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晒腊货

作者: 曹锦军2016年02月19日情感散文

“仲冬天气肃风霜,腊肉腌鱼尽出缸。生怕寒潮收不尽。天天高挂晒台旁。”时值岁末,许多家庭都开始忙年了,梅城的大街小巷都四处飘散着腊香的味道。在黄梅,腊月做腊肉、腊鱼、腊肠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功课”。

黄梅人做腊肉、腊鱼历史悠久,以前农村几乎家家平时都养猪,猪圈里养着几头大肥猪就会被视为家道殷实。猪一般养到腊月时,就开始磨刀霍霍了,“杀年猪”则意味着新年的到来。一头猪好几百斤,春节是吃不完的,平时也舍不得去买新鲜猪肉,那多的猪肉怎么办?腌起来!于是,制作腊肉就在红红火火的腊月中开始了。

腊肉的制作过程其实也不是很繁琐,就是把猪的肋条肉洗干净,然后抹上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八角、桂皮、茴香等香料,腌入缸中。十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或挂在灶头顶上慢慢熏烤,或挂在日光下曝晒。腊肉保存得好,可以保留到来年立春。常用的烹制方法有炒、烧、蒸、煮、炖、煨等。过去农村家里来客人了,就割点腊肉炒大蒜,香喷喷的,算是待客的一道美味。

黄梅是鱼米之乡,水资源丰富,鱼类品种繁多,全县水域面积有36万亩。本地人都喜欢吃鱼,过去到了寒冬腊月,农村大队把鱼池抽空,也就是“干塘”,各家各户都会分些“年鱼”。这些鱼除了过年用,其他的就做鱼面,鱼丸子,大多数则是把鱼腌起来,做腊鱼。腊鱼一般是用草鱼或是青鱼做。先将鱼从背部剖开(为了方便晾晒),再将鱼肚中的黑膜撕掉,不用洗,也不用去鳞,然后将炒热的盐、花椒和料酒均匀地抹在鱼上,鱼背等比较厚的地方要多抹一些。抹好后就放进一个干净盆子里密封,上面压些重物便于出水。约一周后,让其充分入味后就可以挂在通风处晾干。

小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买肉买鱼都要凭票供应,很少能吃到新鲜鱼肉。只有家里来客了,才会拿出点腊肉腊鱼,筷子上才能有点油腥味。那油而不腻的腊肉和醇香可口的腊鱼,吃上一口能让人回味好久好久……

岁末,走在黄梅的街头巷尾,总能闻到屋檐下、竹竿上挂着的一串串红白相间的香肠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香肠也叫腊肠,是民间的一种传统美食,因香味浓郁,肉质紧密,瘦肉不老,肥肉不腻,吃起来可口而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每到寒冬腊月,许多老百姓都趁晴好天气自己灌制或者请人加工香肠。

在香肠加工店我了解到,现在用机器加工香肠的人多,而用人工制作的少。灌制香肠的过程是流水线作业——首先要挑选合适的猪肉,称好之后先清洗;接着将净肉放在绞肉机里打成肉丝后,再将适量的盐、味精、料酒等调料,倒在肉丝上麻利地搅匀;最后是灌肠,通常是两人协作,一个人将肠衣仔细地套在机器出口,另外一个人再往灌肠机里喂肉,边灌边扎,一串串香肠就成型了。在这个过程中,猪肉的选择十分重要,瘦肉和肥肉比例有严格要求,一般是7:3。瘦肉较多,肥肉较少,这样搭配在晾晒后能够达到很好的口感。

在店里从事10多年香肠加工的李阿姨讲,香肠用的肉有讲究,一般是猪的前腿肉比较好,因为底部的肥肉比较薄一点;如果是后腿肉,精肉是多,但底层的肥肉太厚,做起来可能比较油,难晒干。

黄梅人喜爱香肠,大部分原因是它咸香的口感,以及易保存的特性。各家各户一般会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制作美味的香肠。李阿姨做香肠是用四川重庆料大红袍为主料,再加些鲜料,或是五香粉之类。

香肠做好后,要用竹竿串着挂在通风处,最好垂直挂,让每一面都均匀风干,晾时用针或牙签把腊肠表面上的气泡戳破,不然,晾晒时肠衣可能会破裂。约半个月后,就可以蒸或者炒着吃了。

腊肠鲜美可口,不仅老百姓的餐桌上有它的身影,就连高档酒店特色菜中也少不了它。那阵阵弥漫的香气或许是乡情、亲情,更有四季丰收的味道!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