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秋日

2010年08月14日来源: 网络文章心情故事

七月流火。夜半,一场不紧不慢的雨,将空气中的暑气滤去了不少,也照应了立秋的节气。秋天到了。

初秋的日子,于城里而言,主要是感知气温以及人的生活环境的变化。空气中已不再像初伏天气的那般粘稠,气压也有所回升了,走在街上,呼吸感觉顺畅了许多,连脚下的步子也轻快了。细看人们脸上的表情,急躁的东西渐少,多了几分从容和淡定。

街道边午后的树荫里,三个赤着上身的男子围坐着一张矮桌甩着扑克:麻利地洗牌,抓牌,然后一副心思缜密的样子出牌。一局打完,赢者脸上是颇有些得意的笑;而输者则会懊恼地指责自己或者同家。更多的评论则是来自于那些站立着的围观的人们,同样的赤裸着上身,即便是穿着背心的,也会将衣服卷到胸部以上,以旁观者清的姿态评论着打牌者的技艺高低。在这样的指责与评论中,牌很快洗好了,接着开始下一局。

这样的循环往复,很快就是一两个点钟过去了。阳光已随着日头的西斜不再热烈和浓郁,倘抬头望,可以看到枝繁叶茂的树冠。树叶子是那种让人感觉踏实的成熟而厚实的绿,既没有春天里新叶的稚嫩和柔弱,也看不到深秋时枯叶的颓唐和败落,就像是人到了壮年一样,沉着中透着几分坚毅,默默地担负着为树干生长制造养分的重任。

透过树叶的缝隙再向上望,可以看到秋日独有的高远深邃的天空。而在这同一片天空下的乡下,于初秋的日子,则是另外的一番景象吧。

这个节气里,地里的庄稼基本定局。这里所说的定局,确切地说应该是定苗。以立秋为界,田里的庄稼该种的就已经种上了,而由于缺水或者其他原因没种上的,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希望了。尤其是我的老家一带,属于丘陵地区,这样的耕作更是具有代表性。秋庄稼以谷子最为多见。有春天就播种的,称为“春谷子”,一立秋,谷子便开始结穗了。而麦茬谷子尽管种的较晚,也已长到了尺余高,叶子也已经是成熟的绿色,长势葳蕤。除了谷子外,其他的作物是以豆类为主的小杂粮,包括黄豆、绿豆、豇豆、红小豆、高粱等等,也有一些经济作物,包括芝麻、棉花、花生等,也有在田里间种的一些蔬菜,如北瓜、土豆、豆角等等。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使得秋天的田地里如同一个琳琅的万花筒。

丘陵地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种庄稼是靠天收。以上所说的都属于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才有的景象,也有风不调雨不顺的时候,立秋之前连续干旱,什么庄稼也无法耕种。到了立秋,就只有最后的一种耕种选择,那就是种植荞麦。荞麦属于耐旱的一种作物,生长期较短,对播种时令要求也不十分苛刻。农村里有一句谜语“红根绿叶开白花”,说的就是荞麦,指的是荞麦的外形,是红色的根和茎,叶子是绿色的,开的花是白色的,几种色彩反差很大。荞麦即将成熟的时候,满山坡是白花花的一片,煞是好看,也颇为壮观。然而,种植荞麦不仅是因为节气的无奈,还有就是收获的不确定性。“十种九不收”,就是说的种植荞麦。荞麦成熟的时候,如果赶上下雨就“水哗(音)”了,或者过度干旱就“焦哗(音)”,都不会有什么收成了。所以说,外人看来荞麦花开遍地是一种美景,而于农民来说,则是无声的酸楚,意味着今秋无望了。好在,这样的坏年景是偶尔才会出现的,多数的年份里,地里的庄稼都能正常生长,也就有了一个接一个的丰收年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