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父亲进城来

作者: 张琳2017年03月30日来源: 云南网情感散文

喜欢普洱的白天,清爽的空气,淡淡的普洱茶香轻舔皮肤。更喜欢普洱的夜晚,沿着山径小路拾级登上茶山,在观景台眺望灯火斑斓的城市,托起守候的眼神,定睛望向茶山深处,努力寻找父母在我北方老家里的那道风景……

只因小时候的梦想、一个关于英雄的情结,十七岁那年我穿上军装离开父母走进了警营。后来进入军校学习,直到转业离开部队又是17年。这期间,我从一名战士、排长、连长直到营长,一直在部队的基层工作,即使结婚有了孩子,也未回家几次。但内心深处把父母接进城里生活的想法一直未有改变。

我所在的部队主要从事国家大型水利水电建设,基本上都在远离城市的深山峡谷或者高原戈壁,是标准的“流水的营盘流水的兵”,选择了部队也就选择了与江河为伍、山川作伴、高原相随。一直到了前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工作,才结束了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在祖国西南这座城市里安定下来。过起了朝九晚五,休闲的城市生活。工作之余时常打电话给家乡的父亲,希望他能来到我所居住的城市生活,可父亲总是犹豫不决。我知道,在他们心里,遥远北方老家离云南普洱有几千公里的路程,再说人老了,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更是难离。

前几天和父母通话,再次表明了我和妻子的想法。沉默了很久,父亲说我和弟弟一样都是他的孩子,弟弟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把弟弟带在身边照顾了二十多年,如今弟弟的孩子也已经大了。而我从17岁就离开他们,结婚生子也没能好好照顾我们,从心里有点愧对我和孩子,他们商定不管多远也要过来和我一起居住,也像照顾弟弟一样陪我20多年,再回老家去。听到这里,我的妻子早已哭成了泪人儿。是啊,在我们的心里,总是觉得把父母接过来,是为了照顾好他们,弥补自己儿时的不对、青春期时的叛逆、成年时关心的不足,而在父母的心里,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不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多时间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这就是他们认为简单的幸福。

父母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没有念过书的他们没有出过什么远门。当他们肩披一身尘埃,指缝沾满着泥土的气息,从遥远的北方老家坐了36个小时火车、7个小时的汽车终于来到我所在这座城市时,疲惫和倦容已写满脸上。2月天气,茶城已经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但是我的家乡却寒风凛冽、天寒地冻。尽管一路上父母脱掉了不少衣服,但裹在他们身上厚厚的毛衣在车站熙熙的人群中显得格外不同。初进城的父亲一脸的迷茫,城市的高楼,车多,人多,一番欣欣向荣的热闹场面,让父亲目不暇接,温暖的天气让父亲不停擦拭着额头的汗滴。我接过父母的行李,帮着他们脱掉身上厚厚的衣服,让他们坐上回家的车。过去的时代,我和父亲过着陪着牛羊反刍的生活,在农村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希冀。父亲的命运注定比别人坎坷,爷爷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兄妹三人爷爷最小,所以养成了他倔强的性格,与奶奶结婚后不懂得地里的农活也不善懂生活,在我父亲不到十岁的时候奶奶就离开爷爷改嫁到他乡,直到倔强的爷爷前年故去奶奶也未回过家。那时的父亲只有带着2个叔叔到处做事,艰难度日,也曾到学校上过几天的课,但为了生活只能选择干活。父亲总是拿他这些经历给我和弟弟训话,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不想让我们和他一样没有文化后悔。尽管家境不是很好,我和弟弟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总是穿着最好看的衣服,背着最好看的书包,让村上的同伴们羡慕。我知道他把我们当成了过去的自己。17岁那年,他把我送进了部队,一路走来,我在部队从一个农村的孩子,一步步成了一名少校军官,如今成了政府的一名公务人员。我知道,今天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父亲用他的沾满泥土的一双脚,为我丈量着人生的长度;用他结满老茧的一双手,才托起我今天攀越的高度;用他坚定的双眼,才照亮我人生前进的每一次脚步。

17岁,我离开了家乡,选择了军旅;17年,我在警营摸爬滚打、无怨无悔。当我快进入不惑的时候,父母却放弃了生活了60多年的故土,来到我的身边。也许、农村对父亲来说,是他永远不变的依恋。城市对子女来说,是他理想事业的向往。而父亲的心,早已把家乡屋顶的一缕炊烟,乡间地头的那抹夕阳都融入心里,把所有的乡愁都化作了对子女无私的爱……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