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小景

作者: 杨大群2017年08月31日来源: 保定日报社现代散文

我的家乡是水乡高阳。记得小的时候,经常发大水,举目一片汪洋。成群结队的鱼游来游去,什么鲫鱼、鲤鱼、黄瓜鱼……孩子们常在水边嬉戏打闹,看大人们用网捕鱼,捡来扁平的瓦片打“水溜溜擦”,溅起一串串水花。天热了跳进水里洗澡,看谁游得快,看谁潜水远。只有等到大水退到腿肚深的时候,才会有孩子们的收获空间。

打埝淘鱼是孩子们最有兴趣的。这种方法用不着专业捕鱼器具。一盆、一筛、一片瓦足矣。首先根据地形在有鱼的地方圈起一片水域,等一段时间,里边的鱼会慢慢聚集且靠近土埝,这时即可在土埝外面挖两个相连的坑,远的一个用来淘水。把紧靠埝的坑安上瓦,在瓦的下面支上筛子。扒开土埝,水流通过瓦的时候就像一个垂直的小瀑布,落进筛子。只要从前面坑里向外淘水,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坑中。憋闷的鱼则会争先恐后地成为孩子们的囊中之物。

那些年水多,蜻蜓也就特别多。什么“老榆”“老吊”“琉璃瓶”,形态各异。“老榆”黑黄相间,尾巴的末端对称张着两个像榆钱一样的薄片。停下来时通常落在垂直的树枝或是棍棒的顶端,身体呈水平,俨然像一架随时待飞的飞机。“老吊”与“老榆”相仿,但颜色要深许多,尾巴尖尖的,两只大眼睛晶莹透亮。琉璃瓶和老吊体型相似,只是肚子略显丰满,由深渐浅的蓝色,酷似钧瓷的窑变,整个身体像一个倒挂的瓶子,非常亮丽可爱,也许这正是“琉璃瓶”这个名字的由来。它和“老吊”一样总是垂直着吊在隐蔽的细树枝或是杂丛中。逮蜻蜓有很多方法。用马尾套、用面筋粘、用秫秸制成签子签,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一种叫碱蚂楞,这种蜻蜓通常铺天盖地地在傍晚忽然出现,逮这种蜻蜓即可用扫帚捂。不管你在庭院、街道、小巷,不一会儿就会捉到你所需要的数量。在旷野或草地,偶尔会见到特别红的,但总是单独出现,极不易得到。雨后更是逮蜻蜓的好时机,不需工具,徒手就可以捏到你晴天不容易得到的品种。“蚂螂狗”不知算不算蜻蜓,和蜻蜓体型一模一样,只是瘦小得可怜,只能在偏僻的草丛中出现。“纺织娘”也常常引来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别看它身体细弱,傍晚时翅膀的抖动能发出细微嗡嗡的纺线声。“秀才”,翅宽而软,整个身体都是黑色。也是成群结队出现,孩子们一般都不喜欢它。

鱼儿欢跳,蜻蜓满天,水面上常常泛起一片白烟,那是充溢一生的梦境与回忆吧。啊,我终生难忘的童年!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