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石头散文

2022/12/15散文诗歌

石头散文(精选30篇)

石林

文/毕丽琴

石林的风景美不胜收,刚进入石林风景区,就如同进入仙境一般,要是你也去过,那肯定会被沉醉的。

石林的石头千姿百态。有大象一样巨大的,有小猫一样矮小的,还有的像动画里的卡通人物。有一座像阿诗玛的石头,头戴包头,眺望远方。据说,这座石头是阿诗玛的化身。游客看了,无不啧啧赞叹。

石林不仅有千姿百态的石头,还有美丽的花海。花海盛开着好多五彩缤纷的花,一眼望去,如同花的世界。好像整个花海都有仙子守护一样,开得那么茂盛。

石林还有亭子,亭子旁边有金鱼池,只要到那里喂鱼食,你会看到一幅你从未见过的画面。把鱼食丢进鱼池,金鱼会蜂拥而至,直到把食物吃完为止。金鱼有全身金色的,有黑色的,还有黑白相间的,漂亮极了。金鱼们拥在一起围成的圈,就像一个花环,好像在跟游客打招呼。

石林就是这么美,听了我的介绍,你也觉得石林很美吧!朋友,欢迎你到石林来!

美丽的石林

文/李雨桐

我的家乡有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那就是美丽而神奇的石林。

石林因石头而闻名世界,它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五A级景区……

石林分为大石林和小石林,无论你站在哪一个地方,都可以看见成群的石头。在这里,石林仿佛是石头的天堂,着名诗人郭沫若曾写下一首诗: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来到大石林,远远地就看见一块大石头上刻着鲜红的“石林”二字。同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一排排、一摞摞千姿百态的怪石,像千军万马,又似古堡幽城,如飞禽走兽,又像人间万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仿佛步入了时间的隧道,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会流动的天然图画,让人叹为观止!让人一路游览,一路的浮想联翩。这是大象,不,是骏马。是金盆?应该是船只吧。更奇特的是有一块大石头悬在半空,被两块竖着的石峰托着,仿佛一阵微风就能把它吹落下来,让从它身边路过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喘。在望风亭上举目远眺,石峰连绵起伏,像大海的巨浪涌向远方。在大小石林交界处,有一汪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这就是传说中阿诗玛的化身。这位美丽的女子头戴七彩包头,肩背背篓,仰望蓝天,似在呼唤,又似期待……

石林不仅有鬼斧神工的石头,石林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是五彩缤纷的,农历正月十五日祭山神,农历三月属龙日是祭白龙。在所有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居住在石林县的各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每年的火把节未到,彝家妇女就为全家缝制好节日盛装,备足食物准备招待客人。火把节一到,全县到处都是一队队身着彝族盛装的男女青年在跳着欢快的大三弦舞。斗牛场上看斗牛的人山人海,夜晚各族人民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舞狂欢,到处都是欢乐的海洋。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而令人神往的云南石林。

飞来的“宝贝”

文/郭广华

“当——”,身后一声脆响。

是一块石头的落地声。石头呈椭圆形,比鸡蛋略小,通体半透明,有一光面,光面上分布着密密的有规则的环纹,面中心是白色,有鹌鹑蛋大小,白色部分有一黑线,乍看像一眼睛。

“多么奇特美丽的石头啊!宝贝,好宝贝!”我翻来覆去地观看,越看越爱,越爱越看,谁丢的呢?四下张望,空无一人。天上掉馅饼,我暗喜,揣起石头一溜烟跑回家。

自此,有事儿没事儿我就拿出石头把玩,捧着它,就像捧着一座金山。那天正聚精会神地在家里欣赏,未来小舅子二愣冷不丁闯了进来:“哥,看什么呢,那么入神,我看看。”二愣从我手里一把抢过石头。

“嗯,的确是好东西,好东西……”二愣啧啧赞个不停。

“小心点儿,别摔了。”我那颗紧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哥,瞧你那稀罕劲儿,石头难道比媳妇还重要?我还想拿回去玩儿两天呢。”二愣说出了我最不愿听也最害怕听的话。

“好兄弟,你喜欢,哥给你再寻一个,这个哥有用……”听了我的话,二愣一脸不悦,把石头甩到我手里,转身气呼呼地走了。

当晚,我就接到了未婚妻和我分手的电话,三年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感情瞬间化为泡影。

我真的好郁闷、好气愤。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又一件烦心事发生了。

那天在办公室,我正手捧宝贝凝神细视,局长进来了。“哟,走火入魔啦?啥宝贝?我瞅瞅,好东西要共享嘛!”我被吓了一跳,极不情愿地把宝贝放到局长油乎乎的大手上。

“宝贝!瞧这形状,这色调,这花纹,还有这黑线……”局长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足足十多分钟没有一点儿放下的意思。我终于忍不住道:“局长,您要是喜欢,改天我到市场给您选块儿好的。”局长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宝贝放到桌上,走时嘴里还嘟囔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啊”。我明白,局长打心里放不下这宝贝。

不出一月,我由科长变成了科员,理由是目无领导,我行我素,纪律涣散。

这件事过去不几天,我就不得不考虑给宝贝找个新家了,因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我指指点点,冷言冷语像刺骨的北风一样朝我袭来,有的说我是冷血动物,认石不认人,有的说我良心被狗吃了,还有的说我患了情感冷漠症等等。

一天,我独自来到省城,找到一宝石研究权威专家,请他给宝贝做个鉴定,以便卖个好价钱。专家先是拿放大镜看了又看,又用小锤儿敲了又敲,用鼻子闻了又闻,足足鼓捣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轻描淡写地说出了那句让我魂不附体的话:“这是一块普通的鹅卵石,没有收藏价值,更不会卖出好价钱。”

我顿时栽倒在地,半天回不过神儿来。

从此,我有了一条刻骨铭心的教训:“飞来的宝贝不能要!”

阳光下的微笑

文/万颖均

今年11月23日,我有缘来到丽江玉龙雪山南麓的小村——被称为雪山第一村的玉湖村。

这里远离喧嚣,保留着最原始的纳西文化。

这里的居民崇拜祖先,崇拜自然,他们的房屋建筑全部用石头垒筑,那些石头很奇特,有凹凸的质感,像极了当地人的性格,粗犷而淳朴。

在这里,我第一次骑马。当地人牵着自家的马匹载游人上山,好似久远茶马古道的马帮。

当地人无论年少年长,男士统称胖金哥,女士统称胖金妹,玉龙雪山的马叫玉龙驹,我骑的是一匹黑色玉龙驹。

为我牵马的胖金哥,听不懂我说话,所以交流反而变得简单而原始,靠着简单的手势和音节,和最朴实的笑容传情达意。他每一次回头关照我时,都会给我最朴实的笑容,那笑脸在阳光、雪山的照耀下很真实,很纯粹。我也会还他一个同样的笑容。

有趣的是,在我笑的时候,胖金哥向我的右前方一指,我笑着看过去,“咔嚓”一声,影像定格了我的笑容及马的英姿,不威武,但奕奕然。有些不苟言笑的我有了这样一张与众不同的影像。

路过一处院子,他指给我看,在我还没反应过来时,胖金哥把自己的大袄扔过矮矮的石头院墙,于是我知道了那是他的家,很朴素的原住民房屋,门上还有年节贴的大红对联,用汉字和东巴文写就。

天上零星下着小雨,雪山气候是这样的,山下下雨,山顶一定在下雪。

胖金哥不时给我指指远处的雪山和我东侧静静流淌的玉龙湖水,发出兴奋的声音。真美,置身其中,语言是苍白的。

到达目的地景区,胖金哥要牵马下山,游人则在玩转美景后,步行沿村下山。我双手合掌鞠躬,告别胖金哥。我的注意力完全被周围的美景吸引时,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转过头,胖金哥在下山的转角处再次向我挥手告别。

石头垒砌的里钓岛

文/陈瑶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信每个喜欢海子的人,都会很自然地想起这首诗。生命中,能邂逅一所属于自己的海边小屋,是一种幸福。而里钓岛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心仪和向往的海边小村,淳朴而悠远,怡然而宁静,俨然一处山海间的世外桃源。

里钓岛位于浙江舟山群岛的中西部,是一个悬水小岛,1.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座海韵风情、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里钓的宕口是舟山最古老的宕口之一,是沿海一带少见的石板村。奇异的石头,是这个古渔村的主角,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里盛产的红石板,色泽肉红,鲜艳夺目,闻名海内外。

“层层石屋鱼鳞叠,半依山腰半海滨”,走进村子,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古朴与“石”息息相关。百年的石屋、石窗、石巷、石阶、石井、石磨、石门、石墙、石柱子、石捣臼……弥漫着浓浓的石文化气息。拾级而上,依宕而建的石屋沿着山坡矗立,石墙夹着石巷,石巷连着石屋,石屋依着石阶,构成一个石的世界,层层叠叠,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碎石铺就的小路,曲折悠长,人行其中,如游画中。高低错落的石屋之间,巷弄纵横,相互联通,似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往往就在一转角处,便又与一座古老的石屋不期而遇。

海岛的村民,吃苦耐劳,生活简单,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站在村落的最高处远眺,头顶着灰瓦的石屋,掩映在苍翠的绿树中。远处港湾波澜不惊,渔船点点,海水共长天一色,一片宁静安祥。但是,大海并不总是这么风平浪静,大海的狂暴,台风的肆虐,里钓村民们早已习以为常了,在大海的风口浪尖上讨生活,必须要耐得住风浪才行,唯有坚硬的石头,才是天然的守护神。厚重的石墙,防止强台风袭来墙体坍塌,宛如一道屏障,把大海的狂暴阻挡在外。石屋既防暑又避寒,冬暖夏凉,即便是炎炎夏日,海边的石屋里,也是清凉一片。

行走在里钓岛,静静享受慢生活带来的惬意与从容,双手触摸着那些坚硬而冰凉的石块,内心却是温润而丰盈的。时光的印痕,一点一滴,悄然凝固在这些石头里,无声地诉说着前尘过往,潮起潮落,渔村依然古韵悠悠!

捉迷藏

文/叶征奇

下午放学后,我和黄浩、朱南方这几个同学做完作业后,又聚在了一起,我问:“今天玩什么呢?”黄浩说:“老规矩,还是捉迷藏吧!”我和朱南方异口同声地说:“好呀!”正在这时,妹妹见我们在玩,她也吵着要来玩。首先,我们采用划拳来决定由谁来找人,我喊了一句:“石头……剪刀……布!”结果,我、黄浩和妹妹出的是石头,而朱南方出的是剪刀,那就由朱南方来捉我们了。

朱南方闭上双眼,开始数数了:“一、二、三、四……”我们几个人就开始迅速地寻找藏身的地方。我早就打好主意了,跑到门前的那棵黄杨树边,那矮矮的树身刚好遮住了我。我暗暗地想:“我躲在这里,朱南方肯定找不到!”我又四下地看了看,只见妹妹弯着腰躲在一堆石头旁边,她那灰白的衣服和石头颜色差不多,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一块石头呢!黄浩就躲在门的后面。朱南方很快就数完了一百个数,开始四处寻找我们。他直奔大门边,一下子从门后面找到了黄浩,黄浩很不服气,说:“你肯定作弊了,不然怎么一下子找到我!”朱南方得意地说:“谁叫你把大门弄得直响,我一猜就知道有人躲在门后面了。”黄浩无奈,只好站了出来。朱南方又开始寻找我们,可是他就是没发现我们。这时,他就喊:“叶征奇,我看到你了,你快出来!”“哼,想用这招骗我出来,我才没那么容易上当呢!”我屏住呼吸,一动也不动。朱南方见这招不灵,就泄了气,想找个地方坐一下,没想到他往石头堆里一坐,恰好坐在妹妹的身上,哈,真是巧极了,一下子就把妹妹抓住了。我看到妹妹被坐得“哇哇”大叫,忍不住“扑哧”地笑了一声。没想到朱南方一下子听见了,赶忙跑到树丛前,也把我抓住了。这么顺利地就找到我们三个人,可把朱南方乐坏了:“怎么样,还是我聪明吧!坐着都能把你们找到!”我不服气地说:“这次是你幸运,下次可没这么倒霉哟!再来,再来!”

我们接着一局又一局地玩,直到天黑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家。今天可玩得真开心呀!

审美苦旅

文/姬中宪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由导游决定的。导游说,这儿是景点,我们就拍照。就这样,人与自然,不可思议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具象的,一棵树,一块石头,一处海角,必须得像个什么东西,才能称得上景点,景点才有了卖点。导游说,看那块石头像什么?像不像乌龟?大伙儿一齐说,像!然后拥上去和乌龟拍照,导游说,看那两块石头一个高一个低一个抬头一个回头,像什么?导游说,看那两块石头一块大一块小一块胖一块瘦,像什么?像不像……团里一个小朋友小明很不懂事,插话说,像地球围着太阳转。导游说,错误!告诉你正确答案吧,像猪八戒背媳妇!大伙儿一齐说:噗!像!然后拥上去和猪八戒以及他媳妇合影,只剩下小明***在教育小明:小明,知道正确答案了吧,下次不要再说错哦。

中国人的审美观,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又传给了下一代。

还是那两块石头,导游说,左边那块石头,想当官的赶紧摸一摸,保你官运亨通,右边那块石头,想发财的赶紧摸一摸,保你财源滚滚。于是我们就拥上去,各摸各的,也有那贪心的,两块都摸。

导游又说,如果你已经当官了还想当大官,或者已经发财了还想发大财,就从上到下顺着摸,如果你还没当官还没发财盼着当官发财的,要从下到上反着摸。好吧,大家都怪导游不早说,害他们刚才白摸了,赶紧擦擦手,排起队,一个一个重新摸,边摸边举着两根手指头让人拍照,好留下证据。

两块石头油亮油亮的,光可鉴人,见证了无数中国人的“审美之旅”。

河床溜达

文/阿良

蜗居在城市,穿梭于钢筋水泥的夹缝中,时间久了就有一种疲惫感。当这种疲惫感向紧处箍时,节假日约上几个朋友逃出城市,到乡村、山林、田间、河边、湖畔去抖落身上的疲惫,接受大自然的洗礼,身心会感到无比的惬意。

元旦放假,我和几个朋友驱车去了古丈县高望界林场。这里是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高山险峻,群峰交叠,茫茫森林,自西向东延伸,一望无际。林场的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高山平均坡度达40度。小车驮着我们在崇山峻岭的小道上起伏爬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滑落到了山谷。一路下山,小车抛下从茂密的树叶空隙里筛下的阳光,斑斑点点散落在乡间小道。

海拔一千余米的高山峻岭,挤压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山谷托举着河床已完全裸露。这条小河是酉水的支流,雨水季节,满河的惊涛骇浪,咆哮着挣脱大山的挽留,通过酉水流沅江,奔向洞庭,汇入大海。此时,雨水季节已过,冬阳温暖,万里无云,小河像深闺少女,是那么的恬静。

河岸有一条小路。这条小路是大山深处山农通往山外的唯一通道,城里人吃的山菌、山果、野味、野菜多是山农用两肩从这条小路挑出去的。小路两边的柴草、树木、荆棘向路面挤占空间,山农用柴刀剁砍,不久又长出新的枝条拦在路面。长了又砍,砍了又长,山农保持了通往山外的小路,也消磨了许多的时光与年华。

我们沿着小路前行,拍照留影,伫立观赏,极为消遣。林场的朋友劝我们到河床,在那留有大山体温的河床上溜达一番,会别有一番享受,极尽韵味。

河床就在我们的脚下。床面躺着大大小小很不规则的石头。有的横着,有的斜靠,有的仰面朝天,有的匍匐朝地。极像大山里的一群孩子玩累了,随意爬到床上,安静地睡着了。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蹲下身子,尽力伸出两只手臂还是摸不到两边。有的石头刚好踏上一只脚,用劲摇晃着,牢靠了再迈出另一只脚。不论是大块石头,还是小块石头,岁月和河水已把它们牢牢钉固在各自的座位上,你放心向前迈。不论是躺着的大石头,还是斜靠的小石头,满河床的大小石头都是圆光溜滑的,河水和泥沙已洗磨了石块的棱角。同行的一位朋友说,人活得有岁数了,经历的事多,也像这河里的石头变得没有棱角了,圆润了。

大块石头与小块石头在它们的互相依靠中,给大山流下的泉水留有通道。这些通道像人体的血管和脉络,布满河床。涓涓细流,清澈透明。遇石拐弯,遇氹回旋,静静地悄然地流淌。伸出两手,捧一把河水洗脸,清凉透遍全身,疲惫顿消。突然,有朋友发出惊叫:“有鱼,水里有小鱼。”我们如同孩子般嬉戏,从这块石头跳到那块石头,追着小鱼捉。小鱼一会钻进这条石缝里,一会躲在那块石缝下,和我们捉迷藏。鱼没有捉到,满河荡漾着欢乐的笑声。

我记得孩提时代,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小河横着。也是雨水季节河满水,秋冬季节河床裸露。河上有一座木桥,干涸季节,我们往往不走木桥,而是从河床走过。我们觉得特别有趣味。有一年秋季发水,木桥被冲垮。父亲背着我趟河上学。膝盖深的水,父亲把裤腿挽得高高的,我以骑马姿势坐在父亲的肩上。走至河中间,父亲突然一个趔趄,我的重心往前倾斜。父亲半跪姿势在水里走了两步站稳了,没有倒下,我的重心又回到了父亲的双肩上。还好,父亲的脚崴了一下,受点轻伤,只是裤子全打湿了。父亲告诉我,脚下一块石头被水冲击松动了,有点打滑。

“继续前行喽。”林场的朋友大声吆喝。我抬头往前看,满河的石块像精心铺就的石阶,小河通往大山的心脏,我们正拾级而上。我们站在河床,两边的高山愈彰险峻、伟岸,直刺苍天。连绵的大山被黛绿和枫红两色交替相染,层层叠叠。偶尔一抹淡淡的白云从山腰飘过,更显出妖媚。大自然的神笔把山描绘得如此壮丽。

我伫立在一块大石头上,仰望天空,湛蓝湛蓝。感觉这大山的天空比城里高旷,比城里苍茫。小河两边的高山把天空剪出如仙女的飘带,向远方飘去。突然一声雁叫带出一排“人”字大雁。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想起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我们在河床溜达了大约两公里,林场的朋友给我们在小河边的一座木质结构的小屋里安排了中餐。木屋的主人是一对六十开外的老两口,子女都到山外的城里打工去了,老两口守着河边的木屋,接待进山的游客。

我站在木屋前,久久注视着眼前的小河。因为有这一河床的石头,才有床面的踏实,才有大山的厚重,才有河水奔腾的多彩,才有满河的欢声笑语和无尽的雅趣。

湖南之行

文/大海

几经变迁, 机缘巧合,终于于2011年9月11日下午抵达鱼米之乡——湖南。踏入湖南,对于我这个旱鸭子来说,真有点目不暇接!那个热劲、那个悠水、那个灵气,还有那绿的似乎要滴下水珠的大片植物,这些都足以让人感慨和痴迷。

(一)韶山

韶山,是伟人的诞生地,也是伟人童年的生活之地,我仰慕已久!

驱车经过橘子洲头时,遥望橘子洲头,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秀美的湘江水,青幽幽,荡漾漾,像是伸出修长的胳膊,合抱着橘子洲头。虽然现在已没有了黄登登的橘子,但橘子树仍在。这里,有伟人恰同学少年的鸿鹄之志,激励着一代代人;也有一群拳拳报国之心的声音回荡,让无数人久久注目而流连忘返;更有被湘江水沐浴和造就的先驱者们的足迹,让后人们沿着其足迹前行。

享受了湘江水之柔美,领略了橘子洲头之传奇,感受了恰同学少年之伟岸!趋车来到约100公里的韶山。进入韶山,竹子的清秀,稻子的花香,河水的清澈,荷花的艳丽,鸭子的嬉闹,似乎勾勒出一副富有传奇色彩的山水画,让游人目不转睛,肃然起敬。

来不及欣赏山水画,我来到伟人的铜像前。据导游介绍:伟人铜像在运往韶山途中,经过井冈山山时,忽然抛锚。井冈山人说:伟人在井冈山干革命,舍不得井冈山,让伟人留宿一夜。第二天,伟人铜像启程,当伟人铜像到达韶山时,奇迹出现了:日月同天而辉,菊花朵朵盛开。此时,我为日月同辉而感动,也为韶山造就一位伟人而自豪!我站立在伟人铜像前默默许愿:中国会好的!仰望伟人铜像,吟诗为证:

韶山行

气宇眉间藏宇宙

宽阔胸怀揽明月

手握马列救中国

鞠躬尽瘁为人民

挥手告别伟人,离开韶山。我坐在车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忽然想起曾经游览赤壁,觉得不为赤壁写点什么,也是遗憾,故写下:

怀古赤壁

立足赤壁,

多少英雄豪壮过,多少文人挥豪墨;

怀古赤壁,

多少时代人寰,激流湘江沉淀;

问何人力挽?

看韶山伟岸! (二)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苗家寨。

古城依沱江,沱江亦秀美。

沿着不平的路,驱车前行,有点颠簸。无聊中,真有点扫兴。于是,我问导游:凤凰古城有没有传说中的凤凰?导游是个土家族女人,个子小,身体单薄,远看上去像小人国里的人。眼睛里透出几分机灵,皮肤很白,声音轻柔。也许,我的发问太突然,问题太唐突。她搔了搔黝黑而发亮的头发,笑着说:没有,传说是麒麟,后来演变成凤凰。我明白了:凤凰古城说凤凰,其实没有凤凰!大概是因为凤凰美丽而变更的吧!我坐在座位上,感觉乏味,想起郭沫若的《凤凰涅盘》,我想:与其进入凤凰古城,不如想想郭沫若的这首诗歌。

等到游完古城,我有点不舍。美丽的凤凰古城,传奇在巷,美丽在沱江。

幽深的巷,窄窄的,是用各种石头片铺成的。走在上面,如果你仔细听脚步经过的每一片石头,似乎每一片石头都有一种声音,奇妙无比;倘若你有心,你用脚尖快速点击石头片,你就会感觉很神奇,似乎这些石头片构成一副乐器,奏出了现代乐器无法奏出的古音乐。要说巷深,那可是一眼望不到边;要说诱人,那可是左右依恋走不完。

我走在巷里,被巷里的神奇和迷人所吸引。此时,我想天不作美,倘若今天下雨,我会打一把伞,独自一人行走在巷里,雨声、雨打伞的声音以及我脚步点击石头片的声音汇集在一起,一定很迷人,很动听,很感染人。

沱江的水,清幽淡香,清澈见底。夜晚更美,沱江两岸红艳艳,夜景似宫殿,花城文学拾不完!

石头下的秘密

文/马圣韬

今天,阳光明媚,天气倍儿好。我突然有一种想到野外寻找“宝藏”的冲动。还等什么?出发!

不久,我便来到一片小池塘附近,四周的草地经过一个冬天的洗礼,显得绿油油的,散发着浓郁的春天气息。一棵大柳树下,静静地躺着一块灰色的大石头。透过繁茂的枝叶,阳光斑斑驳驳地映照在石面。

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我,让我超想探寻这石头底下的秘密。心动不如行动!“一、二,嘿咻!”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掀开了那块大石头……啊,石头下面潮湿的泥土上,一群蚂蚁正在东窜西逃呢!看它们那惊慌的样子,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了一般。咦,那一粒粒白色的东西又是什么?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还没有孵化的蚂蚁宝宝们。这时,刚才慌了神的蚂蚁们淡定了许多,它们忙碌却有序地把蚂蚁宝宝们顶在头顶,举家迁移呢。一会儿,它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可急坏了我。“不要逃跑,快告诉我泥土里有没有宝藏?你们的蚁后又在哪里?”我一边大叫着,一边用木棍更用力地拨弄着黑黑的泥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这时,几只西瓜虫和一只深蓝色的小甲虫,不知从哪里一下子冒了出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甲虫慌慌张张地展开小翅膀飞向了空中。“胆小鬼,又逃跑!”我有点扫兴地说。我只能追逐那只没逃远的西瓜虫了。我跟上了它,一边伸手去抚摸它的小身体,一边温柔地对它说:“乖,不要逃跑,不要害怕!”没想到,西瓜虫的胆子更小,身子一团,把自己变成了圆圆的小“西瓜”滚跑了!

此时,我寻找“宝藏”的热情更高涨了,我挖泥土挖得越来越起劲。可是越往下挖,野草的根就越多,我也就越难挖。就在这时,一只小青蛙三爬一蹦地来到石头边。看看这个自投罗网的家伙,我兴奋得哇哇大叫。小青蛙好像一下被我吓蒙了,晕头转向地跳向小河边。它笨笨的样子把我逗得哈哈大笑。突然,我发现它身后居然还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呢!原来,这只青蛙是刚从小蝌蚪变过来的,还是个“小小少年”呢!

野外,在灰色大石头下面,竟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居民”。它们共同拥有着一个大家庭,各自静悄悄地生活着。我发现原来它们就是大自然最美的“宝藏”!

家乡石林

文/陈灵艳

我的家乡在石林,这里有迷人的风景,有古朴的民族,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举世闻名的5A级风景区。因为石头多得像森林,所以叫石林。

石林的石头千姿百态。一走进石林,映入眼帘的都是石头,大大小小、高高矮矮,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才钻出地面,有的像可爱的小狗,有的像巨人,有的像威武的狮子。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据说火把是彝族祖先为了驱赶野兽,驱寒取暖而采取的方式,自古至今一直保持着,每年的农历6月24日都过火把节。这一天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小孩老人,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去看斗牛、摔跤、跳三弦等。晚上城里举行火把晚会,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火把成了火的海洋。天空中焰火绽放,五颜六色,让人流连忘返。

石林除了秀美的石头,还有四大土特产:卤腐、蜂蜜荞巴巴、民族刺绣、骨头参。

我爱我的家乡——石林。

石头垒起的家园

文/陈学现

沿着弯弯的山路,穿过田田的荷塘,越过一排精致的木屋,便看到一座造型别致的石砌方柱其上嵌四个青石磨盘,镌刻“石舍人家”朱红大字,未进山村,就让人有别开生面的感觉。

“石舍人家”是南召县小店乡山底村的一部分,村子不大,如今却已远近知名。相传,山村有上千年的历史。西汉末年,刘秀刚刚起事时,到这一带来访二十八宿之一的邓禹,不想被王莽追上,眼见有杀身之祸。这时住在附近山洞里居住的狐仙,把刘秀伪装为一堵山石,骗过了王莽。后来刘秀坐了天下,封这里的狐仙偷鸡吃粮永远免罪,并把那个山洞命名为“仙居”。现在,仙居洞仍在,一座酷似刘秀的天然石像,仍酣然躺在村前的山崖上,让这座小山村愈显神奇。

山底村的先民,一定是因了这绝佳山水,秀美风景,才以柴草为扉,立石为屋,扎根于此,繁衍生息的吧。世人皆爱美景,古今相通。近年来,时常有寻古觅趣的游客来此,“石舍人家”在游客里渐成雅称和美誉。

进得村子,看四周山色秀丽,嘉木葱茏,清流环绕,潺湲不绝。村边有一方清潭,唤作“龙潭湖”。龙潭湖水平如镜,微波不兴,几名村妇蹲在岸边浣濯捣衣,谈笑说闹。山环水绕间,龙潭湖像一颗熠熠闪亮的明珠,让山村更加奇妙灵动,风光旖旎。

进入石头围裹的世界里,感觉时光一下子慢了下来,仿佛迟滞在一个梦里,停留在千年前的某一时刻。几头老牛横卧在村中的小树林里,悠然地品咂着生活的艰辛与滋味。一老农挑着一担装满白菜的箩筐,慢悠悠走向巷子的尽头,似是要走向时光的深处。人们在门前的空场里,或坐或站,安闲而宁静。几位老人蹲坐在石头墙下,抽着烟杆,谈着农桑,任由冬日的太阳在身上镀下厚厚的暖色。一副老旧的碾盘停放在门前,有人用力推动着石磙,吱吱呀呀地转动,声音传遍整个村庄。

村里的房屋依坡而建,显得高低错落有致。村里的老人,抖动着花白胡须,讲述着打造石屋的艰难,从山上开采石料建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贫穷的岁月里,那满山的石头,就是全村的财富,很多的生活用具都可以用石头做成,如石屋石院、石路石桥、石磨石凳……望着眼前用石头垒起的家园,让人不由地感喟起石头的伟大,感喟起山底村人祖祖辈辈生存的韧性和耐力来。

踏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我们像游鱼一样快乐地穿梭在窄窄的石头小巷,像寻宝一样惊奇地探访每一座石头建筑。此时,置身于朴拙而又空灵的石头村,一时间仿佛行走在梦幻中江南悠长而又宁静的巷子,依稀听得见历史在人世间过往的足音,让人陡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不由想象:若是在一个飘雨的清晨,抑或在一个日落的黄昏,和心爱的人一起在这里携手漫步,共度生命里最悠游愉悦的时光,该是件多么浪漫而又惬意的事情啊。

天地悠悠,岁月静好。石头村静默在深山里,伴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时间的长河里,安然而立。而今,以它古拙奇绝的神韵,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来这里寻幽探胜,寻找生活的哲理和艺术的灵感。而这里还有多少故事,多少传奇,在等待我们去寻找,去打捞,去体味……

粉墙

文/朱秀坤

粉墙黛瓦油纸伞,流水小桥采莲舟。古典的江南,总少不了一面白粉墙,上面爬了绿绿苔痕,一架蔷薇蜿蜒而上,开出清新明丽的花,一位穿蓝印花布的浣衣女子提篮而至,款款行过长长雨巷,复又不见。文人墨客见了,便痴,摸出一管狼毫,三下五除二,墙上就是一首龙飞凤舞的格律诗。摇头晃脑后,隐进幕后,走进泛黄的书页。那诗,不管是题在都城南庄、临安客栈还是西林寺或黄鹤楼的墙上,后来都成了风流千古的名句,如“人面桃花相映红”,如“山外青山楼外楼”,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以及“烟波江上使人愁”可不都是写在粉墙上的,稍读过几天书的谁不是张口就来?尤其《黄鹤楼》一诗,据说唬得大诗人李白都自叹弗如,说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也算诗坛公案了。

古时,白粉墙怕是极好的题诗笺了,比上佳的生宣熟宣都强。眼前景、胸中志、无法释然又急需表白的情怀,或者愤世嫉俗亟待宣泄的感恨,略一沉吟,乘着酒兴,饱蘸浓墨,挽起袖子,急急草就。扔了笔就算是发表,也不要稿酬,大笑而去;亦不管店小二如何处置,更遑论是不是言论自由,只要自家开心,一时兴起,酣畅淋漓也是快慰——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可不就是这样的。最令人伤感落泪的一首诗至今还在绍兴沈园的一面粉墙上。陆游与唐琬,同一阙“钗头凤”,一个写: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一个写: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一个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一个是: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凄凉深情、幽怨无奈的诗句,越过粉墙,仍能让人读到彼此相望却无言以对的两双泪眼,如此心痛到泣血的悲情往事,又岂是一面粉墙可以承载的。

若干年后,写诗的多转入地下,粉墙上也就是伟人语录了,一律是加粗的仿宋体,“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或“农业学大寨”之类,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巨大的惊叹号,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印记,在一些古镇景区的粉墙上已显漫漶,让人感慨。

粉墙是一幅画,吴冠中画过太多,墙上有窗,墙下有柳,柳外是舟,舟上歇鸬鹚,那是最美的江南。粉墙本身亦可作画。江南人家的雪白灶壁上就要画上年年有鱼、喜鹊登枝、凤穿牡丹、竹报平安之类的吉祥图案的。而上海金山区的枫泾镇中洪村,家家粉墙作画,户户浓墨重彩,将农民的愿景、乡村的风情、五谷六畜、人情世故全都搬上了鱼鳞瓦覆盖下的白粉墙,且构思新颖、造型稚拙、色彩明快、设色大胆,饱含生活情趣,独具江南风韵。也有不作画的,高高的白粉墙,就让它空着。在黄山脚下、皖南山区,那些刷得洁白的墙壁绝不作丝毫粉饰,任由它亭亭翠竹、寂寞群峰、横斜梅枝与暮归牛羊投影其上,印出一幅幅剪影似的水墨画。那是自然的光与影在作画了,让人蓦然领悟,艺术就是拓下真的、换上虚的。

如果说,粉墙是诗意的、艺术的、雅致的,那么相对朴素而土气的泥巴墙,则更加民俗化与原生态。茅草檐,檐下窗,窗上是大红窗花,土墙上挂了一穗穗金黄老玉米,又牵牵绊绊悬上若干红辣椒、蒜辫子、腊肉与咸鱼,墙下还有草垛、农具、独轮车、觅食的鸡、聒噪的鸭。泥墙上密密麻麻的小眼儿全是野蜜蜂钻出来的家,一片嘤嘤嗡嗡,全是生机与热闹。更喧闹的是墙角的扁豆藤,藤上还有蜜蜂在花丛间飞舞。花下就是老母亲,带了小孙子,精心绣一幅鸳鸯戏水的枕套,为待嫁的小女儿准备的——如此泥墙,哪怕俭朴直白,但一片生机满眼风光也让人倍感亲切与温馨。

还有石头墙,富春江畔的那些美丽小山村,到处是石头屋,连路与窗也是石头砌的,还要雕出花纹、拼出图案,以强调美感。几日雨后,丝瓜攀上石墙,那石墙更显温润,感觉冷硬的石头也是多情的。若遇冬日下雪,墙上一片白,苍莽天地间,石头村,石头墙,炊烟袅袅,柴门犬吠,更具一种无法言说的苍凉之美。

粉墙诗意而清秀,泥墙质朴又浑厚,石墙则是坚固苍老的。无论哪一种墙,只要有了历史有了岁月的味道,盛得下家与亲情,最好还有几分雅意,都能让人打心眼里喜欢。

红石板房

文/王金平

从邢台市出发,向西70公里,当翻过清沙坪的山页时,便能看到右边挨着公路的山沟里,一个绿树掩映着的小村庄,绿阴中透出一片片红红的石板房,一排排一队队,有的四合方正,有的错落有致。

这便是贾庄村,属于浆水镇的一个自然村落。

一直以来,这里的苹果、板栗等多种山货闻名于世,可我这个在这片热土上长大的贾庄人,留在记忆最深处的,不是柿饼的甘露,不是核桃的浓香,也不是山枣的酸甜,却是矗立在这片土地上的红石板房。每次回到老家,我总为它们的简陋和古朴而激动不已。

红石板,是用大山上的大块石头、用钢钎小锤叮叮当当打凿开来的。这些太行山脉中的大山,就由红石头构造而成。其实,看上去一块块巨大的石头,都有一般人没有观察到的纹路,石匠沿着纹路把巨石一层层剥离开,形成一指厚、两三尺高、五尺长的红石板。刚凿开的红石板,六面都泛着崭新的光芒,用小石块一敲,都会发出金属般清脆的声响。开凿石头也大致如此,只不过面积小一些,厚重一些。这些红石板和红石头,几经周折运回村里,便成了修盖房子的主要原料。

盖红石板房的过程,既简单又复杂。打好地基以后,挑那些大小相同的石头,由石匠把每一个石面敲凿得平平展展,把每一块石头支得牢牢实实,形成外墙,同时垒起来的,还有一层里墙,用的则是平时在山坡或河里捡回来的石头。这样,整个墙体就建造完成了,这样的墙也格外结实。垒好四面的墙,便开始上梁、上檩、上椽,整个房顶搭成一个人字型,之后上苫板或者苇箔之类的东西,再在上面摊一层泥。最后,就轮到上红石板了。现在,多用滑轮架子,而早先人们使用原始的办法,在墙上斜靠两根木杆,把沉重的红石板担在上面,下面的人朝上推,上面的人用绳拉。弄上去的红石板,从底层往上铺,两边都是斜面,只有顶端是平的,红石板之间连接的地方,再盖一块合缝。盖房的整个过程单调而劳累,特别是主家,要准备好各种用具,管好用工的一日三餐。

红石板房不惧雨雪冰封,更不惧风吹日晒。收获的季节,是各种瓜果和粮食最好的晾晒之地。每到秋天,村里的个个房顶上,垛满了玉茭穗子,摆满了红柿子,使这里构成了一幅红红黄黄、别具一格的色彩世界。

住在红石板房里的人,性格与红石板房一样纯朴和坚强,说话不会绕来绕去,心直却口慢,简单而自然。作为一个从贾庄走出来的人,对贾庄人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就像红石板房的墙一样,既厚道又朴实,既坚强又纯粹,无论岁月多么无奈,日子多么难熬,他们总是慢慢应对,总能默默承受。

在村里,我家的红石板房依然保存完好,那是父母留下来的一座漂亮的四合院,一座标准的太行民居。这房子是父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节衣缩食,分几次才修建而成。对红石板房情有独钟的父亲,退休后,把原有的洋灰房顶,彻底改换成红石板房,就连院子也都铺成了红石板。对扇木门,格子木窗,屋门和院门的台阶,都是整块的长石条。

浆水、冀家村、路罗、白岸……这里的老百姓依附于太行山,这些村村落落,都成为风格独特的太行民居。

其实,红石板房是最具环保的建筑,它完全来自于自然,一旦房屋被推倒,又全部还给了自然,对自然没有一点损害。可在有些人眼里,红石板房是贫穷落后的象征,建火柴盒一样的水泥房才具现代特色,因为它能装修得很豪华,并且能搬进看上去非常洋气的家具。所以,一些“时尚”人,开始在这些村庄建造和城市一样的水泥房,由此带来大量的污染和垃圾。还有一些人,打着建造新农村的招牌,把那些红石板房一座一座拆掉,换成水泥磨就的高楼大厦。

在这里,我要发出沉重地呼唤:请不要再侵害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了!

你看,那些在自然中取来的红石头、红石板以及泥土,保暖隔热效果极佳,房屋里冬暖夏凉,且具有防核辐射的功效,只要椽、檩、梁不被腐蚀,可保持千年不坏。况且,这些风格独特的太行民居,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太行文化,应该加以保留和保护。

意象乡村

文/雪花的快乐

季节轮回的幅度一如既往地呈现出正常的弧线,美丽的季节里收获窗几明净的惬意。干净的天空下万物纯净无比,干净的风,干净的云,干净的枝条伸展出六月里引人流连的清爽。

一份好心情,悬挂在枝繁叶茂的树上。六月的空气中,偶尔流淌出一丝丝甜蜜和一缕缕遐想。风从身边路过,微笑与欣然一起和着岁月的节拍摇摆。

几场雨的降临,令花儿开出了香,鲜出了妍。一场雨和另一场雨的抚摸,揉碎成遍地的花语,布谷鸟驾着轻盈的风,一路自南向北飞翔,啼叫声声中,青梅散发出了酸酸涩涩的味道。

雨后的新绿,在阳光下静静地氤氲着。触目的绿野,宛若一幅幅干净无暇的绿油油的图画,安静地躺在滇西北土地的脊背之上。

田地里,秧田正在安详地吸允着前天夜里新下的雨水,正茁壮成长的玉米苗,在阳光下的风中锻炼着自己渐渐粗大的腰肢。各种果实,在枝头叶间隐含着笑容审视乡间百态。

美丽的心情,从一棵树辗转至另一棵树,从一株小草流连至另一株小草。逃离歌舞升平的喧嚣,这里定然可以成为一方远离世俗的净土。

远处近处蛙声一片,间或不知名的小虫也耐不住寂寞掺和几声,心情就不由自主地平静了下来。乡下的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清香,乡下的田间地头一切都显得安静祥和。饭后在这样的环境里悠然漫步,那是一种通体泰然的享受,那是一种身心释放的快意。

河水走过,石头依旧干净地保持静默。关于流水和落花的故事,关于河里各种小动物之间的秘密,石头是最最直接的见证人。但石头就是石头,依然恪守着最纯真的风格,从未曾泄露过。

池塘安静,再安静一些的是池塘里的水。鱼的心事始终是透明的,浮上来又沉下去。而藕把根扎进泥里,通过一些必要的转折,试图接近大地深处的秘密。

各种颜色的花儿同时鲜妍,红橙黄绿青蓝紫竞相绽放。姹紫嫣红的各色花开,打造出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盛大舞台,你、我、他,甚至万物,都是这个舞台中心的主角。

饱含水分的各种果树,花果累累,把这个夏天的内在,支撑得严严实实。待到金秋,这一枚枚果实就能蜕变成为一张张圆圆的笑脸。

不安分的野生菌,耐不住寂寞从山间土里悄悄地探出了脑袋,一时间餐桌上就多了一道特色的山珍,还有一些从山里捎到了城里,于是城里的餐桌上也就多了一味乡下浓浓的情意。

乡下的六月,到处流淌着蜜蜜的夏意。走进乡下,干净的空气和满目的翠绿能让您寄身自然,走进乡下,淳朴的民风和浓浓的热情会让您流连忘返。

我看见了水杨树下泥泞的往事,暮色苍茫中牛背上牧童执起的柳条,正在乡间的路上演绎安详阜足的和满景象。老水牛悠闲的尾巴,把夕阳渐渐地赶下山头。

走进乡间六月,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六月晶莹滚动着的露珠里若隐若现,走进乡间六月,一幕幕动人的情节在蛙声里羽翼丰满。

大山里石头唱黑歌

文/谢泓

黄龙,原名叫黄龙乡,撤乡并镇后并入户垣镇,叫黄龙社区。

黄龙是单位的扶贫对象。农历三月,风和日丽,一行人奉命去那儿,检查扶贫任务落实情况。车子在曲曲弯弯的地方水泥道路上行走,十一时许,到达目的地。一下车,社区领导们就高兴得迎上前来,嘘寒问暖,热情劲儿,让人联想起国家元首出访时受到的隆重礼遇。

紧接着便是听汇报,社区主任蒋国智,风风火火的中年人,能说会道也实干,经常在社会上跑,是个人才。尽挑些让人听了就从心底里舒服的好听话,不停地夸我们单位扶贫工作做得如何好。细一想,也没越外,为群众办了实事,群众用朴实的语言作答谢,也不为过啊。农民最讲实惠,也讲感情,更感恩党的惠民政策。那一席感激话,至少能拉一农用三轮车吧。

说着就提起当地一座宝山来。在他热情相邀下,我们一起登上那座山。整座山浑然一体,黑黝黝的,仿佛某超大型钢铁企业的杰作—用了无法计量的钢水浇铸成一座钢山。那石头黑得像煤块一般,敲起来如同罄一般悦耳中听。说是他们招商引资,与福建客商已经谈妥开采协议,那沉睡了不知多少万年的乌黑石头,猛然间就惊醒了。说到此,便来了一段小插曲:前一向,那小客商捷足先登,小试牛刀,将那石头分割成方砖一般的立方体小块儿,叫做文化石,卖给一家私人装饰公司。一块石头30元,小客商仅用切割机和锤子两样工具,每天不多不少,正好生产二十块儿。完成当天的生产任务,时间还早,洗个澡,换上一身休闲装,领上“临时女秘书”这山逛荡,那山玩,如同活神仙一般潇洒,令多少黄龙人眼红!

想想看,黄龙的小伙子们千里迢迢去南方打工,南方人却不远万里来到穷山沟里掏宝。傻子也会算账,人家这不是躺着挣大钱吗?一天六百元,一月至少也挣他一万多,何况仅仅一个人,又不见得多忙多累!过一向,大型设备安装到位,一旦响动起来,每天净收入将以千万元作计算!聪明的南方人,鬼一般精明,魔术师一般会变戏法,生财有道,致富有经。祖祖辈辈生活在一座山上的黄龙人,怎么就没发现这天大的财富呢?

我悠悠地呆想,如果用这乌黑石块与汉白玉石材按一定比例搭配,合成一体,为某个曾改变过历史进程、至今仍然被史学界争论不休的人物做墓碑,不失为一大创意!

顺手捡起一块下角料,试试锋利的棱角尖刃,就联想那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人。半坡人若能得到这样一块类似数千年后的铁器一般宝贝,真不知高兴成啥样子!不用“自将磨洗认前朝”,终究当时的物质文化生活,尚未达到让他们吟诗唱句的地步。刚刚摆脱了茹毛饮血的人类祖先,若用这般利器去狩猎,去农耕,去捕鱼,去斫木砍树,搭建茅屋,进行生产,肯定是事半功倍,收获颇丰,新石器社会的进程将会极速加快。

……恍惚间,一只麋鹿在狂奔,半坡人正是用这石块做成的箭头,屏气瞄准引臂拉弓,嗖一声!麋鹿应声倒下,一大群腰系兽皮的半坡人蜂拥而至,用锋利的石刀,剥皮割肉,围成一团,篝火烧烤,不分男女老幼青壮,一起分享起狩猎成果。

时光的影子如白驹过隙,就这样穿越时空,映射在财气颇壮的黑山幕墙上:外出打工的众多农民朋友,正在回家的路上,不久就会回到自己家园,踩在自家的石头上,唱自己的歌,终究自己的石头在唱黑歌啊。

这石头,沾尽了黑的光,唱出了黑的曲子。这曲子,也许一直会唱到地老天荒。一座山,那么大,愚公的子孙后代们,让其焕发青春的时代已经来临。商洛山里,肯定到处有宝藏,专等有心人去挖掘。

蒲公英的思念

文/雨夜风铃

有一个晶莹剔透的石头,静静的躺在无人的荒野,日复一日的孤独,年复一年的期盼……

它安静的等待,等待曾经那样清晰的烁痛他的心。

一天,风把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悄悄吹落在他的身边,石头开心的移动泥土,给那颗小小的精灵安了一个家……

几天后,一片嫩嫩的叶子探出了头,石头欣喜若狂,他轻轻的把一滴泪洒在了那片叶子上,叶子在眼泪的滋润下,快速的变大,变多,一片,两片……

日子一天天过去,石头每天都守在蒲公英身边,晴朗的日子,他们一起在微风中嬉戏,落雨的日子,他们一起聆听雨的呢喃,刮风的日子,石头会用尽全身力气,把蒲公英藏在身后。

那一年夏天,天气非常干旱,地上都裂开了大口子,蒲公英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得到雨的滋润了,她奄奄一息倒在了地上,石头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可是他也好多天没有喝水了,酷热的阳光榨干了他身上所有的水分。

夜深了,一轮圆月轻轻的铺洒在大地上,四周一片寂静,石头看着睡去的蒲公英心里非常难过,他轻轻的用干裂的唇,吻着蒲公英,丝丝血迹悄悄渗入蒲公英的心里,她醒了,慢慢的直起了身子,哀伤的看着石头,石头也用爱恋的目光看着她,那眼里的温柔宛若湖水……

就这样,石头在每个白天都把蒲公英藏在自己的影子里,任恶毒的阳光烤在自己身上,他的汗滴一滴一滴的滴在蒲公英的根上,晚上,石头再用干裂的唇,浸泽蒲公英的全身,血水和着泪水,流在蒲公英的心里。

一场雨过后,蒲公英终于活了过来,石头却在那一段日子消瘦了一圈又一圈……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蒲公英正沉静在石头讲的故事里,突然,一把锋利的铲子连根挖走了她,没等她反应过来,就被一双手放进了一个篮子里,篮子挂在一个单车上,一双脚踩着车子就飞一般的向前奔驰……

蒲公英声嘶力竭的喊着石头,石头用尽全身力气追逐着那飞驰的车轮,可是回答她的只有冰冷的风声,留给他的只有那越来越远的背影……

从此,蒲公英被移在了一个豪华公寓的花圃里,那里百花争艳,喷泉缭绕,鸟语花香,可是蒲公英却不快乐,她每天用忧伤的眼睛看着别人的欢乐,每夜用沙哑的声音,唱着石头唱给她的歌,她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疯长,疯长……

从此,石头又开始了寂寞而又漫长的等待,风卷走了他的期盼,雨淋湿了他的思念,季节风干了他的眼泪……

月落泪,花悲凉,风呜咽。

秋天终于在无数个日子的煎熬后,悄悄的红了花圃里的枫叶,秋虫也停止了鸣唱,在那个月圆之夜,一股风吹来,蒲公英放飞了自己所有的种子,他们顷刻间飞遍天涯海角,每粒种子都谨记妈妈的嘱咐,一定要寻找到那块石头……

天凉了,大雁南飞,带来南方的消息,没有石头。

落雪了,雪姑娘带来了北方的消息,没有石头的踪迹。

春风来了,带来东方的消息,找不见石头。

一声惊雷,带来了西方的消息,亦是没有石头……

蒲公英无力的垂下了头,又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蒲公英微笑着放飞了自己,因为她梦到了奈何桥上有颗晶莹的石头……

其实,蒲公英不知道,就在她离开后不久,发生了罕见的山体滑坡,石头永远的被埋在了地下,若干年后,因为一个路政建设项目石头终于脱离了埋葬的土壤,他奔走在河流里,游走在大地上,流浪在风里雨里,终于,有一天他被装进了粉碎机,成了一块块小石子,就铺在蒲公英住的花园旁边的路上,他天天看着蒲公英,蒲公英却再也无法认出他了……

石头

文/温暖

我现在开始为一块石头担心。它就坐在茶几上那个鱼白色的盘子里,有一汪水和几颗小草陪伴着。

它当初的渡口在哪儿无从知晓,而今的岸就是这只玉色的盘。

我见过很多石头,山上棱角分明的很多,小的被走山的人踢来踢去,大的呢人们能绕开的就绕开;也见过被流水打磨过的圆滑的石头,水草缠绕、鱼儿蝌蚪相伴,间或一条渔船经过,还有鸬鹚呼唤,其乐融融。它们知道自己的宿命就是与身边的朋友不离不弃,并且可以缓慢地奔跑。

眼前的这块石头,从某一天被一个人捧回家,就成了静止的,无言的。不知道它还能不能梦到远方,梦到一条条渔船,梦见风的语言摩挲着它外表的坚硬?石头很多时候是柔软的,它能准确地说出盐和雪之间的区别,准确说出被风划开的口子有多长多深。但是石头从来不说痛。

它说西西弗斯巨石也有磨成粉末的一天,它会喊痛吗?

其实,在有限的生命里,人人皆过客。都在漂着,漂着。凭着或坚韧或愚顽的一股子气,追寻着自己的岸,或者自己独立成岸。

打水漂

爷爷、奶奶住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房屋的后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人们称它为“清水河”。爸爸常说,那是他和幺爸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还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爸爸以及同样回老家探亲的幺爸一起来到清水河边散步。深秋的清水河景色宜人,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波光,几只美丽的白鹅在水面悠闲地游来游去,隐隐约约看着好像公主一般,一幅漂亮的山村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

河边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随手拿起一块蓝色的石头,对爸爸对:“咱们来比赛,看谁掷得远。”爸爸回答:“好!”我用尽全身的力气,使劲一扔,石头在空中旋转几圈后“砰”的一声,重重地落入了水中。爸爸却来了个优美的动作:他侧着身子,轻轻地一甩,石头竟然贴着水面翻飞、跳跃,忽儿钻到水里、忽儿又冒了出来,好像武林高手在练“水上漂”,水面上留下了一串又一串的涟漪。爸爸的这一“绝技”,让我钦佩不已。幺爸见状,也随手扔出一块石子,居然也扔出了爸爸那样的“绝活”,真是不可思议。爸爸说这叫“打水漂”,是他们小时候常玩的一种游戏。我心想:怪不得石头要贴着水上漂呢!我提议:“你们来比赛打水漂,我来当裁判。”话音刚落,爸爸又扔出了一块,这次石块在水面颠、颠、颠、颠了七下,最后终于钻进了水里。幺爸也不甘示弱,轻轻一扔,石块贴着水面居然飘了九下,飘得更远了……他们俩谁也不服谁,水面上不断传来啪、啪、啪的声音,岸边荡漾着吆喝声、欢笑声……一旁的我看得心痒痒的,就缠着要他们教我,在他们的悉心辅导下,不一会儿我也学会了,于是我就成了爸爸和幺爸的挑战对手……

河水在荡漾,石块在飘飞,欢笑声在河岸回荡,爸爸和幺爸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美好时光,我的心情也是那么的欢畅。故乡,虽不富裕,却让我们那么难忘,那么神往……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文/曹树花

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日子里,我有幸随“万里茶道·史海寻迹”《尚义文化》系列文化采风活动小组走进石人背,即刻被石人背地质公园的景致所倾倒。

我生在小山村,对石头并不陌生,但是,当我看到石人背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竟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目睹这些石头神奇的场景,对大自然肃然起敬,不敢有半点造次。

石人背是由一对大人背着小孩的象形石而得名,有老虎圪洞、石人背神泉,峡谷、骆驼石等组成,是2500万年前地震断裂时自然形成的象形石群,这里奇石林立,千姿百态,各种石头皆有形状,或圆或方,或片或柱,大石如磨,小石如豆,嶙嶙峋峋,举目可寻,石人、石马、石象、石蛙、石鼠、石龟、石柱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有的桀骜不驯,有的饱经沧桑,有的憨态可掬,有的顽皮淘气;有的好像在仰望蓝天白云,有的似乎在低头沉思,有的犹如一位美丽的俏佳人托腮妩媚,让人流连忘返,不肯离去。每一块石头都卓尔不群,绝世而独立,宛如一幅生动而跳跃的画,一曲美妙而悠远的歌。

你看,石蛙蠢蠢欲动,灵气十足;石鼠长尾翘脑,搔首弄姿,左顾右盼,似觅食,似贪玩,似跳崖;石象跪地休息,闭目养神,安详沉静;还有那只小石狗,规规矩矩的卧在主人的脚下。驻足于“塞外石林”间,凝视着齐刷刷排列有序的那些六棱石柱,是大自然风雨雷电的磨炼,还是人间灵气的诱惑,“塞外石林”神奇而梦幻,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的空间。那一对石人,既像大人背着小孩,又像小伙子背着媳妇,也像闺蜜姐妹在嬉戏。还有的石头似家庭聚会,如夫妻共餐,像孩子玩耍……天然造化,神态各异,增添了多少情趣,大自然能把山岩镌刻成这般栩栩如生的画幅,怎不让人心生敬畏。

在平坦开阔,一望无垠的“空中草原”,大风中凝望那尊石骆驼,驮着一袋货物,跪望着北方,虔诚无比,风雨不动。传说在远古时期,天下没有食盐,人们无力劳作,苦不堪言,田野荒芜,粮食无收。玉皇大帝得知后,体恤民情,派太白金星率领一路驼队为人间送盐,欲将盐撒入察汗淖尔湖中存储,以供人们长久食用。当驼队到达石人背时,其中一头骆驼偷吃了运送的食盐,触犯了天条,玉帝大怒,将其点为石头,向北跪拜察汗淖尔湖。望着这头石骆驼,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队浩浩荡荡的驼队,一路驼铃丁当,仿佛长河、落日、孤烟就在眼前。

如此美丽壮观的石头、石阵,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似乎天地独佑这片山水,把大自然的万千气象,都凝结在这石头之中,幻化为永恒。每块石头都满携着灵性而来,透出招人喜欢的倩影,都有一个独特的寓意和故事,让人浮想联翩。驻足在这些石头面前,轻抚它们,我有些窒息,甚至有些敬畏。

当地人讲,石人背村里有一眼神泉,四季流淌,村里的人们很少生病,八九十岁长寿者颇多。难道石人背里的石头莫不是与这神泉也息息相关?经年的栉风沐雨,这些石头更显现出它的灵气,坦坦荡荡,丰姿秀美。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劳动者以收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回程的车上,孟老师唱起了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的主题歌,是啊,尽管石头不言,但自有情怀,精美的石头是上苍的恩赐,大自然的杰作,它的美只有爱它,护它的人才能懂……

石头里的鱼

文/任冬生

在玛曲草原,有一户牧民,家里有一根两尺来长的鹅卵石。肚子大,两头尖,像怀胎十月的孕妇。粗糙的表皮好似癞蛤蟆的背。潮湿的青苔,暗疮一样,布满它的周身。

这根石头是他的爷爷从遥远的黄河源头淘来的。在玛曲草原,牧民都要淘来一根鹅卵石。每游牧到一处地方,便要将石头栽进土里,寓意在此扎下了根。

一天,一个路人经过他家,看见了那根栽在帐篷前的石头。那人像是突然邂逅了神灵,满面生辉,扑通一声跪在石头面前,目光直直地盯着石头,神态庄严,一言不发,像是在和石头进行着某种神秘的心灵对话。

牧民诧异地打量着这位行径古怪的路人,满脸疑惑。

过了许久,那路人如梦初醒,抬起头,带着祈求的口吻对牧民说:

你这块石头卖不卖,我愿意出高价,你要多少,我给多少!

什么?牧民一时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路人又急切地复述了一遍。那声音犹如草原上的炸雷,轰地落在牧民的耳心。他一下给震懵了。天下哪还有这等蹊跷的好事!这不等于平地起水、天上掉财吗?这人是不是脑袋进水了,还是存心和我开玩笑呢?他仔细打量那个路人:一副商人行头,钱袋鼓鼓,神情严肃,目光如火,不像是个疯子,更不像是开玩笑!

牧民犹豫了很久,心里的算盘打得劈啪响:这人既然愿意出高价买我的石头,想必石头里一定藏有黄金或比黄金更珍贵的宝物。我要是喊了价,里面的宝物又不止那点钱,我不是亏大了。我何不把它好好保存起来,等以后摸清行情,或是找一个更有钱的人,卖更多的钱,不是更好!

于是,牧民一口回绝了路人。路人走后,他立即将石头从土里拔出来,洗去上面的污泥和青苔,在太阳下晒干,然后用哈达包裹了三层,小心翼翼地藏进自家那口红木箱底,置于高处,每天像祀奉神灵一样祀奉石头。他还严厉正告家人,一定要严守秘密,千万不能走漏风声。即便如此,牧民也不敢有丝毫大意,就连睡觉,也要在箱子和手上拴一根绳子,生怕石头不翼而飞了。

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想买石头的人,又碰见了这户牧民,于是问起石头的事。牧民神秘地说:已将石头清洗干净,装进箱子里了。哪想,那个路人听了却大惊失色,瘫软在地,目光呆滞,像是遭了雷击一般。

怎么了,怎么了?牧民见此情景,心急如焚。

路人长长地叹一口气说:你这块看似丑陋的石头,却是孕育生命的暖床,它臃肿的肚皮包孕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它癞蛤蟆一样的肌体,是为和泥土紧密相生,吸收更多的水分;它遍体密生的青苔,是为保持石头的湿度和温度,给鱼儿生产氧气。可你因一时的愚昧和贪念,妄意剪断了鱼儿生存的链条,将石头装进封闭的箱子里,鱼儿失去了水分和氧气,给活活干死了。世间万物唇齿相依,命运相连。你这样做,不是把生命逼上了绝路吗?

说完便跌跌撞撞地爬起来,丢下丧魂落魄的牧民,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爱石林

文/普晓灵

今天,爸爸带我们到石林游玩。在去石林的路上,我们一家人的心情都显得无比的兴奋,特别是我,心里就像装着一只小白兔一样,蹦来蹦去的。

到了到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石头的森林,石林可真是名副其实呀!

家乡的石林真奇呀!石头的样子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一位年迈的老爷爷;有的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美妙极了!瞧,美丽的犀牛望月、奇妙的阿诗玛、漂亮的莲花池、威武的狮子亭、神秘的石林圣境,都吸引着每一位游客,让人们们大饱眼福。看,这个大石头多像孙猴子!再看,那一对一大一小的石头,像一对悠闲的熊母子,还在散步呢。最有趣的要数猫石和鼠石了。猫石张开大嘴向鼠石扑过去,鼠石抱头直喊饶命。还有一块像人一样的石头,听爸爸说这块石头的名字叫阿诗玛,传说很久以前阿诗玛被山洪暴发给卷走了,她就变成了一块石头等阿黑哥来找她。

家乡的石林真险呀!只见爸爸指着前上方的大石头说:“大家请小心,在你们头上的这块石头马上要掉下来了!我抬头向上一看:“哇!”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石头悬在半空,好像真的马上就要坠落了!再一细看,原来它被两块竖着的高耸的大石块的尖峰托在上空。从侧面看,这石头被稳稳地架在两石中间,根本不会坠落。惊魄未定的我拍拍胸脯,不得不感叹于石林的惊险!

家乡的石林真静呀!在一线天里,有一条幽静的小路,里面黑漆漆,静悄悄的,连走路的声音都像是在打鼓。在天门洞洞口,就感觉有丝丝钻心的冷。进了洞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冷,什么是真正的静。

哦,家乡的石林,你是多么奇妙呀,我爱家乡的石林!

童年往事——孩子和羊的孤单

文/颜破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才会明白形影单只未必就是孤独。

但是在这之前,

我们会在喧闹的人群中迷茫,无助。

儿时家中鲜少养牲口,只因父母大半时间不在家,但后来却不知从哪里买来一只大着肚子的羊,于是,我、弟弟还有羊就被扔在果园中。那时候村子里的果园承包往往是家族性质,比如,这十年承包果园的全是我们本家的爷爷辈人物。而我,就在这片果园中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我是本家中长女,带着一帮弟弟妹妹在果园里穿梭,累了就爬上树躺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就随手摘苹果,大人们总也不担心我们会从树上摔下来。忘了是哪一年,也想不起那是几岁了,那日一切都不一样,果园笼罩着一片阴霾,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神色悲鸣。我拉着弟弟的手,光着脚往果园尽头走去,那一声痛苦的哭喊声将我们定在原地,再也不敢上前。再后来,忘记是怎么回到家里,也忘记又是如何跟在母亲背后急匆匆的走路,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母亲红着眼眶告诉我们,小石头(化名)没了。可我那时还不懂没了就是死了,却也不敢再深问母亲究竟是怎么回事。母亲领着我和弟弟到的时候,小石头正躺在一个小木床上,小木床边围了一圈本家中的长辈,无一例外的都红着眼眶。其中一位长辈看到我想要靠近立即大声呵斥:“快回家去。”弟弟藏到我身后,我再也不敢看躺在小床上的小石头,领着弟弟头也不回的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小石头,你为什么躺在小床上睡着了,你睡醒了咱们再爬树去啊,我肯定告诉你到底是哪棵树上的苹果最早熟……小石头,你可怨我?怨我没有再回头看你一眼,也没有同你道别?

小石头离去之后没多久就到了夏天的尾巴,买来的母羊也生下一只小羊,果园里的大人们依然忙忙碌碌,孩子们也依然在果园里跑来跑去。只是没过多久,母羊就被卖掉了,据说是吃了打过农药的树叶。那段时间,果园里是正在给果树打农药的。母亲只能暂时把我、弟弟和小羊带回家。

母亲让我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去放羊,这对我来说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情。羊群不属于小羊,小羊也不爱青草,只是一声声的咩咩哀鸣。到如今我都记得那个画面,一个孩子牵着一只小羊,孩子望着小羊,小羊望着孩子不懂的远方,一声又一声,诉说着别样的孤单。

不吃不喝的小羊,没过几天就和小石头一样永远离开了我。后来的岁月中,又有了其他的小伙伴,也养了其它的小动物,可小石头和小羊却总在我的童年岁月中鲜活闪烁。

幸福和快乐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终止,周而复始,四季般交替轮回。

关于以后,关于成长,任谁都窥不得天机,测不出别离。

而那些过去了我们却又渴望抓住的,只能在残存的记忆和梦中一次次回味。

草原丝路上的“石头村”

文/亚斌

据目前文献信息及考古资料证明,在中国的北方连接东西方的天然通道——草原丝绸之路有一个节点,康熙四十五年称“四台”解放前叫“思仁洼”后因盛产石头改称东山。

这是一个石头砌成的世界,房屋的墙体石头砌的,水渠是石头筑,庄稼地的垄基是石头垒、石门墩、石院墙、石鸡笼、石厕所、石畜圈不胜枚举。石槽、石凳、石桌、石碾、石磨、石臼琳琅满目……

那里的石头伴我走过童年、少年直至成人。石头是东山村的财富。这里产的石头如果找见一个石头窝子,用撬杠一撬一层一层像千层油饼,用大锤一敲,敲成大小合适,就随意取用。村民们建房就到上山找一个地方,揭去覆土,取出一层一层的石头运回村里,石材的地基,石材的墙体,石材被匠人们巧夺天工的利用,一层层叠起,不用半点水泥黏合,石墙垒起后用泥把石头缝灌严实,抹光后宛如铜墙,实乃冬暖夏凉,这些天然的材料被故乡人巧妙利用,筑屋造房,建宅修舍。

故乡人深知才尽其用,物尽其能之理,对于石头来说,再不规则的长相,东山村的人都能给它们找到最为恰当的位置。你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里面别有洞天,在大大的天井里,有石头砌成的猪圈、鸡窝,院里有长石条搭的凳子,地面用的石头铺就,下雨渗水且在雨、雪天不打滑,不像城里的水泥地。猪圈里喂猪的槽子是石凿的,洗衣服的搓板是石头的,捣蒜用的也是石锤、石臼。小院里向日葵,南瓜花招蜂引蝶。

石头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儿童不可缺的玩具,在缺少机器人,变形金刚的童年里,石头成为乐此不疲的玩具。夏天在水塘边几个小伙伴,捡一些小石片比赛打水漂,而忘了回家吃饭。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塘冻得结结实实,我和小伙伴们每人找一个平平整整的石板,当作冰车溜来溜去,以至于浑身冒汗,那可能也是我们的御寒方式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东山村民风淳朴,村民憨厚,热情好客。如客人到家准是倾其所有,变着花样为你烹制坝上的特产莜面、山药、羊肉等。在夏天的东山村没有酷暑,你可以吃到光吃虫子、野草散养鸡的鸡蛋。天然无污染的苦菜。秋时,品尝到坝上草原的野生口蘑,降血脂的胡麻油。冬日,大雪纷飞,冰封千里,你可以一睹白色的世界,坐在热乎乎的石板炕上吃着降“三高”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莜面。如果想滋补一下身体现宰一头天然牧场的羊,铁锅炖上,既滋补了身体也放纵了食欲,真是乐哉!悠哉!

在“石头村”,没有水泥森林,远离都市喧嚣,放松身心,品清新空气,赏花香鸟鸣……

故乡石林

文/徐艳珠

美丽的石林是我的故乡,这儿不仅有风情醉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千姿百态的石头。走进石林的一刹那,这儿的景色肯定让你眼花缭乱。

石林是我国五A级风景区,有着天下第一奇观的美称。这儿风景美,树木美,当然最美丽的还是石头了。这里的石头有的像威风凛凛的将军;有的像猛虎下山;有的像强壮勇猛的力士;有的像慈眉善目的菩萨;有的像仙女下凡……

石林有七十二景点,其中,我觉得最美丽的还是剑峰池和莲花池。在剑峰池中央,有一块石头,好像一把锋利的剑插在碧水之中,故名剑峰池。那块石头有些地方好像磨过,在强烈的日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泽。站在岸边,闭上眼睛;似乎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辞别剑峰池走出石缝,我们所看到的便是一望无际的后石林。有一块大石头像一位留着胡须的古人,戴着帽子,穿着拖到地上的长袍,左手背着,右手正拿着一本古书,专心致志地阅读。原来,这就是有名的“关羽读书”。看到这景色我连忙说:“爸、妈,走吧,别打扰人家读书。”我这句话引得全家捧腹大笑。

莲花池也非常美,只见一朵莲花屹立在峭壁之上。那石成莲容状,周围是石花瓣。通向石莲只有一条路,这条路不但窄小,而且很陡,一般人是不敢走的。只有胆大的人,才能攀到顶峰,一览石林全景。坐在莲花峰上,合掌盘腿,那可真像一位活神仙了。为了当“活神仙”,我也跟着爸爸奋力登上了莲花峰。看到石林的壮观景色,我思绪起伏。我多么想永远当“神仙”,永远住在这里啊。

拜谒扶苍山

文/谢名健

站在远处,我目测山的高度,判断它最终割坏了多少白云。

路,弯来弯去。如果直起来,所有大大小小的脚印,都会滚下山脚。把握好弯来弯去的弧度,定好点,就闻鸡声云外,就有竹音泻幽。

不远处,传来水的声音。这声音似乎缓解了脚步的匆忙,慢下来,拍下水声圈养的风景。

此间,鸟语也密起来,这些欢快的自由体,上升,下降,引领山的幽谧。真想偷偷抓一把,藏在心间秘密供养。

杜鹃花,开在靠顶的下方,仿佛铺就的红地毯,迎接春风,迎接小鸟,迎接我的欢喜。一簇一簇,感情充沛,表达着大山的胸怀。谁都可以从这走过,让你轻松。

荡胸生层云。站在最高点,虔诚接受这些携带着远古基因的岚霭,洗浴。心中的杂音远去,打开心门,让这些古老的石头,走进走出,心就开阔了。

那苍老的庙宇,是最接近神灵的地方。每一块倒塌的石头,似乎不再醒来。可是,在石头的内部,我听到洪荒的秘音,日日迎接朝阳,送走夕照,布施祥和与宁静。

几千年,它真的寂寂而独立;几千年,它真的淡淡而不争。

我挥舞着心中的彩旗,万山远远的矮去,陪伴散落的村庄。古老的神话,在雾中也能清晰辨认不变的五彩,安祥地映衬着舞动的姿势。

我站在女娲剩遗的石头之上,顺便摸了摸上空,依旧天衣无缝。

尖叫的石器

文/李新军

我很长时间都以为,那种被人叫做老鸹枕头的石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黑老鸹的嘴里,每天含着睡觉的枕头,在天上飞去来兮,一不小心,就从嘴里掉出来,落在某处不为人知的地方。我弄不明白,为何黑老鸹总爱贪睡,它的枕头椭圆而扁,光滑如玉。恰巧捡到二三个这样的小石头,放在衣兜里会有“哗啦,哗啦”的声音,响起在我奔跑的童年里。

鲁西南湖畔的渔樵妇雏,至今管它叫做老鸹枕头。这样会发出声音的小石头,本身藏有难以破解的古今故事,如果再与神秘莫测的黑老鸹联系在一起,那故事肯定引人入胜,让人浮想联翩。其实,湖畔的石头都会发出声音的,只是需要细微的观察而已。它们作为大地的骨头,被人寄托很多希望,所以石头开口尖叫,也是意料之中的。乡村民间,石头材质的用具较多,它们从 “吱呀”声中唤醒黎明。一位老者,揣好黑棉袄走出小屋,他拾起院子里的粪箕子,拉开露出漆底原色的宅门。这门槽窝发出的“吱呀”声,好似一声轻叹,揭开了湖畔的昨天。接着,女人们陆续走出各自的小屋,院子里响起塠窝子沉闷而有节奏的声音,豆扁儿的清涩味弥漫起来,滋养着这户农耕小院。石碾“嗡嗡”地转动起来,缓慢而有力,碾盘上小麦欢快地叫,碾道上驴儿跟着叫,这是农家才能体会到的享乐,舒心和塌实。湖陵小镇上,过去有不少碌磙,停在路边和场院地上,女人们铺好泡得水淋淋的苇子,弯腰费力地推它。压扁苇子的声音,特别地悦耳动听,像村南头新娶的媳妇,快乐的发出难以隐忍的呻吟。它们只有这样受罪,才能蜕变为无所不能的蔑子,编织成受人喜爱的苇席和独笼。井口上,放置有提桶的井杆,它的后面,栓着两块沉重的石头,木桶小心地放进井口,提杆随之放下,石头的使命,在一声闷喝之中完成。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无课,就跑到古运河的河滩上闲逛,看到一片瓦砾般的薄石片,捡起来,用尽力气打水漂。石片在水面上“啪打,啪打”地行走,让我想起沿街行走的快乐流浪汉。

民间石制用具是大地的骨头,具有沉重的历史和纠结的生活,没有它们,当然没有地道的乡村食谱,也没有令人痛并快乐着的悠长回忆。它本身不会发出尖叫,只有与人类为伍,才会弄出这么多的声响。山上的石头,滚落到空谷中,震天动地的离开,无以回复的撕裂开大山,它当或归为大自然的,与担当起乡村骨头的石制用具不同,与经受磨难和刻画的另类石头也不相同。湖畔的大地上,湮没有不少汉画像石,从现今保存下来的黑白拓片上,我们看到两汉时期这片土地上人类的生活场景和坊间典故,以及更为久远的灵魂呼唤。石头在制作成殉葬的石棺前,石匠手中的铁笔,游走在吊好线的棺板上,碎石纷纷地离开母体,发出叹为观止的叫声。这叫声,在没有被我们发现前,仍然陪伴逝者的骸骨,讲述着汉画像石上面的故事。所以我们解读考古取得的石刻,不仅从上面看到历史的走向,还能听到古往今来的某些声音。石头的声音,把昔日时空拉长,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

一块曾经带有体温的石头,从手中抛出后,跌入苍湟的湖水里。它的声音嘎然而止,伴随着不知何时才能离却的死寂,成为我们今天跪拜的具有人类体味的骨头。珍贵玉器发出幽暗的光,它在埋葬进土地前,声音清脆明亮,或在衣袂上“叮咚”作响,或在祭台上傲然无物。它早晚沉落于忘川之水,哑为白色的蝉,被土沁改变了原本润泽的内质。它们是曾经没有记载的历史,也是君王政治的见证,还不如我的老鸹枕头,遗落在我经常到往的河边,能够被我欣喜地发现。

我们所需要搜寻的骨头,不仅仅有被人抚摸过的石头,它们在蜕变为骨头前,承载着乡村无尽的思念。它是精神,风俗,风情,风景,风物,更是毫不起眼的实在的器物,带有浓重的乡韵大风,直达祖先们的不朽灵魂。

石头在被撞击时表现出来的,不外乎内心的痛,而痛苦一定是有尖叫的。它在我们面前老去,沉默不语,不动声色,逐渐染上青苔颜色,这是时光给予它的胎记。人的脑海里也有这样的胎记,有了如此美丽的胎记,就不会忘记生身何地,故乡何处了。

在我们到来之前,所有的石质生活器具,以及充斥着人类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具有骨头质素的石刻,都已经成为乡村生活的肌体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它们埋藏于当下的文化氛围之外,屏住呼吸,企图躲过人类的贪婪的眸子。作为传统的骨头,它不可回避地延承引领众生的使命,皆若晚风吹过的湖畔,骨头嵌在土地里,它被庄稼拔节的声音唤醒,才有可能发出一两声尖叫。

以为这是天簌的声音,或者我的错觉。

就是此时,石器发出的。

是卵,就不击石

文/王笃行

“以卵击石”,用鸡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这是个深入人心的成语,在这个成语里鸡蛋成了超脆弱且不知自己斤两的象征,与之相反,石头似乎更加坚硬强大,也演绎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强弱论、成败论。

是的,卵来击石,确实会碎,而且碎得很惨,目不忍睹。只是,我想弱弱地问一句:强弱与成败,非得让力量悬殊的两者相撞击才能得出吗?石头,纵使它再怎么坚硬,也只是一块死的石头,它不会变通,即使再坚硬,也只能任由岁月的风雨磨平它的棱角,而后慢慢风化。而鸡蛋,是活的生命,生命的力量则是无穷尽的,更重要,生命可以成长壮大以至于成为另一个自己。

以卵击石?确实愚蠢。但鸡蛋是生命,生命终会为自己寻找出路。撇开时间的跨度来说,石头最终会碎成细沙,鸡蛋则可能孵出小鸡,小鸡可以跳过石头。相信没有哪只鸡蛋傻到满腔热情志在必得地去撞击石头的。当然,人都会因冲动犯傻,兴许真有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的鸡蛋,头脑发热中撞击了一块石头,以至于留下“以卵击石”这样的笑话。又或许,这压根就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假想,——人们不是经常为了说理形象而拉来无辜的事物进行类比么?

所谓胜负成败论,究竟是如何划分的?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跨过障碍达到自己的目的,重要的是取得成功。而这,也正是生命的可贵之处,它总会为自己找到出路,它总会成为强者,总会等到自己的胜利。就像沙漠中的依米花,地下六七年,开花48小时,花有四瓣,且红黄蓝白四色。而后,香消玉殒。这就是生命,一旦刺破黑暗,就无比灿烂。

卵,不会在石头前停下,因为卵有自己的出路。那么人呢?还有什么能让你停下前行的脚步?

石桥

文/我心想事

码头的邻居就是一座桥,横在古巷的一边。

其实,那是一堆石头,或平或竖或斜或正地摆放出的一轮弯月。

桥,跨过了一条溪流,一条江河,畅通了路的连接,也畅通了人与人心的沟通。桥就是路,又不同于路,或者说,桥承担的是路的功能,却比路多出了智慧,多出了美丽。

石头垒成的石拱桥更是如此。

踩上石桥的台阶,我想,当年是怎样的一个建筑师建筑了这样一个漂亮而实用的石桥?一位过路的老人说,他是个石匠,一个和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石匠。哦,一个终身与石头交朋友的人,还有谁比他更懂石头呢?

可以想见,蓝图早在他的心里。寒风里他忙碌地选料,烈日下他紧张地起运,也许在一个雨后的早晨,他支起桥的架构,再把石块一块块镶嵌在上面,支撑出一个绚丽的彩虹……

石头是上好的青石,大自然恩赐的产物,历经数百年也难以风化,只要挤压桥面的石头足够坚硬,桥就会足够坚实。在老石匠智慧的凝聚和汗水的搅拌下,无数块并不庞大的石头组成了一个整体,零碎的石块获得了新生。

总会在夕阳西下,放荡了很多余晖的时候,走过一个个父老乡亲和一头头劳作了一天的耕牛。斜斜光影中,也总会有挑一担柴火的农夫和担着一担蔬菜的农妇,扁担吱呀吱呀地从桥上走过,桥的那头有他们的家,等待的是孩子们目光的喜悦。

如今,我们站在桥上,不经意踏过一块青石,一个眺望,就会让脚步轻盈起来,脸颊盛开花朵。桥下河面上小船过处,不时飘零着一片一片花瓣、树叶,而我们心底的那温暖却是完整地和着晚风鸣响。

一座无名的石拱桥在这个古街巷,像是世间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这个老巷奉献了无数个日月。

土鸡蛋

文/张志谦

西边的太阳还有一竿子高,忙活下了班没有回家,脑瓜一转,还是捞点外快去吧,从养鸡场弄了一箱鸡蛋到市小区去卖。

忙活天生长脖子大嗓门,在小区里吆喝着:“土鸡蛋!土鸡蛋!真正的绿色食品!”

忙活这一吆喝,还真出来了不少的人。城里人拿着身子骨当事,最喜欢吃天然的绿色食品,虽然忙活的鸡蛋贵了不少,还是卖得不错,不大工夫,半箱子鸡蛋就下去了。

天渐渐黑了,买鸡蛋的人少了,忙活还有十几里的路了,就匆匆地捆上箱子,哼着梆子,美滋滋地回家了。

忙活心里着急,说不定老婆正等着吃饭了,电车在公路上跑得贼快。一不留神,被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绊了一下,“咔嚓!”一声,忙活就四肢朝天地仰在公路上了,人和车倒下了,车轱辘还在“嗖嗖”地转着。

忙活龇牙咧嘴地爬起来,摸摸脑袋没有出血,伸伸胳膊踢踢腿,还都能活动,看来还够结实,没大碍。再看那鸡蛋全都摔碎了。鸡蛋从箱里流到公路上,自己的上衣也沾了一片鸡蛋,赶紧用手抹了几把,而后,才去看那个硬邦邦的东西。原来是一块石头,说方不方说圆不圆的一块石头,忙活说:“你说你在这干什么?”

忙活“吭!”一下子往那石头上踹了一脚,就仰着脖子开骂了:“谁***的把石头扔到公路上了?这是扔石头的地方吗?你说你缺德不缺德?你干这孬事,你不得好死!”

忙活骂完了,搬起电车,拍打拍打身上的土,继续往回赶路。

忙活回到家里,老婆说:“吆!怎么身上沾了这么多的鸡蛋?”

忙活说:“摔了一跤,把鸡蛋都摔了。”

老婆说:“本事还不小,连衣服也吃上鸡蛋了。你摔了,老婆可没有摔。”

老婆说着,就提来了自己从集上买的半篮子鸡蛋。

忙活一看老婆买的鸡蛋和自己趸的鸡蛋是一样的。问老婆:“你买的鸡蛋多少钱一斤?”

老婆:“你好好瞧瞧,这是什么鸡蛋?”

忙活“嘿嘿”一笑说:“和别的鸡蛋没什么两样的。”

老婆:“你外行了,这是土鸡蛋,十块钱一斤。”

忙活:“你太有眼无珠了,这根本就不是土鸡蛋。”

老婆:“好多人都买了,田大嫂那么精明都买了,董大伯那么老成都买了,难道人们都有眼无珠?都看走眼了?”

忙活从箱子里拿出一个鸡蛋皮,说:“你看看,你看看一样不一样?”

老婆比了比,看了看,还真是差不多。

忙活:“我今天在养鸡场专挑这样的小鸡蛋,按五块钱一斤买的。一倒手到小区就是土鸡蛋,十块钱一斤。卖了一半就够本钱了,剩下的一半都摔了,落个不赔本儿,白赚吆喝。”

老婆越听越有气,说:“我想买土鸡蛋是为了儿子,他快高考了,身体又不好,让他加强点营养,我煮了十几个已经给他送去了,谁知道就碰到你们这些缺德没良心的了!”

忙活慢慢地低下头,蔫了,瞅着衣服服上上沾的鸡蛋,一句话也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