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坎坷路

作者: 施子文2016年02月28日心情散文

1960年6月,我被第一机械工业部汉口机器制造学校录取。

到大城市的新学校读书,我不知有多高兴。学校高楼林立,水泥大道,绿树掩映。那时,国家的粮食很紧张,我们平时很少吃面粉和大米,大多是红苕片、“三合粉”。窝窝头的周围是白面皮,里面全是黑黑的“三合粉”。红苕片蒸熟了吃,先是白色的,蒸了就变成黑色。吃在口里不甜,不苦,不知是什么味道。

学校传达室旁边有一块小黑板,谁有挂号信就把名字写在上面通知去领。我的名字从来没有在小黑板上出现过。夏天,我穿着家里带去的“木拖板(拖鞋)”在教学楼楼道里走,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为了保持教学楼的安静,后来学校规定不准穿“木拖板”上课,于是,再热的天我也只能穿布鞋。

最难受的还是吃不饱,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叫。饿的时候人一点劲没有,全身软软的,无精打采。一个星期天上午,我从学校韩家墩走到硚口,搭公汽到司门口,再到武昌白沙洲砖瓦厂,在堂哥那里一餐吃了两钵饭。

虽然生活苦点,但我们都懂得要努力学习,做什么都很认真。特别是到工厂实习,一穿上工作服进入车间,就觉得很神气,特别高兴。有实习老师指教,有工人师傅手把手带,我们确实学到了不少操作技能。

1961年春季,学校规定学生一律下放农村支援农业第一线。就这样,我回家了,当一名机械工程师的梦想也破灭了。

在农村锻炼,我最头疼的是三件事:一是下雨出工。插早稻秧时,气温不高要穿棉衣,怕淋湿了,要穿蓑衣戴斗笠。如果没有下雨,就得脱蓑衣摘斗笠。过一会下大雨,又要去穿蓑衣戴斗笠,来来去去,穿了脱,摘了戴,很麻烦。二是冬天“上水利”。“上水利”大多是做水库打渠道修渡槽凿涵洞,劳动强度很大,早上5点半起来出工,下午5点半才收工。中午在工地用餐,把腌菜罐子放在面前。7—10天一个轮回,腌菜发霉了炒一下再吃。三是寒冬腊月上山砍柴。天不亮进山,中午饿着肚子还要挑着百多斤的柴,非常辛苦。3年里,什么样的酸甜苦辣我都尝过。

1964年8月初,领导推荐我报考黄冈地区农业学校。8月底,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农校不学数理化,只学农业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此外还让我们种试验田、养蚕,搞各种实验。

谁知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写大字报,游行,辩论……搞得乌烟瘴气。1968年8月底,我怀着满满的遗憾,拖着一只破木箱,垂头丧气地又回家了,想当一名农业技术员的梦想也破灭了。

1969年2月,我被推荐到乡中学当了民办教师。1971年2月转正为国家教师。

10年的坎坷人生,我从中也悟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梦想,总是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明天才会有更好更幸福的新生活。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