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安个家

作者: 岳少峰2016年05月18日哲理散文

长期以来,国人为口腹之役疲于奔命,几乎没工夫叹息。如今不少人有了房子、车子,吃喝已不满足温饱,讲究营养搭配和生活质量。但纵深了解,人们却普遍感到生活并不幸福,精神迷茫,心灵无所归依。何故呢?因为物质生活的满足并不是人生活的全部,寻找生活表象背后的意义,给悬空的心灵(找到精神支点)安个家,才是当下人们呼之欲出的共同心理精神需求。

那么,何谓心灵?黑格尔不无武断地称之为“绝对心灵”、“绝对精神”,特别强调心灵有别于理性认知,它有时是不涉理路、不循逻辑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心灵一词的诠释是指人的“内心、精神、思想等”。笔者以为心灵更属于精神范畴,是一种生命禀赋、自由意志、情感取向和内心体验,是本然、本真、本色、澄澈透明的精神状态,是人的生命场和能量(气)场。诚可谓“舒之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心灵世界之大,可以装得天下;心灵世界之小,可以如影随形;心灵世界之深,可以纵贯古今;心灵世界之明,可以永葆清醒。可心灵本然、本真、本色和情感性的特征,具有脆弱性。置身万花筒般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心灵易受伤害、被玷污甚至扭曲变态,给人带来莫大的精神痛苦和致命打击。因此有人说,世界之至痛莫过于心灵受重创。心灵破碎预示着人的绝望,抑或将天使变成魔鬼,将大善演绎为大恶。由此可见,精心经营心灵的港湾,给漂泊流浪的心灵安个家,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须,也是全社会尤其是庙堂应尽的责任。

给心灵安个家,首先要引导人们客观认知并直面当今的社会现实。经济全球化、生活网络化(虚拟化)、竞争常态化,发展的总趋势不可逆;社会急剧转型,诸多矛盾凸显: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庙堂腐败、道德沦丧,环境污染、阴霾施虐,生存焦虑、世风浮躁,矛盾交织、问题丛生。如何化解矛盾,逢凶化吉,这对党、国和每个人均是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所有人都面临功名利禄、权色财货等诸多诱惑,心灵世界时刻面对进退、取舍、予夺等选择判断的困扰。要远离名利场的喧嚣,守住心灵的宁静,质本洁来还洁去,既有赖先天的禀赋,更取决于后天的造化。尤其要借鉴古人的智慧,在格物致知、诚心正意、做好自己的同时,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使心灵依托崇高信仰的精神贯注,展现出沉潜、宁静和充盈的优雅姿态。

给心灵安个家,要解决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物所累,不为物所役,不为物所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做欲望的奴仆。在理顺人与人的关系上,以诚信为本,推己及人,有容乃大。但讲原则而知变通,能包容却有边际;自尊而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极高明而道中庸。以中和之理念构建和谐融通的人际关系。在解决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上,敛心回视,认识并接纳自我,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即所谓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心存敬畏善自律,担当责任不推诿。行之所当行,止之所当止。心地坦荡能跑马,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尽可对人言,曦光无阴照灵台。上无愧于天,下不怍于地,外无愧于人,内无愧于心,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感受生命旋律的和谐之美,体味和享受生活的幸福。

给心灵安个家,要从网络时代的实际出发。网络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但它挟高科技之威,使得各类信息有如天风海雨般降落人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把人放逐到一个既开放又封闭、既自在又被动、既海阔天空又形同囚徒的尴尬境地。网络粘人,使人掉入虚拟世界的陷阱,沦落为精神流浪者。沉溺是魔鬼,它解构和消费人的主体性,使心灵在迷失自我中无所适从。这就要求人们守静入定,保持心灵的清醒,进得去出得来,不至于神痴情迷,被海量般新、奇、特的信息窒息。而要以应有的文化自觉,借助网络平台,为我所用,让心灵张开双臂去拥抱世界,拥抱生活。揭露和抨击假、恶、丑,使真、善、美的阳光雨露照亮和润泽人们心田。

给心灵安个家,不能坐而论道。庙堂须积极作为,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从人们禀赋、爱好各异的实际出发,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诸多怡心悦性、富有情趣、能够发挥个人智慧和潜能的社会活动平台。譬如组织经典阅读、文艺创作、书法绘画、摄影收藏、音乐歌舞、社会公益、花鸟虫鱼养殖,以及强身健体的登山、旅游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人们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远离空虚孤寂的叨扰,心灵有所寄托,性情得到陶冶,精神获得愉悦,生命之花精彩绽放。在尽情地享受生活中实现身心和谐,坦然笑对未来。

心灵之家何在?它就在你的信仰和阳光明媚的内心世界里;在你的家国情怀和优雅的与世态度里;在你达观自适、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律里;在你心灵完满自足、精神充实的内心感受里;在你追求人生意义、价值,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为崇高理想,人生圆梦的征程里!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