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与宽容和谐

2010年06月19日来源: 网络文章原创文章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指出水的性格,品德和行为,指出水具有滋润万物的本性,却与万物毫无厉害冲突,水具有宽广的胸怀,毫无所求,甘居世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地。水的德行是最接近于道的。

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意思就是最上等的善就象水,最上等的德行莫过水的德行。如何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老子还明确了七条践行准则: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一“居善地”,即是学习水谦下自处的风格。水流善下而不居于高处,为人立身处事也应如此,要时刻保持谦虚卑下的态度。保持低调谦和,与人为善。

“昔西伯拘羑里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先贤是当时形势迫使他们处于恶劣低下的环境,从而成就了他们的不朽之作。处于劣势的水遇到顽石,会绕着而行,不与强者硬拼,而是以柔克刚,顺利通过。处众人所不原处的恶劣处境,更多的是一种品格,那就是坚持。

第二“心善渊”,学习水大度能容的胸怀。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渊是《老子》用来形容“道”的概念,为人要像水那样深沉宁静,透彻明净,宛若赤子。能够抛弃众多物欲的约束,不贪图,不强求,顺应自然,保持心胸宽广,眼光深远。这是一种不问收获只知耕耘的精神,要知道,过程比结局更重要。古今之成大事者,均有赖于这种大度能容的胸怀。而不是斤斤计较。更不是算计别人!

心善渊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抛弃自己的成见,要多听大家不同的意见,不好的或反对的意见,有选择的接受适宜的意见。多听异己的意见,未尝不好!即不要偏听偏信,要做到兼听则明。

第三“与善仁”,学习水仁慈柔和的美德。水润泽万物而不求回报,因此而成就了自已的伟大。“与善仁”,即以“慈爱”的方法来待人接物,要真心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但不奢求任何的回报。即是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人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四“言善信”,学习水诚信无伪的准则。水自高而下顺势流淌,潮涨潮落如期而至,这就是信。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诚信,诚信无伪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人格魅力的体现,在物欲横流的市场大潮中,诚信是我们的立身操守之根本。

第五“政善治”,学习水约束自已的品质。水性平正而善于约束甚至委屈自已,这是水不同于其它物质的重要表现之一。水是善于约束和委屈自已的最佳物质,当它散落于四方的时候,它被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利用而毫不吝惜;当它汇集起来之后,虽然具有了排山倒海之势,却仍然从高往低,沿着固定的道路前行。时刻提醒我们:凡事宜疏不宜堵。

第六“事善能”,学习水方圆有致的修为。水具有柔弱的形体,说无形,则无形,在任何容器中都能随遇而安,能方能圆,无所不及。“方圆有致”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

第七“动善时”,学习水及时而动的艺术。河上公说:“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可见水是非常典型的随自然而变的物种。一个有道的人,为人处世应当学习水的艺术,顺其自然,不失时机。条件不成熟时不勉强去做,条件成熟了顺其自然去做,正确把握周围的环境与条件,努力寻找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交汇点,要善于抓住机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道酬勤。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要学习水的胸怀,广阔而不自私,坦荡而不懦弱。涓涓细流能汇成浩瀚大海,容万杆樯帆,搏击潮头,汇八面来风,扬清荡浊,和谐相处,共兴大业。水还知感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蔚为一个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多成患,水少成旱。赏善罚恶也是水的一个鲜明的特性。水能对世事万物的包容,也绝不对恶行的纵容,弃恶扬善,才是为人处世的态度。人不仅要学水的善,柔,还要学水的坚韧与刚烈,水滴石穿,这是一种力量的积蓄,在水的一滴一滴剥蚀下,我们才有秀丽的山川大地,才有母亲源源不断的乳汁。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