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店

作者: 刘卫2016年06月01日短篇散文

最近,我家准备把手头一套二手房卖了。那天,按约定,我和中介以及买主一起去办产权证和土地证的转让手续。

进了营业大厅,里面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我小心翼翼地把相关的办证材料递过去后,那位胖乎乎的办证员对资料瞥了一眼,手指仍在键盘上上下翻飞,口里漫不经心地吐了一句:“东西带齐了吗?”我连忙答道:“带齐了,麻烦您给看看。”

这时,一个像主任模样的人走进了柜台,胖办证员这才漫不经心地拿起了那叠材料,不冷不热地说:“是第一次办证吧?你的这些东西是不差,但复印件不合要求,要重新复印。”

我有点急:“怎么不合要求?大了、小了,还是不清楚?请您说明一下,为啥要重新复印?”办证员懒得再解释,一甩手,我的材料被扔了出来。

复印还有要求?既不解释也不指点,我一头雾水。

正纳闷,站在旁边的中介一拍脑门,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指点道:“老哥,我差点忘了。这复印得在内部店里做,否则就不合‘要求’。记着,复印完了,买一只‘专用’的资料袋,这些都不明说,可这是办事的潜规则。”

中介带我出门,指了指大院门口边那家不起眼的“内部复印店”。

在定点的复印店做完后,我感觉很有些贵,又转到门口不远处的一家复印店问了价格,果然,比“普通店”整整贵出四倍。那个普通牛皮纸做的专用资料袋收费三块。回窗口,把“符合要求”的资料交了后,那个胖胖的工作人员再没说啥,埋着头给我们办了手续。

出了大厅,我万分感慨:女儿和女婿在民政局刚照了大头照,听说在那儿定点的照相点各花了四十元,而在外面却不到一半;同事在司法单位的服务点复印卷宗也花了一千多元。

可以说,某些政府部门利用百姓办喜事急事和特殊事的心理,打着便民之口号和所谓内部管理的要求,实际上在收昧心钱,给老百姓添堵。这“贵”中的猫腻,谁又说得清道得明呢?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