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紫阳行

作者: 阎丽珠2016年06月07日写景散文

清明紫阳行,收获颇丰。买了明前茶,外带村民所赠手工炒制明前茶;吃了名吃蒸盆子;还饱览了紫阳山水。

紫阳县位于陕南汉水之滨,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瑞,字平叔,号“紫阳真人”曾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名。

好山好水出好茶,因地处汉江上游,紫阳盛产富硒茶,早在唐代紫阳茶即为宫廷贡品,由于水土中硒含量丰富,茶叶中也累积了很多硒。而硒元素正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来紫阳前,我就打算买点明前茶带回,还在网上查了紫阳小吃,有油糍、桨巴馍、酥炕炕、还有大菜蒸盆子,我准备一一品尝。

坐火车到紫阳已是午夜时分。清晨早起,看汉江水平如镜,一艘小船驶过,船后人字形的涟漪渐渐扩散,于是平静被打破。我们直奔码头,准备坐船到河对岸去看仙人洞真人宫。码头有家不大的街头小吃店,买甜浆和油糍,油糍乍看像油饼,黄灿灿、油汪汪。买个尝尝,口感外酥瓤松软、清淡、不腻、入口即化,而且好吃不贵,一个才一元钱,连着吃了俩。油糍是用豆腐、面粉和成面糊子,然后舀一勺平铺在工具里下油锅炸,等飘上来就熟了,浇上些辣酱,红黄相间,色泽诱人的油糍就上桌了,甜浆是把白米下在豆浆里熬成,口感清甜,感觉这里的水似乎特别好。

仙人洞真人宫在河对岸,坐船过去几元钱。这里就是张平叔修炼之处。曾经屡屡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竟然确有其人,而正史也有记载。相传紫阳真人生活在北宋年间,遇道人点化入道,后云游至此,遂凿洞面壁,修炼内丹,并着有《悟真篇》等南派道教着作,在当时产生过巨大影响。现在这里香火很旺,游人也不少。

下午我们租船去了瓦房店,明清时期,瓦房店是陕南最重要的山货特产集散地,各地商家纷纷在此修建会馆。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山陕会馆(北五省会馆)和江西会馆局部。北五省会馆正在修葺,门紧闭,只能隔隙拍照。

一天奔波,饥肠辘辘,在街上寻找紫阳蒸盆子,找了好几家,都说这东西制作时间长,一般要预定。走到拐角一家饭店,老板娘说,她亲戚家的饭店,有蒸盆子卖,可以带我们过去,听后,大家一扫脸上阴云。

等蒸盆子上来一看,这菜卖相极好,实在的大号不锈钢盆,装得满满当当,面上是金鱼状的鸡蛋包,里面有土鸡、猪蹄、鱿鱼、青笋、木耳、莲藕、胡萝卜等等,青、绿、红、黑、白色泽鲜艳,十分诱人。这道菜口感清淡鲜香,特别是汤色清亮,味鲜美,且营养丰富,不愧是紫阳名菜。九个人又要了菜豆腐、魔芋片等几个当地菜,大块朵颐,风卷残云般盆空盘净。与老板闲聊,得知蒸盆子所用大块食材,上蒸笼要隔水蒸制6小时,由于制作时间长,所以,想吃一般得预定。他家餐馆在安康蒸盆子大赛中,曾获得过二等奖。意犹未尽的我们又预定了第二天的蒸盆子。

第二天,我们去看双桥镇,回返途中还看了高桥镇和廊桥。回到紫阳县城,又登上山头,去拍紫阳全貌,走到一处山里人家,坐下与他们闲聊,得知新茶刚下来,只见男主人捏一撮并不起眼的茶叶,泡上后,招呼我们品尝。主人说,茶是新茶,样子不好是因为自己喝,没有选茶,要是卖就要仔细挑选。茶上来了,只见汤色白中泛微绿,有淡淡清香,品一口,似有若无的清苦渐渐弥漫,温温软软,咽下,喉有微甘,一杯品完,顿觉神清气爽,好茶。我奇怪这七歪八扭的茶叶,竟是这等清香。问主家,说是他们这儿水好,用的是山里泉水。我好奇地尝了一口泉水。果然口感清甜,无任何异味。好茶须有好水泡,才堪称绝配。而紫阳很多村子,土地富含硒元素,流经泉水自然也成富硒水。主人招待很热情,看我们连连夸赞茶好,临走还送了一些新茶给我,作为回报我将从西安带去的牛肉干、果脯、豆腐干留给他们,算是城乡互换。

回西安前我们五人先去品尝预定的蒸盆子,竟然也吃个精光,晚上吃得太饱,大家一路溜达去茶叶店,买了和平村的新茶,当地人告知这才是正宗的富硒茶。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将这富硒水背回,只能用矿泉水泡茶,弥补些许遗憾。

清明紫阳行,踏青、品茗、观山、看水、吃美食。回到西安每每泡茶,就会想起汉江清流,还有至今难忘的紫阳蒸盆子。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