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的华年

作者: 朱少平2010年09月16日来源: 网络文章原创文章

未上学时,我就好学。记得在槐树荫下,小姑用枯树枝在地上写字给我看,我也跟着学写。读书时,常到黑板下,捡拾老师的粉笔。我不仅在书上用铅笔乱涂,还在墙壁上用泥块写字。

伯父是村小老师,仿宋字写得好。乡村的校园和村部的宣传语都是伯父写的。过春节,我在对联上读着伯父的字。而父亲是个不识丁的木匠,他的耳旁常会别着扁形的红铅笔,粗笔芯。他不会写字,只在木头上画线,然后锯割凿琢。我常学父亲的样子,把笔别在耳旁。

外公有学问,受到乡亲们的敬重。他有一方砚台,母亲小时候常给他磨墨,我无缘见外公写字。外公去世时,我还是一个吃糖的孩子,不懂事。大舅的行楷苍劲有力,我很佩服。可大舅自谦地说:“他不能写斗大的字,只能写掌心大的字。”等我上初中后,大舅就鼓励我写春联。但大舅对我所写的春联很挑剔。每次,我当着大舅的面写春联,手都像筛糠一样抖动着。他常委婉地评价我的字,多次羞红了我的耳根。生活中,大舅是我最怕的人。

读小学时, 汤咸六老师夸我的字好,描红课上,我的习字本每页都有字被毛笔圈了红圈。后来,汤老师推荐我出学校的黑板报。五年级时,遇到数学老师孙克言,他的排笔字写得好,我曾默默看他写报栏的题目。历史老师唐义红,他的行书写得好,他是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

升初中后,遇到数学老师柏晓波,他临启功的字,他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语文汪春莲老师,让我代她在蜡纸上刻试卷,我就模仿柏老师的笔迹书写。

高二时,我曾获得学校第七届文化节书法二等奖,奖品是一支钢笔和《兰亭序三种》字帖。获奖作品是用隶书写的条幅“志当存高远”。我创作这幅作品的灵感来自读初一时,在大姨夫的书房里见过横幅,曾心摹手追。

读大一时,幸遇王万岭老师教书法,他用一块木板贴近黑板,上面铺着毛毡和毛边纸,用毛笔范写,还用粉笔在黑板上写空心字。在他的教导下,我开始入了书法之门,并坚持练笔。有时,我去旁听书法课,还受到傅爱国、陈士群、刘洪涛等老师的指导。毕业前,我交给汤山书法社一幅行书作品,后来在美术系文艺厅展出,得到好评!

工作后,我坚持读帖和书写。我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字帖,陈列在书橱里,足有两百本。我书写的草稿一叠叠地堆在墙角,有一部分作为奖品发给学生。时常,给文友们寄几张条幅。有时候,也参加市里的文艺活动,看书画展和街头书写。

当今,生活中,能长期坚持写字的人很多。生命中,那书写的华年,我想是一种雅兴!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