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蛙声一片

2010年07月30日来源: 网络文章QQ空间经典日志

近期放假回乡,熟悉清脆的蛙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那真是“天籁之音,古韵滥觞”。

南宋辛弃疾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念着这句清新的诗句已是十二分的喜人,何况还有稻香扑鼻,蛙声清静着咱的耳根——听着应该是蛮高兴的事情。在悠远的古代夏夜听蛙声也是赏心乐事——你看傻瓜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听到蛙声忙不迭地问大臣:为公乎?为私乎?可笑他把蛙声拔高到了国事的问题高度。

儿时过得是纯低碳的日子,天蓝蓝,水盈盈,因而青蛙到处是,每个夏夜田野里蛙声摇舌鼓噪,农家人枕着阵阵蛙声安然入梦,无数个梦里有蛙声唱出的一片丰收繁荣景象。

其实青蛙是课本上的名字,我们乡下叫田鸡,乡下人都会翘着舌头“蛙蛙”地叫唤。细分一下,吾乡的蛙类至少有三个品种,即“大田鸡”、“水哖乌”和“泥咯多”。它们都可以统一在青蛙的名目下各自发出洪亮的叫声,

而其中的“大田鸡”是蛙类中的骄子——英俊小生,因为它个头大花腿长,爆发力强,是动物世界有名的跳远冠军。其叫声也美妙动听之极,它是江南蛙类中的宠儿,可以说随便哪一只都是出类拔萃的。它极其机敏,那双暴凸的眼睛始终保持警觉的姿态,大概是长年深受直立动物的威胁而养成的自然本性,稍有异动即遁而远去,十分难抓;“水哖乌”全身碧绿个头比较小,时常生活在池塘中,行动比较迅疾;而最笨拙、最傻呆的就是“泥咯多”,它是因为皮肤呈泥土色而给取的名字——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清楚它们的学名究竟是什么。

每到夏天我们一群孩子便去捉青蛙,“骄子”因太警觉一般空手抓不到,而“水哖乌”时常蹲在在池塘中央而且行动灵敏不易捕捉,唯有“泥咯多”警惕性差而被我们用手拍到去喂鸭子和鸡,让其多多生蛋。

我小时候常去沟渠边将那倒霉的“泥咯多”赤手空拳捕来,但是也有失手之时。东方微亮,耳闻田野里仍是一片蛙们精心演奏的交响曲。我们腰挎竹笼赤脚走在田埂上,“扑通扑通”时常“提高警惕保护生命”的大青蛙早已纷纷跃入灌满水的沟渠里。而众多丑陋的家伙——“泥咯多”还在蹲在田埂边上做着它的白日梦,但是我们必须细心观察,因为它和泥土一色。这时我发现一只“泥咯多”,它躲在毛豆杆子边上紧靠着水似乎还在酣睡。我蹑手蹑脚接近它,一边悄悄蹲下身子一边伸开手臂张开右手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通”“啪”同时响起,水花四溅,泥巴横飞。“哈哈哈……”伙伴们指着我笑得前俯后仰。人算不如天算,平时一向纳于形而敏于言的“泥咯多”竟然跃入水中遁于无形。我的手里只是抓了一把泥浆,而飞溅的泥水粘满了我的脸好像贴了一张灰脸谱,我的捕拍技术实在滑稽拙劣……

“哇哇……”而耳边依然传来“泥咯多”们得意之音。

古人谓“一池蛙唱,抵得上半部鼓吹”,此话应当不假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