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好文章 > 正文

古河滩会

作者: 第广龙2021/03/18好文章

大年初九武功镇的古河滩会,热闹非凡,场面大,不光四邻八乡,连邻县邻省的人,都来赶会了。

就铺排在河滩上,五公里长短,这里一行,那里一溜,搭起了帐篷,支起了锅灶,高处看,像云朵连着云朵,走在里头,长廊通着长廊。吆喝着买卖的,无非是过日子用得上、跟柴米油盐相关的。一样样,一件件,架子上码放的,地上铺张塑料布摆着的。衣服挂在高处,鞋袜就在手跟前,锅碗瓢盆,大小电器,发着光,闪着亮。

赶会的人挤人,人找人,人太多了,有的挤丢了,走散了,大声喊名字,手机拨着号码问在哪里。一家子都来了,搀扶着老人来了,手牵着娃娃来了。给老人买一顶棉帽子,式样是时新的;娃娃要玩耍,飞镖射气球都不过瘾,高空转盘、充气的塑胶滑滑梯,也在河滩里摆开阵势等着呢!

过这么大的会,唱戏是必需的。台子搭好了,戏班子请下了。秦腔唱整本的,也唱折子戏。在农村,秦腔有群众基础,戏迷不光是老年人,那台子上的包公和秦香莲,都是年轻人扮的。就在离戏台子不远处,几个老汉,一边听戏,一边喝茶。茶是熬出来的,一个小火炉子上,坐着茶壶,咕噜咕噜叫唤,里头是泾阳的茯茶,茶汁浓稠,颜色黄亮,喝了提神解乏。看戏太过投入,心情追着剧情,也耗费力气呢!

赶会肚子饿得快,小吃数当地的受欢迎。擦酥,油煎的,酥香异常,煎制用的是马油,我在别处没见过;羊肉泡馍,西安来的师傅掌勺,那得尝尝;饸饹面,盘在热汤里,上面漂着一层红油,看着都诱人;锅盔,比砖头都厚,锅盖那么大,有嚼劲,耐存放。还有当地一种面食,叫旗花面,汤宽,里头只有一筷子面,是手工擀出来的细长面。汤有讲究,是整鸡吊出来的鸡汤,加海带丝、葱花,撕成细丝的鸡肉,鸡蛋摊成纸样薄厚,切小块,如旗花,因此得名。盛面的碗,就用方盘端上来,吃面不论碗,而问要一盘还是两盘,一盘多的十碗,一般六碗。吸溜吸溜吃着,光吃面不喝汤,肚量大的吃几十盘不弯腰,我吃了一盘就吃不动了。面食种类多,各有各的好,在当地就偏爱这么个吃法,过去家里过事,才有口福享用。

按说各地过会,大同小异,都是露天场地,大路货多,当地特产算是亮点,唯独这武功镇的古河滩会不一般。武功镇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自古就有关中粮仓的美誉。在镇上的街道旁,有一座教稼台,那是为纪念后稷建造的。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写道,帝喾的元妃姜原走上大脚印而受孕生下后稷,起名叫弃,从小就对培育作物有兴趣,在帝尧时期出任农官,封地就在现在的武功。那时候,后稷就在此地传授耕种稼穑的技术,人们感念后稷的功绩,尊其为谷神。收获让人心安定,也让人快乐。人们庆祝丰收,表达对后稷的崇敬之情,把物产拿到河滩的空地上,既是展示交流,也为了交换所需,互通有无,这种以物易物,正是最早集市的雏形,一年一年,古河滩会就这么延续了下来。如此说来,武功的古河滩会,一个古字,的确是远古,是上古啊。

武功镇和流经这里的漆河,在《诗经》里多有歌咏,《诗经·大雅·绵》有“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的句子,其中的“漆”,就指漆河。知道如此悠久的来历,再到古河滩会上走一走,能感受到有一条清晰的根系,把过往和当下,牢牢地连接起来了。这其中有变化,更有恒久的因子。

我来的这天,天际堆积阴云,寒风吹在脸上、手上,生疼生疼的。刚进入武功镇就堵车,走不动了。到了古河滩,人流涌动,声声喧哗,走了一阵,我的前胸后背就热起来。背风处,一对小夫妻现做现卖油炸麻花,有人一买就是一袋,几个人还在一旁等着。男的叫王有田,女的叫张花花,是附近村的,前些年在西安打工,孩子大了,家乡的日子活泛了,就回乡创业。遇上过会,临时做个买卖,也赚补一点花用。王有田说,要过年了,挣钱辛苦些,花钱就大方些,咋说不能亏了娃娃。麻花油香酥脆,和记忆里是一个味道。开着三轮车过来的代训练老人,名字有意思,招徕的方式也特别,他挂着健康证明的胸牌,上面有二维码。他卖的是玉米醋,拉了一车,自己写了幽默的广告语,有一句叫“找代师傅,吃责任醋”,还有一句“我也会检验,我妈也说好”。人们看着发笑,也乐于买上一壶“责任牌”玉米醋。

时代在进步,商品的流通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就在武功镇上,我看到多家快递公司设立了投递点,门口堆放着大大小小的包装盒。其实集市上也没有啥稀奇的东西,平日里需要了,在家门口都买得到。早先在这里多见的木制品,案板、风箱、木板,销量减少,地盘也缩小了,至于水瓮、陶罐、犁、耙等器具,已经难得有人光顾了。还有聚集牛、羊、马的家畜市场,也逐渐清淡了交易。可是,古河滩会还在办,人们逛会热情不减,仅仅是为了怀旧吗?

高民民负责在路口引导车辆停放到划定的区域,他说,天天都几万人,可不能乱了套。贾得令一家三口,从西安开车过来的,在旗花面馆和我邻桌,聊了几句,他说城里头的商场、超市、步行街,买啥有啥,一应俱全,来这里接一接地气,也让孩子感受一下乡村办年货的氛围,反而觉得新鲜,孩子可高兴了。他说,人不能忘本,这里头的传统,自有存在和记取的价值。也正是这个原因吧,过去古河滩会举办七天,后来变成十五天,如今扩展到了一个月。看每天的阵势,一直兴旺是肯定的。

沿着漆河向北,河滩会的摊点也蜿蜒了过来。水泥桥横跨东西,桥头、路两边,爆米花的,卖中药的,卖眼镜的,加工刀具的,还有卖粉条的,加工香油的,卖蜂蜜的,卖烟叶子的,把有利位置占满了。桥的东头是一条土山夹峙的谷道,一座城门楼子立在中间,看上去是新建的,上书“隋唐第一关”。这可是大名鼎鼎的美阳关,有史实和地理互相印证。当地熟知史事的朋友介绍说,美阳关早在汉代,就堪称咽喉之地;隋唐时代,长安以西的官道上,这里是第一道重要关口。美阳关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屯兵用兵,兵马移动,成为常态。一下子出现大量的外来人口,消耗巨大,供给紧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贸易的兴盛。古河滩会物资流通的经验,以及便利的筹措手段、畅通的进出渠道,无疑能提供有效的保障。过去,货物集散靠畜力完成,军事行动也离不开车马。骡马难免有伤亡和淘汰,总归还有一些利用价值,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擦酥要用马油煎制了。

已经到下午了,河滩那边电子喇叭叫卖的声音,唱秦腔的声音,还是那么响亮、高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