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风景

作者: 北城2017年05月12日来源: 邢台日报现代散文

几十年来,在平原上走着,品味平原上的风景,我渐渐地体味到了平原的魅力。平原的博大与坦荡,深远与厚实,对于我的世界观有着深刻的启迪。

很多时候,我的视线偏离了平原。我曾醉心于小桥流水乌篷船的江南,沉迷于浑厚粗犷的黄土高原,而忽略了自己生活在平原的美。一望无垠的平原,能够挽留住谁的目光呢?

平原的美,洋溢着自然风物的勃勃生机。在夏季的清晨,走出家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冉冉升起的朝阳,柔嫩而新鲜,像婴儿的脸庞。在平原上奔忙,脚下突然感觉松软的土地,便告诉你春天的脚步已经悄悄降临了。

庄稼,是平原上随处可见的雄伟的风景。从三月布谷鸟的叫声开始,田园里多了忙碌的农人,谁家勤劳,谁家懒惰,在平展展的土地上一览无余。在冀南的乡下,布谷鸟被称作“光棍扛锄”,这种饱含乡野气息的称呼其实是更乡土化的模拟布谷鸟的叫声。你想,在布谷鸟的声唤里,连光棍都扛起锄头,加入到劳动者的行列,谁还有理由不去努力劳作追求幸福生活呢?

我把五月的麦田比喻成《诗经》里出其东门如云的女子,我把秋天的玉米看作三个月就长到了十八岁的男子,在温润的内心,我觉得缤纷多姿的庄稼都具有人性的美好与生命的光辉。还有那些在沃土上耕耘过的牛马,在工业社会当中成为历史的记忆,但我们无法忘记,它们和平原曾深深地爱过,曾和庄稼一起,构成了平原上最朴实而古典的生命景观。

民歌,是平原上另一道别致的风景。平原独特的地理与交通优势,为民歌的产生与流传提供了温床。比如河北的小调、秧歌,数量大、品种多,艺术价值也很高,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辉。

秧歌,起源于农业劳动,吸收了民艺、民歌小调的营养和元素,主要流行在北方地区,反映民间生活为主,汲取提炼劳动人民的生活语言,以表现劳动人民乐观主义和朴素的正义感为主旋律和显着特色。比如隆尧秧歌,多年来盛行于冀南、冀中等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尤为冀南一带广大农民喜闻乐见。在被周扬称为堪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的秧歌戏《杨二舍化缘》中,女主人公王美蓉唱道:“常言说,好云彩,下好雨儿/胡子云底下下冷子儿/有好土有好泥儿/有了好泥儿脱好坯儿/好前位,按好门儿/好娘养活好孩子儿/有嘴叼个花椒粒儿/头顶上麻到脚底跟儿/翻穿皮袄毛兜乍/王美蓉我好比腊月的萝卜动(冻)了心儿。”蕴含着泥土芬芳的歌声悠悠飘扬,平原上平民的爱情萌芽了,竟也是那样缠绵悱恻,令人荡气回肠。

平原,曾经是一块英雄驰骋的土地。华北平原上的地道战、地雷战、游击队,烽火与枪声、野火与春风,构成了一个民族壮怀激烈、永不磨灭的记忆。

年年岁岁生活在平原上,感受着这片广袤土地上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优美风景,无疑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世界观。作为平原之子,我努力做一个坦荡无私、朴实无华的人,做一个脚踏实地、坚韧勇敢的人。我坚信,即便卑微若一棵草,也要以最葱茏的姿态,融入到平原绚烂而独特的风景中去。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