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来之笔

作者: 蒋寒2017年01月22日来源: 云南网短篇散文

看见赵四,喻作家几乎哭笑不得,着长篇多部,塑造人物无数,没承想,赵四才是他的神来之笔!

——他无意将赵四塑造成了“大校”。

一个只穿过几天军装的人,不!“奔六”的老人,从此在生活中以“大校”自居了。大校是什么官?起码也是师职干部啊。不知情的人自然对赵四刮目相看了。能与“大校”为伍,自是倍感荣幸。

得从那次笔会说起。笔会由喻作家主编的杂志社举办,邀请了全国近百位作家、业余作者。文学细胞凑一起,气氛自然活跃。赵四是吊着京城着名军旅作家老齐来的,所以喻作家在介绍名家后,顺带推出了他:“赵四,军旅作家,大校……”所有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他。赵四像个羞涩的孩子,脸倏地红了,垂下了脑袋。

晚宴时,有女作者崇拜地问他:“大校是个啥官?”

赵四苦笑笑,说:“俺已经脱下军装了。”

有人接茬:“哟,退休了,爽!”

接下来,军粉们吊着赵四要跟他合影留念,靠着他挺得笔直的身板,脸上荡出无限荣光。末了,都夸他帅,建议他将穿军装的照片贴到博客上,让大家跟着神气神气……

那次笔会之后,原本自卑的赵四果然扬眉吐气了。

尤其是参会文友在博客上贴出与他的合影,照片下注明他是“大校”,让他脸上乐开了花,随即转载到他博客上。同时应文友建议,他将博客头像换成了一张新兵时的照片,是那个还不流行彩照的年代拍的,照片上却着了彩色,嘴唇颜色画得太红,像个戏子。这可能是他最满意的一张了。头像一换,文友果真前来捧场,大喊:帅!

京城的文友也注意到了赵四的变化。原本当了几年兵,后赖在部队不想回家,租住在军队大院里,从老家骗来了媳妇,又一起骗老家乡亲,说是在部队提干了,都为他感到骄傲。假的就是假的,京城生活没有经济来源不行,幸亏媳妇有缝纫手艺,他也到处找工作,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在办公室倒倒茶水,接接电话,可也没人要啊!好在有写写画画的爱好,就梦想着拿他的苦难史换稿费,日久天长,竟然有作品见报。就抱着它去拜访大院里的着名军旅作家老齐。老齐了解到他的处境后,很同情,从此将他拴在了屁股后。借着老齐的名号,他开始狐假虎威,作品到处开花了,出书入作协了……

可水平摆在那儿,大家还是对他尊重不起来。没钱,又爱到处蹭饭,都不喜欢他。最恶心的是,他还傍着老齐蹭饭。有外地杂志主编来了,他牵头大家AA制请客,结果自己仍是一毛不拔。更有甚者,因他能请动老齐,而对他高看一眼。风光是风光,没啥钱啊,儿子大了,哪儿都需要钱,赵四不得不背着媳妇悄悄捡起了垃圾……

笔会之后,赵四俨然自己真是个“大校”了。从此在衣着言行上讲究了,之前为了维护自己的“军人”形象,不光出没在军队大院,还得让关注他的人看到他身上的军人元素,比如军裤,军用挎包、军用水壶等等,反正得让人看着他像那么回事。

年过半百的人了,成天左肩右挎帆布包,到处瞎逛,谁见了都泪崩。而他站在你面前,又是那样的一本正经。一本正经,正是赵四多年来在京城苟活的“杀手锏”。是“大校”了,不能再背帆布包了,换成了几十元的仿皮包,仍旧左肩右挎。

军队大院清理无关人员,赵四一家就漂泊到了六环外。再有外地慕名者找他,依旧约在军队大院门口外见面,说他在外面办事,立马赶回来。瞧瞧,既摆了谱,又圆了谎,还令人感动。

“大校”后,赵四就在人前昂首挺胸了。再参加笔会,就心安理得地坐在显眼位置了,接受着别人的敬酒,心里美得不行……

其实,赵四并非大校,并非退休干部,甚至连生活费都无法保障的真实情况,有人早已告诉了喻作家。可每次见到赵四那个“装”,他心里就一阵酸楚。没办法,一些重要笔会必须邀请老齐,而老齐又愿意给赵四面子,这就不得不对他表现出友好。

多地作家联谊会,喻作家又碰到赵四了,握手玩笑:“据说军队又涨工资了,你们退休干部涨多少?”

赵四尴尬地笑了,一语双关地说:“涨个屁,早把我们给忘了。”

喻作家满脸认真地说:“嗯!哪能忘,如今国家挺重视军队的,改革力度很大,全面涨工资,听说每个月连士官都能拿五六千,你起码能拿一万多了吧?”

赵四的脸刷地红了,直摆手,什么也说不出。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