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美文分享

2023/03/16好的文章

请欣赏美文分享(精选9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冬日里的春意

文/石兵

冬日清冷,万物凋零,大街上路遇的行人也大多是面目肃然、行色匆匆,如此景物映入眼帘,更让这凛凛冬日平添了一份寒意。只是,冬日深处总还有一些属于春天的角落,那些冬天里的春天,宛如阳光消融的白雪,超脱了冰冻的世界,直抵心灵的深处。

校园门前,有位赠饮茶水的中年女人,冬日里,她沏的茶热气腾腾,给那些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免费品尝。家长们在茶水摊前驻足,品茶闲聊时,似乎将寒冷抛在了身后。放学后,也常常有孩子将茶水摊围住,女人也会将茶小心翼翼地盛放在小小的茶杯里,递给孩子们。

我问过中年女人,为什么要摆这样一个茶水摊,茶叶是自己买的吗?女人笑笑说,茶叶是家乡产的,亲戚常常寄来。她的孩子就在这所学校里上学,有时会带些茶水去学校喝,很多同学都说这茶好喝,孩子就想起了妈妈从小对她说的话,好东西要分享。中年女人笑说,我不上班,每天就在家做做饭,孩子这么一说,我就准备每天忙完家务,带些茶具到校门口摆个摊,好东西要分享嘛。

中年女人说话时,一阵寒风吹过,但我感了一阵暖意,似乎这凛冽的寒风也变得温暖起来。

家附近的公园里有位清洁工,岁数很大了,别的清洁工都在清晨打扫卫生,只有他总是在夜晚工作。冬日的夜,气温很低,公园里人也不多,但我晚上加班回家路过公园时,都会见到他。

见得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他:"您怎么这么晚了还打扫卫生啊?"大爷笑着说:"我怕早上打扫影响来公园的游客心情,我仔细观察过,冬天的早晨来公园锻炼的人特别多。本来天就冷,早上一来就看到没有清理掉的垃圾,心情能好吗?这就是我晚上干活的原因。"大爷的话让我的心头涌动起一股暖意,大爷能想到如此细微之处,并尽一己之力将美好的事物毫无保留地呈现给素不相识的人。

其实,校门前摆茶水摊的中年女人和公园里的清洁工老大爷都是极平凡的普通人,但平淡的生活正因为有了他们而变得美好无比。谁说冬天只有寒冷?谁说冬天距离春天非常遥远?其实,冬日里的春天就存在于每个用真诚和善良温暖世界的人心中,就藏在每个用心去面对世界和他人的平凡人心中。

幸福藏于杂事间

文/龚德位

在学校的每一天,老师们都感觉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心等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

偶尔闲暇一想,才发现自己已经有很久没有去洒水浇花,抑或下厨烧一桌可口的饭菜了,给出的理由就是没时间,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先完成。

曾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天忙完农活都会在自家的庭院里洒洒水、扫扫地,母亲总是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夏天,在打扫完庭院后,我们一家就会端出一张四方桌,围坐着在余晖的映照下共进晚餐。在洒过水的庭院里感觉异常的清凉。

再后来,我们搬进了城里,家里装上了风扇。炎热的夏天,风扇呼呼地转个不停,可还是觉得酷暑难耐。有一天,与父母忆起儿时的快乐时光,我忍不住问母亲:"为什么小时候没有风扇,没有空调,那时为什么反而觉得不热呢?"

母亲微微一笑,慢慢给我解释道:"你想啊,那时候的我们很少有人去考虑天气的事。天气热了,就在庭院里洒洒水,纳凉的时候摇摇蒲扇就过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是啊,原来在"洒洒水""摇摇蒲扇"的杂事间就会很少生枝出新的问题来,从而保持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就不觉热了。

回想现在忙忙碌碌的我们是不是已经有很久没有去掸一掸书架上的灰尘了?扫地浇花的杂事也来不及顾暇了?我们每天为了所谓的人生目标不断奋斗,却不愿意让自己停下来为一些日常的杂事、小事付出一点点时间。

其实,偶尔闲下来翻翻书,傍晚时分站在阳台上看看余晖,收拾收拾屋子,在这些所谓的杂事中其实藏着我们希冀的喜悦,有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杂事小事,它会让你的生活偶尔有点涟漪,有时也会让你浮躁的心很快平静下来,从而让你的内心接收到属于你自己的幸福!

槟榔皮扇

文/曾洁

在都市的空调房里,一首优美的思乡歌曲《大海啊,故乡》,勾起我小时候遥远的记忆,任凭思绪飞扬……

记忆中,我家的庭院里有三棵椰子树、两棵菠萝蜜树和多棵槟榔树。树下有乘凉的板凳和母亲种的蒌叶、辣椒。夜晚,我和弟弟或坐或躺在板凳上,看满天的繁星。还看飞舞的萤火虫。母亲常常用那把槟榔皮扇为我们扇风,驱赶蚊子。那把槟榔皮扇,柔柔地,伴着母亲轻轻的笑声。

母亲那把槟榔皮扇是干净扎实的。母亲是勤俭、精致的女人。什么事物一到她手里,都成了精致的手工艺品而且玲珑的样子。

家里的一棵棵槟榔树,花竞相开放。花苞渐渐脱落下来,到母亲手里,被她精心地装扮了一番,就成了一把把精致的扇。母亲先把一个个花苞剪成扇形,然后包上了一圈点缀着红花的蓝布边儿。接着用线缝紧,针脚细致均匀。而且尽管扇用了很久,也不容易被弄坏的。母亲很厚道,经常把制作好的槟榔皮扇送给乡里乡亲。乡亲们也常常把自留地里种得的花生、红薯回馈母亲。

夏天的午后,火辣辣的太阳高挂空中,像要融化一切,让人很不舒服。

在乡村,勤劳的乡亲们都要犁地和下田收稻谷。收工晚饭后,通常在屋子附近大树下或者是门楼的地下铺一床草席,或坐或躺在上面,然后微闭双眼,轻轻地手摇着母亲给予的槟榔皮扇纳凉。聆听知了此起彼伏高歌,任思维飞扬在无边的天际,恍惚间觉得夏天已悄悄走远。徐徐的凉风里,夏天的暑热和一身的疲劳顿时消失了许多。

小时候,有一天晚上,屋里热得像蒸笼,让人无法入睡。母亲会把房子外面的地扫干净,再均匀的洒上一遍水。之后,卷起一床席子,铺在地上又拿来几张凳子。一家人坐在一起乘凉。我们躺在席子上,母亲坐在旁边凳子上。母亲一边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些传奇故事《薛仁贵》、《花木兰》等,一边缓缓地摇着槟榔皮扇,为我们驱赶暑热和蚊子。

乡村不仅闷热,而且蚊子也特别多,稍不注意就会被叮得周身起疙瘩。为了防蚊虫叮咬,母亲时而在我们头上扇几扇,时而在我们身上扇几扇,时而在我们脚边扇几扇。尽管热得满头大汗,但母亲丝毫不愿放松,也没舍得为自己扇上一扇风。

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我们姐弟几个躺在粗糙的草席上,望着深邃的夜空,看着月亮,数着星星,嗅着稻花香的味道;透着槟榔皮扇带来的清凉。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我们偶尔醒来,认为母亲也该入睡了,但她那把大扇却仍然在匀速地扇着,扇着。那时,我一直很纳闷:母亲怎么有这样的耐心呢?后来明白了,那是无私的母爱。

母亲的槟榔皮扇,扇走了暑热,扇走了蚊虫;扇走了夏天,扇走了纯朴的童年时光。但扇不走母亲的深情。如诗如梦的童年记忆,渐渐地飘远……

落日鱼鹰

文/徐学平

在水乡,舢子小船是最常见的,它无帆,无舵,无蓬,无桨,光溜溜一条船身。乡间的男女老少都能用一根竹篙将它使唤得神出鬼没。倘若在船舢子的两舷挑出些树枝来,让每根树枝上栖一二只鱼鹰,这就成了鱼鹰的战船。

鱼鹰学名鸬鹚,是一种生活在湖泊、湿地、池塘上以淡水鱼为生的候鸟,它们从小即受到训练,专门为人捕鱼。鱼鹰出猎,多在夕阳西下的傍晚。落日金霞中,河水弥漫着水草与阳光的气息,碧清的水面上,鸟飞鱼跃,轻舟荡漾,岸边长满了野生的芦苇,再加上蓝的天,白的云,纯朴厚重的乡风民俗,一切都让人感觉自己宛然正置身于一幅淋漓的水墨画中。

几个赤脚的渔人驶着蚌壳一样轻盈的渔舢,飘然而来,手中的竹篙插入水中,搅起满河涟漪。他们将船停放在河道的开阔处,三五条鱼鹰船便围成一个圈。牧鹰人都是当地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了,甚至还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但放鹰时的矫健身姿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只要一声令下,鱼鹰就会一个猛子扎入水中,一旦发现有鱼鹰叼着鱼儿浮出水面,牧鹰人便眼疾手快地一手抓鹰,一手把鱼扔进舱内。

"噢-嗬-嗬!"众人一齐响应起来,同时跺响船板,嘭嘭如鼓。粗犷的吆喝,热烈的节奏,让人仿佛置身于土著人的篝火晚会。这种渔家祖传的号子既可以惊懵水下的鱼,又能激发鱼鹰的斗志。鱼鹰纷纷下水了,在落日的余辉里,英勇得像一个个斗志昂扬的将士叼起活蹦乱跳的鱼儿……

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是极为贫乏的,每每此时,村里的男女老少便挤满了河岸,看社戏似的。鱼鹰愈战愈勇,围观的人群欢呼不已,整个村庄也便跟着沸腾了起来。

如今,河道污染严重,这种捕鱼的方式已几乎灭绝,鱼鹰更是少见了。可是,那种火辣辣的风情却造就了一方的水土,那种水盈盈的韵味实在是能滋养人心的。

红叶赞

文/刘维芳

秋令红叶,美如云霞,素与东篱黄菊、傲雪红梅、不老青松相媲美。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赞美红叶的诗文。如杜甫的"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凋".杨万里的"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又如王实甫的词:"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红叶不在春天与群芳争艳,却在深秋呈现出劲姿神韵,芳菲凝定,依然旖旎壮观。

人的一生也有四季,像一朵浮云,像一片叶子。我们需要春天的和风,夏天的细雨,秋天的收获,冬天的耐寒。这四季的周而复始,蕴含着人生四季沉甸甸的永恒!

从童年到中年,我虽爱花朵,但更爱叶子,特别钟情于红叶。

我赞赏红叶,是它那种笑傲严霜、独立寒秋的挺拔精神。古语云"一落叶而知天下秋",当漫天旋转的枯黄的杨树树叶,在秋风中从树梢上卷落而瑟缩颤抖的时候,经过霜降和寒风刺激的黄栌树却由黄变红,它像一团火使层林尽染。陈毅元帅曾在《题西山红叶》的诗中,有这样的名句:"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我赞赏红叶,是它那种"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耐得住寂寞和炎凉的独处的素质。红叶是秋后树木艳红叶子的概称,有丹枫、柿树、黄栌、水杉、漆树、山槐、银杏等千余种。它多生长在荒僻的山野和远离城市的群山中,它不在万紫千红的花园中争芳斗艳;它耐得住寂寞与孤独;它淡泊名利,甘与野生植物为伴,它是山野当中一处亮丽的风景。古语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做人也应安于诚实的劳动、平凡的生活,而不要有非分之想,做出轨之事。

我赞赏红叶,是那种落叶归根、回归自然,无怨无悔的无私品格。叶茂才能根深,再美的花朵,再高的树干,如果没有叶子为它吸收阳光和水分,它就会慢慢地枯死。而叶子从不偷懒,它除了把自己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以外,最后由绿变红供人欣赏。而到了冬季落叶归根之后,自己变成肥料松软土壤,为新绿腾出位置,使来年更加枝繁叶茂。

人的一生在如烟的往事中,会百感交织,有幽怨,有感怀,有彻悟。我们从红叶的思索中,如果能得到一些启示,吸收一点修身养性的营养,就会淡化芸芸众生的感伤与无奈,用壮丽的人生阅历编织出灿烂的生命诗篇!

成年人表达难过的方式

文/十一

前段时间,我在微博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说来奇怪,小时候的不开心,宣泄情绪的方式往往是大哭大闹;十几岁的难过,是拉着朋友倾诉,写大段的文字发表在自己的动态上;而成年人,难过的表达方式只有一种,那便是沉默。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大概就像那一刻你的心里有一场海啸,可是你静静地没有让任何人知道。

前两天,浩子的微信头像突然间变黑了,点开朋友圈,发现内容也全部清空了。

身边几个好朋友都察觉出了有一点不对劲。一了解才知道,原来浩子的爸爸前两天刚刚过世。

他的父亲在几个月前,被诊断出肝癌晚期。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几个月以来一直在医院和公司两头跑。白天像一个没事人一样正常去公司上班,晚上再赶回医院和母亲换班来照顾父亲。

不敢请假,更不敢离职,因为不能够没有钱,因为父亲不能够断药。

可惜,最后还是没有能够救回父亲。但就算是经历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什么也没说,还是选择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扛着。

平日里,他跟大家在群里唠着家常,但唯独对父亲生病的事情,只字不提。

除了在社交平台上,平常生活中,他也保持着一个看起来正常的状态,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

后知后觉的我们,看着都觉得心疼。

你看他很正常地坐在那里,但内心却可能早已崩塌粉碎;你看他可以若无其事地跟你讲话,但却不知道他曾在哪个角落里痛哭过。

有人曾经说过:成年人的悲伤不像小孩子丢了一根棒棒糖,成年人的悲伤就像掉进了海里,你在里面挣扎多久发现还是一样,四周还是一片汪洋。

有时候,我们真的永远不知道一个表面正常的人,内心到底压抑了多少的痛苦和难过。

比如,那个坐在你对面的同事,还在跟你谈论着今天中午吃什么,可能他刚刚和女朋友分手。

比如,那个你常去的便利店的兼职生,笑着跟你打招呼。但可能刚刚因为收银出错,被老板劈头盖脸骂完一顿,扣了时薪。

又比如,那个你家隔壁常给你做好吃的邻居,还在提醒你明天小区停水记得做好准备,但她可能刚办完离婚手续。

也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成年人的世界,早已无师自通学会了一项本领:越痛越不动声色,越苦越保持沉默。

或许,你能窥见一丝丝痕迹,但不会觉得很奇怪,因为你也是这样的成年人。

前段时间在后台看到过一位读者的留言:

"我真的觉得自己快熬不住了,这是我这个月加班的第23天。在我给了第十几版方案之后,客户还在揪着我的一个小细节不放。

生病了,连去医院看医生的时间都没有。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敢说给家人听,怕他们担心我,更怕他们逼我回老家。"

我能懂她,因为成年人的难过,往往化为了不能说,不想说,和不必说。

因为不能让关心你的人担心,更因为说了也不会有人懂你,毕竟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工作的压力,身体的不适应都默默承受。许多的委屈和心酸,到嘴边都成了一句:"我挺好的".

就算经历了多少感情上的挫折和伤害,明明许多甜蜜且痛苦的回忆都在眼前,最终还是化成了一个勉强的微笑:"我没事".

心里有多少的情绪想表达出来,打开朋友圈,输入一大段心情,想起朋友圈里有家人,有同事,有朋友,又默默点开设置,选择"该朋友圈仅自己可见".

你工作委屈的时候,别人可能觉得,大家都很辛苦,是你小题大做;你感情受挫的时候,别人可能觉得,一点小事没必要,是你无理取闹;你所有的难过编辑成一条朋友圈的时候,别人可能又觉得是你太过情绪化。

所以,干脆就让所有情绪演化成沉默,让时间默默治愈自己。

路还是要自己走,苦还是要自己吃,泪还要自己流,成长还是要自己来。

保持沉默,自己消化,是成年人最大的自觉。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能观察落叶,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所以,学会丰盈自己的生活,打败那些难过、无聊和空虚,也不失为一种有意思的方式。

成年人的世界,难捱的日子多,可以排解的方式也多,可以去商场买买买,可以约上三两好友小酌,可以飞到你想去的城市待上几天……

自己取悦自己,自己接纳自己,勇敢去接受别人给予你的爱和关怀,才会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

辛苦才是生活,平凡才是人生。

愿我们,都经得起困难,熬得过悲伤,在沉默中积蓄自己的力量,成为生活的强者。

读书赏春

文/艾里香

春天来了,古人说:"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土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读书赏春,能让人的心回归平静,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春天读书,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伴着逐渐变暖的春光,入手几本垂涎已久的好书,把春天变成作伴读书的好时节。读书之余,赏郁郁葱葱的树影,听微风过后的沙沙,时或有小鸟啁啾,间中有雨声滴答,日闻幽幽花香,夜观遥遥星空,倍觉心灵空阔,思接千里,神清气爽,其乐融融。此时读书,心情是愉快的,脑筋是灵光的,创造力是旺盛的。从而寻找到那份恬淡,感悟生命,品味生活,最终获得启悟,产生新的灵感。那心境,开阔,澄明,清朗,愉悦。妙不可言!

春天读书,是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景致。春天里,去郊外择一处草地而坐,沐浴着阳光,吮吸着花草的芬芳;一边读书,一边融入大自然景物之中,聆听着鸟的歌声,溪的浅唱。把书本轻轻合上,双目微闭,一丝倦意袭来,在梦幻中享受着春读的美好。或打开窗子静静地坐在书房,一边读书,一边品茶,那份闲适随意、恬淡和轻松很是惬意。或邀三五书友相聚,边读、边议、边交流体会,还可以互相换书读,共同感受读书的乐趣,更是乐不自禁。

春天读书,是一种难得的心情。读书的时候,诗情画意的美景萦绕在周围,不仅能闻到那股馨香,更能带来快乐和希望。春天读林语堂,能领略国粹的幽默;读马克·吐温,能感知异国的风趣。一个懂幽默的人,一个整天乐呵呵的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一个具有好心情的人,他会把困难看的轻一点,工作和生活压力自然就比常人要小。其实,爱读书的人,白纸黑字可读,青山绿水也可读。古人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当作人生"四美",春天里读书,岂不是四美兼备的乐事!

春天读书,能让人的气色更旺。春天没有严寒的侵袭,没有炎热的烘烤,没有蚊虫的干扰。有的是习习的和风,悦耳的鸟语,它们像伴读的轻音乐,让你自足,快乐。春天适合读心灵的书,读卡耐基,能遇事心胸豁达,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春天适合读散文,像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这些文字似乎也染了青青的草色,人便成了书里的一抹春色了。春天也适合读几首徐志摩的诗,因为诗里有一份青春的意味。读这些书犹如喝一杯淡淡的清茶,虽淡,却沁人心脾。

春天读书,收获的不仅是精神,还有一份沉稳与自信。春天闲暇之余,我常沏一壶淡茶,手拿着一本百读不厌、每次重读总有新收获的好书,寻找那份心灵的感动。有书读的春天,那感觉真好!

踏雪记

文/李新立

清晨,推开窗户,水泥硬化了的院坪,好像不久前下过雨,一些地方留有水渍。这,让我对自然充满了感激。可不是吗,昨天,前天,总在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沙尘从东边卷来,风也为它推波助澜。于是,空气里漂浮着灰尘,腥腻得叫人恼火。现在可好,空气如过滤了一样。

出门,朝东而行,路间的绿化带布着一层浅灰,似有若无,空气多少有些凛冽。我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判断,便边走边想,这或许是昨天深夜,突降的气温留下的薄霜。这种气象,其实并不奇怪,西北的一隅,春天没有秩序,节气老被寒流搅乱。继续东行,视线开阔了起来。看见北边、南边的山,有许多雪迹,横着,竖着,一绺一绺的,像随意涂抹上去的白灰。

我几乎惊呼了起来:那是雪,浅雪!

不管是昨天深夜,还是今天凌晨,它不想惊扰沉睡的人们,就慢慢降临了,比起润物无声的雨,它更加悄无声息。这样的雪,不会纷纷扬扬的,无遮无拦,自由散漫,甚至迷漫双眼,也不会夹杂雪粒,任意甩打,让人的额头发疼。这样的雪,细腻绵软,像轻柔之手抚过面颊,倾刻间消融,一滴水、几滴水滑过眼睛,让人不觉得冰凉。肯定没有风,世间平静安详。我喜欢雪天,或许只有它能抹平人间的不平,因此,我为没能看见雪花降临而略感遗憾。眼下,天阴着,不是雨天的那种沉、那种暗,但大地却因为有雪而显得明净、光亮。

这只是一种以行走的姿势所带来的体验,或者只是一种内心姿态上的体验。踏雪的体验肯定有所不同。

面对那么洁白的东西,我曾经有过一个念头,觉得它就是世间尤物,不应该一踏。但路总归是要走的。

在农村老家,孩子时曾踩踏过冬雪,也踏过春雪。冬雪落下,会在门前屋后积厚厚的一层,我们把它当作毡一样,在上面打个滚儿,起身,衣服上干干净净的,就连草棍也不沾一根,更别说泥土。交错着脚,还可在雪上面踩出拖拉机轮胎一样的印迹,极像。上山,顺着兔子的脚印,可以找到啃枯草的它们。冬雪瓷实,踏上去"咯吱咯吱"的。山村的春雪呢,其中积攒了水分,若不是行走的需要,孩子们是不大愿意踩踏的。它们落下来后,时间不长就会融化,即便没有过消融,表面上看和冬雪似乎没有过两样,踩下去,下面已经和土地结合在一起,虚嘭嘭的,海绵一样。提起脚,鞋子上必定沾上了泥巴,走起路来,打了厚重的鞋掌似的令人讨厌。好在泥土上长大的孩子不太在乎这些,将泥水抖落在地上,它们终归于土地。

城里的冬雪很难踩到。比如昨天晚上落下来的,第二天若是起得迟了,已经被汽车轧得光滑,这种路面上行走不易,弄不好会摔上一跤。仅见过公园里大人和孩子们堆起的很多雪人。大家都去堆雪人,也就没了兴致。看来,城里的孩子和大人是不会玩雪的。

在城里,春雪几乎不是可以踩的,好像和雨水一样,有时躲避不及。初春乍暖还寒。虽然土地复苏,空气回暖,但雪还带着冬天的硬度,只是,其中含了许多水分,阳光的力道,加上地下供热管网散出的热,把没有躲在阴洼地带的积雪很快化掉。正在消融的雪,已经化成水的雪,和在一起,行人和车辆过去,水雪四溅。残留的雪中,灰蒙蒙的,表面上盖了一层工业烟尘,其中夹杂了城市给予的纸屑,经泡涨后,五颜六色,脏兮兮地。若不明真相,会让人对城市的春天产生一些误解和不快。

谁解春雪?还是老古人。韩愈在《春雪》道:"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他当时在长安为官,诗写的是长安春天的雪。他目睹过岭南的春雪,与之对比,似乎觉得西北的春天来得太晚,草芽儿直到农历二月才冒了出来,春雪也才像絮花一样穿梭在树木间。可惜的是,长安虽然与我同属西北,但秦岭横断,相距甚远,我所在的地方,农历二月好像是见不到青草的,倒是春雪在树间穿绕,和古代无异。

其实,大可不必计较城里的春雪,不妨到远处走走,看看。比如去文屏山。山在城南,坡度较大,我在秋天去过几次,山上树木和灌木丛生,也有规模的庙宇。文屏山距城里有些路程,但为了踏雪,最好是步行,也不要沿山道而上,最好徘徊在山下张望。我去时,恰太阳偏西,春雪散漫在山坡上,山坡灰暗,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厚实透亮,像水墨画的留白。这种情境,让人想起梭罗的《漫步》,"每次看到日落,内心都会涌动起一股向西走的欲望,想一直走到遥远而美丽的日落之处。"这种欲望,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眼下,春风已过,清明在望。这场春雪,来的正是时候。我经常路过的田地里,晃动着劳作的人影,谁都可以看到,麦田开始泛绿,柳枝已经发芽。过不了几天,桃花和杏花也会相继绽放。

这场雪只是在说,冬天已经彻底甩在了身后。

香袋

文/王晓宇

小时候,每年端午节这一天,一定会早早起床,看见手腕脚腕都绑着五彩的丝线,脖子上挂着香包,衣襟上别着小符,就会兴奋得一跃而起,幸福就像村东的河水,汩汩流淌,而我听见回声,琳琅有致。

在故乡,也有佩戴香袋这样一个古老的习俗,那就是端午节给未成年的孩子佩戴香囊和小符。香囊是文雅一点的叫法,即是俗称的香包、香袋、荷包等。小符则是用桃树枝、小青桃、以及红丝线制成的,用途都一样,就是端午节这一天,给孩子们戴上,寓意祈福辟邪,驱虫避蚊,平安吉祥。

香袋虽是小物件,但制做起来同样很繁琐,很费功夫,大约端午节前的半个月或二十天就开始动手。母亲总会选一些碎布头,在煤油灯下比比划划,精心裁剪设计,一针一线地赶制,给我们姐弟做着各自喜欢的香袋。

香袋虽是个小玩意儿,但也讲究个色、香、意、美。香袋的形状也没有一定之规,不拘什么形状,心形、三角形、椭圆形,动物造型,花卉造型,只要你能想出来,什么形状都可以。里面盛放一些驱虫、避瘟疫、预防感冒的中草药,像朱砂、雄黄、香草、干花,什么都成。香袋下边结成彩色的穗头,或者拴几颗珠子压脚,走起路来晃啊晃的,别具美感。

物质贫乏的年代,哪怕一只小小的香袋,都是一份奢望和惊喜。母亲手巧心细,做的香袋小巧精致,玲珑有形。每每会跑出去玩儿,总会拿出来跟小伙伴们臭显摆,眉梢眼角都是压抑不住的骄傲和快乐。

香袋挂在脖子上或拴在衣襟上的,跑起路来,便会有药香散发出来,隐隐跟在身边。那香味,便似母亲的牵挂和期许一直跟在身边一样,不管你走多远,那祝福都伴随着你,暖暖的,一如母亲的手和温暖的目光。

香袋也叫香囊或香包,因盛香而得名,是古代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和玉一样,是配饰的一种;它和茶一样,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美好的代表和化身。在古代,香包也是中药外用的一个方法和途径,通过闻、嗅、孔、窍,达到治病的效果。

古人佩戴香囊的习俗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礼记·内则》中曾有过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有诗云:"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这小小的香囊不仅仅是有香味的贴心小物,还是枚一取暖神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曾有多处写过香囊。

一枚小小的香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大众审美和社会风俗,针针线线都集聚了无数温情和匠心,是千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光阴里小小的祝福和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