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配偶孤灯长夜,人间鹊桥何时架起

2010年08月16日来源: 网络文章心情故事

七夕节之夜,天气显得凉爽起来,原野上草木飘香。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人们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然而,今晚,在我们农村,不知多少打工家庭的留守配偶遥望星空,思念远方的爱人……

农村留守配偶是我国特色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下出现的独特的社会群体。丈夫或者妻子外出打工后,他们的留守配偶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孩子教育、老人照料等责任,多重角色的扮演加重了留守配偶的生活和心理负担;但是责任的承担并没有带给留守配偶自身更多的发展空间,沉重的家庭和劳动负担对留守配偶闲暇时间的挤压,进一步造成了两性之间发展的不平等,限制了留守配偶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留守配偶中那些默默承受孤单和压力的留守妻子,她们的心理负担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在一次访谈调查中,一位年轻的留守妻子告诉我:“爱人长年不在家,我每天睡觉都不踏实,总感觉夜晚是那么漫长……”有一名被调查的留守妻子在言谈中显出一种无奈:“男的不在家,我是从睁眼忙到熄灯,老人和孩子都得照顾,家务农活再多再重都得自己扛着,和没有男人的寡妇一个样……” 据了解,留守妻子中,需要独立承担将近5亩地的农业生产的占到一半左右,其中又有近半数人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而那些身体不好的留守妻子遇到的困难会更大。在我调查的那个村,反映劳动负担重、身体状况不太好的留守妇女占30%左右。

因为经济原因,流出的丈夫或妻子很少回家,留守配偶也很难去探望,甚至连通信、通讯联系也是能省则省,这种夫妻“牛郎织女”般长期分居状况,遏制了人的正常生理需求,不仅不利于生殖健康,也直接导致了夫妻的感情危机甚至是婚姻破裂。虽然分居生活对夫妻感情没有造成普遍的负面作用,但是农村打工家庭的婚姻较之其他家庭而言却隐含着更多的不稳定因子。从调研获得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留守配偶担心夫妻长期分居会导致交流减少与感情疏远,对婚姻的永久性缺乏信心;他们担心丈夫或者妻子挣到钱后变坏而喜新厌旧。在调查中我发现,由于夫妻长期分居,导致离婚案呈不断上升趋势,如有一个村被调查对象中,因为夫妻长期分居(或者配偶一方流出,或者双方均流出后不在一个区域),有近10对夫妻出现感情危机,其中已经造成婚姻实质性解体的有3对。而当出现婚变时,由于对丈夫或者妻子在外收入情况不完全了解,留守配偶往往无法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少的农村打工家庭由于男性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妇女、老人、孩子防卫能力差,家中的牲畜、粮食等均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抢劫、盗窃的目标。此外,留守妇女也往往成为性犯罪指向的主要目标。由于对这方面的问题调查有难度,我们虽然没有发现相关的案例,但许多留守妇女都认为目前的社会治安不太好,缺乏安全感;有一部分人明显心存着对家庭和自身遭受不法侵害的担忧。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在我看来,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一方面使城市以它的绝对诱惑吸引着乡村青壮年男女成为它的“劳动力”;一方面却又排斥农村家庭成员共同迁居,以致造成了多数情况下是青壮年男女流出而将其他家庭成员留守家中。当农村最主要的劳动力投入城市之后,城市在坐享其利,而留给农村的,是许多“空巢家庭”,最终,制度的距离转换成空间的距离。城市在向农村“抽血”后,却没有给辛勤的农民工和他们的父母、孩子以基本的“市民待遇”,没有为接纳他们的家庭成员同居一个城市创造条件。在留守家庭问题背后,值得我们深思的不仅有家庭分离的亲情问题,更重要的还有教育公平问题、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问题、人口迁移的社会体制问题等等。

因此,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制度分割的局面,并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补贴制度等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创造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制度基础刻不容缓。政府应创新体制环境,降低农民工和其家属进入城市和城市居住的经济成本,促进农民工由个体转移方式向家庭转移方式转变,由季节性转移方式向永久性转移方式转变;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促使农民工留守配偶和留守子女数量减少,让尽可能多的进城农民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期待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尽早架起打工家庭团聚的鹊桥……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