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作者: 陈宝川2016年03月13日情感散文

我的父亲今年已经81岁,身体还算硬朗。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勤劳、坚强、有主见、敢担当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13岁时,祖父就已去世,当时大姑19岁,大伯15岁,奶奶一人顾不上许多,只好任由子女自谋生活,父亲没读过书,甚至跟大伯一起讨过米。苦难的童年铸就了父亲坚强的性格。

幸亏父亲还算聪明,后来拜师学过推拿,学过泥瓦匠,这两样父亲在所有的徒弟当中都算得上佼佼者。总记得小时候,有人摔断了腿什么的,常来找父亲推拿,父亲熟练地推、按、捏、拿,几次就接上了骨,排正了筋。这让父亲在我们大队扬了名,从此四邻八舍的人都来我家接骨,但父亲从不收人家的钱。

作为泥瓦匠,父亲一直坚持做到70多岁。父亲在我的印象中一直穿着青布裤褂,为的是母亲好洗,但我从未见他身上沾过泥土。这有点像冯骥才先生笔下的“刷子李”,没有点真功夫,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因此远近乡村的人只要做屋就会请我的父亲去,因为他手艺好,负责任。

关于子女读书这件事,父亲是很开明的。我们家兄妹三人全上了高中,大哥、二哥因正赶上恢复高考没考上大学,就子承父业,跟他学泥瓦匠,现在也都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了。最让我感激的是,父亲也让我上了学,并且上了大学。这在我的当时那个还有点重男轻女的村里,可是头一个女孩上大学。

父亲一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了一个有主见,敢担当的男人情怀。我家一直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担大义”的家风,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当然走集体时也出去干活,父亲则承担了家里所有挑驮的重活及所有的外交。为了我们兄妹三人读书,父亲在外借了不少钱,因为信誉好,当时父亲出去借钱别人从未驳过他的面子。有时实在困难,我那些堂伯、堂叔便劝他不要让女儿读书,但父亲坚定地说:“不管是儿是女,只要读得进,就让她读下去!”现在每当我提着大包小包回家去看望他时,总听到同村的人羡慕地说:“老头,你现在享福了,幸亏你当时把女儿读了书。”而此时的父亲则满足地笑了,脸上道道皱纹也舒展开来。

母亲因脑溢血而去世后,父亲已经过了14年的独居生活,我们都想他找个老伴,但他却怕给儿女添负担。我曾几次想接父亲到城里来跟我住在一起,既方便照顾,又省得牵挂,但他一概拒绝。

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父亲啊,我的父亲,愿您平安度春秋!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