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里的秦人精神

作者: 柯喜堂2016年06月06日现代散文

在县城街头观看富平老庙老鼓的表演,我蓦然悟出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大将军王翦,何以将此鼓作为其军鼓,鼓舞三军,练兵于金粟山下了。

老庙老鼓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大气:非但鼓大,气势亦大。从有关影视资料看到,有次表演赛竟纵横摆出成百盘鼓,其“鼓阵”中央,则是鼓上鼓:硕然一大鼓上叠放一较小的鼓。随着挺立在阵前高台上一老者的令旗挥动,周围空气突然剧烈颤动起来,鼓声、铙钹声连同穿梭迅跑于鼓阵中的旗手呐喊声,汇聚为一种昂扬天地吞并八荒开阔胸襟旺茁精神的滚滚声浪。这种大气,亦可谓秦人的精神写照。秦人自襄公立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苦心经营或曰不懈奋斗了500余年。而秦人之所以能够成就千古大业,除了秦人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质朴厚重强悍尚武的性格特质,以及慨赴国难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欲望的价值取向,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阔胸襟或曰大国气度,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姑且不说秦孝公重用“外来户”商鞅(卫国人)变法图强;单说秦昭王时期的一个重大外交政策调整,即由此前奉行的“近交远攻”,改变为“远交近攻”,这一政策调整,对秦国最终完成帝业,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秦昭王提出这一政策调整建议的,乃是魏国人范雎。此前范雎在魏国怀才不遇,甚至卷入一场冤案险些丢掉性命。被秦国使者偷偷带到秦国,这才风云际会,秦昭王不仅接受了他的“远交近攻”建议,并拜他为丞相,使其充分施展其政治才能,遂“垂功于天下”。而赖此外交和军事政策的调整,秦国也得以以较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战略利益,使秦统一天下的步伐大大提速。

那天在富平街头和老庙老鼓不期而遇时,表演尚未开始。三盘腹藏风雷静若处子的大鼓呈三角阵形摆开,头巾和着装一律鲜黄的鼓手,则手执一头缠有彩绸的鼓槌肃立其后,蓄势待发。忽然间远天响起一声闷雷,旋即传来军队迅速集结似的脚步咚咚声,将军驰马阵前的马蹄哒哒声,以及头盔铠甲抑或兵戈枪矛厮磨碰击的叮当声……完成集结摆好阵势的敌我双方在经过短暂对峙后,突然山呼海啸般一声呐喊,两支大军潮涌涛滚扑奔而来,迎头相撞,激起天崩地裂般一声啸吼。山河失色,死神狞笑,历史在血雨腥风中艰难惨烈地蜕变,亦同时谱写着英雄战歌……而以鼓声穿越历史的眼前鼓手,也陷入似癫似狂若痴若醉大有“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架势。随着鼓声愈急愈密愈繁愈壮愈烈,四肢百骸或曰整个心身沉浸在鼓乐世界里的鼓手,亦不自禁地身随鼓舞,更准确地说,是边鼓边舞。一时间,但见鼓手们或头躯后仰,举槌朝天,作“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状;或猛然一个鹞子翻身,眼疾手快接住虚拟空中飞来的一支箭矢,再耍一串鼓花尽现得意模样;或连蹦带跳,绕鼓迅跑,其飘飘身影恍如游龙盘舞。舞到酣畅淋漓处,鼓手们边发出粗犷有力的嗨嗨叫声,边舞着缠有彩绸的鼓槌走马灯样交换位置,三面大鼓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鼓手变更中,依然保持一鼓作气的气势,而毫无衰竭之感也。

置身于如此鼓声中,自是对秦人生猛、粗犷、强悍、坚韧乃至豪放的尚武性格印象愈加强烈了。其实,在实力比拼无义战的春秋战国时代,秦人的大气也罢,尚武也罢,都是为了自身及其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诚所谓彼一时,此一时,透过老庙老鼓唤起的历史记忆,更多感染、激励、振奋和鼓舞今人的,当是那种志存高远气象恢宏锐意改革埋头务实乃至慷慨激昂热血报国的秦人精神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