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乡情

2010年07月15日来源: 网络文章短篇小说

“青杉生南国,春来植几枝,倾情多呵护,以此寄乡思!”这是我曾套用唐代诗人王维《相思》的诗句,用来记述一个远在南疆山林里的“家乡赤子”那感人至深的思乡之情。

那是一九八五年的秋天,我们在广西木材订货会上争取到的500立方米杉木小径材的订购计划被分配在来宾县的青峰林场。为具体落实发运事项,我特地去了一趟林场。青峰林场位于来宾县城的东南方,坐上开往南泗的公共汽车在那高低起伏的山间公路上颠簸三个多小时,于一个叫“洪江”的招呼站下车,又步行二十分钟才到达林场的场部。

在场部供销科的办公室,一个年轻的姑娘起身接待了我。当她看了介绍信后,立马将我上下打量起来,然后略带惊喜地问:“你就是江苏响水来的客户?”“是啊!怎么啦?”她笑了笑“我给你叫我们的科长来……”说着一转身地跑了。不一会,在南宁订货会上见过面的黄科长进来和我热情地打了招呼,并跟我细细地商量起整个木材的“批量”、“报车”、“进站”、“装运”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就在商谈结束时,那姑娘笑嘻嘻的走了进来,冲着我说:“何科长,我爸请你到我们家去坐坐呢!”我先是一愣,估摸是听错了,人家叫的该是“黄科长”。见我愣着,她又笑着对我道:“何科长,我爸……”黄科长见我一脸茫然,立刻向我作了解释。

原来这姑娘姓杨,叫杨爱林,去年刚从林校毕业,现在是林场供销科的木材检尺员,她是青峰林场第一任老场长的小女儿。场部里大多数人都知道老场长是从南下大军队伍里转业来的,在战场上负过多次伤,因身体原因已退休多年了,他的老家是江苏一个叫响水口的地方。前几天订货会议结束后,黄科长带着我们的订单回到场里就告诉小杨:“这次跟我们场订货的客户才真正是你们老家的人呢!”小杨立即回家说了,可把老场长给乐坏了。他要女儿跟供销科的人员打个关照,要是老家的人来场里,请千万给留住,让他见上一见,拉呱拉呱家乡的情况。听说了这些,我顿觉惊喜,在这离家几千里路的南疆深山里,竟会遇上家乡的人!我欣然随小杨朝她家走去……

老场长早就站在屋前的路口等着了,腋下架着双拐,一看就知道是个腿脚不便的人。进得客厅,一杯碧绿的山茶已泡好在桌上。“先喝(读‘活’音)口茶吧!”老场长一句地道的家乡话让我倍感亲切!

老场长叫杨友德,据说起初爷爷给他起的叫“有得”,预示着将来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一九四二年春,因先后失去所有亲人变得孤苦无助的他在逃荒的路上参加了共产党的部队,那年他还不满十七岁。他跟着部队打过日寇,消灭过伪军;四八年参加了着名的“淮海战役”;后来随大军渡江南下,直打到广西的柳州、南宁。一九五六年,他随老团长戴春涛一块转业到来宾县,在新建的国营“青峰林场”当了第一任场长,然后在林场结了婚,安了家。老杨还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叫“建林”,初中毕业后就在这场里当了林业工人;儿子“大林”,省林学院毕业,在柳州地区林业部门工作;看来老杨家扎根林业的志向是铁定了的!

杨友德的老家在响水口以东约二里地的大沟头庄,整个庄子紧挨着灌河大堤,我们的话题也自然较多地围绕着灌河展开。

灌河,家乡人习惯称之为“大潮河”,老杨说他小时候几乎就是在大潮河里长大的。白天,那河滩上的芦苇荡就是他们玩耍的最好去处。用芦苇叶子叠成各式各样的小船,把它们连成长长的船队放入河里,让它们带着梦想,载着希望漂向那辽阔的大海,漂向那遥远的地方……多少炎热的夏夜,他和庄上大多数人都是在潮河大堆上度过的。那里地高气爽,风凉水便,更少蚊虫叮咬;纳凉的同时还可欣赏两岸渔火点点,波光粼粼的美景!无论是在潮河里搏击风浪的愉悦,还是捞鱼摸虾的乐趣都给他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六零年,电影《上甘岭》在林场放映后,“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的歌声曾荡起了他对家乡更多的思念。大潮河里那“百舸争流”的情景就像电影一样,时常映在脑海里;面对山间的林木他常像在凝视着港口林立的桅杆。说到桅杆,他颇为感叹,就一般小船上的桅杆,高都近两丈,粗二尺左右;大船上有三到四根,还有五根桅杆的,尤是正中间的那根,多有四五丈高,成人合抱之粗,笔直地指向天空。每逢过年,船家都会在桅杆顶端置上造型别致的红旗,桅身上贴着“大将军八面威风”等豪迈语意的春联,更给桅杆添加几分伟岸、庄严的气势!他纳闷过这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木头,这高这大又是如何长成的呢?那年,林场在东屏山植造万亩大杉林时,他了解了那些做桅杆的木材大多是杉木,而且多为一种叫“青杉”的,广西本地人又称其为“油杉”,它以其高大、挺拔,材质坚实首当其选。

说到这里,他向窗外一指:“你看,屋后这片林子,就是我那会选来的油杉树苗栽下的。”我顺手望去,只见百十根足有脸盆粗细的树干一排排整齐、有序地在山坡上排列着。笔直的身躯披着青紫色的“铠甲”,像古战场上的“军士”,个个威武、彪悍!当年栽下这百多棵青杉,他就是想把它们培育成做桅杆的料,让它们立在大船上风风光光地游历在祖国的大江大河里!这片林子的杉树由于他勤于整修、施肥、精心呵护,所以生长得很快,有的树高已近三十米,胸径达四十公分。他说,这些年每当夜晚躺在床上,不经意间地向窗外一瞥,感觉就像当年躺在潮河堆上一般,眼前呈现的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一根根高大粗实的桅杆;桅顶旗帜猎猎,水面波光闪闪。于是,他就会沉浸在这样的“家乡美景”里甜甜地睡去……

我告诉老杨,大潮河里的船仍然很多,只是那竖着桅杆的大大小小的木船已几乎没有了,河里跑着的都是些装着机器的大铁船、水泥船,艄公的号声被机器声所替代。“是啊,社会发展啦!就我们林场,那早先用的马车也都换上了拖拉机、大汽车啦!看来我这片林子的青杉还得派上别的用场了。”他略显出一丝丝的失意来。

老杨又问及了有关河口摆渡的事,我告诉他渡口早换上宽大、平稳的轮船了;但这轮渡马上也要用不着啦,因为现在大潮河上正在建大桥呢!他起初惊讶:那么宽的河也能架桥?随后又自言自语地说道,长江早都建上大桥了,我们那潮河算得了什么!一九八七年九月灌河大桥正式通车后,我给老杨寄去了“大桥雄姿”的照片,并告诉他大桥离他老家的庄子仅二百米远。杨爱林曾写信告诉我,她爸看了照片可高兴啦!让她把照片放大了好几倍,做了相框,挂在那客厅里。还常指点给左邻右舍的人看:这离桥头不远的地方就是我的老家!

在谈及我们订购木材的事时我告诉他,渐渐富起来的家乡人都想着改善居住的条件,这批杉小径材就是专为老百姓盖房子采购的。他听了忽地一拍桌子:“好!”因为这次砍伐的那片林子就是他二十五年前带领全场职工整整奋战了五个年头植造的。想到家乡父老乡亲盖房子能用上自己亲手栽植的木材,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那能为家乡作点贡献的喜悦溢于言表。

……

离开广西,离开青峰林场已经二十五个年头了,被杨友德同志时常挂念的生养他的家乡、惦念的养育他长大的“潮河”在改革开放的劲风中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镇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使家乡人民的前程无比灿烂;“港口新貌”、“巨轮起航”、又一座“大桥雄姿”将“大潮河”装点得更加辉煌!就他那个老家——大沟头庄也已是高楼林立,别墅成群,早已融进了响水县城的发展规划……

我想把这一切刻成一本光盘给老杨寄去,让一个“游子”对家乡那份深切思念的心得以实实在在的慰藉!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