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腊山城

作者: 根耕2017年01月18日来源: 云南网写景散文

早就听说腊山城之名,但却一直未能亲临实地。2016年冬季的一天,为了零距离感受腊山城的气息,与几位同事一道,在洞波乡文化站赵站长的带领下登上丁者山,一睹腊山城风貌,探访腊山城故事。

幸好,这天天气不错,虽是冬天,富宁的气候却犹如春秋般温暖,在凉爽的风中,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不仅丝毫感受不到严冬的冷酷,反而让人倍感惬意。

汽车在丁师傅的娴熟驾驭下,沿着曲折多弯的简易公路,在颠簸不断中从山脚一直上坡,时速20码左右,发动机轰鸣阵阵,好像是向这山路发出有力的怒吼,继而不断地征服,不断地向上。沿着盘山的路,拐了很多回头弯,大约行驶40多分钟,我们一行终于爬上陡峭的丁者山,来到了山巅。

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果真如此!车子拐进这里,眼前一片开阔地,极目远眺,远山近岭尽入眼帘。远处村寨新建的房屋犹如点点白珠,一片片、一撮撮镶嵌于青山之中,大山映入眼帘的整个画面像似一张巨大的壮锦正在随风起舞,很是好看。正是:

峰回路转丁者山,巅顶远眺秀风光。

青翠画屏奔眼底,恰似壮锦展奇观。

近处一眼扫去,无遮无挡,甘蔗林郁郁葱葱,八角树挺拔清秀,老竹林摇曳起舞,老房屋静静伏卧,偶尔几声狗吠回荡山巅,倒也让人感到生命的巨大力量。

到得村口,我们首先遇上一位妇女,她操着一口地道的壮语向我们问好,正在招呼寒暄之时,一位看似较为精明的壮族男子走近我们,与我们攀谈起来。通过交谈,我们知道该男子姓农,曾担任这里的村长多年,很熟悉村子的情况。我们真幸运,就是要找到这样的人,此行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果然在老农的带路下,通过进一步交谈了解,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千户城池渐渐显现在脑海中……

据《富宁县志》记载,洞波腊山城位于洞波乡芭莱村委会腊山城村,该“城”为唐代(南诏国时期)建,在丁者山巅,山势陡峭,地势险要,是南诏时通往邕州的重要关隘。

鼎盛时期,这里曾有千余户人家居住,这里曾有位姓隆的汉子揭竿而起建立国家,这里四周曾建有围墙,并有东南西北四道城门。走到村里,我们看到村中道路用鹅卵石铺成,依稀可辨十字路、丁字路等向村外延伸辐射,极大方便南来北往的商旅之人。曾经的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一派繁华的景象可想而知。村子周围栽有八角树和几种不同种类的竹子,特别是传说中的大王的屋基后面的竹子尤有特色,长得粗壮挺直,俊秀喜人,使人望而起敬,浩然正气油然而生。从这里望去,整个村子的范围尽收眼底,稍有起伏的平地坝子连成一片。据老农介绍,经有关部门测量,在其城墙范围内有2227亩较为平坦的土地。

从村里往外走了约一刻钟,老农说已到城墙边,只见所建城墙虽经多年风雨剥蚀,却依然使我们为之惊叹,在残留的一段,经我们几个人粗略整理,当年的形状立即显现,城墙宽约1.2—1.5米,高1.6米左右,在墙内形成约5米宽的道路,可能是用于战斗运动,运送武器,巡逻放哨等,看样子原来应该可行马车,沿城墙绕行约有30公里,老农说他曾经骑马绕城一圈,走了一个上午。

走过这段城墙,我们跟随老农到了村边的土地庙,庙内的神像为石头刻制,雕刻精致,栩栩如生。可惜在“破四旧”时,庙宇惨遭破坏,庙顶的木料砸向神像头部,致神像的脖颈断裂,后经村民用水泥重新沾合而留下瑕疵。也许是孤陋寡闻,我在本县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精美的石刻神像,在惊叹古代匠人的精湛工艺而由衷佩服的同时,也由此而想到当时文化发展的先进和文明的进步,这里一定是经济、军事等也较为强劲的可以独霸一方的强权曾经的辉煌所在。

村里有一个几近干涸的池塘和一个水井。而原来,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以前,这里的水井和池塘出水较多,要不怎能解决千户人家的饮水问题。在这样高的山巅上,有水有地有田,地势易守难攻,自然而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城”。自1982年10月27日发生震中在洞波地区5.9级的地震后,直至1985年的陆续多次小震余震,使这里的水“溜跑”了,出水量逐渐减少,涵水量逐渐下降。由于缺水,人们就陆续迁往山下。目前,该大寨已经变成仅有9户人家的小村子。而那原有的四个城门则早已毁坏,无法目睹当年的风貌。

天将黑,我们准备下山时,老农说:见到你们这么认真的工作,我还想请你们再到原南门边看看几块叠放的大石头,上面刻画有“太阳”神秘符号。听此,我们赶紧随老农到南门边察看,只见几块大青石叠在一起,拨开爬在上面的藤蔓枝叶,确实见到在饱经风霜、苔藓斑驳的青石上刻有图案,也就是老农所说的“太阳”,这是一个圆形中含有几条纵横直线的图案,看着这一看似简单的图案,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先人们的目的、或者要告诉世人什么,都不敢妄加猜测,到底有何用意,只能有待专业人员的探考,给世人揭开这秘密吧。

带着收获,也带着疑问,乘着暮色,踩着冬日的月光,打开前行的车灯,我们返回洞波。

一路上,大家兴奋异常,都被这次看到、听到的所惊喜、所感慨,为富宁有这个地方而思绪万千。当年的金戈铁马、欣欣繁华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而渐行渐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和记忆。

我在想,如此安静、如此洁净、如此幽静的犹如与世隔绝的环境,如果有能力,能在这里建几间壮族传统的杆栏式房屋;按原来的集市布局,开辟几个菜园、花园;充分而持续利用仅有的水源,恢复整理池塘,种上莲藕,养上鱼儿;栽种几亩稻谷和玉米;保护和发展植被,修整环城古墙;扩建进村道路……一个古村民宿还是一个世外桃源?一个文化园地还是一个历史展馆?任由所想,任由所做。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就可以随时登上这山巅上的福地,在高山之巅享受清爽之风、呼吸清新之气、享用清洁之物,涤荡掉肮脏污秽、虚伪奸诈、贪婪势利,培育出清纯之心、清品之性、清优之质、清正之志、清灵之魂,这样可就太好了。

回县城后,辗转反复,记忆总在,腊山城的一草一木、古墙古道、老房老树,一切的一切,总是挥之不去,忘之不掉……

洞波腊山城,大唐始建成。

南诏马帮集,邕州商贾盛。

古墙藏历史,叠石隐秘痕。

茫茫数千年,萧萧风雨尘。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