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秋色

2010年09月07日来源: 网络文章经典散文

淇河进入淇县之后,逐渐由两山夹一水变为一水缠田畴。水面由窄而阔,水势由急而缓。两岸奇峰对峙,云缠雾绕的景观被一望无际的绿树田园所替代,舟行其上,鱼鸭斗戏,翁垂于竹下,童浮于浪头,一派田园宁静和顺景象。

几年前,我曾徒步溯河而上,到过着名的青岩绝,领略了淇水峻峭的一面。真可谓:

粼粼怪石涌珠泉,百道飞来卷曙烟。

怒落沧溪成暴吼,倒嵘雪浪不停漩。

暮云惊响栖孤屿,朝日穿崖识洞天。

自是深宫深万丈,故多雷电绕门前。

这是清人杨时复的一首诗。如今想来,再无此诗恰当。早就想翻开淇河的另一面,看看她温雅的一面,可惜,淇河断流多日,下游滩石裸露,荒草萋萋,哪还有“淇流窈而曲,绿竹何森森。阴舍烟雨重,影落溪潭深。”的佳趣。时近仲秋,一日山洪扑来,淇河又恢复了她妙慢的英姿。玉带再也不是支离破碎,缠在朝歌的颈上,不由让人心向往之。

昨日,是星期天。云布其上,日隐于后。正是出行的好天气。我骑上自行车,约半小时,就到河口村。河口,过去叫青龙镇,是连接淇浚两地的要冲。如今一桥飞架东西,舟车往来,十分繁华。在淇河大桥的北侧,一方高约数丈的土堆横亘于淇河西岸,虽显简陋,但气势依然。这就是着名的纣王墓。看到纣王孤单形只的躺在这里,我想起明代刘希鲁的一首诗:

不向平原卜寝陵,急滩深处缔佳城。

时时澎湃惊人耳,疑是当年叱咤声。

关于纣王为什么要把陵墓建在这里,在淇县流传着很多故事。但是,我顾不得细想,急忙忙沿堤北上,因为,我实在不想把自己的淇河之行圈在一种沉重的历史回味之中。

淇河两岸,到处是快要成熟的玉米和棉花。有熟的早的,农民已经开始收获。玉米的清香飘过来,秋天的气味让人心动。沿途路过宋庄,方寨,马庄。在一条通向河边的小道旁,我从堤上下来。没想到,这竟是淇河很大的一个弯处。碧水在这里汇集成湖,颇有西子之风貌。光大的水面然后再束成一条细流,顿时变得湍急。看着河水把水草都冲得伏了一地,不知道,前些时水大的时候,这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胜景。

来到晋庄,一条米把宽的小石桥在河面上搭着,对面是浚县的公堂村。河水在这里显得十分清柔。两个村的女人和小孩不约而同来到河边。妇女们干脆跳到河中,把桥面当成搓衣板,被单衣服在河水中漂着,如一幅画一般。小孩并不怕水,他们赤着脚在河水中来回跑着,大人并不太管。我在想,河边的小孩就是不一样,他们很小就与水接触,自然早早就熟悉了水性。

从淇河归来的路上,看到不少村民在种白菜。他们一颗一颗把白菜苗给移植开来,然后又一瓢水一瓢水给洇上,既认真,又闲静。想想自己门前稀疏的几棵菜苗,这才明白,其实种菜也是一种修炼。如果把种菜当成一种生活状态,并不慌张,菜可能并不亏人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