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好文章 > 正文

苦难孕育“俭”家风

作者: 孙永波2021/06/16好文章

我的爷爷1936年去世,那时正值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奶奶一个小脚女人无可奈何地挑起了养活四儿一女的沉重担子。那时,最小的叔叔三个月,而排行老四的父亲也才六岁,多子女、少劳力又无田地,穷苦生活可想而知。听奶奶讲,那时候父亲和二伯被迫挎着篮子、拿着破碗到十里八乡要饭。

有一次,父亲到一个叫黄石砭的村子讨饭,刚走到一户人家门口,突然从门内窜出一条恶狗,扑向父亲张口就咬。年幼的父亲吓坏了,撒腿就跑,由于匆忙,一双烂鞋跑丢了,也不敢回头找。父亲一口气跑到两河口拐弯处,等听不到狗叫了,这才停了下来。鞋丢了,脚也磨烂了,本来已经破烂不堪的碗,又磕碰出两个豁子。懊恼的父亲,伸手一摸,发现刚讨到的一块玉米面馍也不见了。再也不去要饭了!又气又恼的父亲,挥起手臂,咣当一声,把碗摔在地上。后来,又渴又饿的父亲,来到亲戚家,从此便帮亲戚家砍柴、垦荒种田,挣些口粮接济家里,一直到十七岁参加革命。

小时候,我经常看到奶奶在路上捡起遗落的豆粒、麦粒放入口袋,说掉了可惜。她还时常和我们讲过去日子的艰难,让我们爱惜粮食。奶奶和我的父辈们,都是在吃完饭后,嘴再绕碗一圈,将饭碗抿得干干净净的。父亲、母亲也常教育我们姊妹四个:馍要捧着吃,掉在掌心里的馍花儿,可以塞进嘴里,吃饭更是不能剩下!小时候的我们,经常比谁把饭吃得干净,慢慢地,不浪费一粒粮食成了我家的家风……

现在,我也早为人父了,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天壤之别,但节约之风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对孩子们的教育我更是秉承父训,严格要求。特别是在吃饭时,我经常教育孩子们不挑食、不浪费,饭要吃干净,掉在餐桌上的米粒、菜都要夹起来吃掉,并为孩子们讲我父亲小时候讨饭的苦难情景。慢慢地,孩子们也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而且经常互相监督,看哪个人吃饭不够干净。至今,我家都是根据人口按量做饭、做菜,顿顿“光盘”。

苦难的生活影响了父亲一辈子,也让父亲懂得了节俭,而这种从苦难里孕育出来的家风,在我和我的孩子这里得到了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