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爹教牛

作者: 走过云烟2015年09月10日情感文章

刚一岁的小牛蹦跳甩尾,行进在长长短短的几近荒芜的阡陌上。父亲以沉默的方式走在牛后。我紧跟其后,步履匆匆。我跟他没有语言,他只热爱土地,看不得荒芜,那芳草萋萋妆点了风景,爹却说是暴殄天物甚是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爹的见识形同土地,只晓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啥年代了还要教牛,我有些腹诽。

小牛不会按部就班地犁田,需要学习,建立条件反射。通俗地说就是需要人牵引路。爹让我就充当了引路人,我拽紧牛绳,走在牛的前面,做直线运动。爹掌着犁,甩着竹鞭,从田中间开始犁,还不时和牛进行着对话。爹的话语古怪:上驿,上驿。我窃笑,我都不懂,牛如何懂得。但爹就这样不时地吆喝着。小牛一步一步踉跄着前行,脖子伸得老长,颈部的峰凸得老高,那枷担勒尽皮肉,牛口中呼吸急促,呼呼呼,像扯风箱。看小牛那举步维艰的样子,我有些心疼,我跟爹说,牛太小力气不大,干不起了,需要休息一会。爹不理,挥动着竹鞭吓唬牛,小牛忍辱负重,愤然前行。我木然地行进着,有些漫不经心,爹猛然一喝:你牛绳子拽紧点。死牲口,你走下驿哎,爹的咒骂又从喉咙喊出。一个激灵,我恍然大悟:我的行走路线就是牛的参照物,刚才,是我走错了,误导了牛。

儿时,老师们曾经骂过我们:你们比牛还要蠢,教牛都只要三个早上。见证这句话,我是有话语权的。牛在学习一早上后,就开始从抵抗到接受到习惯——它能上驿了。牛似乎看清了它的宿命:无谓地抗争是无用的。哪怕板田干硬,小牛也毫无畏惧,那犁铧上翻起的泥块,有序有形,爹拧紧的眉松弛了下来,紧拽的犁也只稍稍掌握,任牛自由行走。

第三个早晨,我先牵几个圈,让牛温习一下功课。爹就要让牛独自作业了。我目睹了一头中国牛从无到有的技巧被教授和学习过程,并以为小牛的被教化,一方面是爹的土地意识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牛喜欢土地和奉献的内质注定的。

看着已经具有一技之长的小牛,我很是钦佩。以前,爹对牛的情感我没法体会,只能以间接经验褒贬不一地人云亦云,当直接面对一头牛躬耕土地时,方才加深体会:中国牛不止是牛,而是土地和家园的精神符号。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