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峄山

作者: 李若东2016年06月28日现代散文

最近有幸和朋友组团一道去邹城市峄山一日游,当我踏上峄山的台阶时,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二十年了,我再次登上了峄山。

二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倡导下,为了让同学们周末在户外活动得到锻炼这一目标,我们集思广益最后选择了峄山一日游。

二十年前的峄山是原生态的,不收费,上山的道路没有台阶,几乎全部是人为踏出的小路,现在想起来我的记忆中就定格在几张情态各异的照片之上,一切都模糊了。

眼前的山路是错落有致,山门有检票的工作人员,不远处有专门的索道,要花钱的,我们没有坐。一共23人,在登了大约100米山路时,有7人因为身体不适的原因放弃了向上继续登山,选择了就地休息等我们。在上到泰山行宫处,由于天气太热,听卖冷饮的妇女说向上还有五分之四的路程时,又有5人掉队。有两人倒是闲我们太慢,一路飞奔结伴先行。我们一行9人艰难的向上行走。因为我这是第二次登峄山,所以不自觉得成了登山的向导和精神鼓动着。一块块巨石是峄山的最大看点,这里的石头仿佛经过了亿万年的宇宙行走后扎堆降落在这方宝地,从而孕育出了孔孟文化思想的一脉传承,还有许多名人大儒的诗句石刻。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石刻对于我们这些人并没有多大兴趣。我们在相互鼓励和说笑中,逐步接近顶峰。是山高风来兮亦或植被茂密如盖?随着登高,景色更加美好,站在巨石上远眺,一览无余的风景如画,给我的感觉也比在山下凉爽了许多,我们取笑不能登高的人们无福领略到如此美景。

来到顶峰“插天”下,有些地方很滑,还有一道很深的峡谷,关键是目前我在这里找不到熟悉的路了。顺着铺就的人行道走到了仿佛是“插天”的背后,看到一些栈道还在铺设中,也找不到那根从"插天"上垂下的绳索(由于插天是一块高耸的巨石,周围没有可以借力攀爬的石窝,那个绳索是爬上插天的唯一工具,当时是收费的,好像是一元钱一位)。

很遗憾没有登上峄山的最高点“插天”,不禁想起了二十年前的同学游,几个精彩瞬间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插天”上面的面积很小,我们几个勇敢登顶的男同学相拥着拍照留念。如今的我,身材已不在轻盈,心里也有了许多世俗杂念,那种不服输不畏难的底气没了,现在看来那时也许是无知者无畏。山还是这座山,不过已经被附加了许多人为地痕迹,虽然也让人赏心悦目,但是总感觉很熟悉的样子,已很难找到它的本真。亿万年的风雨造就了峄山,经济的驱动改变了自然的峄山,人不也一样吗?几十年的风雨很容易就磨平了人的棱角,这样一想,顿感怅然。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