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粽叶飘香时

2010年04月01日来源: 网络文章QQ空间经典日志

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大街小巷就已飘飞着粽子的清香。每当看到乡下少妇和老大娘挑着竹篮叫卖粽子时,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就会在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我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这不仅仅是我喜欢吃那种“美人脚”的粽子,而是更喜欢包粽子的过程。离端午节还有几天,村里的人就开始三五成群到离家十多里地的柴山去打粽叶,那时没有粽叶卖,也没有钱去买。而去打粽叶大人是不好意思去的,因为柴山毕竟是集体的,所以都是半大不小的小孩和姑娘媳妇去,我那时只有七八岁,母亲就让十五岁的姐姐去。母亲则去沟沟坎坎的地方割一种扎粽子的吊拌子草,这种草约两尺长,晒干后有韧性。粽叶打回来后要放在锅里煮,我们姐弟几人围着灶台看着母亲熟练地翻动粽叶,翻得满屋子一股清香。

把粽叶和吊拌子草都准备好,母亲又拿出去年攒下的糯米洗净沥干后就开始包粽子。母亲左手拿两回片粽叶,右手拿着粽叶的底端逆时针转两圈,粽叶就形成一个圆锥形的空间,抓两把糯米放进去后再用筷子捣几下,右手将粽叶的上端往里折,使粽子的底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最后用吊拌子草扎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母亲对我们说:“这就是美人脚。”我们姐弟四人便跃跃欲试,母亲怕我们浪费了粽叶和弄洒了糯米,只让姐姐学着包。粽子全部包好之后就放到锅里煮熟。我们将“美人脚”蘸着用鸡蛋换来的红糖吃,觉得甜滋滋、香喷喷,“美人脚”就是天下最好的美食。

包粽子是有讲究的,普通的粽子短而粗,用的米多,不易煮透。“美人脚”细而长,好看又进香味。不论什么样的粽子都不能太大和太小,太大了人多不够吃,太小了送人拿不出手。还要包得前面不露“脚趾”,中间不能“开口笑”。谁家的粽子先几天包,都要往左右邻里送几个,这样大家就会在没事的时候说说谁家的粽子包的好,被别人恭维包的好的人就感到比较荣耀。最重要的是农村还有送端阳的习俗,就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已经订婚的男方要给未来的老丈人家和老丈人的亲戚送粽子,粽子送得多,说明婆家比较富足,送的粽子又多又好,说明婆婆心灵手巧。更有趣的是,有的准新郎为了显得气派,自己不亲自挑粽子,而是请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家庭的小男童当“挑夫”,我在十五岁的时候“有幸”为别人当过一次“挑夫”。

母亲是文盲,她不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更不知道“美人脚”是封建社会时期对妇女的迫害,妇女裹脚以“三寸金莲”为美,以至现在吃粽子都是“美人脚”好吃。母亲只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去学,所以我们姐弟几人现在都会包粽子。

结婚生子以后,儿子四岁时吵着要吃粽子。我上街买来粽叶和糯米,按照母亲教的方法“如法炮制”,包完后,妻子说:“包的蛮好,跟奶奶包的差不多。”我暗自得意。煮熟后儿子最先吃了一个后说:“你包的粽子没有奶奶包的好吃。”我不相信,就也吃一个,吃起来竟索然无味。我只好对儿子说:“过几天我们还是到奶奶那儿去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我就想起母亲为我们包的“美人脚”。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