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春天的地铁

2009年03月15日来源: 互联网原创文章
地铁绝对是影视作品的经典外景地之一。如今文学领域(如果现在还有文学的话),地铁也是个很不错的故事发生地。毕竟,地铁里面的才是芸芸众生,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容易唤起大众共鸣。地铁可以记录奔波、忙碌、邂逅、分离,太多情感的发生都可以在地铁这个相对封闭——可以有故事发生的小圈子,又完全开放——没有底线,谁都可以进入的特殊地域。

在我早年的记忆力,巴黎地铁给我印象最深,可能有赖于法国电影太愿意展现他们的地铁了,总是长长的、幽暗的阶梯,人的影子斜斜地投射在地面。女人的丝袜高跟鞋配长风衣。还有戴礼帽穿长风衣的男人。不知为何,这些印象一定会跟地铁相连。日剧里面地铁更多。其实我分不清日本地铁或地面铁路,他们环境太干净太明亮。还有一部忘了名字的韩国电影,很久很久了,情节全忘了,只记得里面一位残疾的女孩子,微笑着,把头上的毛线帽拉下来遮住眼睛,泰然地一步迈向急驰过来的地铁列车,司机是他仰慕的男人。

我是很喜欢地铁的,从小对地铁有种很浪漫的憧憬。看日剧里男女主角在地铁里邂逅,也总是在这里分手。年轻时喜欢看日本女孩子点着头、像给自己加油似的对分手男友说:“**君,分手吧,加油啊!”然后踏上灯火通明、急驰而过的地铁列车,空旷的站台上,只剩下一个人,越来越小。或者,干脆在地铁站台两个人就背道而驰。日剧女主角总是面带微笑,即使流着眼泪也是微笑。很喜欢我看日剧那个时代的女优,比如铃木保奈美。

我对地铁有种近乎迷恋的奢望,明知它不过是个交通工具,也会让我产生上班高峰时间,人肉相碰、汗津相闻的烦恼。但我觉得即使这样的环境,也好过在地面汽车上明晃晃的阳光照耀、彼此看到窘状后让人产生的荒诞感。我喜欢在地铁站台等待的感觉,虽然车厢相对来说让我觉得局促。因为那个空间距离不大不小,人的相对位置很奇特,使得刚上车的人总有机会成为众目睽睽下的焦点:你不论站着还是坐着,对面一定有眼睛,远没有公汽座位排布那么让人觉得心安理得。当然,据调查研究表明,上班时间上班族一般低头看报纸,其他都是外地人。再说,谁瞅你干吗啊?

我喜欢地铁的快捷,再怎么挤,也是有希望下车,至少时间是固定的。地面要是塞起车来,能让我这么好脾气的人生生染上路怒症。也喜欢地铁相对干净的环境,即使票价偏高,但可以屏蔽掉一些人。我喜欢地铁光线的变化,窗外瞬间就可以从灯火通明变成一片黑暗。但这种苍茫感很像人生,很触发我的感慨。有点酸酸的心理,在地铁这特殊的环境气氛下慢慢滋生。我将地铁当成一种感慨感触的安全背景。

可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并没有地铁,虽然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这个城市下面是空的。其实是从我父母家到姥姥家那条城市主干路下面是空的。那个工程好像是防空工程,上世纪后半叶我们主要担心苏联人打进来。很久以来,这个闲置的地下工程似乎一直在说要建地铁。我不知道是民间传说还是政府确实作过论证。反正今天有明天无的,几十年过去了,这里都没有地铁。当我已经在去过的所有有地铁的城市都遍尝了地铁之后,已经对地铁迷恋上了,可能就分外关注地铁建设的可能性。似乎十几年前大议了一阵子又搁置了。我很恨,我很恨这座城市的愚昧、无知、落后和贫穷。我认为地铁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他们再怎么标榜自己有什么地域文化我都不信,死都不信,因为根本就没有,连地铁都没有。

慢慢地我已经不关心这个了。我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我厌倦了漫无目的在城市漫游的兴趣,我只要能不出门,就决不出去承受这里满天飞扬的灰尘和地面交通。不得不出去,但凡可以走路解决的决不乘车,为了运动和躲开人群。可今年忽然发现街头立上了LED的显示屏,地铁记忆:2008年9月29日地铁工程开工。那一阵我刚好出游在外,没见证开工盛况。回家后已经满条街一派狼藉。这其中有一路段正好在我单位门前,这给我出行带来一定的小麻烦。整条主道已经封闭,全部车辆挤在辅道上。但只要我坚持走路上班问题是不大的,我只怕遇到刮风下雨,或者下雪那种恶劣天气,即使打车,除非绕行很远,才有可能靠近。目前虽然这个工程有可能遥遥无期,整个城市像座大工地,每天暴土扬尘,但我知道,地铁已经有希望了,虽然说实话,我已经很淡漠了。

这条地铁线开建其实我并不会受益很多。虽然在单位门前有站,但不会经过我家。最近站点离我家还有路面2站地,但我从家到单位总共只有5站地,我徒步走捷径也就30分钟。可我不能这么小家子气,地铁不是为了我这种吃饱了撑的跑这抒怀的人准备的,有更多的人可以受益。管他们把它当作快捷交通工具,还是也怀一腔我样情调,有地铁总好过没有。

至于哪一年我才能享受到干净清洁快速的地铁,我已经不那么急切。反正有希望,就像不管冬天有多么寒冷,春天迟早会来的。该来的时候就会来,不管你盼望还是不盼望。这样想来,这个地铁就是有意义的,是通往春天的,通往希望的。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