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我的母亲文章

2023/03/30好的文章

请欣赏我的母亲文章(精选6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我的母亲

文/原爱香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今年已经八十岁高龄了,母亲个子中等体态偏瘦,满头的银发总是梳理的没有一丝凌乱,穿着整洁利落。母亲小时候上过几年学堂,认得一些字。爱整洁的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从我懂事起家里屋外被收拾的井然有序,炤台炤具总是擦拭的铮亮,如果外人不了解进到屋内,谁也不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双目失明的母亲勤劳的双手。

母亲是在我两周岁时,因一位亲人的意外失去伤心过度而双目失明的,在那个温饱还处在不稳定边缘的年代,生活的"质量"是靠劳动的出勤率决定的,母亲不能参加大集体劳动就意味着年底比别人少领一份粮食,少吃一些白面,父亲带着三个哥哥每天辛苦地劳作着,努力改变着家里的状况,从不服输的母亲在家里凭感觉摸索着操持着家务,为了让我们兄妹几个吃饱穿暖,在生活上,母亲总是变着花样改善着家里的伙食,记忆里我永远不能忘记的美味是母亲将和好的玉米面搓成细条状,在撒点珍贵的白面来回滚动,待金黄的玉米面条变成诱人的白面时,下到用葱香白菜叶炝锅的汤里,出锅时再放点嫩绿的芹菜叶,(冬天家里的窗台上父亲总会栽两盆郁郁葱葱的芹菜,即美化了环境,还可调味用)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夹心汤饭就上桌了。母亲的手很巧,针线活做的很好,曾为邻居的大伯大婶裁剪缝制过新衣,心灵手巧好强的母亲失明后仍然会让我们姐妹俩小学的每个"六一"儿童节都能穿上她亲手缝制的花衣裳,虽然布料是那种普通的棉花布,但颜色搭配合适裁剪合体,穿在身上总能引起很多同学羡慕的眼光,难以想象,在没有一丝光明的情况下,母亲全凭一双手丈量着我们的衣服尺寸,竟能裁剪出那么合身的衣服,那一行行整齐的针脚里,凝聚了母亲多少细腻博大无私的爱呀!

98年的深秋,和母亲相依相伴的父亲身患重病去世了,母亲虽然有哥嫂的照顾,但为了不给子女添太多麻烦,勤劳的母亲总是随手将自己该换洗的轻便衣服衣服洗干净叠整齐放好,大件衣物我们才能争来洗,每当接到我家小住散散心,母亲总说不习惯,不是嫌地板太滑,就是说房门暗锁不会打开,不能自由活动,总惦念她的那个家,我知道习惯了勤劳的母亲是觉得在子女家什么也不让她做,心里着急呢,为了让母亲过的舒心些我们随她愿。现在年迈的母亲每天在家与电视相伴,自己调台选择喜欢的节目,每当我回去看望她时,母亲总会心疼地叮嘱我不要太牵挂她,还说对自己现在的日子感到非常知足,倒是儿女们的辛劳给她带来太多的牵挂惦念。母亲,伟大的母亲,总是把儿女的一切放在最前面,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为了减轻母亲的孤独感,也为了随时了解母亲的现状,在给母亲装上电话那刻起,我们兄妹几个商量好每天打个电话陪母亲说说话,每当和母亲通话,我总是久久不愿放下,心里甚至自私地想着,假如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母亲能一直这样和我们通电话,那该多好呀!因为,听到母亲那温暖的语音,就等于听到了世界上 最美妙、最动听的声音,因为,孩子的幸福是母亲最深的牵挂,母亲的健康就是孩子最大的期盼!伟大无私的母爱永远占据在儿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失意时给予温暖,在无助时给予力量!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在这里,我借贵报一方平台,祝愿我的母亲及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伴着这深深的祝福,我的脑海里突然回响起了美妙动听且温暖无比的歌曲《妈妈的吻》——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妈妈的吻,甜蜜的吻,让我思念到如今……

我的母亲

文/郭秋君

我的母亲朱敏嘉是个医生,早年师从我的外公,在40年的行医生涯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谈到为何能看出病人的生活习惯,母亲笑着说:"这就是中医的特点。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看人的年龄、脸色、步态、举止,闻闻气味,听听语速、语气,再问问职业和以往就医的经过,病人有什么问题基本上就了然于心了。"

母亲说,中医治病强调的是整体:"来了恶性肿瘤患者,人家问,‘你能治瘤吗?’我说,我治不了。我面对的是病人,不是肿瘤。我通过调整你的脏腑、经络,让你活得滋润、劲道,没有痛苦,照常吃喝拉撒睡,达到‘人瘤共存’的状态。如果最终你能活到七八十岁,和正常人有啥区别呢?"

现代人生活在种种致瘤因素当中,比如大气污染、不良饮食等等,可谓危机四伏。母亲说,不要怕,人体内还有"制癌因素",即制约癌症疾患的因素。中医可以通过活跃、改善、加强制癌因素来延缓肿瘤的转移,限制肿瘤的发展。

母亲将自己多年的治病经验,总结为两大原则:一是坚持中医辩证。同样是发烧,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二是掌握因势利导。病因不外乎内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外因中前五种邪都会化为火来伤人,之所以会这样,说明人体自身有抗邪气的本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旺盛的新陈代谢功能和机体抵抗力。

母亲强调,强人祛邪为主,虚人健中为主。就是说,体质强的人,主要是去除邪气;体质差的人得振奋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

纵观40年,母亲说,以前填不饱肚子的时候,营养不良居多。现在不缺吃不缺喝,酗酒、暴饮暴食的人多了,胃肠紊乱、脂肪肝、高血压、中风等病找上门来,特别是肾虚的多了。

肾气不足的表现包括浑身没劲、老觉得困、手脚冰凉、睡觉盗汗、发低烧、不孕不育等等。因此,母亲告诫人们,不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就是不要把不合理的习惯当成常态,一定要戒除酗酒、熬夜、嗜辣、过劳等不良习惯。

谈到现代人不孕不育的越来越多,母亲说,现在人们精神压力大,忧思伤脾。脾胃不和,气血不旺,但凡寒淤痰湿侵犯子宫,都会引起女性不孕。而男性肾气不足,导致精子质量不高,是不育的主要原因。

母亲对人们的第二个忠告是"节制".本来正常饮食就能藏精于肾,如果流失得太多,肾气怎么也补不上。对于压力巨大的都市人,母亲给出了第三个忠告"知足常乐".她说,好胜之心人皆有之,但要脚踏实地。

最后一个忠告是"保养".母亲说:"人过四十,阴衰大半,再不滋养肾气,身体就不灵了。"

我的母亲

文/陈启智

母亲不像父亲那样一生大起大落,却随着父亲的诸多坎坷担惊受怕了一辈子。

母亲1929年考取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可惜只读了两年书,就因"九一八"事变爆发,火车停运而辍学。此后,她嫁了父亲做全职家庭妇女。文静贤良、性情温和的母亲懂生活,偶有闲暇便会穿旗袍,或背唐诗,吹洞箫,哼唱电影歌曲。

我五岁时生了大病,母亲抱我去道济医院(现在的北京第六医院)救治。一位英国大夫诊断后说:"准备后事吧!"母亲当场给大夫下跪,求他救命。大夫说:"要是不怕花钱,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当时医院正好进口一批"盘尼西林",住院后打了几十针,才将昏迷数日的我从死神手中拉回。事后,姐告诉我,母亲整日守候在床边。等我病好出院了,母亲却病倒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母亲做了教师。因为多年没有教书,她唯恐首次授课不理想,就提前上了一次课,学生仅有我一人。课文题目是《乌鸦喝水》。母亲特地预备了教具——一个大玻璃瓶,装了半瓶水。桌上还摆了一些捡来的石子,母亲讲到最后,就模仿乌鸦往瓶里一个一个地丢石子……其时虽然我只有六岁,却对此情景记忆终生。

除了工作,母亲还得从事家务。记得冬日的早晨,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做完早点,再依次将我们的棉衣棉裤围到烟囱上烤暖,轮流叫我们起床穿衣。天天如此,常年过度的操劳损害了母亲的健康。

母亲一直鼓励我们好好念书,凡是学费及学习必需品,随要随给,哪怕借钱也不让我们为难。其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姐弟无论哪一个初中或高中毕业,或进工厂或做"八大员",家中负担就会立刻减轻。但母亲没有这样做,她用柔弱的双肩将我们姐弟四人先后送入了大学。

父亲为人正直却不大懂处世之道,上世纪40年代虽然发过小财,但也屡受挫折。用母亲的话来说,就是今天都不知道明天他会出什么事。跟着父亲生活,固然色彩丰富,可灰黑色太多就令人伤感了。新中国成立后 ,父亲先后经营了美工社、酱油厂、肥皂厂,都相继倒闭。父亲做了教师后,刚过了几年踏实日子,又成了右派分子。母亲是个极要面子的人,此后,在大院进出都觉得无颜见人。

母亲因过度操劳,生活贫困,再加上精神长期郁闷,患上了癌症。去世前两天,母亲强撑着梳头洗脸,由我扶着靠在椅子上,叫我们姐弟四人与她照了合影。母亲仅活了59岁便匆匆离世,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她没能花到我挣的钱。此后,我的生活越是宽裕,就越觉得心痛难安。

我没有像大多数中国人那样,每到清明节给父母上坟。不是不想念他们,而是觉得不必拘于形式。在心里永远感念他们,继承他们优良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我在自己出版的书籍里,写出他们的名字,特别是母亲——林姓,讳慧敏——的贤德懿行,让全社会都能知道,便是最感欣慰的事情。

我的母亲

文/罗光毅

最近一次去看望母亲是入冬后的一个周末,和母亲待了大半天,临别时,母亲坚持把我送到距离住处几百米外的乡村公路边,依依不舍地看着我开着车子离开了她。我从小车的后视镜里看见母亲的身影在寒风中伫立着,像一棵日渐枯萎的树干,眼角就湿润起来。

母亲已八十高龄了。一年前患上了老年痴呆,虽说是轻度的,但生活自理能力开始下降。母亲一人独居,她不愿跟自己的儿女住在一起,刚开始患病时,出门不时地把钥匙忘在家里,物业就会打电话通知我们做儿女的去给母亲开门;偶尔去母亲那儿吃饭,发现饭菜已不是原来的味道了,她开始记不住做啥菜该放啥调料,甚至该放多少调料她也迷糊了,做出来的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她自己的物品放在哪儿也记不住了,丢三落四的情况不时发生,在一次住院后,医生告诉我们几兄妹,你们母亲已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必须有人陪侍。

我们几兄妹商量后,给母亲请了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中年农村妇女来照顾她。这位中年农村妇女的老家和我母亲的老家相距不远,交流起来就有共同的话题,母亲在她的照料下,生活起居,身体状况都有了起色。她们十天半月待在城里,又十天半月待在农村,每次从农村回来,邻居们都说我的母亲待在农村比待在城里好,人的精神和身体都要好一些。

看着母亲得到妥善照顾,我的心里也得到宽慰。每每想到母亲,就会想起母亲在没病之前的一些往事,最能记住的就是母亲的慈爱和她那一双灵巧的手。

母亲是一个非常平凡质朴的女人。她不到二十岁时就从丰盛镇附近的山村来到城里,嫁给了我的父亲,开始了她平凡而又艰辛的生活。她一辈子含辛茹苦,拉扯大我们三兄妹,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她总是咬着牙,无怨无悔养育着我们,让我们快乐成长。

母亲是大山里长大的孩子,有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的优秀品质。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被发配到远郊的农场去了,每月关饷时送钱才回家一趟;母亲和我们三兄妹就靠父亲送回来的那一点儿钱过日子,常常入不敷出,母亲就想法子在外做临工或者接一点儿手工活路回家来做,以此补贴家用。

母亲有一双灵巧的手,针线活儿做得极好,在邻里街坊中颇有名气。我们三兄妹就是最以此为荣的。那时候,我们住在一个大杂院里,家家户户的子女都多,生活条件都不好,谁家的孩子有了新衣裤穿就像过节一样。我家虽说难得做一次新衣裤,可一旦做了,穿在身上,那式样,那做工,必定引起大杂院里孩子们的羡慕;要不了几天,就会有邻居的大人领着孩子拿着布料,来找母亲要做和我们一样的衣裤。那时,我们三兄妹多骄傲,我们引导着大杂院里孩儿们服装的新潮流,要男式有男式,要女式有女式,甭提有多开心了。开心的同时,我们三兄妹更感谢心灵手巧的母亲。

我们三兄妹穿着母亲缝制的衣裤长大了,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然而,母亲在艰苦岁月,一针一线的亲情,密密地缝进了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痕,我们都记惦着母亲的深情,我们三兄妹为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和骄傲。

以前,是母亲牵着我们三兄妹的手,淌着生活的艰辛,向前走着,走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现在,生活好了,母亲却病了,是我们三兄妹牵着母亲的手向前走的时候了。我们多想每天都陪伴在母亲的身旁,牵着她的手,看着她的脸,听着她的唠叨,陪她说着话,帮她回忆以前生活中的开心事,只要能从母亲的脸上看到一丝丝的笑意,都是我们的莫大欣慰。

母亲,我们辛劳了一生的母亲,我们患病在身的母亲,作为你的儿女,我们除了常常回家看看你,最大的心愿就是你日渐康复,记起你曾经让儿女们引为骄傲的一针一线!

我的母亲

文/刘爱玲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没有文化,但她聪慧明理,心高志远。母亲对读书求知有一种朴素的高尚的认知,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她不假思索,将我们五个儿女,全部送入学堂。看到母亲一天料理家务,非常辛苦,好多人都建议母亲留一个女娃帮她干家务,但母亲却说:干活累了可以休息,要是不让孩子上学,耽误了娃的前途,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母亲的这种思想和做法,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基础和方向。也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幸运。当时,我们全家七口,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来维持,没有母亲的精心计划安排,是无法运转和维持的。

我小学毕业没考上初中,被民中录取,情绪低落,一时失去了上学的信心。加之民中的高费也会给家里带来新困难,我更加悲催。这种情况下,父母不但没有指责和批评我,反而耐心地给我做工作,特别是母亲,要我鼓起精神:"上民中,考大学!"后来我被延安大学录取,因为不理想,我哭着闹着不愿去。母亲又劝我,只要好好学习,不管哪个学校都能学下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母亲的劝说下,我最终还是去上延大了。

"少年读书不用心,不知书里有黄金;早知书里黄金贵,夜店明灯下苦心".这几句话,我最早是从母亲那里听到的。她要求我们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刻苦读书。逢寒暑假,她总要给我们做出安排,学习、干活、休息,非常规律,几乎像上学一样,井井有条,使我们较早地养成了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不敢有丝毫懈怠。期中期末考试,母亲把我们从学校拿回来的各类奖状,都认真地贴在屋里的正墙上,她觉得那是无上的荣光。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总能看到她老人家一脸的笑容和发自内心的喜悦。正是母亲这种高兴的表情,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激发了我们发奋读书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兄妹五个,其中四个从高校毕业,学有所成,走向社会,为人民服务,母亲的功劳当数第一。

母亲心地善良,处事大方。她教育我们:"做人要实,处事要长。不要贪占便宜。"她还说:"和别人共事打交道,不要怕吃亏,吃亏是福。"左邻右舍或其他人,只要向她开口,有能力她就慷慨地去帮;若一时有困难,也要想办法帮。一次我们家的一个朋友因急事向她借钱,家里一时拿不出,母亲二话没说就出门了,跑了好几家,借来五元钱交给了来人,朋友拿上这五元钱,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人常说,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在上世纪60年代,这五元钱该是多么的重要。母亲就这样一宗宗、一件件不知帮了多少有困难的人。左邻右舍一说到母亲,便个个伸出大拇指称赞:"刘大嫂人真好!"

母亲热爱集体,时时处处把集体的事放在首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家的厅房长期无偿提供给生产队作库房,里边经常堆满了粮食、棉花,从来无人担心粮会少一粒,棉会少一朵。因为大家相信父母的人品。我们家有口井,吃食堂时,食堂就在我家对面,用水全部从我家挑。因为用水量大,冬天我家半个院子都成了溜冰场……因为子女多,我们住的门房盘的是满间炕,文化革命中,村里就在我家开会,三天两头开会,特别是晚上,炕上炕下坐满了人,人多事多,开一次母亲就得打扫一次,生性喜好干净整洁的母亲对此毫无怨言,一直坚持了十余年。

母亲勤劳俭朴,治家有方。尽管我家经济拮据,可她总能克勤克俭,精打细算,想各种办法使全家人度过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特别是低标准那段日子,由于孩子多,严重缺吃,母亲想着法子把糠、菜给我们做成吃食,让我们填饱肚子。她自己总是勒紧裤腰带,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省下来给孩子们吃,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母亲经常贫血。那时我正在上高中,背的馍就是糠窝窝,吃起来真是难以下咽。就是那糠窝窝也不足,每周都吃不到星期底,母亲看我吃不好,便用酸菜和少许玉米面给我烙成饼子,让父亲送到学校,我吃着那温热的菜饼,觉得香极啦,关系要好的同学尝后也赞不绝口。几年前,我曾试做了几次这种饼,但始终做不出母亲的味道来。

母亲生于1915年,经历了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因而她对毛主席怀有特殊的感情,当别人夸赞她教子有方时,她总是这样一句话:都是毛主席的功劳,我们都享毛主席的福哩!因而她常叮咛我们,不论在哪里上班,不论干什么事情,一定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多为人民办事情。母亲头脑清醒,好学善思,讲迷信又讲科学,守传统又与时俱进。因为工作家务繁忙,我们难免失去耐心打骂孩子,她就对我们说:"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性子都不一样,什么娃要什么对待,才能把他们教育好。"有一次她看见我爱人又在打骂孩子,当时没言语,过后批评他:"大小人都有脾气哩。你打孩子娃不敢说,要是把气憋在心里,时间长了会憋出毛病的。"爱人折服,从此再未出现这种情况。父亲去世后,母亲经常在我家生活,我爱人对我母亲特别敬重,总觉得她身上有学不完的东西。因而常对我们的几个孩子讲:你婆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所作所为,一点不比文化人差。当初她若能上学,学理很可能成为一位科学家;学文能成为一位政治家。记住,她永远是你们学习的好榜样。

母亲顾全大局,处事若定,是我们的总后方。1967年我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先后从教育转入公安,又从公安走进政府、市委,最后到政协,经历了多个部门,担任了领导职务多年。期间,我遇到各种事情,碰到各种大小困难,母亲用她朴实的、正确的三观和智慧帮我度过难关。特别在一些关键节点,是母亲帮扶着我前进的。我记得当我从外地调回韩城,到公安局工作后,一切都得从头学起,而且时间不长,我有了大女儿,生活似一团乱麻,在母亲的鼓励和帮扶下,我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和工作。但紧接着,我又有了老二、老三,生活和工作的双重担子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母亲挺身而出,使出了全身力气,帮我照管几个孩子,一管就是10余年。有一次我回到家里,看到母亲坐在炕上,左手抱着我姐的小孩,右手抱着我的孩子,几乎喝不上一口水,累得她老人家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我快快接过孩子,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1986年,我父亲去世,当时我刚到市上任职,正逢刚推行火葬,对父亲的后事处理,成了摆在我面前的最大难题。火葬父亲,怎么对母亲说?正在为此事犯难时,母亲把我们兄妹几个叫到一起说:"你父亲的葬埋之事,一切都要按政策去办。尤其是爱玲在市上刚担任领导不几年,不火葬,影响不好。"母亲的大道、理解和支持,解了我的难题。在之后的好多事情上,母亲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力量。

2010年元宵节,我那95岁高龄的老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七天后,我们在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的帮助下,将敬爱的母亲与父亲的骨灰盒合葬在了老家的公墓里。

"外婆生于农历七月初七,卒于正月十五。七夕和元宵,一个美好的开始,一个圆满的结局,不仅仅是巧合。我相信,那是因为她毕生追求完美,她本身亦足够完美。"这段话是我大女儿在母亲的悼文上写的,也是对我母亲一生最好的评价和概括。

我的母亲

文/风沐轻痕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导师,更是给予我们生命,指引我们的未来,照亮我们人生道路的人。

但是谈起母亲,我并不是如此温暖,有些敬畏,更可以直截了当的说是有点害怕。

当然,这种心理并不是在见到母亲的每时每刻都出现,只是当她扬起鞭子,追得我满世界乱跑的那一刻才爆发出来的,至于她第一次"大开杀戒"的时候,距今已有些年限了。过程、起因,是绝对记不得了,但是我唯一记得很清楚的是很疼,眼泪已不顾我的阻拦拼命落了下来,而从被打的次数来看,本人绝对是那类"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而且照挨打的间隔来看,"伤疤"还好得出奇的快……

挨打的片断不停地在脑海中闪烁着,以致于我渐渐想起了那段有些叛逆外加"不堪回首"和"惨不忍睹"的童年。

小时候数学考得就有点惨,老妈自然生气,但她从不因为分数很差就打我,回家后,她就叫我去看书,但那时候很累,不但没去还没理她,在她叫了无数遍均告失败后,她拿起了"中国人民教育小孩的专用武器"———衣架,打得家里鸡飞狗跳,还有"狼"在哀嚎的惨叫……但是,很不巧,我也很生气了,因为我不是故意的,是真的很累,就想睡觉了,她刚停下,又叫了一遍,我就是不理她,于是……

我记得异常清楚,间隔有30多秒,我就又投身于"抵抗外来侵入的战争中"了……

但是,母亲虽然对我严厉,却也是最担心、最关心我的人。有一次,我在同学家,忘记了告诉她,当我回家时,她冷冷地盯着我,把我关到了门外,但过了几分钟,又马上拉我进来了,后来我才知道,她有多着急,在家中打了十几个电话,急得哭了出来。

母亲,在人生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的就是我的人生轨迹,而指引我的你,就是洒在路上时时给予我温暖的阳光。你让我有难忘的人生历程,让我体悟到了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你是我,我的一切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