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一样美丽的地

作者: 鲍尔吉·原野2016年01月29日现代散文

在我的心目中,阿拉善盟有金黄的、曲线柔美的沙丘,有泉水和绿洲,有高大隐忍的骆驼,还有来自新疆的卫拉特蒙古族人。我进入阿拉善,第一眼看到的是贺兰山,它有说不出的雄峻,如奔马腾空而来,远方则是它卷起的烟尘。

有人说,贺兰山和阿拉善同音,属于十三世纪蒙古语的发音,意谓“骏马”。而当地的蒙古族人认为,阿拉善是古老的突厥语,意谓“像天一样美丽的地。”

“像天一样美丽的地”——我一直揣摩这句话的意味。什么样的地像天一样美丽?那是阿拉善。它的沙漠如天空一般辽远,有骆驼,有湖泊与绿洲,像天空上有云朵的岛屿和星星月亮。阿拉善有一个“斑点湖”,又叫月亮湖。我问过得知湖名的来历。月光下,几十个水泡子在沙漠里闪烁,用蒙古语说,就是“斑斑点点的湖”。星星在夜空上不也斑斑点点吗?这就是“像天一样美丽的地”。我们穿越腾格里沙漠,到达通古淖尔。脚下的沙子颗粒金黄,用手往里掏两下,摸到了湿乎乎的沙子,沙丘的高处和低处都是这样。沙漠里面藏着水,这是沙漠留给自己的水。没这些水,它早被刮跑或晒成戈壁了。牧民陶都告诉我,外人看上去一模一样的沙丘都有自己的名字。他用手指给我看:“那是骆驼妈妈山,那是骆驼孩子山。”这些童话般的山名,从祖辈流传至今。陶都的房子四周起伏着一样的沙漠,这里仿佛没有时代,好像也没有时间。我问他为什么不搬进城里住?他说他进城走不了路。陶都从小在柔软的沙子上走惯了,进城走路脚疼。他说喜欢沙子,我问沙子哪样好?他说“沙子嘛,就是好!”

午饭时间,一伙越野客来到陶都开的牧家乐吃饭。他们的喧哗和消费给陶都带来了时代。

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乡)是内蒙古最后一个不通乡路的苏木。这个苏木住着28户牧民,蓄养两千峰骆驼和三千多只山羊。牧民居住点相距几十公里,大部分人终生没离开过村庄。去年六月,全长八十九公里的马鬃山通乡公路开工。修路人白天顶着酷暑施工,夜上睡在沙漠半地窨子里,上面蒙帐篷,否则半夜太冷。如果来了沙尘暴,不一会儿就把车牌子打成白板,数码全没了。他们怕迷路,手机没信号,如果迷了路就成木乃伊了。他们常看到海市蜃楼的幻景,此景看多了让人绝望,诱发眩晕和呕吐。这个地方属于无水区,半径六十公里内找不到水。在牧民导引下找到的浑水,只能施工,不能喝。饮用水要到一百二十公里外的地方调运。修路工一天出好几身汗,但四个月的工期内没人洗过澡,洗不起。2014年10月16日,公路竣工。通车那天,修路人没敲锣没打鼓,全都低头哭了。牧民们本来挺高兴,看他们哭成这样,也跟着哭了。路是啥呀?是真金白银,也是血水、汗水和泪水。过去,马鬃山的人骑骆驼到旗里要走一个月,现在开车半天多就到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