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描写冬至的优美散文

2023/03/17好的文章

请欣赏描写冬至的优美散文(精选6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冬至漫笔

文/轻风轻雨

冬至将临,天总阴沉沉的,一连几天都很少见到阳光,四周显得很冷落萧条,万木凋敝,受副高压带的控制,长江南岸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一年四季分明。我教过几年高一地理,对地球自转与公转四季更替自然规律更是熟烂于心,冬天在多少人眼里满目悲凉荒芜的景色,也很少读到赞美冬天的诗文。记得李清照有首诗这样写道:

小楼寒,夜长幕帘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涛愁眉。

冬天在词人眼里多么凄凉,从冬天低迷冷清的景物,再到人因客观环境影响到心境,不象杨贵妃醉酒后的脸色,也不象孙寿故意做的"愁眉。"

小时候最不愿意过冬天,那时的冬天比现在要冷些,一到冬天就很少出门,整天足不出户,围着火盆取暖。坐在火盆边,前面暖和,后背却是冰凉的。那个时代不象现在有空调,电取暖,甚至水暖气。我现在生活的社区利用循环热水取暖,冬天室内温度10摄氏度以上,在家中根本不感觉到寒冷,在南方是很少的。前些天去一个朋友家做客,因为没有取暖设施,坐在朋友家中感觉很阴冷,回到家就感冒了。也许人生活在舒适环境时间长了,一旦走出去就很难适应艰难的环境。

曾经在一个乡村私立中学教书,现在回想起那个的寒冷冷寂的冬天,心就不寒而栗,那年冬天显得特别的长,学校没有什么取暖设施,校长为了多赚钱,不顾师生的身心健康,空大办公室烧一盘火,学生没有什么取暖设施。我几乎每天早自习安排在第一课,每天早上5点多天没有亮就从刚睡暖和的被窝爬起来,晚自习晚上10点多种才下课,真可以用披星戴月来形容。由于在乡村没有城市热岛效应,晚上寝室里阴冷阴冷的,有时冷得睡不着觉。就是在那样环境中,教师超负荷教学,我从高一地理、初三历史、初二政治跨学科年级教学,每天象个机械人累得身心疲惫不堪,而学生超负荷上课读书,在快期末考试发生流行感冒,高二有一个班差不多全病了,而那个校长却赚了大把的金钱。现代应试教育,加上金钱效应,无情地摧毁了青少年的身心,谁来拯救孩子们!

有一年,我在海南过了一个冬天,海南却没有冬天,一年四季,除了夏季,春秋相连。冬天最多时穿一件羊毛衫,整个海南就象个绿色自然的大公园,草木葱葱郁郁。海南地处亚热带与热带交接的气候带,冬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风送来温暖的气候,在冬天里,在海南感觉不到那种刺骨的寒冷。我在《走进海南三章》中这样描写海南的冬天景色:

十二月的海南,气候开始变得有点像江南晚秋季节,早上起来吃早餐,突然发现每天坐在蓬勃绿荫树下,落满了紫色的花瓣,也不知是什么木本花,一时感到有些凄凉。这是不是海南的秋天来到了,心中莫名其妙伤感起来,是为了满地花瓣凄切地漂零,还是为了岁月无情地消逝?就像即将枯萎的花瓣,灿烂开过,然后悄然消失了,当众多目光注视她的鲜艳美丽的时候,谁又想到红颜消失后悲凉和冷落。

我在北方也曾经生活了一年,北方冬天冰天雪地,但家中和公用场所都有暖气设施,只要呆在房屋里就感觉不很寒冷,要是外出,穿得就像北极熊一样笨拙大衣,而冬天大雪飘纷飞,也是一道绝美风景。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冬天在江南越来越短,甚至看不到冰天雪地的景色。有资料表明,19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的现象,且有加大的趋势。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0.4—0.8.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引起海平面上升。二是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尽管全球变暖给局部地区带来益处,总体来说弊大于利,人类社会为调整经济结构将付出巨大代价。尤其工业的发展,人们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平流层后,通过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层量,全球变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

前段时间看过环保节能产品展销会电视节目,其中高科技取暖灯很有创意,即可以照明,也可以装饰,同样可以取暖,用电量只相当一盏40瓦灯泡,但这样环保节能取暖灯因为材料造价高很难推广。而人们消费意识近功急利,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其实,取暖灯比使用空调取暖费用要少得多,使用一个冬天,购买成本就收回来了,甚至可以节能环保,这样对社会和个人百益无害,何尝不去推广,如果推销到各大宾馆酒店以及家庭,其中不就隐含着巨大商机。

要说赞美冬天诗文莫过于描写梅花和雪景,从未亲眼看见冬天的梅花绽放吐艳,也许生活的地理环境不适合梅花生存。据说梅花开在腊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所以梅花也称腊梅。冬天里的梅花傲霜迎雪,成为激励人们向逆境抗争的象征。最喜爱宋代一位以梅为"妻"的林逋描写梅花的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人写出梅花清雅香丽的倩姿和清幽淡远的芳香,把梅花别致的风韵和特有的芳香刻画得令人如睹如嗅,细细品味,精神为之一振。咏雪的诗句比比皆是,如"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这首诗把春雪满空和满园梅花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满园梅花满园雪的鲜丽的景色。古往今来描写雪景诗文各有风姿神采,雪花飞杨,让人遐想联翩。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句诗熟记于心: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百年,草木一秋,每个人都是尘世中匆匆过客。人生有诸多烦恼和磨砺,正如自然界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而人生季节一去不复返,有多少冬季不能重复,我们要珍惜每一天。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冬天是一年的终结,也是新的一年伊始,而人生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因为衰极必兴,人生的坐标是波浪曲折向前,只要心中有爱,希望就在绝望中诞生。

焐暖冬至的饺子

文/秦澍瑶

天冷的似乎要将石头冻裂,母亲打电话让冬至回家吃饺子,说准备包我最爱吃的萝卜猪油渣馅的。我搪塞道,快到年终了,单位事多。电话那边母亲很失落:我想着你们兄妹三个冬至能回家吃顿饺子,没想到你们都忙。

说实话,回趟老家也就一百多里路,为吃个饺子太不划算,光来回的车油费都够买十几斤饺子吃。挂完母亲的电话,我的心里不仅思潮起伏。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记得小时候,防寒措施简陋的乡村里,冬天冻破手和耳朵是家常便饭。为此,母亲除了尽可能地给我们穿暖外,冬至这天总是想方设法为我们包饺子吃,即使那馅是缺肉少油的萝卜酸菜。

记得那一年秋后,为了让我们冬至吃上肉饺子,父亲决定去陕北下煤窑。立冬之时,父亲托人给家里捎回一斤羊肉。母亲说,陕北的羊肉好,没膻味,这是煤矿上奖给你爸的。你爸舍不得吃给咱们捎回来,他一个人出门在外,挖煤很辛苦,咱等你爸冬至回来一块包饺子吃。母亲说着,就将那块羊肉挂在了屋子的当空。于是,冬至吃羊肉饺子就成了我们最大的期盼。每一天我们兄妹三个都要查日历看离冬至还有几天,都要看一眼那挂在空中的羊肉情况。虽然它已经风干失色,却如一只风筝,总是牵着我们的视线。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冬至的到来。一大早,母亲就从地窖里掏出了六七个萝卜,让我们去水井边洗,然后自己赶着为我们做过年的新衣服去了。也许是因为即将吃到香喷喷的羊肉饺子,虽然室外冰天雪地的,但我们却洗得兴高采烈。原本吊在空中的羊肉也被母亲取下,放在温水盆里泡着。洗完萝卜的我们,不时跑到门外,看路上有没有父亲的身影。出出进进地没带回父亲的消息,却带回来一屋子的风。母亲心烦地说道,你们能不能安生一会,脸都冻红了还往外跑。母亲的呵斥让我们没安分多久,就又跑出去了。

父亲是披着一身雪进的门,我们一边拿毛巾给父亲拍打身上的雪,一边给父亲报告母亲准备包羊肉饺子的事。听到还是自己两个月前捎回的羊肉,父亲嗔怪着母亲,怎么不早点给孩子做了吃。什么话也没说的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就去厨房了。突然,母亲惊慌失措地喊道,你们谁见盆里的羊肉没?我们都跑了过去说,不知道,刚才不是还看见在案上的盆子里吗?母亲说,盆子还在肉却不见了。那一大块肉,老鼠不可能拖动,会不会是让猫给叼走了?大弟分析道。大家赶紧分头去找,我们最后是在柴垛上发现的猫,胡子上还留有肉沫的它来回踱步怒叫着,而柴垛下,大黄几乎将那块羊肉吞食完了。看到自己梦想许久的羊肉饺子化成了泡影,六岁的小妹气得哭了起来,母亲和大弟更是拿起棍子打猫和狗,一时间鸡飞狗跳的。父亲一边替泪眼婆娑的小妹擦泪一边安慰道,不哭了,今天咱们吃不了羊肉饺子吃猪油渣饺子,说着从随身带回的包里取出煤矿上发的一块猪油。一听说又有饺子吃了,我们都转悲为喜。

那一天的猪油渣饺子,让我们兄妹吃得分外香。这种香不仅焐暖了那个冰冷的冬至,更是焐热了那些年少的心,让我们兄妹努力成长。

岁月无情,那个曾经为让我们吃上肉饺子下煤窑的男人,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而那个忍受着满手裂口疼痛包饺子的女人,也已是满头白发。想到孤寂的炉火旁,母亲佝偻着腰身在给我们兄妹包冬至饺子的情形,我禁不住有些鼻子发酸,便打电话给弟弟妹妹,冬至那天,无论如何,都要赶回家吃母亲包的饺子。

父亲的冬至

文/张华梅

记得小时候的冬天,父亲经常面对挂在墙上的日历,用手撕下一两张,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又快过冬了。过冬,即是冬至,从父亲的语气和神情来看,父亲似乎并不喜欢冬至。

但我喜欢,因为冬至家里要包饺子。还不认字的时候,我也喜欢看日历,看几张黑色的日期夹杂着红色的日期,其实不管黑色红色都与我无关,我只是一个啥都不懂的小孩。

长大后我知道,很多人盼望过年,却极少有人像我一样盼望过冬至。我在日历上看不出冬至何时到来,只好暗暗观察,见到父亲买回祭祀用的火纸,就知道冬至即将来到。

父亲总在冬至那天烤火,不管是晴天还是雪天,不管是暖天还是冷天。父亲把家里的火盆拾掇出来,小心翼翼地掸去灰尘,然后放在堂屋中间,快吃午饭的时候,父亲把火纸放在火盆里点燃,口中还念念有词,我试着听了很多次,一回也没听懂。

烧完纸后,父亲又点燃树枝树根,正式开始烤火,红红的火盆总能伴随我们一整个漫长的冬天,带来温暖和希望。

我本来以为,别人家也和我们家一样,是在火盆里烧纸祭祖的,后来发觉不是,别人家都是上坟的。渐渐长大,我才知道,爷爷当年为了家里生计,出远门后音讯全无、生死不知,而爷爷走的那天,就是冬至,是吃完奶奶包的饺子出发的。

冬至如果下雪,父亲是欣喜的,不管是大雪还是小雪,父亲都会双眼放光,仿佛见到分别多时的老友。父亲把空酒瓶子刷干净,然后里面装满了雪,压得紧紧的,再把瓶口用火漆封好,埋在院子里的梅树旁。到了来年夏天,父亲会挖出酒瓶,把雪水倒出来,加上其它的草药,配制出一种褐色的药膏。

可别小瞧这药膏,夏天长痱子,或者被太阳晒伤,用这药膏药到病除,父亲用它曾经帮助了很多人,并且分文不收。这是一个秘方,可父亲最后却将其公之于众,以期造福更多的人。

其中的几味草药好寻,只有雪水不易得,特别是需要冬至这天的雪水效果更好,也就愈发不易。父亲说,知道我们兄妹几个的脾性搞不了这个,与其最终让秘方失传,倒不如传给有心人、有缘人。

父亲认为真正的冬天是从冬至开始的,交冬数九,从冬至开始一天天数着过,说明了冬天漫长难捱。父亲到了六十岁后,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新买的房子、崭新的装修,有了空调取暖器,再也不用点燃那破旧的火盆了。

也就从那一年开始,父亲改掉旧习惯,不再烧纸和烤火,而是开始写字,借助书法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哀思。父亲每年冬至都写一个大字,有"思""念""想"等等,每个字都笔力遒劲,情感充沛。

前几天跟父亲通电话,他说今年冬至准备写"归".

我知道,这是他一直想写又不敢触碰的字,于是决定,到时一定回家,好好地陪陪父亲。

冬至提前过

文/洁骜小仙

明天周一,恰逢冬至,一年中黑夜最漫长的一天。思量着一家人明天会因上班上学不能一起吃"医圣的娇耳",于是决定我们家提前一天过冬至。

早晨,穷尽冰箱中现有的蔬菜储备,准备了三盘红红绿绿的各色的吃食,没成想我们娘俩竟然给光盘了!饭后给女儿批改完作业,女儿纠错之时,我便动身去买包饺子的羊肉。今天阳光是真好!心中思付:冬日暖阳不可辜负了!转念就萌生了饭后定要带孩子出去一趟的想法。

回来的路上,看到了有卖兰花的。之前养过一盆兰花,由于不熟悉它的习性,花开完兰叶就枯了,所以对兰花的养殖一直心有余悸,但心中对兰花的喜爱未曾减少过。我喜欢兰花的那种幽香,但更喜欢兰叶的终年常绿,刚柔兼备的优美姿态,先人便曾留有"看叶胜看花"的古语。上前问询后,卖花人说现卖的是水植的,不需要盆栽。于是就喜滋滋地买了三株。回家后,先侍弄兰花,听卖花人说给水中滴几滴白酒,兰花的根不会腐烂,于是拿出父亲喝剩的酒,谁知酒盖一开,被酒香蛊惑着用舌头舔了一下,辛辣甜涩的一股味道顿时压制住了我的味蕾…末了,在唇齿间倒是留下了一丝丝香甜。乖乖的,给花瓶中滴了几滴白酒,酒香便扑鼻而来,兰花点缀在房间,顿觉生意盎然,感觉甚好!真是应了:"酒未必烈,唯因情而醉".摆放好兰花,想到饭后的出游,快步走进厨房剁馅、调汁、包饺子。一个小时后,热腾腾的饺子上桌,给了我们寒风里的慰藉。阳春在望,情怀依旧。

饭后,锅碗杯盘姑且搁置不管,趁着暖阳热情未减,我们来到灞河边,此时的灞河正值枯水期,一大段干涸的河床裸露了出来,中间只剩有涓涓细流。我们在观景台稍作停留后就来到有拦堤的蓄水河段。阳光照耀下的河岸小广场,有姑娘小伙子在跳动感十足的街舞,有大姐大妈在跳妩媚柔和的新疆舞,有一家三口在打着随心所欲的羽毛球,有一群孩子们在草坪上踢着憨笨裹足不前的足球,还有大哥大叔透过护栏放着长线钓大鱼……暖阳下,这一切零零碎碎里面尽展现着生活的可爱……

冬至的"雪花饺"

文/寒星

少不谙事,贪玩、馋嘴,关于冬至的记忆,除了白茫茫的雪花,就是白花花的饺子。

雪花可供玩耍,装饰萧瑟的快乐;饺子可供饕餮,慰藉寡淡的胃肠。在那清贫的时光,冬至和雪一样,都来自天堂。不过,由于家贫,我更多的是吸溜鼻子的份儿。我站在屋檐下,就着邻家的饺子香,吧嗒吧嗒地吃雪花。我意醉神迷地想,能蘸点醋就好了。

母亲做饭,我形影相随:"包饺子喽!"母亲撵我:"想吃问你爸要去。"我跑到父亲跟前:"我要吃饺子。"父亲拿烟袋敲我:"吃吃吃!向***要去。"那时太小,贪嘴,无法理解父母,更难以消化那粗糙清贫的生活。我从母亲面前到父亲跟前,像个雪球,被他们推来推去。

吃饭时,没有饺子,我拍着桌子哭闹。父亲一烟袋把我敲回原形。我端着饭碗,泪如涌泉。母亲心疼地说:"乖,晚上包饺子。"我这才抽抽搭搭地吃饭。很快,我后悔了:现在吃饱了,晚上的饺子往哪儿吃啊!

父亲吃完饭,出去了。母亲洗刷好,也出门了。我没在意,大人有大人的事,我有我的。雪更大了,沸腾般,一朵拱起一朵。那些鸡鸭猫狗,似乎怕这大雪,都躲了起来。只有老迈的房子跑不动,像饺子一样,被雪煮着。

想到饺子,我舔舔嘴唇,有些急不可待!我学母亲的样子,把雪放进盆里,加水,翻、揉、搓。我要自己用雪和面包饺子。面和好了,包什么馅呢?这难不住我,就是心疼。那几个藏了半年的糖,我真舍不得做饺子馅。一番折腾,"饺子"终于做成了。在哪儿"下锅"呢?我灵机一动,在雪地上做出一口"锅",把饺子赶进去。大功告成!我拍拍手,抬头看"火候":大雪沸腾。我心荡神摇:美味的饺子!可以吃了。

"就知道吃!快进屋。"母亲回来了,披一身雪,似乎少些什么?我没多想,拿出雪花饺子。母亲尝一口:"好吃!还是甜的。"说完,母亲从背后拎出一块肉:"晚上包饺子!"我乐坏了,满村庄奔走呼告。在村口,我碰见父亲,被捉了回来。父亲一手提着我,另一只手拿的竟不是烟袋,是块肉!

父亲把我和肉扔给母亲,忽地站住,愣了。父亲摩挲着母亲的头:"咋把辫子卖了!不是跟你说,我想办法吗。"母亲笑:"短发不也挺好吗!你把烟袋卖了,烟瘾上来就抽耳巴子吧!"我这才发现,母亲的头发短了,父亲的烟袋没了。我有些悲伤,虽然很想吃饺子,但我更喜欢母亲长发的模样、父亲吸烟的样子。我讪讪地说:"把肉还回去吧,我包的有饺子。"那晚的饺子味,我已淡忘,我只记住父母吃"雪花饺"的神情,甜甜的,和生活一个味道。

又是冬至,我买好饭菜,赶回家。父母很开心,笑个不停,满头银发沸沸扬扬。我忽然明白,冬至真的来自天堂,而天堂就是那个有父母、有我、有爱的地方,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家。

冬至,染红一朵梅

文/米丽宏

唐贞元二十年,冬至日,白居易新任秘书省校书郎,宦游河北邯郸,写下一首冬至诗。诗曰:"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灯前影伴身,抱膝思亲人。史上这个黄旧的冬至记忆,让人心生怜惜。

冬至日,一年中最严寒的一段日子到了。"至",是极,是最,是高处。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至此最短,黑夜最长。盛极必衰,是大自然铁的律令,看似极冷、极酷、极无情,却是一缕阳气幽眇而生,也是在这一天,白昼渐长,阳气回升。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诞生最早的一个。早在春秋时期,先人就用土圭测定出冬至日;而把冬至作为节日,则是汉代的事。《汉书》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与春节、端午、中秋并列,算得上一个大节。高层官宦,在冬至要庆贺,要放假,穿戴一新,进行朝拜;在民间,也极为隆重。

据《咸淳岁时记》记载:"北宋冬至节开封三日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有迎日、戴一阳巾、荐黍糕、献冬至盘等风俗,冬至前夜被称为"夜除",真是"冬至大如年".古代,冬至还是一个敬老尽孝的节日。《增补武林旧事》说,"冬至日礼拜尊长不同居常",杭城人会铺排家宴,向父母尊长行礼,妇人还要"献鞋袜于尊长".

冬至这天,民间饮食也颇讲究。河南河北,吃饺子,"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江浙一带,吃馄饨,民谚"新年已过,皮鞋底破,大担馄饨,一口一个".宁波,冬至一早吃汤圆,夜,全家欢聚一堂要吃红豆粥。

冬至的浪漫之处,还在于它是"九"之起点。九天一组,连数九次,谓之"九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去,冬季才算真正结束。南方《九九歌》:"一九二九,灶跟幽幽(躲藏);三九四九,绞碎捣臼;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枯桠发嫩刺;七九六十三,棉衣两头掼;八九七十二,黄狗睏阴地;九九八十一,飞爬一齐出。"

而北方《九九歌》,自有北地特点:"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案边,最诗意是画梅。"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这是明代《帝京景物略》里最美的消寒方法。如今,网上有卖《九九消寒图》的,一树梅花,九九八十一朵,每天涂一朵,用辛夷笔醮上胭脂红来涂。八十一朵梅花染红,窗外也便春暖花开了。

世界上有一种太平,一种宁静,一种无忧愁、无烦恼、无困惑,一种对一亿年的节日的欣喜和满足之情。对此,我无限地向往和渴望,希望机会一到,便能再享受一次。这是马克·吐温的话。呵!我也欣喜等待着冬至日,网上拍下的那幅《消寒图》正穿越时间和空间,往我处来。等我辛夷笔配上胭脂红,在冬至,描上第一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