着鳞光,号子声、机械声响在一起,运鱼的大货车赶走了天际最后一丝夕阳。

这渔港的傍晚不会宁静,它是诗人笔下流出的一首好诗,它是画家笔下构画出的一幅绝版水彩画。感谢大海留住了秋的傍晚,感谢大海拥抱住了秋天的港湾。啊,大海边的傍晚,是一幅别致的水彩图画,美不胜收!

一夜无眠

文/曹少华

去市里办点事,不顺。走出办公楼,已到下班时间。

市区距学校百多里,看来今晚只能在城里呆上一宿。

糟了,忘带身份证,旅馆是住不进去了。

有了,灵光突然一闪。得意门生冯天瑜不是在市机关工作吗?找他,准没错。

想当年,我一手把他送到了名牌大学。为了他这个农村娃儿能够鲤鱼跳龙门,我给他安排的座位最好,给他开的小灶最多,给他的荣誉最高,让参加的劳动最少。

几经打听,终于在机关8号楼打探到冯天瑜的家。

“找错人吧!”年轻的女人从猫眼里掷出一句话。如果没猜错,应该是冯天瑜的爱人吧。

“找冯天瑜,我是他的老师。”若不是身份证忘带,我会转身离去。

“啊,老师来了。”冯天瑜打开门,不冷不热的说:“屋里坐。”

映入眼帘的是三室二厅,摆设豪华,甚是气派。

屁股还没坐热,冯天瑜的爱人开腔道:“老师,真不好意思,我们晚上七点有个舞会。”

逐客令都下了,我还有什么意思呆下去,便知趣地起身告辞。

冯天瑜一边送我,一边说:“舞会结束后,我去宾馆看你。哦,什么宾馆?”

“山河宾馆。”我信口开河。呸!还三星级宾馆,死要面子活受罪。

华灯初照,信步走在繁华的大街上。茫茫都市,今夜何处栖身?

“老师晚上好!”正当我举头望明月,低头自反省,孙大海主动与我打招呼,拉着我的手说,“走,去喝两盅。”

“不,我已吃过。”我口上虽如此说,饥肠早已咕咕叫了,两脚不由自主跟着孙大海进了酒馆。

说心里话,我没资格喝这酒。孙大海与冯天瑜同班同学,长得五大三粗,讲义气,可惜学习成绩较差。在以升学率论英雄的年代,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怎么正眼看他。因此,他平时得到的待遇与冯天瑜正好是相反。

酒足饭饱,孙大海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坐坐。

出租屋不大,但还算整洁。孙大海说了许多。他说,他感谢学校及老师对他的教育培养,让他有能吃苦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我听着听着,脸上似乎火辣辣地烧。他说,他已创下百多万产业,买套房子啦,买辆车啦,不成啥问题。不过,他还想把企业做大做强。我很少插嘴,但心里却因为有孙大海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不知不觉,躁动的都市宁静下来。“送我——到——到——订——好的——宾馆……”我假装酒醉,含糊不清地说。

“老师,今天太晚,在我这里将就一宿,明天再说。”孙大海扶我睡到他的床上。我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吗!

淡淡的月光透过窗口,洒在我苍白的脸上,一夜无眠。

相约海陵岛

文/喜闻乐见

一起走吧,快乐出发!

我们一行人在山水洲城娜娜导游的安排下,2021年12月13日晚由一辆绿皮火车载着一群老年朋友的满心欢愉和无限遐想,走向可低韵浅唱的阳江海陵岛。留下美丽靓影,共渡好时光,演绎着诗和远方的故事。

第二天早晨7点多钟,海陵岛导游阿影就举着小黄旗到广州车站接车。一群来自三省四市五地的老年朋友乘坐一辆旅游大吧,驶向距广州车站280公里的阳江海陵岛。

一路上城市、乡村风景交错映入眼帘,犹如一幅美丽的晒秋长卷,朴面而来,目不遐接。

田野里已收割的水稻留下一片金黄的茬口,有水牛和黄牛在悠闲地吃着禾蔸;星罗其布养鱼养虾的网箱,增氧机奋力地喷洒水柱,为渔业丰收唱着赞歌。椰子树和芒果树果子已采摘,留下绿叶和枝桠在等待来年开花结果。

开平城市客厅建设项目标牌,在周围长满荒草路边裸露的黄土上平视一片方园。

战略投资项目,推动阳江经济发展。

项目标牌像一位娇小的礼仪小姐,告诉游客,城市客厅在建项目,以全球化的视野与格局,秉承“人文、绿色、科技”的开发理念,精益求精,创新超越,助力城市商务生活,居民宜居休闲、旅游文化持续美好。让海岛变脸,成为递给世界的一张精美的名片,梦里海岛等你来!

开平碉楼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华侨出门思故乡所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曾在辛亥革命中“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为革命筹措钱物的发祥地,曾在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抗日革命烈士的英雄故事,是红色旅游的教育基地,有着灿烂的文化底韵。

加上方世玉的拳馆在诉说从前,英雄出少年,拳脚写春秋。犹如一枝梨花春带雨,吸引游客长袖善舞,燕语呢喃……

玉豚山海滨公园飞龙寺第三进庙堂在修缮,观音菩萨碉像被脚手架围绕正在修复。庙堂没有梵音和木鱼声,一片清静。圆通寶殿,觉海慈航,飞龙护法寶刹重辉西粤如今添福祉,飞赐寶瓶恩及东平施法雨。海陵岛的陵西与陵东在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庇护下,祟德舆仁,利樂有情。

飞龙寺俯瞰眺望的海域珍珠湾,沙滩绵延绕着一汪碧水,浪卷云舒。在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守望下潮起潮落。夕阳衬托着游人踏浪的背影,犹如一幅水墨画。同行的刘丹老师情不自禁,脱下鞋子,踩着海浪,跳跃欢呼。口中念着:海有爱,浪无情,很想拥抱大海,却怕被浪卷走。她背向大海,拥抱天空。

我在想,六六顺风老师说得好:喜闻波涛声,乐见海无垠,抱海看徐娘,哪有浪卷人。

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海燕渔村,九江西椎美食、粉肠卷、黄鳝饭让我们胃口大增,海纳百川。

夜幕复盖着人的疲惫,南海湾渡假区酒店为我们旅途劳累接风洗尘。让我们听着涛声安睡,枕着海浪入眠。

清晨站在酒店阳台上,晨曦中朝霞勾勒出渡假村错落有致高楼、别墅的静谥。海面波光瀲滟,海上小渔船渔民撒网作业的动态图像,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阳光、楼房、绿地、沙滩、小船、海浪融为一体,似放大的盆景,尽收眼底,令人眼醉,引人遐想!

闸坡谷寮村海山居斑剥的墙体在还原海上丝路的苍桑,似乎把我们一行人拉回到几十年前离开小镇的模样。在很有特色的贝壳墙前,墙头盛开的三角梅下黄宇、张英、杨新军三个家庭,夫妻携手照合影,重温恋爱时的甜密与烂漫。刘丹老师的先生没有与她一同出游,对着一面没有花的贝壳白墙情有独钟,贴着墙照张相,似乎在说眼前虽然没有大山可靠,墙也可以用来挡风。

大角湾是渔船出海捕涝的重要港口,也是旅行社乐意安排游客出海体验,一望无际臊动的大海,海上渔民的作业生活环境,是多么的动人心魄。

在艳阳高照的上午,我们一行人乘坐一辆小游轮,围着大角湾浅海绕一圈。只见在这片辽阔的海湾里,捕涝的船只有的出海,有的已经归航:重重叠叠的渔民们出海捕涝的收获网箱平台,静静地躺在海面上,虽然无语,却成为渔民们远海捕涝几个月或半年以上思念的故乡!

阳光下游轮行驶在波光鳞鳞的海面上,海浪轻轻地摇着船体,让我们心旷神贻。丝毫感觉不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双重含义。

黄宇老师领着船上的人尽展歌喉,唱起军港之夜,晚风阵阵地吹,海浪轻轻地摇……

辉煌老师更是兴致盎然,对着黄老师唱起了夫妻双双把家还,用情深切,夫妻秀恩爱,你为我歌唱,我为你陶醉,感动一船人。让我们看到,夏总心中的女神,不愧是他眼中的西施,手中的名花!

十大美景海陵公园的夜色格外迷人,休闲人行道在沙滩与椰林中穿越,游人轻声细语,谈笑风生。疫情下周边虽然少了酒水的热闹,但引诱小孩玩沙子的各种工具却摆得琳琅满目。露天的卡啦OK场子有好几个,突出了夜的奔放,丰富游人的夜生活。

一个较大的卡啦OK场子吸引我们。同行的陆老师也隐不住给爱人献歌。一首穿越时空的爱恋,婉转地飘荡在沙滩椰林的夜空上,醉人又醉风。其爱人杨新军老师感动得拉着刘丹老师跳起交谊舞,优美的舞姿,流畅的线条,引来不少围观者,同时气场大开!

海螺沟的形状象一个大菜篮提手,海岸没有沙滩,有无数小船横七竖八,船头碰船尾泊在水面上,捕涝的渔民已收工,小船就像一片片飘落水中的树叶,既忍受寂莫,也在享受曾经拥有!

辉煌老师最有情趣,躬着背,翘着臀,在放生台下的乱石坡上,拿个大炮筒寻找拍摄亮点。

老人和海夕阳垂钓的图片成了一幅画。

放生台上张英老师此时的心情涟漪微浪,和凌院长挨坐一起,面朝大海,思绪万千。暮年一起来看海,有一种守望幸福的感觉。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深深的话浅浅地说。茫茫人海,千万人群,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一种缘份,是一种来之不易的缘份。有缘修得同船渡,同舟共济手相连,患难与共不离弃,相濡以沫爱无边。

他们头靠着肩,手搭着背,显得宁静而祥和。似乎心中没有急浪,满眼都是绿水千山。

我被感动着,举起相机给他们照相。一张我是你的宝,你是我的依靠,很想撒个娇的温婉靓影收藏在图片中。

张英医生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旅途中,每次就餐时,她都主动把一桌人的碗快用开水烫好,为我们健康用餐提供可靠保障。怕我们重口味的湖南人,吃不惯清汤寡水的粤菜,从自家带了豆豉辣椒和花生米。还有杨新军老师的罗卜条,都在调节我们的胃口,清辣兼得,满口纯香。于细微处见真情,我们羡慕凌院长家有贤妻壁生辉!

妈祖被人们奉祀为神,形成一种民间的信仰。为人们树立了舍已为人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游海陵岛妈祖文化成了游客的心灵圣殿,寄托情感。在妈祖庙烧柱香,在妈祖像前叩个头,似乎隐隐实现了我们一行人心中蕴藏已久的心愿,终身有了菩萨的保佑。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路,向外运送瓷噐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阳江海堿发现。是国内发现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沉船的年代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南海一号是古代商贸文化的记忆。是先民们劳动智慧的成果。古商船按照1:1的比例仿真复制在十里银滩的沙滩上,供游人参观留念,声名鹊起。让游人感受古代海上丝路艰难不易。

御龙湾恒大海上夏威夷沙滩公园,有着甜静的美,柔软的沙滩是沙地车畅游的乐园。疫情下游客稀少,众多沙地车栖息在棚架里煎熬寂莫,不见营业,商家叹息。灰暗的天空衬托出大海的深沉,似墨玉一块。

远处海中有一座长满绿树的小岛,朦胧中像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婚纱。苍穹下无边的大海很少有船只作业,只见一叶孤舟上一对穿红黑衣服的男女,被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浪将船推向岸边。坐在船头他们在无助地眺望大海,祈祷海的宽容!

海上可读的内容实在太少。我们一行人就玩起了沙子,过家家。兴起时把沙子抛向空中,纵身一跃,腾空而起。在这里时间的沙漏似乎转换成鲲鹏的翅膀,助力提升人的潜质,发挥超乎人想象的潜能。看:我的同伴们飞起来了!

张英老师被鲲鹏叼着,扶遥直上;年近70岁的杨新军老师,边抛沙子边起跳,似腾云驾雾;刘丹老师不甘示弱,象只绉燕拍翅和鸣;夏辉煌老师爆发力特强,双脚一勾,纵身一跃,似乎要赴向大海翱翔,飞越千山!

我仰望天空,看到他们的洒脱,我也心动,有傻傻的童真。也想飞,来一个超越自我。

可地球的引力把我牢牢吸住,只给我展示一个金鸡独立的姿势,脚踏实地站在沙滩上。

开平农庄是旅游产业为游客看田园风光,闻瓜果飘香,采摘果实的项目。在瓜果成熟季节,游客可自己到果园采摘喜欢的水果,采多少买多少。还可免费品偿。

我们一群摄影爱好者,苯重的单反相机,让我们负重,采摘水果的欲望淡然无存。只想在这硕果累累的果园里寻找亮点,感受果农的幸福生活。同行的刘老师羡慕地说:“我有一片果林该多好”!

陆局长和凌院长却对绿叶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在桔林里摸摸这片叶,看看那个果。见到一片木瓜林,他们两个在大大的木瓜叶掩映下,合影留念。他们两人中一个已经退休,一个即将离任。目前都在充当护花使者,为培养接班人,扶上马,送一程。站在绿叶中,微笑着期待果的奉献,花的盛开!

旅途是愉快的。旅游结束,当我们收到导游阿影发来的集体合影。感叹:三省四市五地客,

缘聚缘散是定期,人生旅途漫长路,邂后相认无归期!

遥祝朋友福安康,彼此保重,感恩有你!

2021年12月26日

老人、渔船和海

文/金瑛

这是冬天的海风中的岸边。岙口里没有一艘渔船,不远处,沙滩口站立着一位粗衣粗裤满头银发的老人。他极目远眺大海,凝视着那一浪高似一浪地冲击着礁石的海浪。

在我未见到老人时,就已听说过有关他的故事。老人出生在捕鱼世家,一生都在大海上,16岁起就在小对船上摇橹闯海,曾任乡里第一对机帆渔船老大,曾到上海接来第一对渔轮,驶向海洋。

认识老人的人都不会怀疑,渔船和海早已是老人生命的组成部分。老人爱海,更爱渔船。老人觉得,渔船的历史与人类历史几乎同时起步,它以其自身价值的存在衍化为一种景致、一种象征。这除了工艺技术所赋予的美丽和实用之外,更多的是船与人的结合,一起征服桀骜不驯的海洋而显出威武的英姿和满足。老人曾经操舵的小对船、大背对船、机帆渔船,船头均有船角、船眼,船底有“龙骨”,船体两舷有“玉肋”。后来,老人指挥的钢质渔船虽没有这些象征装饰,但作为历史见证,渔船变化的过程已深深嵌入了老人的记忆之中。

对钢质渔船,老人爱称它“铁壳子”。退休前夕的那个冬汛,老人指挥渔船去外海捕鱼,这次所不同的是他的助手已是一位从海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老人依稀感到自己该退下来了,他仿佛看到了希望,那是一片蓝色波涛般的希望,他手把手教大学生学做真正的渔人。

我问老人:大海赋予你最深厚的意义是什么?老人沉思着说:是生命以最顽强的方式拼搏着、存在着。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那么博大又那么无情的大海,多少人在征服着你!关于许多海上奇闻如今已有科学的答案,可我至今依然愿意相信老人们流传下来的美丽故事。因为渔人和他们的船、他们的现代意识结合在一起,原本桀骜不驯的大海才变得如此无私。老人一如精卫填海似地在浪尖拼搏,从大海深处创造着财富,养育了他和他的子孙们。

潮湿腥咸的海风拂着老人。镶着白色花边的海水涌上沙滩,停留片刻后又退了回去,我知道往事又一次在老人身边停留。老人自豪地告诉我,曾在大沙渔场碰上9级大风,周围船只有的返航,有的到别处避风。老人凭着与大海多年拼搏的经验,借助现代化的渔轮外海作业设备,战胜风浪,满载而归。老人一次又一次在大海苍凉、壮阔的怀抱中,用生命演绎着最辉煌的人生,不管是冬季带鱼汛还是夏季墨鱼汛,老人都有最美的歌。

远处一轮硕大的落日,将要隐入苍茫的天际,海天之间顿然由寥廓澄明演变为静穆与庄严。太美了。我在心里不禁感叹。此刻,老人深情的眸子透着对大海的眷恋。我更从他斧凿般深沉的额纹中,看到大海给予他的丰厚馈赠。

岁月流逝,半个世纪。正是这不平凡的闯海史,记录了老人岁月的变迁。

面对高山,面向大海

文/何万敏

零星地读到海讯所写的散文诗,去其博客踩一下或顶一下,便捷容易;此前则是从各地出版的报刊上,所得印象是,气势磅礴。很快已经有10余年的光景,对于人生而言时间足够漫长,而对于文学创作,在散文诗的时间观念里,10余年的刻度正好可以比照作者的目光与笔力。这样把《海天密语》整体读来,宏观的变化跃然纸上——或许连海讯都不知不觉,因为经年的写作彼此延续、互相粘连,似乎无法将它们划清界限,如同我们的每一个今天,都包含着昨天与明天一样,即使他要划分出“时光睿影”、“花满心路”、“海天密语”、“鹰语萌动”、“相思长河”,亦只是对某一个阶段的写作状况进行概括,档案般排列一起以供未来检索。而当我们把目光放远,更能真切感悟到海讯散文诗在方法上的革新,从创作伊始就没有停止,并仍在向着更深远的目标推进。也是在文学激变的大背景之中,《海天密语》的时间特征、新与旧的区别,都是如此清晰。其间的进步不是对陈旧文学观念的反抗,恰恰是出于自身的写作需求。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海天密语》散文诗集,书腰的广告语是“首届祖国杯全国散文诗大奖赛获奖作品”。听海讯说,他参赛并获奖时还没有这本书,只是书中的散文诗作品。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作品的品质与实力当是惟一掂量指标,并且争锋直至最后环节。

摆在终审评委面前的,只有两本散文诗集了,一本是海讯的《海天密语》,一本是灵焚的《灵焚的散文诗》。在文学评论家赵宇教授看来,“综观群星闪耀的中国散文诗坛,在众多闪耀的群星中最耀眼、最特别,也是值得关注的有一南一北两颗风格迥异,却遥相呼应的星辰,他俩就是被人们称为当今中国散文诗坛‘奇才’的海讯和‘怪才’的灵焚。他俩在当今中国散文诗坛,以各自不同的作品,悄然地展露出了‘南海讯北灵焚’的奇丽景观。”

看来,两位作者的作品都让评委爱不释手,却又左右为难……几经“交手”,海讯最终胜出。他长吁短叹,是在得悉评奖过程以后。非凡的灵焚,本名林美茂,福建人,哲学博士。早年留学日本,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我的朋友海讯,彝名海来自龙,盐源人,现为本地媒体记者,十几岁当兵登上“远望号”远洋航天科学测量船,退伍后进西南民大读书,一直钟情于散文诗写作,可谓“三十年磨一剑”,果真了得。

“我活了36岁,慢慢地走来,在心灵的历程中有一些想法,我把它记录下来。”怀揣小时候的记者梦,海讯并未故作高深,“找点饭吃很容易,任何方式都可以过日子。”但要像作为“德古”(彝族社会中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人)的父亲那样,真诚地面对社会,说掏心窝子的话,并非容易。更不可或缺的,是睿智与见识。“艺术是生命闪射灵性之光的精彩瞬间。人只要胸怀一颗平常心,至真情、至性理,且无限地博爱,他便能遇山便有山的傲岸、磅礴,遇海便有海的深邃、辽阔,遇花便有花的艳丽芬芳,遇草便有草的青翠繁茂,甚至,遇到细微的虫蚁沙尘,都能深入到它们里面。所以人活着,自信、乐观、豁达,并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这比什么都重要。”这番文学观亦可视作人生观,“因为,它是一个人的精神魂魄所在,也是让短暂的生命获得永恒的唯一方式。”由此可见,海讯对于散文诗所拥有的耐心和责任感。尤其在喧嚣的社会和势利的取舍中,每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一条时常被人遗忘的检拾心灵的道路上的时候,我们会看见,那条道路永远不会是空寂无人的,总有一些孜孜不倦的人去填补它。从这种意义上,海讯像苦行僧一样踽踽行走在路上,依靠意志和冷静寻找着生机。

这样的文字给人意外,也让我们感动:

“有时候,我的眼睛,应该是方的,要习惯于看那些,我们未曾看过的事物。有时候,我的理想,应该如水,要不断地渗透,渗透到我们未知的领域中间去。”

“我是一条百折不回的弯路,从灵魂背后的荒草丛生处开始,向着已有的路上长满青苔的时间之外,我从未到达过的地方伸去。我从来都没有认识过自己,对自己充满了警惕,显得异常陌生。我每一次延伸都寻找着自己,每一次寻找都穿过荒芜、孤寂与痛苦……”

海讯的散文诗是一种思想的写作,即使随意地去选摘句子,都会使诸如这篇评论不致沦为空洞的表扬。他思辨的能量,清晰地显示了他文字的质感与份量,在结构的形式感、词语的光亮度这些技术因素中,起支撑作用的正是气势轩昂又娓娓道出的哲理力量。

散文诗中处处埋伏的思辨性,既能够唤起作者创造的激情,也使我认识到他内心已经建立起对文学的信仰。因此我相信,《海天密语》的意义并非囊括了一位作家既有的成就抑或一个阶段创作的文本档案,而是以流动的方式证明了脚步的存在——“没有谁邀请你哟,你却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把落叶都带走了,只留下一丝微妙的惆怅……哦,该走的不能走;不该走的却走得这么匆忙!”

对于文学信徒而言,《海天密语》只是海讯无数脚印中的一个而已,他还有7本书容量的散文诗尚待整理而出。所以,如同博尔赫斯的“沙之书”,这本书不是静止的,是流动的时间中一个瞬间的闪耀,它是一个无限敞开的容器,乃至长着翅膀的思绪,面对的是比它丰富千万倍的高山与大海,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读青岛

文/杨菊三

海,不单是青岛才有,可青岛的海可近可亲;浪,不单是黄海才有,可黄海的浪是笑着的悠着的。

滨海的青岛,得了黄海的抚慰,透溢出许多灵性。

青岛的房子只有一个朝向:一律面对大海。这就对了,大海的雄浑就是你胸襟的宽广,大海的澎湃就是你心潮的起伏。

远方,有一个难以割舍的梦。

黄海,青岛,高频率的触摸,高情调的胶合。

黄海转身的时候,水就绿了;

青岛舒气的时候,树就绿了。

绿是黄海的主题,绿是青岛的主题;绿也是生活的质量,生命的主题。

海是青岛的魅力,也是青岛的灵通,是青岛的妩媚,也是青岛的激越。

青岛是开门见海。你满可以漫步海滩,捡拾那些五花八门的贝壳,由此生动自己的眼神;你满可以逐着海浪,收获那些特质分明的海螺,由此放大自己的声音。

海洋性的气候,水平面的心情。

青岛,这里什么都有,有海滩,有海浪,有起起伏伏的思绪;有海螺,有海龟,有堂堂正正的贤良。

这个城市,注定是大海的亲骨,长相思!

融在大海中

文/朱王瑞

国庆长假里,我们一家五口外出旅行。在这秋高气爽、轻松惬意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美丽沙滩,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赶海。

来到沙滩上,我们看到了碧蓝的海水,她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一触到岸边的沙滩,又害羞似地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我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任凭柔和的海水冲刷。我和爸爸妈妈在沙滩上互相追逐打闹,玩累了就倒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望着蔚蓝的天空,几朵白云悠悠飘着,海鸥一会儿在低空盘旋,一会儿又忽地冲向高空,尾翼沾上了水也毫不在意。此时,我才觉得和大自然是那样亲近,已经融为一体了。

傍晚,我们穿上泳衣向一望无际的大海扑去,碧蓝色的海水凉丝丝的,洗刷着疲劳了一天的我们,让我们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融在大海中,我想起了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是啊,妈妈就像这大海一样,包容我的一切。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沙滩,这次赶海,我终身难忘。

故乡的海

文/meililianhua

金色的海岸线画出优美的曲线,浪花舔食着金色的沙滩,远处湛蓝的海水像一面大镜子,镜子上缀满了一只只小小的渔船,不远处,几只海鸟翱翔翻飞,发出嘶哑的叫喊声,海的正中间,端端正正的耸立着一座小山,仿佛是画上去的。朋友,也许你认为这是一幅油画,抑或是国画。可是我要告诉你的,这不是油画也不是国画,而是我故乡的海。故乡的海,我童年的圣地,故乡的海,我永久的回忆……

故乡的海是壮阔的。站在海岸,极目远眺,故乡的海铺天盖地见不到边际,那么一大片蔚蓝色的海水,就像天一样大的幕布。涨潮时节,海水咆哮着,翻滚着,铺天盖地的砸向海岸,大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

故乡的海是温柔的。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微风和煦的吹,太阳暖暖的照耀着大地,此时的大海,温柔的就像一个小姑娘睡在母亲的臂弯里,没有一丝动静。此时的大海,真是静静的如处子一般。

故乡的海是富有的。数不清的鱼、虾、蟹,熙熙攘攘的拥挤在海里,时刻准备着成为人类的朋友,无数的贝类,藻类、翘首以盼着早一天被人类发现,珍珠睡在母亲贝壳的臂弯里悄悄地等待着伯乐,最让人惊叹的是,无数的石油静静地埋藏在海底,等着有一天人们把它带离大海,让它也漫游世界。

故乡的海,我童年的圣地,在年少的我的心中,留有多少故事啊……

小时候,最爱的是赶海。呼啸的海浪渐渐的退却了,海面上的白浪淘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色的沙滩,这时,赶海的时候到了,喊一帮小朋友,或就是家中的姐妹兄弟,一溜烟的向海中跑去。先让小脚丫放到海水里,任海水舔舐,享受一种近视于按摩的感觉,或在海岸边的沙滩上挖个洞,把小脚丫放进去,再在上面放上沙子,让小脚丫好好地享受一番。然后,提着小篮子向金色的沙滩奔去。沙滩上有小海螺,小螃蟹、小贝壳在等着我们呢!最爱的是一种小海螺,我们老家叫做“波(音)螺”的,它走的时候后面会有一条长长的线,不管它走到那里,顺着线寻去,准能找到它,年少的我们最爱捡这种螺,因为捡它像做游戏,又好玩,又有收获。在沙滩上用脚轻轻的跺,感到有些硌脚,顺着硌脚处用手挖下去,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一只或大或小的贝壳,这是我们挖贝壳经常用的一种方式。当然如果贝壳多的话,拿一小锄头,在沙滩上象挖地的一样挖起来,收获的贝壳更是数不胜数。小螃蟹在沙滩上横行霸道走着,见着人,“嗖!”的一声不见了,钻到自己的窝里去了,赶紧把手伸到它的窝里,轻轻的把螃蟹拿出来,哦!一只螃蟹到手了,小时候,我用这种方式,不知抓获了多少小螃蟹……

小时候,在大海中游戏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大海是大自然赐如我们的最好的嬉戏地,小时候,我们充分的利用了大自然的恩赐,常常在大海中嬉戏。选风平浪静的日子,几个小朋友脱掉外衣,像个小猴子一样钻到了海水里,不知是谁起头,打水仗开始了,无数的水噼噼啪啪的飞起来,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不一会,大家全成了小水猴。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小时候,海边的树林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故乡金色的海岸线曲曲折折,蜿蜒向两边延伸,象一条巨大的长蛇,沿海岸线上天然滋生了许多树木,有高大的桑葚树,低矮的酸枣树,还有许多其他叫不出名字的树,树木纵恒交错、郁郁葱葱、苍翠碧绿,象一个小森林,小时候,哪儿,也是我们的乐园。桑葚成熟的季节,高大的桑葚树上挂满了紫色的桑葚,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摇摆摆,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心痒难捱,便找机会从学校溜出来,爬到桑葚树上吃个够,然后,拍拍吃饱的肚皮,悄悄地回到学校。酸枣成熟的季节,小酸枣树上缀满了红红的小酸枣,象一个个红色的小玛瑙,真是爱死人,我们故伎重演,又去摘酸枣,酸枣好吃但一次不能吃多,我们就摘了带回学校,分给同学们吃。那酸酸甜甜的滋味,至今难忘呢!

故乡的海,默默地存在,默默地奉献,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它如此的无私,如此的奉献,按说,我们应该多么善待故乡的海啊,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由于我们的无知,不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段时间,还差点断送了故乡的海。县造纸厂由城里搬到了海边,没有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的流入了大海,于是,一场灾难来了,海水改变了颜色,清清的海水变成了酱紫色,海里的鱼、虾少了,以前到处都有的大螃蟹再也不见了,故乡的海渐渐的退了颜色,不复是人们眼中的海了。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我离开故乡时,故乡的海依然是酱紫色的……

最近,故乡的表弟给我来了一封信,向我详细的描绘了故乡的海,故乡海的变化让我大吃一惊,如今,不禁清清海水的故乡海又回来了,而且,故乡的海变得更富有了,且么说海中的那些鱼、虾、蟹,贝类,越来越多,就是浅海的养殖都成了一定的规模,故乡的浅海如今都被承包了,承包的海上养殖了海藻、贝壳、大虾,收获颇丰呢!如今的故乡家家富有,人人快乐,看到表弟的描述,我的心醉了,故乡的海,你这个聚宝盆,你是我们家乡人变富的最大的功臣!

我的故乡是渤海湾边的一个小村庄。

海边

文/赵黎东

记得那是2012年的国庆节,爸爸带我到北海银滩看海。

海边的周围都是辽阔的沙滩,沙滩周围是商店。金黄色的沙滩和天蓝色的海水连在一起,美丽极了。

如镜的海水不知什么时候变得不在如镜了,而是慢慢地向海边移来。这时,站在海水中的我才感觉到脚越来越凉快。波澜壮阔的海水就是与众不同,我见过的水都是白色的,而海水却是天蓝色的。

夕阳西下的时候,那可真是美丽,蓝蓝的大海染成了红色,金黄的沙滩变得更加的亮丽了。太阳落下去的时候,真像红色的大海在慢慢地吃掉火红的太阳。

蓝蓝的大海真是美丽无比啊!我连看了好一会儿,都没有看够。

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文/孙鹏翼

人们都说:“长岛的大海是甲天下的天然游泳池”,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利用假期时间,开车来到了美丽的长岛,不仅欣赏到了美景,还游泳了呢。

长岛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城市,这里有很多的岛屿,各个岛屿千奇百怪,但相比岛屿的奇形怪状,这里更吸引我的则是波澜壮阔的汪洋大海。我看见过一望无际的西湖,欣赏过鲜丽多彩的花草树木,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但这些美景和大海的壮阔相比,还是大海的美更胜一筹。

在长岛游玩的几天时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月亮湾的海水,这里的海实在是太美了!这里的海真静啊,静得听不见海浪的声音;这里的海真清啊,清得仿佛一面晶莹剔透的镜子;这里的海真蓝啊,蓝得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糖块。在这样的海里,只有游泳的时候才会感到人在前进岸在后移。

大海是最好的游泳池,也是孩子们的水上乐园,在海里游泳能够让我们体验到与普通游泳池不一样的快乐,比在泳池里好玩多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有个波涛汹涌的海浪弟弟,他顽皮活泼、力大无穷。在我游泳时,不小心一个海浪把我冲离了岸边,还好我带着救生圈,爸爸扶着我随波逐流,好玩极了!

游泳累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岸边捡起了鹅卵石,这里的鹅卵石又圆又光,有的还透着光亮,就像一颗颗硕大的珍珠。我们把一些好看的石头装进了矿泉水瓶,同时,也把这次旅游的美好记忆带回了家。

大海

文/谢永帅

听了海鸣威老人与海的故事,以前也看了,只是早已忘记了它的内容。这里讲述老人出海打鱼与大鱼搏斗的情节。

我们生活在海边,小时候,我们对大海非常仰慕和敬畏,可一直没看到大海的真容,只知道大海的无边无际、大海的无比湛蓝和大海的海天一色,更多的是从书中和电视、电影中看到大海壮阔和它的波涛汹涌、激情澎湃和宁静安祥。

大海对于我们人类生活而言,无疑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它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吃的海产品、用的天然气、石油、可燃冰、页岩气等资源,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大海它的确很无私,也很神祕,它博大精深、深不可测,它有它可爱的一面,但也有发火和毁灭一切事物的力量,对于生活在海岛上的人们来说,受到大海恩泽的同时,也要接受大海的咆哮和怒吼,甚至得接受破坏家园和夺走生命的时刻。

以前,我们由于捕鱼水平有限,大海鱼资源丰富,可是我们捕获得鱼类非常有限,可是虽然捕得少,但物希则贵,感觉也特别好吃,可能是以前条件也差,隔壁邻居叔叔阿存年轻时经常跟随船队出海捕鱼,每次回来也总带来不少海鲜,他也挺好客,总能分点给我们邻居,而他人也很聪明,没出海的时候,在夏日的晚上给我们讲起了一些武侠小说,很生动,总能引得一大帮邻居靜静聆听,最好听的是七剑下天山,后来阿存叔去东北跑广州做眼镜生意去了,听说很成功。

可能居住在海边的人,一辈子都没去过海也有,我也是在年轻的时候去洞头海岛,才有幸看过大海,深深折服于大海的宽广和湛蓝,后来曾带爸爸和大哥他们去过洞头海岛,去岛中内海一条船上吃饭吃海鲜,吃饭时船晃来晃去,他们后来说有点晕,这大概是船在海中航行时的味道,后来我也带戈子同学和家长们、我的一些好同学去过好几次,当然海岛好玩的地方很多,也留下与大海合影的珍贵照片,只是这些照片现在很难找到了。

无疑,相较内陆的人,我们生活在海边的人,是非常幸运的,同时也希望没看过大海的人,一定上海边看看大海,相信你会被大海的魅力和美丽深深地吸引。

胶州湾的月光

文/李职贤

到了青岛,投宿于一家位于胶州湾的私人旅馆——一幢面朝大海的精致别墅,房子依山而建,坐山拥水,自然是天下难得的美景。拉开窗帘,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涛声依旧,时而轻柔,时而激越,仿佛向来自远方的客人致欢迎辞。站在阳台上,沐浴着海风,欣赏着无边的海景和如锦缎铺就的沙滩,旅途劳顿一扫而光。

随着夜幕降临,依山而建的各式房舍,陆续亮起灯光。慢慢地,大海已然不见其影,只闻其声,像一头巨兽藏匿在黑暗中,发出阵阵喘息之声。享受完晚餐,回到房间,看了一会儿电视,关了灯正想歇息,不期然看见窗帘的缝隙透进来一丝光亮,怀着期待的心情拉开窗帘,透过玻璃窗,只见一轮皎月,既像一只剥皮的橙子,又像一只金光四射的皮球,慢慢升起在无垠的海面上,波光闪闪的海水,如同一块暗哑色的地毯,从遥远的天际一路滚动着铺过来,抵近沙滩。

月亮越升越高,屋里越来越亮堂,所有黑暗中的东西,一齐显现出清晰的轮廓。我不由猜想,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亮最妩媚的月色,它近在咫尺,似乎触手可及,如恋人的目光,热烈而感人,愉悦而深情,打在身上,有着金属的质感。“月是故乡明”,此刻,我好像又回到了故乡。

背窗而坐,上半身的背影投射在地板上,清晰而生动,冥冥之中,如置身于世外无人之境,心如皎月,宁静、无邪,内心之欣喜无法言喻,激越的涛声,如撕玉帛,如擂战鼓,又像节奏单调的摇篮曲,动人心旌,催人入眠。

我打开阳台门,把更多的月色迎进来,让更多的涛声灌进来。踱出阳台,极目远眺,月色满怀,整个人如浸在海水里,清凉宜人。

天空如海,海如天空,我犹如站在世界的边沿,好像稍有不慎,便会跌入深邃的太空或无垠的海洋。半山大多房子的灯火已熄灭,仅存的几盏,如天空中疏朗的星星,所有房子都被月色涂成一幅不大真实的抽象画。

返身入房,枕着满室的月色,卧听盈耳的潮声,一颗心变得格外安逸和恬淡,不知不觉地,进入甜蜜的梦乡……

家乡渔灯节

文/陈文念

在几十年的人生岁月里,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那最隆重、最喜庆、最热烈、最具有地域特色的盛大渔灯节了。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念及生活在海边的父老乡亲及割不断的亲情和乡韵,还有家乡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万盏渔灯红透半边海”的渔灯节;我无论身居何地,每年春节一过最渴望的就是回到家,和亲戚们一起过个热热闹闹的渔灯节。

在乡亲们的眼里,渔灯节比春节还重要,这是胶东渔家“图腾”的盛大节日,是胶东渔民最隆重的欢庆盛典。每年春节一过,我的家乡山后初家、陈家、李家、顾家四个村就开始迎接久盼的渔灯节。这些苍天散落珍珠似的美丽村庄依山海而居,一溜沿海村呈弧形状连接起来像一条长长的腰带,镶嵌在45公里的海岸长的岸边。连绵起伏不高的山上挂着点点青绿,像臂膀一样,把红砖碧瓦的山村环绕在怀抱中,蓝莹莹的大海,似美丽的蓝绸般,把山庄映衬得秀美瑰丽,似一幅天开的山水写意图画。

正月十三那天,我随着赶节的人流到沿海渔村过渔灯节。渔灯节在胶东一带已有三百年历史,经不断发展演变内容越来越丰富。现在的渔灯节已是一个热闹喧嚣、富于地方文化的渔民盛典。大约10时,村子里不知是谁率先点起了鞭炮,就像是一颗腾空而起的信号弹,引来了山海般的呼应。只一阵工夫,鞭炮的纸屑就像一条条红地毯,铺满了大街小巷,铺向了田间地头,也盖在了大海的碧波之上。渔家的节日就这样伴着厚厚的红地毯开始了。少壮携老幼,为海浪百锣齐鸣,为桅之千帆披彩,万挂鞭彩顷刻红如云烟。

朋友、亲戚和船员们早早就到船主家集合了,这一天,船主备足了美酒佳肴,来客们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显出闯海人那种甘苦与共的豪爽义气。渔民还把自己最大的鱼和猪头拿出来,与大饽饽、豆面渔灯及菜肴果盘一起装进了古色古香的大食盒,在郑重地烧香焚纸之后,便按着古老的习俗,以船为单位,打着彩旗,敲着锣鼓,抬着供品,扭着秧歌,一路放着鞭炮从小院出发,一直来到港湾里的船上,送上一份对于大海的虔诚。

你再看那欢快的锣鼓吧!稠密的鼓点像春雨一样落进了村路,落进了人心,滋润得希望早早就泛绿了。此刻,渔民们用厚厚的脂粉,填平了脸上那海风刻出来的深纹。他们忘情地跳啊舞啊,全不顾什么节奏和旋律,只是把心中的那份真情,那份快活释放出来!我似乎看到他们心里那轮红彤彤的日头,已经跃出了水面,金晃晃地在祥云的簇拥下高高地升起来了。他们一定听到了鱼群的欢叫,一定看到了满舱的鱼虾……

渔港里船成队列。船头、船艉贴满了对联和喜字,船桅上挂满了彩旗,在船队的上空,形成一团五彩云霞,映照得海面也洋溢着一派盈盈的喜气。这是节日的主场。祭海的队伍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儿,形成狂欢的高潮。人们在这儿倾注全部的真诚。他们拥挤着,欢闹着,鼓乐声、鞭炮

声,秧歌声与海涛声融化在一起,再也分不出哪是海上,哪是地上,哪是海浪,哪是人潮了。

祭海是节日里最精彩的一幕。古老而隆重的渔家典礼如期而至。红色喜庆的地毯,从祭台向大海延伸,祭祀者把海碗高举过头,又低首缓缓洒在脚下;黄色的祭海祈福旗帜迎风猎猎,七彩的礼宾花在空中绽放;悠远而肃穆的长号声响起,随风向洋而去……激扬的鼓声直冲云霄,在震撼人心的音乐衬托下,全体祭海人员向大海行礼三鞠躬,向海神妈祖像敬献花篮……在司仪的引导下,祭祀渔民高擎巨大的高香,一群渔家后生抬着满满当当几大筐贡品,鱼贯走到祭台上。8名彪悍的船老大抬了一头全猪和一只全羊郑重地放到妈祖像前的供桌上。5名壮汉每人抱着一个大酒坛走上祭台,60名渔家汉子双手托起一只大海碗,面对着广阔的大海,高声喊诵:“一敬酒:出入平安;二敬酒:波平浪静;三敬酒:鱼虾满舱。”

主祭人面对大海恭读祭文:“茫茫瀛海,生命之源……大海恩我,殷殷可鉴……”接着,祭乐响起,32个舞者向大海献祭舞。

青山碧海间,渔民以独特的方式举办一年一度属于自己的盛会。渔灯节进入尾声。天还没黑,渔灯就亮起来了,人们把萝卜做的吉祥灯送到了窗台、门口、村头、路边,送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它们赶走所有的黑暗;人们把豆面做的渔灯送到船头、舱口、港湾、海上,让它点亮所有的星星,照亮渔灯节上那些美好的愿望。

孤岛孤兵

文/张长菊

小岛,没有名字,是大海中的一叶孤舟。

看守孤舟的人,却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赵大海。一如那座搭建在最高处的简陋石屋:虎威哨所。途经此处的渔民,随口把小岛叫虎威岛,管赵大海叫老赵。

这天,是大年三十。

当东方渐渐露出一抹鱼肚白的时候,老赵醒了。

“起床喽,过年喽——”

一踏出石屋,老赵便双手拢上胡子拉碴的嘴巴,对着白茫茫的海平面练开了嗓子。

嗓音浑厚,惊起了几簇浪花。于是,沉默了一夜的大海,也醒了。

在这座漂浮在海浪中的小岛上,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只有赵大海一个兵。小岛北端的海面,设置着几个靶标,是部队飞行轰炸的训练场。因为靶场需要有人常年驻守和维护,老赵便成了守岛人。每逢有训练任务的时候,小岛就会变得空前热闹,老赵也忙得不可开交,向附近的渔船发出信号,清空靶场,修复靶标,排除哑弹……短暂的繁忙过后,寂寞便像极了礁石缝隙里的海藻,葳蕤丛生。

孤岛,孤兵。但,老赵并不孤独。他的脚下,有形状各异的礁石,被海浪推上沙滩的贝壳;头顶上,时有海鸟鸣叫着滑翔而过。低矮的石屋内,还养着两只鸽子,一条小狗。有了它们,小岛便有了家的气息和味道。

老赵是个入伍多年的老兵。尽管岛上只有他一个人,他仍每天坚持出操、升旗、整理内务,把被褥叠得如刀切的豆腐块。更多的时候,他的注意力都在那

部电话上。

午后,电话响了。老赵快步冲进屋,一把抓起了话筒:“虎威哨所,我是所长赵大海。”

“赵大海,我们接到渔民的求救信号,请给予指引。”

“是。”

这样的电话,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大海变幻莫测,风起浪涌,经常有渔船迷失方向。只要险情发生,老赵就会爬上屋顶,打出信号弹为渔船指示方位。在渔民心目中,名不见经传的虎威岛和老兵赵大海,就是他们的导航站和避风港。

暮色降临时分,一艘渔船循着信号平安驶来,留下一包海产品又匆匆驶离。今天是年三十,他们急着赶回家和亲人团圆。目送渔船驶向灯火闪烁的海岸,老赵返回石屋,刚写完哨所日志,电话再次响起。

“虎威哨所,我是所长赵大海。”赵大海大声报告。

“赵大海,今晚是除夕之夜,虎威哨所准备举办什么活动?”

“报告首长,虎威哨所准备举办联欢会。”汇报完毕,赵大海使出了平生最大的力气高喊,“虎威哨所全体官兵,集合!”

“是!”

“立正——”

“稍息。现在我宣布,虎威哨所春节联欢会正式开始。主持人:赵大海。演出者:赵大海。鼓掌!”

“啪啪啪”,老赵使劲拍着巴掌走出石屋,一曲音域高亢的《小白杨》随之飘响在辽远空旷的海面上。

老赵唱得非常动情、投入,即便没有音响、麦克,也没有观众。不,静默的孤岛、满天的繁星就是最忠实的观众,还有海浪,它的掌声,如老赵的歌声一样厚重,激荡夜空。

当新年钟声敲响的那刻,老赵唱起了《哨卡之夜》。

“妈,我同学来信都说了,你到现在收看天气预报还偷偷抹眼泪花儿。其实,没啥,真的,您不是看到过儿寄回家的照片了吗?儿长高了也结实多了。对了,妈,过春节我们也包饺子了……”

唱着唱着,老赵这个顶天立地的男儿禁不住热泪横飞,面朝大海放声大喊:“爸,妈,儿子在虎威哨所给您二老拜年了,过年好!”

看海

文/曹荆

我自小生活在远离大海的西南地区,童年对大海的印象只是课本里的描述,实在想象不出海的辽阔和浩大!

第一次看到梦寐的海洋是1987年4月大学毕业实习的时候,我们这些来自大陆深处的孩子在天津的溏沽港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大海。我们奔跑着抵达海边,兴奋地四处张望。大海是足够的宽广和博大,远处的渡轮都变成了星星点点。此时的渤海已呈暗黑色了,没有了传说中的蔚蓝色,让人颇感十分的美中不足。我在海边静坐了许久,终于明白了大海望不到尽头的原因:地球是圆的,大海是浩瀚深沉的!渤海古称沧海,此时我忆起了曹操《观沧海》的名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当年曹孟德的壮怀激烈穿越时空感染了我,海的辽阔壮丽也第一时间俘虏了我,那年22岁的我自此有了海洋情节!

第二次看海是次年的5月,我独自流浪到了海南岛,一个人来到了“天涯海角”,蔚蓝色的大海、洁白的沙滩、翻飞的海鸥,孤独的我穿着条游泳裤在海边呆了大半天。蓝天碧海下,我想起了自己没有寄托的工作、无疾而终的感情,一无是处、没有希望的生活。我仔细地品尝了海水,苦涩的盐味,沙子洁白纯净。海浪一阵阵袭来,海燕快乐地追逐嘻戏着,生活该是多么地美好,可我却看不到自己的春天!只有海浪永不停歇地翻卷着,我泡在海水里,泪水也幻成了海水,知道了自我的渺小,明白了什么是沧海一粟,体会了大海的胸怀。一日的烈晒,让我次日背部脱皮,也算是金蛇褪皮从此新生吧!

第三次是2004年我们一行包租了一艘豪华游艇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湾出海游弋。蔚蓝色的大海上,一叶白帆穿梭其间,拂面的海风下举杯小酌,悉尼歌剧院时隐时现,山川逶迤,你会肯定人生如此美好,这两个小时是我最难忘的人生追忆!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初春在深圳湾的观海。在船板上和海风零距离接触,让高高的船塔飞速地退去,海面上小小银鱼成群地跃出海面,生命的赞歌如此壮丽多姿,巨大的明斯克航母在海上也就是一个白点。禁不住顿生慨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海水的味道也就是眼泪的滋味,第一次看海至今竟隔了二十五个春秋、达四分之一世纪,韶华飞逝,只有沧海桑田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永不停歇的波涛,海纳百川的宽广无垠胸怀,生生不息的生命奔涌,大海无言地教会了我们该怎样把握人生航向,怎样面对顺境或逆境。

古人道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为云”的痴迷,我还要一次次去看海,“梦回少年也依稀,把酒迎风当豪情,人活百年称英雄,快意今天才丈夫”。海的妩媚狂暴、变幻奥妙、海啸潮汐等等我都未品尽,生当看海人,也在凌云笑,大海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寻找和追随!

母亲带我去赶海

文/黄鹤馨

母亲爱海,她说她是“海的女儿,离不开大海”。晚年的母亲还是经常去看海,每当我们因为安全问题不让她一个人去看海的时候,她总是平静地说出这句话。

大海,我们家人管它叫“姆妈的海”。母亲在海边长大,她非常熟悉大海的脾气,熟悉大海潮汐变化的规律,什么日子大汛,什么日子小汛,大汛期什么时间涨潮,什么时间退潮,都了如指掌。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母亲当然也会赶海。每年暑假,那是海瓜子丰收时节,海滩上的泥沙里全是海瓜子、海蚌,多得扒也扒不完。

那年,母亲带我去赶海。

凌晨四点钟,天还没有放亮,母亲喊我起床,说要走很远很远的路才能到海甸岛的护海堤那边。我睡眼惺忪,只管跟着母亲走,一路上也不晓得走了多少路,才到了海边。

当闻到柔滑的海风带着浓浓的海腥味,徐徐扑面而来时,我兴奋地问母亲:“到了吗?我闻到海的味道了。”母亲看看我,说:“走这点路就累了?没有一身力气是下不了海的,我们还要走很长很长的海堤呢。” 我远远望去,天空没有一片云,清冷的月亮孤独地在幽蓝幽蓝的银河里航行,黝黑的海水波平浪静,海湾也显得格外宁静,黎明的雾霭使人目光昏眩。

我们默默地赶着路,母亲说:“这里水很深,是船入港走的地方。”(指航道)一会儿功夫,天泛白,雾散去了,退潮了,露出了一大片起伏的滩涂。那一道道的泥横沟,横沟间积有浅浅的海水,依稀看见几个人戴着草帽,胸前挂着麻袋、布袋,手上握着耙子或铁锹,躬着身子,双腿一深一浅地在滩涂里,用脚踩、用耙子扒。喔!那些就是赶海人。我赶紧向前跑去,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

滩涂上到处都是海蚌,还有游动的小鱼。滩涂很大,此时不用担心有人跟你抢,只需尽情地去捡拾。母亲要去抓螃蟹,那边水深,螃蟹一般藏在海水深一点的地方。抓螃蟹是门技术活,重点是要会看“蟹眼”,看到“蟹眼”后,要下手快,螃蟹一下子就被抓出来;也可以用脚去踩,很少人会这个,但母亲会踩蟹,让人佩服得不行。

没多大会儿,天就亮了。此时大海开始涨潮,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撞到海边的礁石上,海水也愈来愈深,母亲怕我玩性大,不知深浅,让我先回去岸边礁石上撬牡蛎。

赶海是一种生活的获取,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难忘那带着淡淡海腥味的海风,吹拂着头发、面颊,抚过身体的每一处。更难忘的是因为付出劳动而有收获的喜悦感觉。赶海,让我开始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打这以后,我常随母亲去赶海,我们家餐桌上也常常出现各种泥螺、蚬子、海贝、牡蛎、海蚶、海蚌、海瓜子、螃蟹、海菜等不同的海产品。每次赶海回来,母亲总会挑出几样放在一个大脸盆里端着,挨家挨户地送给邻居品尝。母亲常教我们如何做人,她说,心胸一定要像大海一样宽广,海纳百川,大海容下千条河流、万条小溪,默默地奉献给人类各种宝贵资源,这是多么宽大的胸襟。

赶海不仅让我感受到大海博大的情怀,也深深体会到海的儿女对它的依恋和感激。渐渐地,我也爱上了大海,离不开大海了。

大海,姆妈的海!此刻站在您的身边,仿佛还是昨天那个牵着您衣襟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与世间所有母爱一样,母亲给予我们的,是这个世间最伟大的爱,不需要赞歌,也从不奢求报答。

玫瑰色的天空越来越亮,一眨眼,将半边天空染得通红。只见波浪飞舞得更起劲了。突然一种熟悉的思绪仿佛从很远的地方蔓延过来,水和火交映下的这种境界,难道不是一种图腾吗?

灯塔印象

文/沙舟

灯塔守着海,在无边的黑暗里发出一停一射的光亮,从不表白,也从不索取。灯塔人在孤独的生活中,与世隔绝。这就是我对灯塔和灯塔人的大致想象。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里,我们搭乘一艘木帆船,前往位于普陀县境内的洛伽山灯塔,去寻访和体味那份想象中的孤独和照亮黑暗的光明。

靠了岸登上码头,我们顺着小巧的水泥台阶拾级而上,小岛那春意盎然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一下子将我晕船的痛苦消解了大半,使我顿时有了一种清新的感觉。绿树丛中传来几声狗叫,仿佛在欢迎访客,我们加快了脚步。

我不是诗人,此刻,我不知道诗人们的感受,但我却实实在在被灯塔站的景象惊呆了:这儿简直是桃花寨,是人间仙境。总共只有290平方米的灯塔站,就像花匠精心制作的一个盆景,它的优美和洁净,真的令人难以置信。

攀上几级台阶,站在高高矗立的灯塔脚下,仰头望去,红白相间的塔身,浑圆,崭新,精神饱满,看不出太多沧桑的痕迹。谁能想得到,它竟始建于1890年,改建于1931年,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

距离灯塔不远处,有几处建筑,又矮又简单,那是灯塔人的居所和工作的地方。建筑周围的绿化井然有序,树木排列整整齐齐,仿佛训练有素的士兵列队而立。点缀其间的桃树梨树花开正旺,千枝百朵,相互映照。地面没有一片纸屑,没有一点垃圾,难道这里的灯塔守望者都不食人间烟火?

在灯塔人的引导下,我们来到稍远处礁岩边的一个望海亭,这里可以纵览大海的气象,倾听大海的声音,感受大海的呼吸。我们极目远眺,心也便随之壮阔。此时,凄冷的海风夹带着细密的雨点,劈头盖脸袭来,显得格外无情,格外冷酷,似乎它在向我们暗示那份隐藏在诗意浪漫下的灯塔人的艰辛和磨难。

从望海亭下来,走不多远,眼前便出现了灯塔站唯一的一片开阔地。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广场,它的背景一头是灯塔,一头是大海。置身其间,一种天地人生的感慨油然而生。

守了30年灯塔的陆主任向我们介绍,灯塔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护环境、设备保养和保证灯塔正常照明。

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了“擦铜”这个词,这是灯塔人一项很具体的工作。灯塔人使用的水壶、钟、窗栓、门把手等这些日常用品,都是铜制的,把它们擦得光亮闪闪,然后抹上油,是灯塔人每天必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据说,来灯塔站检查工作的人,首先就看这些小件的铜器擦得亮不亮,有没有长铜锈。

“擦铜”习惯延续了100多年,至今仍一直保持着,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灯塔文化。它让灯塔人能够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克服寂寞带来的孤独。

灯塔的光亮是灯塔人燃烧自己的生命制造的光明,在茫茫大海中成为一种永远不灭的信念。

爱,五月

文/小晓追梦

当她对着夜空呼喊“五月,我爱。”的时候,风妩媚地笑着拂过她的脸庞:“姑娘,大胆地往前走。”那一刻她正徘徊在十字路口。

你出现在她面前的一瞬间,夜,亮了起来。你说:“我带你去海边玩吧。”那一刻,柔软包围着她。大海的深情,不用握手无需拥抱。面对大海,她内心的波浪翻腾着,笑语中依然一位不韵世事的小妹妹。

那时候,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李咏病逝的噩耗,她的泪水悄无声息地夺眶而出。李咏谁都认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特殊的笑声在耳边回荡,她不由自主又一次怀念起生命里的过客,一个扯痛她内心,让她无法忘记的人。她不知道怎样形容这种感觉,只是对特殊的笑声存在着某种敏感。

曾经她也拥有过你,一念之间,心花怒放。后来,她彻底失去了你,留给她的只有泪雨纷飞。她极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忙碌,希望可以忘掉一切,重新开始。她孤独的心放不进去任何一个人,她拒绝着所有的“热情”,夜深人静时的思念,只有星星陪伴着她。多少个日夜,由泪水相随,始终走不出那些快乐的时光。面对所有的抉择和分离,她无所适从。她只想跑到大海边,大海会给她答案,可是,她找不着大海的方向,她不知道大海在哪里……

生命中有些人注定是无法忘记的,只有时间能让她慢慢放下来。她又一次来到你的办公室,慌乱的情绪随着你的热情招呼安定了下来。回到家,她打开微信,跟往常一样想跟你道声平安,不至于你惦记。她苦笑了一下,今非昔比,留不留言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你也不可能在她没有留言的情况下问她是不是到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伤口是别人给予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为什么要见呢。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彼此最好的纪念。那一瞬间,她终于发现,那曾深爱过的人,早在告别的那天,已消失在这个世界。心中的爱和思念,都只是属于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纪念。有些事情可以遗忘,有些事情可以记念,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

爱你,这是她的劫难。可以让人喝醉,埋起头来哭泣,放下所有的羞耻和秘密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内心。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给灵魂找一条出路,也许路太远,没有归宿,但只能前往,别无选择。

嗨,大海

文/伊萍

嗨,大海

站在水中央,脚下没有船,也没有宽厚的鱼背。水灌满身体的慌张,这个夏天已结束了,约定的遇见,依然没见到你真实的轮廓。

我离开那座桥时,看见失爱的女子在徘徊,长发飘起,有几分落寞。晃动的裙摆,仿佛兜着一个天空在摇晃。无限地接近大海,接近水,天地的辽阔瞬间止在裙角。

嗨,大海。俯下身体听听大海的声音,海洋珍稀生物在很远。而一只海豚正向我游过来,水波迅速翻译它的语言。我听见,它叫出我的名字,清晰的声音裹着一层盐晶体的明亮。我凝视海豚的眼睛,发现自己携一片海,走进它的眼睛里。

舍不得离开,海风弹奏我的耳朵,我情不自禁地喊唱:嗨,大海。

浪 花

一朵浪花一座村庄,脑子浮现如此的画面,一朵朵浪花紧挤着腾起,一座座村庄矗立在海面,甚是壮观。

曾经有一个梦想,站在浪花上恋爱,枕着一朵浪花入睡。或漫游在海面上,或越过一条船的船头,回眸一笑。碎裂的水滴,装满你的影子,迅疾染印整片海。

打量一朵浪花护着一座村庄,一座村庄在浪花尖上的周全,一阵颤动的心跳,是恋爱的感觉。握紧你的手,迎着风浪,我不让你有所失落。寄存在浪花眼睛里的晶莹,它是最真实的钻戒,给你戴在手指上,与我相伴永远。

我经过一座城市,经过一座村庄,经过一朵浪花。我浪迹天涯,可一朵浪花刻在心口上,走得越远,它就越盛开。直至我的双眼长出两朵浪花,才知道我爱你爱得深沉,微微颤抖的双唇有海的味道。

白蝶贝

白蝶贝。我一念这个名字,似有一只白蝶倏然贴面飞舞,透明的翅膀,和光翕动。

白蝶贝,是珍稀的海洋生物,在海洋保护区放流白蝶贝幼苗,送它们回到大海的怀抱。它们顺着水流舞动,如风拂动水草那样,摆动灵魂之美。

我沿着港湾的堤坝行走,轻盈的脚步, 依然有声音回响。此时,我多想就地坐下来,怀抱吉他弹奏一曲。倾情地与白蝶贝诉说,把乐曲的甜蜜传递给它们,等待它们孕育出润泽的珍珠,像启明星那样闪耀。

而我在心里不停地叨叨念念,白蝶贝,白是白云的白,蝶是蝴蝶的蝶,贝是宝贝的贝。白蝶贝如身披云彩在海底翩翩起舞,水的镜面,折射出它们异样的神采和人们寄予的闪光厚望。

海 鸥

有海鸥在飞翔,有海鸥散落在沙滩上,形成点与面的连接。忆起某友说过,好想捕一只海鸥,养在笼子里,每天听听它的声音,带有潮起潮落的音韵。

不赞成如此囚养,我喜欢海鸥飞翔的翅膀,喜欢它盘旋在海面上空的身姿,喜欢它不惊慌地落在人的肩膀上。就像喜欢看着小孩光着脚丫奔跑在柔软的沙滩上,自然的笑声,和风飘荡,不掺杂着一丝的危险。

每当看到海鸥从夕阳的底蕴里,毫不迟疑地飞起来。它像过河的卒,把今天的手,交给明天的手,携手美好,完成使命。

人与自然共处,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真诚,才能体会爱的真谛。

一艘搁浅的船,就这样老去了。

没有忧伤,没有颓废的迹象。有新人在它的身旁拍婚纱照,有游客爬上船拍照,有人路过它拾捡贝壳。而它像一条鱼,无数次接触水,却又忘了回到水中去。

谁曾经主宰它,它曾到过什么地方,这些都不必提起。迎风站在船头的人,越模糊越好,忘却里的风,如刀片一样薄。削去岁月里潮湿的青苔,木纹理的质朴语言,渐渐消融在阳光里。

很多时候,我远远地看着这艘船,不停叩问自己。远方有多远,大海有多大,我的爱人漂洋过海来爱我,这份爱是否经得起风浪的考验。

然后,我发现自己如这艘船,从搁浅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挣扎去远航。面朝大海,船和诗歌,成了心中沉甸甸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