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巷往事

作者: 刘昆2017年04月14日来源: 云南网现代散文

白云巷是昆明的一条古巷,在昆明城区翠湖西,东起钱局街,西接东风西路,长146米。清代称白衣庵巷,以巷内有白衣庵得名,后省去庵字,谐衣为云,演变为白云巷。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政治气候逐渐变暖,文化市场也开始活跃。由于大批禁书重见天日,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热情空前高涨,以致当时的新华书店每天人头攒动,拥挤不堪。

白云巷临近省新华书店,不知是谁挑的头,在此摆起了书摊,干起了贩书、换书的营生。很快,便产生了多米诺骨效应,没几天,密密匝匝、挤挤挨挨的书摊便把整条巷给填满了。

当时,我刚刚结束知青生涯,从边疆返城。一来,我酷爱读书,是个书痴;二来,工作尚无着落,生活无着;于是,自然而然地投奔白云巷,加入了贩书、换书的行列。

我们每天比鸡起得还早,摸黑来到省新华书店门口排队,等新书一到,立刻一拥而上,争相抢购,然后到白云巷就地设摊,守株待“客”。那时,刚刚从文化桎梏下解脱出来的“饥民”们真是如饥似渴,对一本书多加几分或几毛根本不在乎,因此,我们的生意特别好,每天的收入差强人意。这样,我想看的书等于有人白送,“以书养书”,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不仅把在“文革”期间损失的不少世界名着全部请了回来,此外,还增添了大量新面孔,藏书很快飙升至三四千册,跻身“富翁”的行列。

当然,期间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有两次,我被公安和工商当作“黄牛”(二道贩子)“请”进去,经教育后释放,但“非法”所得被当场没收。还有一次,我在摆摊时被一位亲戚看见,回去后告诉我的媳妇,称你老公一个堂堂中学教师(我在边疆当过中学教师)怎么成了“书贩子”?真是丢人现眼!我媳妇调侃道:“有什么办法?生活所迫嘛!”

充当“书贩”之余,我每天熬更守夜,挑灯夜读;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充实了头脑,陶冶了性情,虽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应对人生。我开始给省内外的报刊投稿,命中率不断提高,并且频频获奖,在文学青年中小有名气。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此言不虚,不久,我被一家事业单位相中,顺利解决“饭碗”问题;1982年,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面向全省招生,我前去应考,一举中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白云巷认识的书友中,有几位后来成了省内着名的诗人、作家、剧作家、史学家……看来,小小白云巷也是“风云际会,藏龙卧虎”之地。

如今,每当我经过白云巷,都要驻足停留片刻,回想那段苦涩中孕育甜蜜的日子,真是五味杂陈,感慨系之。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