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姐妹

2010年09月11日来源: 网络文章原创文章

我们兄弟姐妹共六人。一九五八年我离开青州时,大哥已经在吉林531厂(该厂于1959年移交给空军,为空军17厂。1964年,全军统一编号为解放军5704厂)工作。那年,二哥22岁,姐姐19岁,妹妹10岁,弟弟6岁。哥哥在胶东当兵,离家早,后转业到北京211厂,又从211厂调到531厂。在部队时寄回一些照片,看上很稳重,威严。那时,我和弟妹都还小,在家里只能做些打狗撵鸡,抱柴禾等简单的活。里里外外的重活,尤其是地里的活,都是二哥和姐姐,协助父亲完成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时侯,既没有机械化,又没有除草剂,田里的草,全靠锄头一遍一遍地锄。每到雨季,雨水多,地里进不了人,草象疯了一样,一天一个样,几天就长的跟庄稼一般高。这时就只能蹲在庄稼垅里,一把一把去抜。抜草这个活,主要是父亲和二哥姐姐做,我有时也去凑凑数。上边太阳晒,下边水气蒸,汗如雨下,又闷又热。干一会就要站起来伸伸腰,同时也看看前边,“怎么还不到地头啊”,盼着快点到地头。现在想起,仍觉得一米一粟的来之不易。

谷子,高粱,玉米,在小苗长出来五六片叶后,就需要用小锄间苗,过几天再施点肥,然后用大点的锄去锄一遍地。等到苗长到膝盖高时,就需要用大锄去锄草松土,那是很累人的活。在家时,常常看到二哥和姐姐在早饭后,扛上大锄,跟父亲一道下地。现在想起来,心里仍非常感慨,他们那个年纪,也就是个大孩子,本应是在学校学习的年纪,却扛起了和他们年纪很不相称的大锄。是二哥和姐姐,用他们仍还稚嫩的肩膀,帮助父母撑起了这个家。

二哥秉性忠厚,淳朴正直,为人厚道,心中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妹很宽容,对乡亲很尊重。与别人说话办事,一是一,二是二,话未说,脸先红。我从未听说过他与乡邻发生过争执,家里家外人缘很好。不用说是本村乡邻,就是邻村的人,一提起他也都交口称赞。从初级社起,他就担任队里的会计,后来一直到高级社,人民公社,都是做会计工作。公社解散,变为乡镇,他也是村里的干部。现在他身体很好,生活很美满,仍是十里八乡的知名人士。

姐姐自小就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作为一个农村姑娘,稳重聪慧,落落大方,说话做事都很得体。在我的印象中,她与同龄的姐妹们在一起时,是这个集体的核心,在同伴中有很好的威信。1958年,她和同村的三个姐妹一起,参加了公社的打井队。由于表现好,后转到临淄花边厂当了一名工人,并于姐夫相识,结婚成家。这些年来,她家里家外,尽心尽力,内方外圆,张驰有度,贤妻良母,把家内外治理的井井有条。现在她已退休,颐养天年。

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是个令人心悸的年代。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国民经济损失巨大,经济规模萎缩。无奈之下,国家在全国企业精简职工。很不幸,大哥和嫂子就在其中。全国精简了几千万人,减轻了国家负担,帮助国家渡过了难关,但却苦了这些人。大哥他们从吉林回到了老家,从城市回到了农村,从工人变成了农民。这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啊。尽管国家规定,由原单位负责给他们发放生活补贴,但由于吉林省的标准低,起的作用有限。直到现在,大哥仍从吉林5704工厂领到每月50元,每年600元的生活补助费。600元,还不到权贵们的一瓶酒钱!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政府都应该大幅度提高这些人的补助标准。是他们帮助国家渡过了难关。他们从工厂回到农村,减轻了国家负担,这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况且,改革开放三十年,他们也应共享发展成果。

妹妹的丈夫是本村人。父母的本意是离家近点,可以多照顾她。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但也局限了妹妹的视野。她温顺宽厚,心地善良,人前人后一个样,从不斤斤计较,既任劳,又任怨,既能容人,又能容事。为了家庭,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不停的干活,忙完地里忙家里。她近几年身体不好,受了不少痛苦。去年我们看她时,她一再向我们表示,她是“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四弟是位汽车专家。他1969年伍,在北京当兵,学的就是汽车驾驶。他喜欢汽车,喜欢钻研汽车技术,脑子又聪明,所以三十年前,他就已经是个驾驶技术优秀的军人。当时外交部有重大活动,需借司机时,名单上总是有他。后转业到青州水泵厂,也是领导最为信赖的司机。四弟对汽车,可以说是钻研的很透,从原理到构造,从操控到故障的判断和排除,都到了专家的水平。可惜他只研究汽车,不研究社会,不研究商道,政道,局限了自己的发展,所以到现在,也还是个靠方向盘养家的汽车专家。

几十年了,我们兄弟姐妹一路走来,每个人走的都很辛苦,但上苍待我们不薄。现在,六人都儿孙绕膝,人丁兴旺,二哥还率先实现四世同堂。我们六人,有五人已过耳顺之年,一人也已接近。六人如一排苍劲的大树,挺立在那里,仍在为儿孙们遮风挡雨。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